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本科高职”招生当缓行

      2004, 10(5).

      摘要 (794) HTML (0) PDF 110.27 K (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北京召开的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学术研讨会上 ,有关人士透露 :15个相当于高职教育的技术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开始招生。一位专家甚至呼吁 ,高职教育不仅应该提升为本科层次 ,更要提升为研究生层次 ,以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高职高专教育是职业准备教育 ,其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技术技能应用人才 ,高职毕业生通常具有“积极肯干”、“动手能力强”等特点。目前高职教育的学制多是三年制。如果要严格达到培养目标的话 ,应该说三年已经够了。事实上 ,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 ,其“社区学院”培养高职生也只是两年制 ,但已经基本满足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

    • 法国:市场需求与资源中心配套

      2004, 10(5).

      摘要 (815) HTML (0) PDF 103.23 K (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劳动者的不同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法国于 18年前开始创建了个性化教育小组(APP)。每个APP有自己的培训场所、设备和资源中心 ,并配备 3- 4名工作人员。APP培训的主要方式和步骤 :对每个接受培训的人进行学前评估 ,了解其现有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 ,确定所需的培训内容 ;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 ,引导学员利用资源中心的培训设备和教材资源 ,以自学为主 ,教师辅之以相应的指导 ;帮助学员达到各自确定的目标 ,并形成自我培训和提高能力。APP的优势在于 :教学形式灵活 ,学员能就地就近接受培训 ;可为学…

    • >区域开发·城市建设
    • 重庆市商业中心区发展研究

      2004, 10(5):1-4.

      摘要 (975) HTML (0) PDF 463.93 K (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商业中心区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大力发展商业中心区,有利于提升城市流通产业,推动城镇化进程,打造城市名片。为此,在剖析重庆市商业中心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发展城市商业中心区的一系列对策措施。

    • 论重庆市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战略路径

      2004, 10(5):5-7.

      摘要 (1052) HTML (0) PDF 270.70 K (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在研究产业集群机理的基础上,明确产业集群是重庆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途径,建议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应注重城市老工业基地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与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结合、城市市场体系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结合、加快企业改制和企业技术创新、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作用。

    • 重庆城市化水平差异分析

      2004, 10(5):8-11.

      摘要 (848) HTML (0) PDF 396.31 K (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的反映。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研究其城市化水平状况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该地区的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选取了客观的指标进行城市化水平量化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城市化水平因子进行筛选并对重庆的各区县的城市化进行分类。在归类的基础上,从历史原因、城镇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制度滞后五个方面对重庆市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和措施。

    • 重庆市高新区农转非人员就业问题研究

      2004, 10(5):12-14.

      摘要 (1199) HTML (0) PDF 290.11 K (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将失去土地,进入城市生活。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十分困难。这使得失地农民转非后收入水平下降,不能实现安居乐业,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重庆高新区的调查为例,对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就业率的对策措施。对于全市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经济·发展
    • 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历史逻辑

      2004, 10(5):15-18.

      摘要 (993) HTML (0) PDF 485.58 K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既不是沃勒斯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开始所形成的具有全球联系和特征的世界经济的延续和扩展,也不是吉登斯认为的由于民族国家及其体系为扩张提供制度保障,使世界经济扩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导致西欧社会经济变化,从而进行海外扩张的逻辑结果。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欧洲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欧洲殖民国家剥削、压迫、奴役和控制殖民地国家,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也延续到当今世界体系之中,决定了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场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比较分析

      2004, 10(5):19-22.

      摘要 (1192) HTML (0) PDF 444.17 K (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倍受理论界和实践者们的关注,但众说纷纭无疑使这一理论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在综述有关核心能力的界定及其识别、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核心能力进行再认识,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旨在引起研究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推动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完善。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比较分析,明确我国在该领域的差距,从而促进核心能力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 信息透明度对企业诚信行为影响的博弈分析

      2004, 10(5):23.

      摘要 (844) HTML (0) PDF 362.87 K (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诚信原则是市场机制的灵魂和基础。本文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信息透明度对企业诚信行为选择模式的影响。在一次性博弈情况下,互不信任是交易者的理性选择;重复博弈中长期交易的双方可以达成互信关系,但不能保证不同交易者在不同交易中的诚信行为。本文在参与者不固定并且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构建企业博弈模型。模型引入信息透明度参数,刻画信息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信息透明度低于一定阀值,会出现失信扩散的恶性循环;反之,会出现相互诚信的现象。因此,增加信息透明度,建立高效的信用传递机制是解决信用缺失的关键。

    • 论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完善

      2004, 10(5):26-28.

