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11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张鹏 梁正东
    2005, 11(5):1-4.
    [摘要](1154) [HTML](0) [PDF 400.06 K](19)
    摘要:
    本文从总体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内部结构高级度等几个方面对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其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发展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对策。
    2  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与政策研究
    马贤惠
    2005, 11(5):5-8.
    [摘要](974) [HTML](0) [PDF 661.77 K](18)
    摘要:
    在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视野下,西部地区在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时,应着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要十分重视有关加入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企业融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管理和服务等问题,采取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
    3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马艺
    2005, 11(5):9-11.
    [摘要](1107) [HTML](0) [PDF 358.83 K](19)
    摘要:
    西部地区在当前的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赶上全国和发达省区的水平,除分析和研究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的态势和特点,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外,应着重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基础网络建设,适应信息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实施人才工厂,缩小“数字鸿沟”,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4  中国城市经营动因的制度变迁分析
    蒋荣 胡同泽
    2005, 11(5):12-15.
    [摘要](894) [HTML](0) [PDF 453.92 K](21)
    摘要: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首先从制度角度分析城市、城市经营的本质,然后重点分析城市经营制度变迁的环境以及推动这种制度变迁的行动集团,最后得出结论: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使城市经营不仅成为现实,而且打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收支格局,城市必须经营。以资金短缺为核心的财政压力与以生产要素竞争为核心的城市竞争压力把城市政府推向制度变迁的最前沿,从而成为推动城市经营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对策研究
    汪波 王伟华
    2005, 11(5):16-18.
    [摘要](1053) [HTML](0) [PDF 308.26 K](18)
    摘要:
    本文经过分析,从不同方面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解释,尝试性地给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同时,在理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
    6  城市拆迁纠纷的博弈分析及对策建议
    彭小兵 谭蓉 户邑
    2005, 11(5):19-22.
    [摘要](868) [HTML](0) [PDF 498.60 K](23)
    摘要: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制度,也是一个学术界非常关注的城市环境经济学问题。当前城市拆迁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城市拆迁纠纷的经济学成因在于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行为的制度障碍和政府、拆迁商及被拆迁者利益博弈的本质;在行政权力未能受到法律有效制衡的条件下,政府也无法对拆迁利益受害者实现应有的实质性保护。因此,必须从引入市场机制、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制约拆迁许可行政职权和强化对拆迁商拆迁行为的监管等方面来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通过完善城市房屋拆迁理论体系和管理体系来推动城市拆迁工作。
    7  和谐社会:理想与现实--学习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的论述
    王进
    2005, 11(5):23-26.
    [摘要](623) [HTML](0) [PDF 482.23 K](1122)
    摘要:
    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和谐社会,与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一个意义的概念.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们来说,这种和谐社会还是一种理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与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基本平衡、社会矛盾基本缓和、社会差别基本合理、社会秩序基本稳定、社会文化基本认同、社会保障基本健全、社会控制基本有效、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协调、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并和睦相处的社会.
    8  和谐社会的辩证分析:基于法律思维
    刘发成
    2005, 11(5):27-29.
    [摘要](908) [HTML](0) [PDF 295.52 K](984)
    摘要:
    文章通过对“和谐社会”及“和谐”的概念、字面意义分析,从宏观、微观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标准和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形式、实质、内容和标准,说明了和谐的内涵和外延关系,从而从侧面反映了和谐社会的要求。
    9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和谐西部建设
    罗锐华
    2005, 11(5):30-34.
    [摘要](765) [HTML](0) [PDF 563.26 K](1046)
    摘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五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快发展,为建设和谐西部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西部大开发中建设和谐西部具有体现民主和法治的精神、张扬公平正义的理念、营造诚信友爱的氛围、成为充满活力的热土、构筑安定有序的环境、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的基本特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性的基础性作用,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动力,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国家长治久安为着力点是和谐西部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
    10  企业家甄别、民间金融与金融共生
    田霖
    2005, 11(5):35-37.
