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15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2009, 15(4):0-2.

      摘要 (1790) HTML (0) PDF 0.00 Byte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述评

      2009, 15(4):1-5.

      摘要 (2638) HTML (0) PDF 970.58 K (1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多数经济体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最优货币区,在统一货币政策冲击下,一个经济体各个区域的反应并不具有一致性,反应程度和反应时滞都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受货币政策冲击后区域反应显著不同,但是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研究在中国却严重滞后。对这一领域的国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对于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方法经历了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到VAR模型的发展过程,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区域非对称性、金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区域非对称性以及经济主体行为的非对称性等因素阐释了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未来,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将会集中在与总量研究相结合的领域。

    • 发展重庆总部经济助力打造西三角增长极

      2009, 15(4):6-11.

      摘要 (4162) HTML (0) PDF 1.32 M (3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总部经济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国许多大城市得到迅速发展,其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经显现出来。发展总部经济可以推动重庆走向国际化、全球化,同时为打造中国西三角经济圈这一新的增长极助力。文章从总部经济的内涵特征出发,分析了总部经济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并分析了重庆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与优势,提出发展重庆总部经济以带动“西三角”经济圈的初步相关政策建议措施,以期为重庆市总部经济的发展以及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提供参考价值。

    • 外商直接投资与四川经济发展

      2009, 15(4):12-16.

      摘要 (8366) HTML (0) PDF 1.21 M (4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四川省地处西部内陆,应该充分利用FDI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基于四川省利用FDI现状基础上,利用1990-2007年的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四川省利用FDI现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四川省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作用力不大。对今后如何吸引外资及提高外商投资质量,进一步促进四川省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的思考——基于四川、西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

      2009, 15(4):17-22.

      摘要 (3242) HTML (0) PDF 1.31 M (2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根据社会调研材料和档案资料,以四川盛西藏自治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案例为基础,主要从资金筹集、管理方式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研究分析,阐述影响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运行的主要因素。文章表明,中国政府在农村合作医疗中所进行的创新,在资金筹集及其管理协调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是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短时间内得以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并建议从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平的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以完善,以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策的连续性和权威性。

    • 法制建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蔃魏锋

      2009, 15(4):23-30.

      摘要 (2861) HTML (0) PDF 1.37 M (1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中国1997-2005年间25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分析技术,从全国和区域两个角度研究了法制建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国法制建设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基储社会环境、法律执行效率等差异,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 产业转移、关系投资与产业集群机理研究——来自山东韩资企业的经验数据

      2009, 15(4):31-36.

      摘要 (2574) HTML (0) PDF 1.13 M (18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外商投资是形成中国产业集群的重要因素,而大批国际产业转移则更能加速其生成。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关系投资的存在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集群。通过研究发现,产业转移、关系投资、企业自身特性因素以及东道主政府因素等共同决定了外商投资型产业集群生成。基于以上因素,设定若干变量,运用调研微观数据进行参数估计。估计结果表明,关系投资、经营期限、经营状况以及东道主因素对产业集群的生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资本监管标准与金融安全机理探讨

      2009, 15(4):37-41.

      摘要 (2997) HTML (0) PDF 1007.89 K (1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资本作为一种风险缓冲剂,具有承担风险、吸收损失、保护银行抵御意外冲击的作用,是保障银行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实施资本监管是保证金融安全的主要手段。文章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工具,从金融安全的角度对金融业资本监管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合乎逻辑的理论结论,为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矗研究丰富了金融监管理论文献,也为指导中国金融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证据。

    • 承诺组合——组织承诺多基础结构及其内部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2009, 15(4):42-47.

      摘要 (2596) HTML (0) PDF 1012.48 K (1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组织承诺的研究热点转向用“承诺组合”的方法探讨其多维基础对各组织行为结果的内部作用机理。文章在简要回顾组织承诺概念从单维向多维演变的历程后,着重介绍了当前学术界对组织承诺三维基础的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国背景下的适应性研究,最后分析了将“承诺组合”作为对组织承诺多基础结构内部作用机理的理论概括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典型单位制”社区转型研究

      2009, 15(4):48-52.

      摘要 (2119) HTML (0) PDF 1.14 M (1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从属于石油化工、稀有矿产等大型垄断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典型单位制”社区,由于制度变迁的环境依赖和路径依赖作用,使企业在向社区释放社会保障职能的转型过程中受到体制惯性、资源约束和社区独立发展能力欠缺等因素的阻碍。因此,应科学规划“典型单位制”的转型目标,遵循渐进式的道路,通过企业所属行政系统和地方政府的共同主导,引进多元经济力量和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建立有效的利益博弈平台,逐步实现这类企业所属社区的顺利转型。

    •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高校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设计研究

      2009, 15(4):53-58.

      摘要 (3474) HTML (0) PDF 1.29 M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高校资源分配过程划分为宏观、中观及微观等三个层面的分配。以政府、社会资源作为外部环境因素,将学校下属单位和部门资源配置作为学校整体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从学校的角度对高校资源中的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特别是财力资源)中观及微观层面的配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下的高校资源优化配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需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对高校资源优化配置中的机制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优化配置的具体方式——全面预算管理,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 银行高管薪酬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2009, 15(4):59-64.

