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17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2011, 17(3):0-2.

      摘要 (1123) HTML (0) PDF 383.00 K (10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谐剧与政体的德性——亚里士多德《论诗术》第三章中的题外话试解

      2011, 17(3):1-5.

      摘要 (1702) HTML (0) PDF 1.16 M (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亚里士多德《论诗术》第三章中有一段著名的“题外话”,西方古典学界公认,这是《论诗术》中最难释读的段落之一。通过解析这个段落,文章试图表明,亚里士多德《论诗术》讨论的不是文艺理论或美学问题,而是政治哲学问题。这段“题外话”以戏说的方式暗示:作诗有德性高低之分,因为政体有德性高低之分。

    • 谁杀死了古希腊悲剧——尼采《悲剧的诞生》第11、12节绎读

      2011, 17(3):6-11.

      摘要 (1921) HTML (0) PDF 1.50 M (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批评欧里庇得斯对古希腊悲剧的改革最终导致了悲剧艺术的死亡,此观点长期引起学者们的激烈论争。文章拟通过绎读《悲剧的诞生》中的相关部分,弄清楚尼采关于悲剧之死的真实思想。这应该是一切论争的基础。

    • 辨识哲人的亲缘——柏拉图《治邦者》开场绎读

      2011, 17(3):12-17.

      摘要 (1952) HTML (0) PDF 1.23 M (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探讨“苏格拉底问题”而言,柏拉图的《治邦者》至关重要,因为苏格拉底一生都致力于人事或政治问题,必须考察苏格拉底与治邦者或王者的关系。在《治邦者》中,苏格拉底下降到城邦的洞穴,观察城邦中恍若阴影的缤纷意见,由此习得睿智或实践智慧。睿智指的是人依照中庸行事以达成政治或爱智的目的,即实现最好的社会,或成为最好的人。在《治邦者》开场,苏格拉底鼓励两位年轻人辨识出他们与苏格拉底的亲缘关系,进而走上苏格拉底哲学之路。

    • 昆体良与罗马文教传统——《善说术原理》简述

      2011, 17(3):18-22.

      摘要 (1803) HTML (0) PDF 1.21 M (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昆体良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大师和修辞术泰斗,也是现代西方大学的古代奠基人。昆体良的《善说家的教育》深化了古希腊-罗马的文教传统,他提出的教育理想无疑可以用来借鉴我们现代教育的得失沿革。文章初步介绍了昆体良及其《善说家的教育》,希望为国内学界进一步理解昆体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

      2011, 17(3):23-29.

      摘要 (1621) HTML (0) PDF 1.34 M (1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要素。文章基于2000-2008年重庆40个区县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了企业家精神对重庆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企业家精神促进了重庆经济增长,并且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滞后效应;但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对落后的“两翼”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文章认为这是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在此区域活跃度较高导致的。因此重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两面性,制定有利于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发挥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以抑制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 城市拆迁冲突公共治理的文化价值视域

      2011, 17(3):30-38.

      摘要 (1390) HTML (0) PDF 1.94 M (8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社会公共治理强调公共权力部门、营利组织、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之间建立合作导向的协商机制,这要求它们在化解城市拆迁冲突的文化价值方面达成观念上的共识,这也是民间力量推动城市拆迁制度变革的努力方向。制度建构与维持的精神根源是文化信念,因此,尽管拆迁冲突的直接诱因是制度不善导致利益分配不公,但其社会心理因素却是城市拆迁缺乏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对民生的文化价值伦理的关注;当前,城市拆迁冲突的制度化治理也同样存在文化价值障碍。如此,拆迁冲突情境介入者(拆迁人、被拆迁人和地方公共权力部门)的文化价值更新和社会的文化价值重建对于拆迁冲突的公共治理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也只有建立在深刻认识中国现实文化价值的特质及其与现代民主文化价值差别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于中国合作治理城市拆迁冲突的根本性的路径选择。

    • 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1, 17(3):39-43.

      摘要 (1564) HTML (0) PDF 935.79 K (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利用空间基尼系数的一般原理和测算方法,对中国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发现: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类型受要素禀赋的影响较大,产业集聚形成所需要的适宜制度环境比较缺乏;同时,西部很多产业集聚程度正在增加,产业集聚的发展空间较大。

    • 住房压力指数研究

      2011, 17(3):44-52.