      摘要 (1088) HTML (0) PDF 305.24 K (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监管科学"是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既定方针和基本政策。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搞好国有资产监管,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 从资本外逃角度看我国金融危机的防范

      2004, 10(5):29-33.

      摘要 (942) HTML (0) PDF 510.57 K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资本外逃在有关国家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和成因,测算了我国资本外逃规模。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复杂,资本外逃的途径也是五花八门,手法繁多,并对国内经济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我国治理资本外逃的对策,应是标本兼治,既要建立健全长期内消除资本外逃的制度环境,又要在短期内构筑和完善资本管理的办法,加大对非法资本外逃的打击力度。

    • 中国营销渠道结构的演进及影响因素评价

      2004, 10(5):34-38.

      摘要 (971) HTML (0) PDF 441.51 K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外许多研究营销渠道的经济学者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营销渠道结构将经历一个由变长到变短的倒U型演进规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获得了稳定、持续的高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营销渠道结构是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在建立国家营销渠道长度测度指标的基础上,借助计量模型对中国营销渠道结构的演进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 国际服务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研究

      2004, 10(5):39.

      摘要 (1032) HTML (0) PDF 413.47 K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重点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能够发挥重要的支持和源泉作用。本文用1985-2001年的统计数据实证分析国际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度与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探讨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带动不足的原因。最后提出增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支撑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 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2004, 10(5):43-45.

      摘要 (786) HTML (0) PDF 316.19 K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契约合作的技术外包是一种新型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技术创新为载体,通过民营资本与知识资本相结合,从而达到资源互补、以小博大的效应;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一定作用。最后讨论了该模式进行运作的前提条件即创新的融资环境对企业的支持;设计一个合理的内部激励机制来防范道德风险以及确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等。

    • 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形式与对策研究

      2004, 10(5):46-49.

      摘要 (1029) HTML (0) PDF 394.71 K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决策失误、管理不善、产权不清、违法违纪等等,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既损害了国家利益,也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确保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预防国有资产流失是一项系统过程,需溯其根源,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 >政治·哲学·历史
    • 行政垄断的道德反思

      2004, 10(5):50-56.

      摘要 (1215) HTML (0) PDF 695.36 K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行政垄断不仅是个法律问题和行政责任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是一种道德现象,可以而且应该对它作道德的批判和道德的调控。它是一种在合法条件下的不公正行政,其道德实质就是在利益关系调控和选择上的错位和公正伦理原则的沦丧。行政垄断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对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因而对行政垄断的道德调控是法律调控的必要补充。

    • 论社会公正及其实现

      2004, 10(5):57-61.

      摘要 (1009) HTML (0) PDF 528.85 K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中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条件下,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多元化引起了社会构成因素的多元化及利益群体的多元化,从而引发了社会利益如何分配问题。社会公正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现实热点问题。本文在全面理解公正、社会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公正原则及其特征,进而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社会公正的实现途径。

    • 斯多葛学派与道家伦理学思想的比较

      2004, 10(5):62-64.

      摘要 (1776) HTML (0) PDF 339.40 K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斯多葛学派和道家都对幸福、人的本性、处世方式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当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幸福感越来越少,人们对人的本性是什么及如何处世这样的问题深感困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这两个派别伦理思想的比较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 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逻辑传统

      2004, 10(5):65-69.

      摘要 (872) HTML (0) PDF 523.71 K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到19世纪西方先发国家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遭遇种种危机的情境形成,促使人类开始重视社会发展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基于同一生产力技术结构体系———工业社会的两种发展理路和逻辑传统,即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和以古典理论为基础的西方社会发展理论。虽然两种发展理论的逻辑传统存在历史观、价值观的重大区别,但也因共同建构于工业社会这一生产力技术结构体系而具有许多共性的东西。虽然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有选择与扬弃,但共性必须寓于个性之中。

    • 经济哲学的逻辑主线:哲学智慧与人文关怀

      2004, 10(5):70-73.

      摘要 (1084) HTML (0) PDF 443.62 K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哲学智慧和人文关怀应该成为经济哲学的逻辑主线,这样可以使经济哲学既永葆学术创新活力和空间,又有自己明确的标识。哲学智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文关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学和经济实践都存在哲学智慧和人文关怀的缺失,所以要加强以哲学智慧和人文关怀为逻辑主线的经济哲学建设;经济实践和经济哲学的发展要求哲学智慧和人文关怀成为经济哲学的逻辑主线;哲学智慧和人文关怀的发展路径有三个。

    • 论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2004, 10(5):74-77.

      摘要 (1009) HTML (0) PDF 405.91 K (1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代科学研究方法通过以近代科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为线索,在理清各阶段发展的特征基础上,着重从近代科学发展中具有较大影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学说和思想,特别是形成的研究方法,概括出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阐明近代科学的发展与近代科学研究方法之间的紧密关系。

    • >邓小平理论研究
    • 一国两制的法律意蕴及其意义

      2004, 10(5):78-80.

