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2(4):64-6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09
摘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分析新工科人才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面向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建构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指标框架。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制定智能建造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从学习结果界定智能建造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树立素养本位的专业教学理念、探索行动与反思的工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工科人才学业评价实施建议,体现了工程教学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021, 30(1):111-11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1.015
摘要:我国正处于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应顺势而为,抓准破解城乡二元化格局的重要利器,探索小城镇城市设计课程在交叉学科教学体系中的重构和拓展。福建师范大学小城镇城市设计课程立足本科核心素养培育,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构建翻转课堂、小组研讨、经典阅读、实践教学及竞赛驱动等五个环节的FGCPP课程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中国设计”的特色。
2019, 28(6):7-1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02
摘要:传统工科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规模大、作用突出,但也面临着发展遇到瓶颈、急需转型升级的问题。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工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工科教育提供了改革、创新与升级的历史机遇,工科教育要重新审视自己,以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迎接挑战、做出变革、转型升级。
2017, 26(6):143-14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31
摘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河北省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腾飞机遇,同时也对河北省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基础。河北省是高等教育大省,但还不是高等教育强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既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快速提升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路径和基本原则,并提出河北省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架构,为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
2014, 23(2):16-1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2.005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中国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文章提出了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职业素养,并从规划教育方面提出相应课程改革对策,以期给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