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习近平为最高奖获得者颁奖。《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编委牵头的项目获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编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结构工程师学会会士、重庆大学教授周绪红牵头的“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编委、东南大学刘加平教授牵头的“现代混凝土开裂风险评估与收缩裂缝控制关键技术”项目和清华大学林波荣教授牵头的“绿色公共建筑环境与节能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周绪红院士牵头的“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针对高层混合结构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个项目资助下,经产学研深度结合,历时20多年,通过大量模型试验、理论研究、数值模拟、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软件开发以及工程实践,取得系列创新成果。相关成果被10余部标准采用,为高层混合结构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应用于30多个国家的300余项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该项目为高层建筑的体系、理论和技术带来革新发展,研发的系列新型高层混合结构体系、高层混合结构的设计技术、高效装配化施工技术,引领了我国高层混合结构及其建造技术的发展。其成果包含的四种结构体系,即支撑巨型框架-核心筒体系、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体系、交错桁架结构体系、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体系,在我国的城市化和城市群发展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可用于地标性建筑、住宅、医院、学校、办公和商业等高层建筑。
混凝土收缩开裂是长期困扰工程界而未能有效解决的重大难题,刘加平教授团队负责的“现代混凝土开裂风险评估与收缩裂缝控制关键技术”项目组历经20余年,创建了多因素耦合的开裂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实现了现代混凝土开裂风险可计算、抗裂性能可设计;发明了4类抗裂功能材料,定向、高效降低混凝土不同阶段的多种收缩;建立了高抗裂混凝土设计方法与抗裂能力调控成套技术,实现收缩开裂可控制。理论方法被2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采用。成果应用于兰新高铁、港珠澳隧道沉管、地铁车站等100余项重大工程,实现了地下空间、隧道、长大结构等无可见裂缝,推动了现代混凝土裂缝控制由被动修复转变为主动防治。
林波荣教授牵头的“绿色公共建筑环境与节能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面向城镇化领域健康环境营造和节能减排国家重大需求,重点突破了公共建筑环境营造新方法、性能导向设计新技术以及高效节能新产品三方面关键技术,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即绘即模拟软件MOOSAS,引领了我国公共建筑环境营造与节能设计方法创新及设备系统升级。成果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著11项,被5部国家或行业标准采纳,在全国12家大型甲级设计院推广约5800多万平米。近3年直接经济效益约17.6亿元,累计节能2.7亿度电。
(撰稿:期刊社 胡英奎 审核:游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