      摘要 (1189) HTML (0) PDF 296.21 K (7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伟大构想。"一国两制"逻辑地蕴涵了"一国两法",它不仅本身具有法律的属性,而且,它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所确认的制度中。"一国两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 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

      2004, 10(5):81-84.

      摘要 (1073) HTML (0) PDF 383.51 K (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邓小平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有着不可取代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分析邓小平人才观的内涵及特点出发,对邓小平同志人才思想中关于人才的开发、选用和管理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 邓小平教育思想与成人教育改革

      2004, 10(5):85-87106.

      摘要 (949) HTML (0) PDF 427.44 K (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邓小平同志对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成人教育的有关论述,阐述了成人教育的地位及作用,论述了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建立终身教育制度,尽快地提高国民素质,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壮大知识分子队伍,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才优势的必要性,分析了成人教育改革及发展方向。

    • >文学·艺术·语言
    • 中国审美精神的世俗性初论

      2004, 10(5):88-90.

      摘要 (1106) HTML (0) PDF 293.06 K (8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艺术精神是哲学精神、道德精神和宗教精神的相关体现,中国淡于宗教缺乏终极超越的文化精神决定了中国审美文化的世俗性特征,和西方相较,中国艺术的超越性是通过心灵的具体化和肉身化途径来实现的,艺术的自律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强调和展开,这不仅受制于审美精神的世俗性,同时也受制于中国的国民性。

    • 《水浒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

      2004, 10(5):91-93.

      摘要 (886) HTML (0) PDF 346.36 K (1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男人为主的作品,但却集中地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女性观,主要表现为对女性美的否定和红颜祸水的观念,显示出传统文化对中国文人的深刻影响。

    • 毕加索:改写20世纪美术史

      2004, 10(5):94-97.

      摘要 (1106) HTML (0) PDF 391.72 K (1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集中论述了毕加索作为改写20世纪美术史的天才艺术家在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并对其创作背景和创作艺术观作了哲理性的思考。

    • 《四川好人》的陌生化编剧技巧

      2004, 10(5):98-100.

      摘要 (1436) HTML (0) PDF 338.54 K (2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布莱希特提出"叙事戏剧"的观念,创立了"陌生化、间离效果"(Verfremdung)的戏剧理论,强调戏剧演出中演员和观众的理性因素,破除舞台造成的"生活幻觉",使观众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在看戏,从而与舞台演出保持情感和理智上的距离,并对戏剧所反映的现实进行思考和判断。布莱希特的寓意剧《四川好人》正是体现了他的这一戏剧理论,运用了大量的陌生化编剧技巧,以达到他所追求的陌生化、间离效果。

    • 名词化的主流学派研究

      2004, 10(5):101-106.

      摘要 (1208) HTML (0) PDF 607.60 K (1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名词化是"人类语言最普遍的特征之一,但是,我们对此的理解仍然是微乎其微"(Jacobs,1968)。多年来,不同学派的学者们对名词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深度做了自己的阐述,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功能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等主流学派对名词化的阐释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通过对各主流学派对名词化现象的研究成果的综述,发现他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寻求新的立足点,以便科学有效地发现名词化的规律及实质。

    • 中日英文的被动表达对照分析

      2004, 10(5):107-110.

      摘要 (1035) HTML (0) PDF 387.65 K (1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日语属SOV型语言,与SVO型语言体系的中、英文异多同少。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上的近似与思维方式的灵犀相通应该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从思维方式和语言心理上分析,日本人偏好从事态结果上进行表述,日语属于"不及物型语言「なる型言语」",而中、英语则多以动作行为的施事方为表述中心,属于"及物型语言「する型言语」"。因此,同样的内容,往往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表达形式。

    • 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自信心及胜任感的培养策略--社会建构主义与多媒体教学

      2004, 10(5):111-113.

      摘要 (1075) HTML (0) PDF 324.29 K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证了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自信心及胜任感的培养.

    • 外语课堂焦虑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关系

      2004, 10(5):114-117.

      摘要 (1044) HTML (0) PDF 385.82 K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外语课堂焦虑状况及其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关系,笔者采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测得54名一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程度,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外语课堂焦虑与学生英语总成绩、阅读理解成绩和听力理解成绩的关系。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大学英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分别与他们的英语总成绩、听力理解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即外语课堂焦虑程度越高,英语总成绩和听力理解成绩越低,反之亦然;而大学英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与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大学英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不但对他们的英语听力学习造成负面影响,还由此不利于他们英语总成绩的提高,以及培养他们英语学习兴趣和长期坚持英语学习的意愿。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能忽视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尽量降低外语课堂焦虑对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负面影响。

    • >法学研究
    • 论民事诉讼事实认定的双重性--兼与认识论、价值论商榷

      2004, 10(5):118-120.