      摘要 (3206) HTML (0) PDF 1.47 M (8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有文献鲜有从银行业治理特性角度考察银行CEO报酬与绩效关系,大都忽视了银行业自身特性对治理结构的影响。文章研究从银行的外部监管、高负债比等方面,通过实证方法深入考察了银行CEO报酬与绩效间的关系。实证发现银行业的CEO货币报酬与绩效的关联敏感度要高于一般企业,且银行CEO报酬与相对业绩没有明显的关系。另外,结果显示银行业对股东权益的重视与一般企业无异,没有体现出因为高负债比而出现的差异。研究认为,相对一般企业拥有更为完善的治理结构的银行业,治理效果不容乐观。

    •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影响

      2009, 15(4):65-68.

      摘要 (3134) HTML (0) PDF 839.76 K (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自编《大学生职业动机取向问卷》对全国7个省15所高校的2 75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揭示了家庭因素对当代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影响,对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来源、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和文化水平对大学生职业动机形成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动机教育的相应对策。

    • 岗位设置在教师专业职务聘任中的导向性研究

      2009, 15(4):69-73.

      摘要 (2483) HTML (0) PDF 1.05 M (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基于中国高校实行教师聘任制的大背景,结合南京大学自2003年开始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体系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在教师专业职务聘任制中以岗位设置为导向对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队伍水平、充分调动教师主动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在实际岗位设置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完善教师专业职务聘任制中岗位设置的几点思路。

    • 多指标加权值对多学科学术期刊排序初探

      2009, 15(4):74-82.

      摘要 (2623) HTML (0) PDF 1.42 M (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同学科期刊之间影响因子差别很大,多学科期刊由于刊载各学科论文比重不同,其影响因子的变异使比较工作更加困难。为相对公平、公正,在多种探索基础上,对高校文科综合性学报,采用他引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广度和被引半衰期分别乘以0.85、0.1和0.05的加权处理,并采用3年加权值与相应他引影响因子3年数进行比较,结果相对比较合理。

    •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标准

      2009, 15(4):83-89.

      摘要 (2452) HTML (0) PDF 1.54 M (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代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地位得以确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知识分子,开始对中国文化发生兴趣。但是,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国际上的声音依然十分微弱,以致于有人竟认为中国学者患了“失语症”。作者虽然不同意这种看法,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公认的国际人文社会科学权威学术刊物上很少见到中国学者的论文。尽管其中的意识形态和语言文化霸权的因素不可排除,但中国学者的主观努力也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者根据多年来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经验,提出一种多元评价标准,即除了重视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外,人文学科的学者还应当在国际著名的出版社出版专著或编著。追求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上发文数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文章的被引用率和实际影响力。总之,在作者看来,实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战略要从三个方面来共同努力:(1)组织学术造诣深厚且英文写作好的学者集体攻关,力争在公认的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数量可观的原创性论文,并使有分量的学术专著在国际权威出版社出版;(2)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学术翻译队伍,通过与国外学者的合作,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译成英文,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国际权威出版社出版;(3)努力打造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精品刊物和精品出版社,绝不以盈利为目的,争取在今后五年内,向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推荐100种SSCI或A&HCI来源期刊。

    • 基于SSM分析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研究

      2009, 15(4):90-96.

      摘要 (2800) HTML (0) PDF 1.49 M (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文章利用软系统方法论(SSM)对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研评价体系。

    • 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探讨

      2009, 15(4):97-100.

      摘要 (2909) HTML (0) PDF 812.88 K (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学科领域之间相互交融、学科领域进一步细分、实证研究方法大量被采用等新的特点的出现,使得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面临新的挑战。健全和完善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提高,而不科学、不规范的学术评价机制则会阻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学术评价过程中,引用率、采纳程度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应成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代表作”制度的采用也将有效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质量。

    • 论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及应对法律措施的完善

      2009, 15(4):101-114.

      摘要 (2845) HTML (0) PDF 3.39 M (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法律对宏观调控与微观规范层面多方面的错误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是最终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应进一步提升中国法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的能力,坚持采取司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的措施解决纠纷,加强对金融债权安全的保护,完善法律维护经济金融安全的职能,重视规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重视规范财富增加与社会分配的公正公平,法律监管机制要力求防范金融风险的全覆盖,坚持提高金融、经济立法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坚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立改废”的长效与创新机制。

    • 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概念的淆乱与矫正

      2009, 15(4):115-119.

      摘要 (2639) HTML (0) PDF 1.14 M (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不仅被用于表述EPR理念(或思想)、EPR策略与EPR原则,还被用于表述EPR政策与EPR制度,从而造成了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概念的淆乱不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源于1988年瑞典隆德大学环境经济学家托马斯·林赫斯特首次提出的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概念,应是从法律制度角度对EPR所作的定义。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概念建立在“生产者责任延伸”与“制度”这两个基本概念之上,由“生产者责任延伸”与“制度”的各自含义所共同形成,是指国家为了应对废弃产品问题所制定或认可的,用以引导、促进与强制生产者承担延伸责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包括了生产者的延伸责任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调整机制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 科学发展观视野的中特理论体系宣传创新研究

      2009, 15(4):120-123.

