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10(1):1-4.
摘要:干旱缺水是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西部地区灾情,探讨了干旱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经济损失重的四大特点,并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目标,针对西北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2004, 10(1):5-8.
摘要: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过程涉及五个角色主体。在基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各种角色主体在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上也存在差异,已经或可能会导致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过程中角色扮演的失调现象。
2004, 10(1):9-11.
摘要:长江流域洪灾旱灾不断。建立大型排灌工程,取长江之水,既减洪水压力,又解旱灾之苦。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此举能够有效利用水资源,优化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证广大地区的粮、棉、油产量,保证人、畜饮水质量,分洪减灾等。并且梯级排灌工程建设投入的巨大"乘数效应",必将增加本地区农民收入,提高购买力。这是开拓农村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关键。
2004, 10(1):12-14.
摘要:本文针对重庆市的实际情况,从该市现有经济区划出发,对重庆市内未来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发展做出一些分析和预测,如预测了"都市发达经济圈"的扩张及"环都市次发达经济圈"的形成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004, 10(1):20-23.
摘要:SARS疫病的快速传播使重庆旅游经济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重庆旅游经济的弱点暴露无遗,尤其是"井喷式"经济的负面影响和SARS之后残酷的价格战争让重庆市旅游经济陷入了恶性循环中。为了重庆旅游经济的长期发展,必须清楚地认识客观情况和实施有效的恢复策略,从而使重庆旅游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保证重庆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04, 10(1):24-26.
摘要:重庆渝中区中介服务业近年来有较大的发展,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区政府为中介服务业的发展作了许多努力,由于还存在着观念、体制等方面的障碍,使渝中区中介服务业的发展还不够理想,本文提出了应转变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队伍建设、实行统一监管等对策,以促进渝中区中介服务业的发展。
2004, 10(1):30-35.
摘要: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的法制建设对于依法开发、使开发活动有序进行至关重要。在西部大开发法制建设中,人们往往注重立法问题,而实际上执法问题同样重要。西部大开发中的,执法问题实际上是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法律实施问题,包括国家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执法活动。本文在探讨西部大开发执法含义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开发执法中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并提出加强和完善西部大开发执法的对策和措施。
2004, 10(1):36-38.
摘要:本文从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目的出发,从研究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组织"煤、电、冶产业链"的成功实践着手,在现行价值链、产业群聚、群聚区和战略联盟等理论的基础上,对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进行了研究,界定了产业链的概念和基本的理论框架,总结了推动产业链稳定运行的三种机制,即竞争定价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沟通信任机制。
2004, 10(1):39-40.
摘要:本文从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要素、成本分配方法以及成本计算办法等层面,探讨了基于作业成本思想的MRPⅡ成本核算方法。此方法使作业成本法和MRPⅡ软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降低了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难度,也提升了MRPⅡ软件的成本核算功能。
2004, 10(1):41-44.
摘要:会展业作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使会展经济具有了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功能和作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会展经济发展的误区及背后的泡沫。本文通过对会展经济的现状和价值的深入分析,针对当前会展经济发展中的误区,提出了发展会展经济的路径及对策措施。
2004, 10(1):45-46.
摘要:针对高等学校及高等学校结算中心的基本特点,理性分析高等学校结算中心的风险隐患,并提出防范风险的对策建议。
2004, 10(1):47-49.
摘要:当代国外发展观实现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取代以物为中心的增长观的转变;从对进步的关注,扩大到对发展所引起的问题和代价的重视;从对欧美模式的效仿到追求自主发展的观念转变。十六大确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总结,更体现了对当今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理念的批判继承,具有先进性,能加速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2004, 10(1):50-53.
摘要:科学评价农民负担是制定减负增收政策的前提,同时是评价政策效应的重要参照指标。因而,本文在质上以公平与效率作为评价标准,在量上运用三大相对评价指标,对我国农民负担水平进行了重新认识:我国农民长期以来承受了大量既不公平又不合理的负担。
2004, 10(1):54-57.
摘要:"圈地之风"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危害.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圈地之风"进行了定性分析,探讨了"圈地之风"勃然兴起的根源,并提出了治理"圈地之风"的若干举措.
2004, 10(1):58-61.
摘要:首先简析重庆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从批发市场的建立、农产品的加工、信息网络的建立、市场主体的培育、政府的宏观调控、交易方式的创新等方面提出发展的思路。
2004, 10(1):62-64.
摘要:阐述行政审批的基本涵义,回顾新重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简短历程,进而提出深化新重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
2004, 10(1):65-68.
摘要: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其批判社会理论的最高层次,其重建理论是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而构建的,笔者拟探讨交往范畴在重建理论中的作用。
2004, 10(1):69-72.
摘要:论述后现代建筑的形成和特征,引入哲学解释学关于"理解的历史性"和"视界融合"等概念及理论,对后现代建筑的历史文脉性和意义多元性特征进行解读。
2004, 10(1):73-74.
摘要:在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古希腊教育思想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分析古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独特背景入手,论述了其理性特征,其中的重视个性发展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4, 10(1):75-82.
摘要:对哈姆莱特在中国的形象:人民性、人文主义者、并非人文主义者进行了研究.事实上,在哈姆莱特身上,很难看到人文主义的思想精神,却存在相当多的非人文主义思想.
