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16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2010, 16(2):0-2.

      摘要 (964) HTML (0) PDF 304.33 K (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小城镇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

      2010, 16(2):1-5.

      摘要 (2352) HTML (0) PDF 1.13 M (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的小城镇建设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要避免他们走过的弯路,按照十七大的要求,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文章立足于小城镇建设的具体问题,通过对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小城镇的建设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做法,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若干适合中国国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 西部大都市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2010, 16(2):6-10.

      摘要 (2113) HTML (0) PDF 1.03 M (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在探讨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对西部大都市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各大都市之间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同时各大都市内部也出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文章运用重庆市1998-2007年的数据,就影响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发现,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呈现出一小时经济圈高于两翼的特点。同时,区县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农村消费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区县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对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分析和综合评价后,文章提出了协调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 基于产业集群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构建研究

      2010, 16(2):11-15.

      摘要 (2232) HTML (0) PDF 1.47 M (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产学研战略联盟是一种依托产业集群而发展起来的经济现象,其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特征入手,探讨了基于产业集群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三种形式及其对产业集群的作用,并从充分发挥战略联盟本身的优越性,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包括分工机制、协调机制、信息沟通机制、文化整合机制、人才交流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

    • 国外“房价收入比”研究:起源、测量与应用

      2010, 16(2):16-20.

      摘要 (2222) HTML (0) PDF 953.23 K (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起源、测量、应用等角度,系统梳理了国外房价收入比的研究文献。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演化于、并优于住房支出收入;房价收入比测量的多样性取决于房价和收入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房价收入比均衡模型的不同;房价收入比主要应用于住房支付能力和房地产泡沫研究。房价收入比计算的规范化、均衡模型的集成化以及实证的多角化将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地价与房价的关系研究述评

      2010, 16(2):21-26.

      摘要 (1933) HTML (0) PDF 1.15 M (1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价与房价的关系对于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尚无一致结论。文章从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两个角度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就地价和房价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展现地价与房价关系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业风险实证分析

      2010, 16(2):27-32.

      摘要 (2239) HTML (0) PDF 1.36 M (1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宏观调控政策及其对房地产业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利用CAPM模型估计上市房地产公司的系统风险(β系数),通过对不同政策时点前后系数的稳定性进行零假设检验,验证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业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 在宏观调控过程中,绝大多数公司的系数波动是显著的,即对房地产系统风险产生了影响,但不同类型的房地产企业对风险的反映有所不同,宏观政策将促成房地产业的大洗牌,并朝着调控预期的目标发展。

    • 建筑业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VEC模型的经验证据

      2010, 16(2):33-37.

      摘要 (1968) HTML (0) PDF 995.35 K (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采用1995-2008年时间序列,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中国建筑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建筑业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建筑业投资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建筑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其政策含义在于,可通过对建筑业投资的适当调控来刺激经济增长。

    • FDI流入与中国制造业“挤占”问题——制造业外资流入的数量控制与政策选择

      2010, 16(2):38-44.

      摘要 (1725) HTML (0) PDF 1.60 M (1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所形成的“挤占”问题,认为FDI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作用值得怀疑。在借鉴G·Grossman及P·Howitt等人构建的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借助理论模型得出中国制造业FDI的流入规模;同时,利用相关数据,采用Eviews等软件建立外资制造业的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揭示制造业内部问题。最后针对“挤占”带来的福利损失,从FDI流入控制、外资制造业借鉴、金融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 企业财务指标EVA的和谐性研究——来自上市公司案例的实证研究

      2010, 16(2):45-51.

      摘要 (1649) HTML (0) PDF 1.70 M (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是依据传统的指标评价法,并以此考核上市公司的公司业绩、市场业绩和对股东的贡献。此评价是否有效?必须对公司的财务指标及评价方法依据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文章基于EVA研究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从财务和谐性角度进行验证,从而为中国证券市场评价上市公司业绩寻求有效途径。

    • 民营企业二元社会网络模式及演化特征研究

      2010, 16(2):52-59.