    [摘要](945) [HTML](0) [PDF 401.66 K](1253)
    摘要:
    企业家通过创办企业来实现自我甄别,而民间金融制度不仅仅是一个融资制度,而且是一个甄别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制度。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或曰企业家精神与此金融共生环境密不可分。金融共生环境下的企业家精神和民间金融制度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成长和金融深化。
    11  中国四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马智利 高敏
    2005, 11(5):38-40.
    [摘要](1037) [HTML](0) [PDF 347.43 K](2140)
    摘要: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是我国目前的四个直辖市,分类、比较和研究各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定量分析1997-2002年区域经济的总体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而后结合人均GDP指标和新经济指数对我国四个直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清楚地描述了我国四直辖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平衡性和差异程序的变迁过程。
    12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存款保险制度问题规避
    刘鹤麟 朱琳 傅凤
    2005, 11(5):41-43.
    [摘要](1279) [HTML](0) [PDF 341.72 K](2045)
    摘要:
    三大“金融安全网”之一的存款保险,自创立以来,一直受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困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使得该制度的作用在各国受到了广泛质疑。目前,我国正欲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为了该制度的顺利施行,克服其体制性缺陷所带来的弊端,本文结合信息经济学和保险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是如何构成存款保险的制度性缺陷。
    13  循环经济的微观悖论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
    章和杰 黄必成
    2005, 11(5):44-46.
    [摘要](862) [HTML](0) [PDF 348.99 K](1265)
    摘要:
    我国和一些省市陆续推出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体系,每年都评选出一批典型,其共同的缺陷是没有考虑企业的负外部性,成为循环经济的微观悖论。本文将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贯彻到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体系中,据此评选出来的企业基本能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绿色GDP的要求。由于现存的条件欠缺,广泛采用可持续发展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尚存在一定难度,并提出了对策。
    14  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运行模式及策略研究
    李林 王永宁
    2005, 11(5):47-50.
    [摘要](1121) [HTML](0) [PDF 419.99 K](1079)
    摘要:
    本文从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行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大学科技园的管理模式,指出我国目前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研究策略。
    15  经典的焦虑--当前文艺思潮的审视
    周晓风
    2005, 11(5):51-55.
    [摘要](958) [HTML](0) [PDF 604.82 K](1521)
    摘要:
    文学中的经典是指那些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代表作品.文学经典在文学发展史上既具有确定文学标准尺度的作用,又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文学经典作品在近年来出现大量重版、改写和重评,成为当前文艺思潮的突出现象.这既是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对于经典作品的需要的反映,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精英文化层对于当今经典缺失的焦虑.
    16  红旗诗人毛泽东--评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意象
    蒲度戎
    2005, 11(5):56-60.
    [摘要](1232) [HTML](0) [PDF 549.12 K](1500)
    摘要: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批评方法,通过对毛泽东诗词中"红旗"意象的细致的文本解读,来剖析其成因和美学蕴涵,然后得出结论:因为"红旗"意象映照出毛泽东的政治意识、革命信念和战斗生涯,是他对革命生活和斗争的诗化的认识和反映,具备了象征内涵和审美价值,形成了象征美、色彩美、动态美和力量美的统一,所以,毛泽东堪称"红旗"诗人.
    17  红楼人物对比手法研究
    李鸿渊
    2005, 11(5):61-65.
    [摘要](1149) [HTML](0) [PDF 701.82 K](20)
    摘要:
    对比作为一种写作手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曹雪芹是一位擅长运用对比写人的高手。为了表现出人各一面的艺术效果,他在《红楼梦》中使用了多种多样的对比手法。这样,不仅使那些性格不同的人物在比较中显得更加分明,而且使那些性格相近或相似的人物在对比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来,更为难得的是,还通过同一人物的前后或表里对照,揭示出性格的动态变化与丰富复杂。
    18  论政府对公众情绪的管理
    周庆行 苏洪 吴颖
    2005, 11(5):66-68.