      摘要 (2792) HTML (0) PDF 919.96 K (1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矗创新中特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方法,就是要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覆盖面、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应进一步找准宣传普及与方式创新的切入点和契合点,树立新理念,丰富新内容,运用新方法,增强实效性。

    •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

      2009, 15(4):124-129.

      摘要 (3895) HTML (0) PDF 2.24 M (2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汶川5.12大地震受灾城镇的灾后重建规划应建立在明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上,直面现实困难,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切实解决山地城镇人地紧张的关系,解决短时应急重建与长远规划之间的矛盾,协调城镇公众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受灾城镇的重建规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区域经济、自然生态、人文历史和工程技术等各方面的工作。文章在对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城镇空间布局的优化、自然与城镇的协调发展、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城镇特色的营造、防灾减灾的规划设计等方面对重建规划的基本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中国休闲体育发展趋势研究

      2009, 15(4):130-132.

      摘要 (4022) HTML (0) PDF 751.68 K (2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对体育的形式、内容、结构与功能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使体育活动的休闲娱乐趋势成为新的研究对象。文章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从新时期国内外休闲体育发展的现状、趋势入手,对中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客观剖析,为中国的休闲体育健康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使新时期的中国体育融入到提高全民生活质量的社会发展目标之中。

    • 回眸与展望:改革开放30年中国翻译成果论

      2009, 15(4):133-137.

      摘要 (2946) HTML (0) PDF 1.26 M (2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翻译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理清了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指出了中国翻译事业不容乐观的现状,同时也指出翻译图书市场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低劣之作这种局面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文章分别讨论了翻译的地位问题、译者的培养问题以及译著出版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与建议。

    • 翻译研究方法评析

      2009, 15(4):138-142.

      摘要 (3336) HTML (0) PDF 1.01 M (2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方法是研究的关键,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保证研究具有价值。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具备自己的研究方法,应强化以科学理性的方法论来指导翻译研究。文章对翻译研究的主要方法类型及其具体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旨在帮助翻译研究者对翻译研究方法有比较系统、清晰的认识,以便在从事翻译研究时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使研究更加科学、更具价值。

    • 翻译中的 “主观性识解”——反思中国传统译论意义观

      2009, 15(4):143-147.

      摘要 (2775) HTML (0) PDF 1.20 M (1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认知语言学有关意义的“识解”观和“主观性/主观化”理论为框架,首先对中国传统译论的意义观进行了反思,然后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意义的“识解”观和“主观性/主观化”的研究,提出了“主观性识解”这一概念,旨在对原语文本的理解和译语文本的检验提供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体系及标准,以避免随想式、经验式的评价。

    • 论日语多重表达的文化价值

      2009, 15(4):148-151.

      摘要 (2581) HTML (0) PDF 1019.07 K (1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是靠语言来实现的。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表现。语言丰富着文化,有时也透支着文化。日语的表达充满了谦和、忍让和恭敬,反映了日本文化的兼容并蓄、内敛平和及功利追求的特点。文章试图通过研究日本语言的透支现象、本土特点及创新趋势来探究日本文化的价值。对日语多种表达方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日本语言的发展和文化的衍进,进而把握日本语言文化的特点与内涵,藉此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

    • 重庆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2009, 15(4):152-156.

      摘要 (2832) HTML (0) PDF 1.02 M (17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促进,文章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引入高等教育发展变量建立生产函数扩展模型,利用1985-2006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对方程和变量进行Joh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结论: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存在促进作用,而长期效应未能有效体现;重庆市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最后就重庆市建立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良性循环提出政策建议。

    • 大学发展的理路:大学公共性与自主性的辩证及界定

      2009, 15(4):157-160.

      摘要 (2493) HTML (0) PDF 886.48 K (1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学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可循,必须着眼于平衡目标的追寻,即对高校内各种关联与利益的合理平衡,以和谐的形态推动高校的发展。因此,大学公共性和大学自主性的辩证和界定成为重要的前提与理路。前者是大学具有存在意义的先决条件,后者则是大学发展导向性的基矗通过对两者范畴的界定,分析两者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境遇,进而明晰实然后的应有之义,表述两者的辩证关系,为大学的平衡性发展提供理论的借鉴是笔者研究的思路和创新所在。

    • 发展性评价视域下“以学评教”的标准研究

      2009, 15(4):161-164.

      摘要 (2800) HTML (0) PDF 796.54 K (1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发展性评价是基于适应性和诊断性的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视域下的“学评教”活动关注对情感、价值、世界观的评价。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下的“学评教”活动侧重从评价教师教学的亲和度、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过程参与度、问题设计激活度和教学内容延伸度等方面构建情意标准系统。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高影响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