      摘要 (2242) HTML (0) PDF 1.73 M (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根据社会网络领域与创业领域的经典观点的分析与相关研究的探讨,以苏南地区为例,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创业社会网络形成二元模式:关系社会网络;利益社会网络。这种社会网络模式能够加强民营企业家获取资源,提高企业绩效并帮助企业有效地追求新机会。同时也进一步启发研究者深入理解社会网络对企业家获取资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研究对苏南地区的民营企业的社会网络的125份预测数据和225份正式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创业社会网络会随着人口学特征不断演化。

    • 基于企业成长理论的互联网业务演化过程研究

      2010, 16(2):60-64.

      摘要 (1617) HTML (0) PDF 1003.38 K (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互联网业务的盈利模式是目前业界探讨的热点。文章基于企业成长理论,探讨了在企业发展不同时期,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两种盈利模式对企业的影响。通过模拟不同盈利模式下互联网企业演化过程,探讨了企业盈利能力的上限以及不同盈利模式的发展空间问题。上述结论可以为互联网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提供有益的指导。

    • 基于人文向度的技术创新路径分析

      2010, 16(2):65-69.

      摘要 (1608) HTML (0) PDF 984.31 K (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人文维度剖析创新及技术创新的本质意义,在阐述技术创新的 “合理性”与社会“合意性”的统一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的人文向度进行辩证总结,对技术创新在人文中提升的终极目的进行尝试性的论述,这有助于了解技术创新过程中人的价值等人文因素所起的作用。

    •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10, 16(2):70-75.

      摘要 (1631) HTML (0) PDF 1.24 M (1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一定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本研究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由3个准则层、9个分准则层、33个方案层指标组成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论新中国成立初年美英对华贸易管制的政策分歧与协调

      2010, 16(2):76-82.

      摘要 (2084) HTML (0) PDF 1.53 M (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面对中国革命胜利不可逆转,美英调整对华政策。虽然二者目标一致,都力促中苏分裂,但基于不同的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利益,英国选择“软拉”,美国实施“硬压”并要求英国等仿效。于是双方在对华贸易政策上不可避免地产生分歧并损害两国关系。另一方面,美英毕竟是西方盟国而且具有传统的“英美特殊关系”,双方又不得不彼此协调。从1949到1957年,美英之间在对华贸易管制方面的矛盾微妙复杂,时而激化,时而缓和。

    • 治理时代西方国家的政府规制改革——兼论后规制政府的兴起

      2010, 16(2):83-88.

      摘要 (1848) HTML (0) PDF 1.33 M (8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多元治理成为时代特征,政府规制作为一种治理模式和一种制度现实进入政治学者的研究视阈中。将治理理念与规制改革相结合成为后规制政府的重要特征。文章通过对政府规制的类型、政府规制改革的动因、内容及改革路径的分析,探讨治理时代后规制政府的模式,为中国政府规制改革提供借鉴。

    • 西学的输入与晚清古文的新变——郭嵩焘外交日记《使西纪程》的文化解读

      2010, 16(2):89-96.

      摘要 (2504) HTML (0) PDF 2.31 M (1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学、文化与古文辞的互动,在晚清发生了深刻的裂变。日记作为古文的变风变雅,晚清桐城诸家情有独钟。作为其代表人物,郭嵩焘既是古文高手,又身兼洋务大员和首任钦差使臣。他放大、扩容古文而写就的外交日记《使西纪程》,以西洋新知与洋务理念替换了孔孟之道与程朱理学,标示着古文随着“西学”的输入自身发生了深刻的新变。由于其真实、理性、高雅,具有权威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厚重的文化份量由此震撼了晚清帝国。但亦因此文字贾祸,负独醒之累。

    • 大众传播的消极因素对中国当代文化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0, 16(2):97-102.