      摘要 (964) HTML (0) PDF 312.21 K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般认为,事实认定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司法审判人员通过司法过程查明案件事实,并在此基础上适用法律,解决当事人的纠纷.实际上,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诸多缺失,如缺乏证人特权规则、没有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二审审理的范围弹性较大、判决的既判力不强等都囿于这种认识.实际上,事实认定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包含一系列的价值评价和价值活动,是认识与价值评价的统一.革除民事诉讼法中的工具主义因素,实现民事诉讼法的民主与科学,应当首先改变对事实认定过程的认识.

    • 论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完善--评《银监法》

      2004, 10(5):121-124.

      摘要 (965) HTML (0) PDF 369.57 K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金融发展的变化,各国银行监管体制不断演变.我国银行监管体制改革亦自<银监法>的颁布实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银监会作为我国现在银行监管的国家监管主体资格及其职能有了法律依据.但是现有的银行监管体制与银监法所规定的还有一定差距,应当以银监法为蓝本,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体制,适应金融发展的需要.

    • 论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扩大与限制

      2004, 10(5):125-127.

      摘要 (1086) HTML (0) PDF 308.19 K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人们十分注重对驰名商标的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驰名商标价值的不断上升,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有扩大的趋势。但是法律对任何权利的保护都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平衡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因此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大,其权利同样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 科学技术发展对我国法律的挑战及其对策

      2004, 10(5):128-132.

      摘要 (916) HTML (0) PDF 517.49 K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例,从微观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诸多法律问题,主要有:信息获取与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带来的法律问题、虚拟空间中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带来的法律问题、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生物技术研究本身对法律的挑战、对民法的挑战、对我国生物及遗传资源的保护。通过分析这些微观的问题得出了他们的共性并给出了相应对策: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予以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对原有的社会关系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而需要法律进行相应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某些既有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改变需要调整既有法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既有的社会关系产生了新的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在现阶段无法确认的问题有待科学技术自身发展去解决。

    • >人力资源·教育
    • 从招聘信息比较东西部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观

      2004, 10(5):133-135.

      摘要 (942) HTML (0) PDF 258.46 K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东西部非公有制企业的人才招聘信息进行抽样调查、定量分析比较,揭示出东西部地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观的差异与共性特征,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 大学生职业评价与职业选择研究

      2004, 10(5):136-138.

      摘要 (1271) HTML (0) PDF 269.05 K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职业评价和职业选择的定义进行明确界定,二者属于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职业评价观对职业选择产生影响,职业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职业评价。本文以我国1999年大学扩招以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实际情况为前提、知识经济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08名大学生的职业评价和职业选择进行调查,并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科学的教育对策。

    • 论新时期博士后制度改革

      2004, 10(5):139-142.

      摘要 (1108) HTML (0) PDF 421.47 K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在高校的博士后工作中存在着管理体制僵化、投资渠道不畅、发展动力不足和博士后创新成果少等主要问题。就重庆市和重庆大学博士后工作而言,应加强宏观调控,改进运行机制,推进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机制及优化博士后工作环境等。

    •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问题研究

      2004, 10(5):143-145.

      摘要 (1022) HTML (0) PDF 272.08 K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中国大学评估体系中,除了政府评估、社会评估和学校自我评估外,还需要一种站在公众的立场,对大学进行公正评估的组织———教育评估中介机构。为此,在高等教育中介评估机构必须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加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建设与完善。

    • 论创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制

      2004, 10(5):146-148.

      摘要 (1110) HTML (0) PDF 318.70 K (1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继续教育创新的目标是要建立科学的继续教育体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只有创新继续教育机制,深化继续教育改革,增强继续教育办学主体的活力和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计划配置方式向市场配置方式转变,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 对边疆地区教师继续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2004, 10(5):149-151.

      摘要 (857) HTML (0) PDF 262.68 K (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将教师的继续学习界定为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培训两方面,并对边疆地区258名中小学教师的继续学习感受及时间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过多的继续学习是导致教师产生消极感受的重要原因。因此,直面边疆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改进形式主义作风,是边疆地区教师走向专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

    • 重庆大学建校初期办学理念的再认识

      2004, 10(5):152-154.

      摘要 (997) HTML (0) PDF 320.61 K (1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庆大学的创建人以创设一所现代大学为标杆,明确提出了"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理念,并以此选择建筑校址、开办院系、延聘师资、建立管理制度、购置设备。确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管理模式,不仅为学校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动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高影响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