      摘要 (2753) HTML (0) PDF 1.73 M (9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创设了住房压力指数,作为衡量购房者住房压力大小的指标,利用房价收入比界定了住房压力合理及不同压力程度的区间,并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和国外中心城市的实际对住房压力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然后将住房压力指数、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痛苦指数综合比较,从而验证住房压力指数的稳定性和客观性。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2007年各大城市住房压力普遍过大,这显示整体上中国城市住房压力畸高,政府应尽快采取一切可能之措施减轻居民的住房压力。

    • 1991-2008年中国贸易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2011, 17(3):53-57.

      摘要 (1637) HTML (0) PDF 1.10 M (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生态足迹法对1991-2008年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991-1994年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为盈余,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大于进口;1995年(1998年除外)之后,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为赤字,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小于进口;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在波动中均有增长,贸易生态足迹弹性系数起伏较大。

    •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均衡与适度性分析

      2011, 17(3):58-63.

      摘要 (2018) HTML (0) PDF 1.64 M (8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年来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模式变迁并非遵循节约交易费用和增进资源配置的路径,而是按照国家偏好进行制度安排,这种强制性变迁路径没有考虑到效率和成本因素。文章从证券市场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出发,推导出针对单个被监管对象的监管均衡点,在此基础上构造整个市场监管的适度监管线,以寻找最优的监管边界。这种适度监管模式实际上是处于最强监管边界和最弱监管边界的一种中间状态,同时它的实施有赖于充分发挥自律监管和加强证券市场执法力度。

    • 银行委托代理视角下的货币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

      2011, 17(3):64-68.

      摘要 (1507) HTML (0) PDF 968.15 K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在总结产生次贷危机原因的相关文献后,从银行现实的委托代理问题出发,构建模型对银行货币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论得出:代理问题引起管理者降低利率、过度放贷的报酬激励。在委托人引入审计检查的情况下,只有当宏观经济风险较高时,投资者为规避风险将项目投资转向银行储蓄,而较高的银行流动性弱化了管理者的惩罚约束,进而导致管理者过度放贷,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 采购拍卖与谈判机制设计及其贝叶斯均衡策略

      2011, 17(3):69-75.

      摘要 (2121) HTML (0) PDF 1.47 M (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了一种先“拍卖”再“谈判”的两阶段采购机制,实现了更具分配效率且更符合实际的单物品采购运作。该机制设计的特色在于考虑到:采购业务中同时存在关于价格和质量的投标竞争与议价谈判,供应商与采购商在采购的不同阶段的私有信息披露问题,以及谈判阶段的时间成本和相应均衡策略问题。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在机制的拍卖阶段中,存在最佳近视反应意义下的招投标策略;机制的议价阶段在均衡路径上的分配结果,与买卖双方的真实价值具有重要的确定性关系;议价阶段实现了对拍卖阶段分配效率的改进,且买卖双方都存在关于质量和价格的贝叶斯纳什均衡议价策略与相关信念。

    • 供电服务质量属性分析及其对居民客户满意感影响程度研究

      2011, 17(3):76-81.

      摘要 (1281) HTML (0) PDF 1.41 M (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垄断地位逐渐消失、竞争市场日渐形成、优质服务呼声高涨的现实背景下,供电行业迫切需要了解供电服务质量属性的构成因子及各因子对居民客户满意感的影响程度。笔者借助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供电企业服务质量属性的三个构成因子,即业务因子、服务环境因子及电能形象因子。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了三个因子对居民客户满意感的影响程度,提出提高供电企业客户满意感的建议。

    • 近代企业集团标准化管理特征分析——以中国旅行社旅馆集团为例

      2011, 17(3):82-86.

      摘要 (1368) HTML (0) PDF 1.34 M (8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饭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旅行社自1931年开始创办招待所以来,其采用自办、委办、合办等多种形式,形成了近代规模最大的饭店集团。作为现代饭店集团的特征之一,标准化管理在中国旅行社旅馆集团经营管理中早有体现。文章以上海档案馆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中国旅行社旅馆集团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即采用了统一店名、店标、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操作程序规范与硬件设施标准等形式,并总结其重视服务人员、强化监督控制、创新管理方式三大管理特征,最后指出其标准化对集团经营的影响。

    • 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的着力点——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思考

      2011, 17(3):87-90.