      摘要 (1991) HTML (0) PDF 1.30 M (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当代文化塑造的过程与大众传播密不可分:文化的发展催生了大众传播事业,而大众传播的理论完善和实践积累也同样影响了文化的塑造和发展。然而,应该看到,大众传播中传播内容庞杂、传播方式僵化、传播技术制约、传播把关薄弱、传播功能异化等消极因素使得大众传播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文章归纳了大众传播与文化塑造的关系,分析了大众传播消极因素及其产生原因,总结出大众传播的消极因素在文化塑造过程中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推动大众传播在自身的不断完善中对中国当代文化塑造发挥更为积极的影响。

    • 论环境权的文化解释

      2010, 16(2):103-108.

      摘要 (2033) HTML (0) PDF 1.21 M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形成了文化多样性,因此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人类文化密切联系,保护文化就是保护环境。应用文化阐释的方法来分析环境权:第一种含义是对自然资源环境的文化功能进行探讨;第二种含义是根据法律文化的操作性定义,对环境权进行分类。这两方面是互相联系的,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环境权范畴的内涵与外延,揭示了环境权范畴在中国语境中的精神理念和操作性功能。

    • 明星代言广告的法律性质及责任承担——兼评中国《侵权责任法》第8条

      2010, 16(2):109-114.

      摘要 (1706) HTML (0) PDF 1.12 M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并没有使明星代言虚假广告问题得到根治。代言明星与雇用人存在劳务合同关系,与消费者却不存在合同关系。当消费者遭受虚假广告损害时,通过合同法不能得到周全保护。许多国家和地区将代言明星列为广告法律关系的主体,明确规定代言明星对消费者负有注意义务。尽管中国法律对明星代言行为存在制度缺失,但是在民法基本原则框架下,正确适用《侵权责任法》第8条的规定仍然能够给予消费者有力的救济。

    • 夫妻相互忠实义务法律保护的反思与完善

      2010, 16(2):115-119.

      摘要 (1643) HTML (0) PDF 1019.04 K (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婚姻法修订过程中,夫妻间忠实义务议题备受关注,争议颇多,也曾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而暂告段落,但司法实践中对夫妻忠实义务的保护不力,又一次将该议题推到前台。从夫妻忠实义务的法律性质、保护现状以及完善途径等角度综合分析,夫妻要求对方忠实是一种带有人格权性质的身份权,属于请求权范畴,具有对世效力。当前司法实践对其保护相当单薄,应确立损害赔偿制度加以完善。

    • 依法治校的困境与出路

      2010, 16(2):120-125.

      摘要 (1413) HTML (0) PDF 1.29 M (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高等教育法》颁行10年的今天,中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真正落实仍然任重道远,许多体制性的老大难问题仍然没有根本缓解。在依法治校的主流话语下,其突出地反映在许多高校运行、管理、教育活动中属于经济社会文化性质的冲突和纠纷越来越频繁地诉诸于法律方式解决,而许多法律争议本质上是政府滥权与缺位的直接反映。因此,当前中国高校治理法治化问题首先是一个政府权力的规制亦即依宪治校的问题。只有站在宪法治理的高度实现大学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科学性和法治化,才能从根本上突围高校由来已久的制度瓶颈,从而真正走上依法治校的正轨。

    • 成人认知学习风格对二语习得信息处理的影响——来自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的证据

      2010, 16(2):126-132.

      摘要 (2061) HTML (0) PDF 1.30 M (1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儿童与成人认知学习风格不同可以解释第二语言习得结果差异。此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语际间的影响,研究焦点集中在二语语音习得方面。研究对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的经验调查结果显示,成人认知学习风格对二语习得信息处理的影响在语法习得中也存在。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母语与目的语之间,也出现于目的语语内知识发展过程中。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成人二语习得者倾向于采用同化的手段来处理输入,这种认知学习风格对过渡语知识的发展可产生阻碍作用。

    • 词合作为EFL词汇习得单位的理据

      2010, 16(2):133-138.