    [摘要](1236) [HTML](0) [PDF 363.71 K](22)
    摘要: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必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冲突,对公众情绪可能造成各种影响,而公众情绪可以影响公众行为,从而影响社会和经济秩序。本文探讨基于不同目标下的政府对公众情绪的管理。
    19  论科学传播内容与机制的辩证统一
    杨清明 赵东伟
    2005, 11(5):69-71.
    [摘要](1023) [HTML](0) [PDF 358.51 K](20)
    摘要:
    科学传播的研究日益活跃,但科学传播的内容与机制的关系仍缺乏明晰的阐释。本文试图对科学传播的内容与机制关系做出一种解答,并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20  现代传媒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策略研究
    彭逸林 李浩然
    2005, 11(5):72-77.
    [摘要](913) [HTML](0) [PDF 683.19 K](28)
    摘要:
    突发性群体事件对政府和媒体的工作了提出新的课题。大众传播媒介系统,是政府在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和形象建树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同时,畅通的公共媒介系统还发挥着社会稳定的安全阀作用,带来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21  论编辑素质的自我完善与创建名刊工程
    王丽英
    2005, 11(5):78-79.
    [摘要](737) [HTML](0) [PDF 216.53 K](20)
    摘要:
    高校社科“名刊”应具有很高学术地位、有引领学术方向能力、独特办刊特色、催化学术创新成果胆识、学术界有高认同度的著名学报。从根本上说,编辑素质决定刊物质量。创建“名刊”的关键在于编辑素质的不断完善。
    22  我国文化产业兴起的背景及发展途径研究
    陈霞 刘钢
    2005, 11(5):80-83.
    [摘要](919) [HTML](0) [PDF 445.78 K](19)
    摘要: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有: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加入WTO的影响;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自身在实践中的发展。本文对文化产业的背景进行研究,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途径进行解析。
    23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及处置
    郑恒毅 王健卉
    2005, 11(5):84-86.
    [摘要](831) [HTML](0) [PDF 397.03 K](19)
    摘要:
    高校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正确分析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建立行之有效的处置体系,是治安保卫部门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24  残疾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调查研究
    杨强
    2005, 11(5):87-89.
    [摘要](888) [HTML](0) [PDF 324.34 K](19)
    摘要:
    增强残疾人的体质是全民健身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对生理性弱势群体———残疾人在全民健身实施过程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的态度、认识以及管理体系,以期制订出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保证落实和完善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保障残疾人合法体育健身权益。
    25  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在渝对外工作述评
    刘志远
    2005, 11(5):90-93.
    [摘要](965) [HTML](0) [PDF 472.57 K](18)
    摘要: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利用驻国统区的特殊地位,加强同国际社会的联系与交往,广泛开展国际统战活动和对外联络工作。在重庆7年艰苦卓绝的“半独立外交”和全方位、多层次的民间外事活动使中共外交已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全球”政治的眼光;更为我党从延安走向世界大舞台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周恩来和他领导的南方局的外事干部们,以其出色的外交工作和极具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充满朝气的民主大党形象和中共领导人卓越的外交才能。
    26  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文本研究
    王慧莉 隋丹妮
    2005, 11(5):94-96.
    [摘要](1150) [HTML](0) [PDF 353.39 K](18)
    摘要:
    潜在语义分析采用自动的电脑方式来构建以高层次语义空间为形式的知识表征,是一种基于文本研究的有效方法。文章从三个方面描述了潜在语义分析在文本中的使用:原文和概要、对文本进行分类以及测量文本的连贯程度。侧重点是第三个方面的使用。潜在语义分析能够在语篇理解的过程中衡量文本的连贯程度,并已经被证实是一种自动、快速、准确的计算方法。
    27  英语教师的素质与英语教学
    陈鸿琴
    2005, 11(5):97-99.
    [摘要](1041) [HTML](0) [PDF 370.40 K](1402)
    摘要:
    新的形势面临新的挑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新的形势面前要从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和师德师风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迎接全球化时代对英语教师的考验。
    28  抗战时期徐悲鸿在渝美术活动述评
    钱华欣
    2005, 11(5):100-103.