2004, 10(1):83-86.
摘要:三峡神话传说源远流长,其人物形象、文学意象及审美移情等构成了三峡神话传说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2004, 10(1):87.
摘要:介绍翻译中解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并据之分析姬旭升翻译的《白鲸》。
2004, 10(1):90-92.
摘要:中介语语音系统的形成是一个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些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对中介语语音系统的形成产生影响。
2004, 10(1):93-96.
摘要:Swain(1995)的可理解输出假设指出,语言的输出除了提高语言学习者的流利度外,还能提高学习者的准确性。在众多研究影响修正输出的因素中,很少有研究涉及到语言水平对修正输出的影响。本文就语言水平与修正输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得出,与其他两组学生相比(即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高水平组学生的互动有利于低水平学生提高自己语言输出的数量和质量。这一结果对语言教师,尤其是教师有很大的启发。
2004, 10(1):100-105.
摘要:针对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现代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和我国现行立法都明确承认和保护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但就该制度的存废仍然存在争议,文章主张保留并完善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制度。从本质而言,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是法定权和形成权并具有物权效力。在一定条件下,应当赋予共同共有人、建筑物区分所有的共有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财产的优先购买权,但在出卖人向法定继承人出卖财产份额、以拍卖和招投标方式出卖标的物、依强制执行方式而进行的出卖等情形下则不适用优先购买权。
2004, 10(1):106-110.
摘要:风险投资业涉及到三方当事人,风险资金的提供者、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其中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非常重要.当今世界风险投资业发达的国家大多采用有限合伙制和公司制的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尤以前者为主.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发展至今,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有事业型和公司型两种形式,合伙型的风险投资机构没有得到立法支持;公司型的风险投资机构由于受我国公司法的制约,在实践中的发展也不尽人意.本文拟从法律制度的角度,分析合伙型和公司型风险投资机构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现有法律规范,对我国今后的风险投资立法提出建议.
2004, 10(1):111-11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越来越快。由于过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度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使我国的环境质量恶化,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日益被人们所重视,采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保护成为一种趋势,其中,排污权交易是市场经济下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排污权的概念,分析了中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和立法状况,进而阐述了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在中国构建的必要性,并提出构建建议。
2004, 10(1):114-116.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市场各种环境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本文通过介绍环境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分析我国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及相关法律问题,提出我国出口企业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应对环境贸易壁垒的措施建议。
2004, 10(1):117-122.
摘要: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切实做好人才工作。为此,笔者分析了重庆人才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优化重庆人才环境,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及引进机制等措施,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同时,努力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渝效力,使重庆成为西部人才乐园。
2004, 10(1):123-125.
摘要:以重庆TXG公司为个案,采用问卷调查、员工访谈等研究方法,揭示该企业员工对企业激励制度的满意度、员工的需要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与民营企业相适应的激励措施建议.
2004, 10(1):126-129.
摘要:本文通过采用工作分析、深度访谈以及人员素质测评等方法和手段实地收集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在确立营销经理业绩指标的基础上,根据深度访谈报告整理、提炼营销经理胜任特征,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以及T检验等相关统计分析技术,结合人员素质及知识测评进行科学计算并检验实证研究的成果后,构建了营销经理的胜任特征模型,并简要阐述胜任特征模型要素的内在关系与作用,为有效选拔营销经理、预测营销经理的业绩表现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2004, 10(1):130-132.
摘要:重庆市城镇化中农转非居民集中居住在地方政府安排的社区,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中社区管理中的新现象。本研究对农转非柳背桥小区居民调访,发现其法律意识表现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明显,以及农转非社区教育管理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2004, 10(1):133-136.
摘要:本文针对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时代背景,认为必须对传统的本科教育目标与发展模式进行转换,并探讨了转换的基本内容和应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
2004, 10(1):137-139.
摘要:通过对瑞吉欧"集体学习"涵义、特点及理论依据的介绍,探讨集体中的社会交往对儿童学习及发展的价值;并结合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反思幼儿园集体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集体教学的重新定位,探讨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集体教学的优势,促进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4, 10(1):140-145.
摘要:在我国,审美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系统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现实应然的需要。它体现了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性需求的本质与趋势。因此,创造性地发展我国高校的审美教育及教学,既符合党和国家关于"高等学校要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针,又符合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要求复合型、创新性、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2004, 10(1):146-148.
摘要:本文阐述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如何在国家/大学、大学/院系和教学模块三个层面上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方面给予我们的一些启示。
2004, 10(1):149-151.
摘要:近年来中国各高校在扩大培养留学生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显示出中国高校正在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和国际研究生教育服务及其竞争。在泰国教育市场迫切需要培养高级中文专业人才的情况下,泰国与独具汉语教学优势的中国进行汉语教学及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应是切实可行的,其发展趋势与前景将是美好的。
2004, 10(1):152-154.
摘要:本文借用生态位的观点,就企业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关系,企业电子商务的潜在性生态位与实际性生态位进行分析,并就企业电子商务应注重实际生态位,发展优势生态位进行探讨,指出电子商务应与传统商务协同演化、共同发展。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
邮编:400044
电话:023-65102306;023-65111861 E-mail:shekexeb@cqu.edu.cn
版权所有: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