      摘要 (1519) HTML (0) PDF 1.07 M (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整合EFL词汇习得研究要求建立一个能够涵盖不同层面的词汇现象和具较强解释力的词汇习得单位概念,这一概念必须具有概括性和应用性。“单词(word)”概念在词汇习得研究中根深蒂固且可能对词汇教学与测试产生较多不利影响,“词汇单位(lexical unit)”则意味着将功能词放到教学中的次要位置,这跟它们在二语运用中极其重要的地位不相符合,二者在概念的概括性和应用性上均不能令人满意。文章提出以词合(lexicunion)作为EFL词汇习得单位,词合概念既有较好的概括性和应用性,也兼顾了学习和运用词汇的负荷,能较好地反映词汇习得过程的复杂性。这一概念的建立将有助于探讨EFL学习者语言能力与其词汇知识的相互关系,也将有助于整合基于不同单位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

    • 输出修正策略、任务类型与语言学习

      2010, 16(2):139-146.

      摘要 (2742) HTML (0) PDF 1.34 M (1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Long的“交互假说(Interaction Hypothesis)”、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论”和认知心理学的注意理论为基础,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输出修正策略种类以及任务类型对修正策略和语言的正确使用的影响。第一个观察研究的结果表明,外语学习者根据言语表达时的反馈信息共采取了10种输出修正策略:确定性检查、澄清请求、理解检查、自我纠错、他人纠错、重复、支架式补充、元语言式讨论、请求帮助、主动提供解释等。这些策略能促成和改善言语表达,且有助于学习者中介语系统的重构。第二个实验研究探讨了任务类型对单向和多向支架式补充策略的使用量和语言的正确使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总数上看,语言信息必换的封闭性单一目标任务引发受试采用了更多的支持性修正策略;(2)封闭性单一目标任务也促使学习者使用了更多的双向支持性修正,使学习者更多地把所修正过的话语正确地整合到其语言使用中;(3)语言信息不必互换的、开放性多重目标任务却使受试采用了更多的单向支持性修正,同时学习者在延时测试中能正确使用话语的比例相对较少。

    • 认知诗学理论的渊源与本土化研究

      2010, 16(2):147-151.

      摘要 (1926) HTML (0) PDF 977.24 K (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认知诗学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一门新型文学理论。随着认知科学在世界各地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其理论已经渗透到其他领域。认知科学与文学批评被学者们结合起来,形成认知诗学,是学术研究领域跨学科结合的突出成就。论文探讨了认知诗学在国外发展的渊源、演变与现状,系统介绍了瑞文·初尔对认知诗学的贡献,分析彼德·斯托克维尔、乔安娜·加文思、杰拉德·斯迪恩、艾琳娜·塞名洛、乔纳森·卡奥佩帕尔等理论家在英美认知诗学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理论探索。同时,探讨了认知诗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简要地提出了将这一理论进行本土化的设想。

    •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对高等教育公平的诉求

      2010, 16(2):152-156.

      摘要 (1819) HTML (0) PDF 1.07 M (9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离开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和谐发展难以实现。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和谐的内涵进行考量,可知高等教育公平具有相对性和发展动态性等特征,而高等教育和谐则体现为环境、功能和结构上的和谐发展。从两者的辩证关系上看,高等教育公平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实现途径;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公平的原则保障和最终指向,彼此互为因果,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高等教育公平应以强化教育公平理念、完善教育公平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和优化教育公平环境为出发点,实现教育和谐发展的理想。

    • >区域开发
    • 中国高等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及趋势研究

      2010, 16(2):157-162.

      摘要 (1581) HTML (0) PDF 1.67 M (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飞跃发展,中国高等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对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对象进行了分类,在总结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呈现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发展趋势。

    • 大学生需要现状的新特点——对重庆市6所高校1139名大学生的调查

      2010, 16(2):163-168.

      摘要 (1322) HTML (0) PDF 1.36 M (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对大学生需要及其需要满足途径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三个值得关注的新特点:一是就业需要成为当前大学生最强烈的需要,同时这一需要影响了大学生学习与成才、人际交往等需要内容的变化;二是大学生公共管理参与需要凸显;三是网络已经成为满足大学生各种需要的第二空间,大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强。根据调查结果,文章提出了建立面向大学生需要的回应机制的构想。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高影响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