    [摘要](847) [HTML](0) [PDF 496.13 K](1539)
    摘要:
    本文就抗战时期徐悲鸿在重庆以画笔为武器创作的大量美术作品、致力于建构中西融合的现实主义美术以及为美术教育所作的贡献等进行简要述评。
    29  从法社会学角度看继受过程中的中国法治
    陈伯礼 郑凌 何敏
    2005, 11(5):104-107.
    [摘要](829) [HTML](0) [PDF 454.62 K](1336)
    摘要:
    我国厉行法治,从清末沈家本先生算起,已达百年之久。进入21世纪,在建构现代化社会时,西方法律理念在中国仍未落实。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中西双方法律理念相融合与对西方法律的继受看作是一个长期性的社会变迁过程,并分析中西法律理念冲突的成因,希望对探求中国法治之路有所启示。
    30  试论合同履行原则的唯一性
    侯国跃
    2005, 11(5):108-112.
    [摘要](1022) [HTML](0) [PDF 512.28 K](1343)
    摘要:
    合同履行原则是合同履行制度中的重要问题,但理论上分歧很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确立合同履行的原则,应当依照严格的法理进行。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都可以内化于全面履行原则之中,而诚实信用、情事变更、同时履行、经济合理、亲自履行等都不符合合同履行原则的标准,因而,合同履行原则具有唯一性。
    31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
    顾华详
    2005, 11(5):113-123.
    [摘要](1110) [HTML](0) [PDF 1.37 M](1289)
    摘要:
    法治精神与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法制建设必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重视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得到进一步充分发展,立足于使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重视规范诚信友爱行为,充分体现对创新与创造行为的保护,维护好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积极规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
    32  三峡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及人力资源开发
    曾国平 李仕龙
    2005, 11(5):124-127.
    [摘要](906) [HTML](0) [PDF 420.02 K](1066)
    摘要:
    科学地开发三峡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是未来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分析三峡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开发战略及相关措施。
    33  建筑业项目经理的压力状况调查
    张宏 金维兴 梁美容
    2005, 11(5):128-130.
    [摘要](1045) [HTML](0) [PDF 291.81 K](1180)
    摘要:
    建筑企业自身在市场中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企业中内在的缺陷与不足也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过多压力不仅有害于员工的身心健康,而且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项目经理是建筑企业项目得以实现并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角色之一。此项研究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之上,调查了我国建筑业项目经理压力水平,并从项目经理的职业特点出发,分析了我国项目经理压力水平偏高的原因,为我国建筑业实行压力管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4  论新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董润华 何栎
    2005, 11(5):131-133.
    [摘要](945) [HTML](0) [PDF 372.84 K](121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方法,着重讨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发布、人力资源自我管理、项目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并论述了当今管理层次由传统的“科层次”向扁平化发展的前提下,新技术在管理机制创新中所起的作用。
    35  学科德育:一种有效的德育模式
    彭寿清
    2005, 11(5):134-137.
    [摘要](1161) [HTML](0) [PDF 484.06 K](1403)
    摘要:
    学科德育具有内容的丰富性、方法和手段的隐蔽性、过程的协同性、效果的综合性、实施条件的稳定性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模式。在学科德育的实施中,只要精心设计学科德育内容、深入挖掘学科德育中的积极因素、注重学科德育思想的升华、捕捉教育的有利时机,就可以实现学科德育的自然性、生动性和艺术性,增强学科德育的针对性。
    36  人的全面发展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反思
    陈琳
    2005, 11(5):138-140.
    [摘要](785) [HTML](0) [PDF 416.39 K](886)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也不断演进,教育观总是表现为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人的全面发展和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就分别对应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需要.本文比较了此两种教育观念的产生、发展和特征等几个方面,试图说明,随着新的社会意识诞生和价值观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越来越呈现与社会不相符合的趋势,作为替代,所谓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则代表着未来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此后,作者将进一步说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乃是真正面向现实的教育理念.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高影响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