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9(6):87-94.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6.06.011
摘要:针对LCL型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capacitive power transfer,CPT)系统现有的参数设计方法运算复杂且计算量大、系统不能运行在软切换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阻抗变换原理的参数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频闪映射建模方法和周期不动点理论,求解了使得系统处于零电流切换(zero current switching,ZCS)的软开关频率。分析了耦合机构的等效电容以及负载阻值的变化对ZCS频率造成的影响,给出了软开关运行条件下耦合电容和负载的可变化范围。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和软开关频率的准确性,实验样机整体传输效率可达87%。
2013, 36(12):1-8.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3.12.001
摘要:在考虑电动空调对电动汽车整车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对一款两挡变速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包括蓄电池、驱动电机和变速器参数进行了匹配设计。基于所选部件综合效率模型,制定了经济性换挡策略,并以循环工况能耗最小为目标对初选速比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匹配参数不但兼顾了整车质量不至过重而且又确保动力性和续驶里程符合设计要求,在初选速比基础上的速比优化使得续驶里程在关闭空调时延长5.28%,开启空调时延长4.29%。
2002, 25(6):19-22.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02.06.006
摘要:对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计,并以CS7101轿车为研究对象,对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参数进行合理选择,以铅酸电池作为动力源,提出了荷电状态SOC的计算方法,分析了铅酸电池的电动势E0、内阻R0、极化电阻Rr随荷电状态SOC变化的关系,并根据铅酸蓄电池容量与温度的关系,对铅酸蓄电池的容量进行了温度补偿,为设计和改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建立了动力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基于SC7101的电动轿车的动力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试验,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并提出了增加行驶里程的措施,仿真结果表明,对铅酸蓄电池电特性的分析和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是正确的,该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完全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2002, 25(4):29.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02.04.008
摘要:以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产品的造型设计和最终产品仿真,在设计阶段替代传统的实物模型,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费用,在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讨论了基于产品特征的信息描述,参数化特征的造型方法和特征造型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将产品的参数等属性与实体模型融为一体,提出了一种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基于特征的计算机建模方法,充分地表达了模型的形状及其特征参数,并以减速箱特征产品造型设计为例,有效地解决了特征模型中几何信息,物理信息的表达及其生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