      摘要 (1682) HTML (0) PDF 898.36 K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教育评价改革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人才的内在需要,也是解决教育评价积弊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为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系列改革方案和举措,是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纲领。我们需要不断促进评价主体社会化、评价标准多元化、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扩大教育评价范围,切实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 政府部门与企业人员培训管理的差异比较与评价研究

      2011, 17(3):91-95.

      摘要 (1887) HTML (0) PDF 1.06 M (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政府部门和企业作为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在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环境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两类组织在内部人员培训侧重点、培训目标、培训管理体制和培训法律依据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在培训管理现状上,政府部门与企业在培训制度的完备程度、培训管理的规范与否、培训渠道是否多样、培训基础建设和培训实效的重视程度上都存在差异,且各有优势。为促进两类组织在培训方面的共同提高,政府部门与企业应相互学习。企业应学习政府部门重视思想素质的培训、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培训基础工作的夯实,政府部门应学习企业重视培训实效的加强和培训途径的开拓。

    • 后危机时代经济法理论的拓掘

      2011, 17(3):96-101.

      摘要 (1532) HTML (0) PDF 1.39 M (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后危机时代,需要对经济法理论作进一步拓展研究和深入挖掘,其中,有关国家竞争理论、风险理论、公共经济危机理论、情势变更理论的拓展研究,以及有关经济法的本体论、发生论和价值论的深入挖掘,对于经济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对于经济法制度建设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 公共财政理念下的预算范围调控之法律进路

      2011, 17(3):102-108.

      摘要 (1569) HTML (0) PDF 1.41 M (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预算范围的重新界定在中国预算法修改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所指的预算范围,即预算法界定下的收支类型。在公共财政理念下,预算法禀赋中的民主性原则、完整性原则要求预算范围被重新丈量;立法理论中的法律实施效果判定也对预算范围的界定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现有法律规范及实践的梳理,指出虽然现有法律对预算范围做出了兜底性规定,但因缺乏法律解释使实践操作乏力,而行政法规对于预算范围循序渐进的界定,为其上升为法律提供了理论资源和制度创新的双重支撑;同时,被囊括进入预算范围的部分收支由于其运行中受到体制性因素影响而难以真正实现预算法的目标,故对其界定也需要重新考量。因此,对预算范围的法律设计需要秉承理论,接壤实践,真正实现预算法欲达到的目标。

    • 货币政策权力的宪法性配置研究

      2011, 17(3):109-115.

      摘要 (1346) HTML (0) PDF 1.64 M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不可兑现的纸币的信用基础是发行人透过货币契约对货币购买力所作的承诺,这一承诺是设定货币政策权力的目的性依据和约束性前提。从维护持币人权利的角度考量,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冲突的可能,货币政策权力有被金融机构俘获的风险,需要将货币政策权力置于宪法性约束机制之中,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实现货币政策独立,需要在宪法性层面有效配置货币政策权力,其主要方略是:保障持币人对货币决策的参与和监督权,控制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制定权,约束行政当局的宏观调控权,反制金融机构的货币软权力。

    • 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美国金融监管弊症及其本源

      2011, 17(3):116-122.

      摘要 (1604) HTML (0) PDF 1.53 M (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的弊症。美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下产生金融监管的积弊表症,主要包括监管竞次与法律竞争;分业监管与金融高度混业经营之间的匹配间隙;金融监管不均衡;以及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这些积弊表症并非一日而就,而是在美国漫长的金融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并有着美国政治体制、经济理念、法律传统等深层本源。金融监管弊症是美国金融改革的源头,也是改革的目标所向,正视金融监管弊症,从金融实际出发革故鼎新,是金融监管改革有效性的基础。

    • 中药与朱仙镇木版年画用色的内生性关系分析

      2011, 17(3):123-129.

      摘要 (2289) HTML (0) PDF 1.81 M (1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其印制颜料多采用纯天然植物与矿物加工而成,印品色彩艳丽沉稳,防虫蛀、无污染且久存如新。文章在对其印制颜料制作工艺的全过程进行详实调查和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其颜料均可入药,故以中医药学为切入点并结合艺术学对其颜料使用过程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民间俗信现象以及艺术造型规律等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系统的综合论析,为中国现阶段“文化保护工程”的推进补充必要的文献支持。

    • 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2011, 17(3):130-137.

      摘要 (1859) HTML (0) PDF 2.10 M (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义和团的起源与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应该是两个问题,尽管有联系。“义和团,起山东”,而义和团运动起川东,是余栋臣第二次起义,而非赵三多起义或朱红灯起义拉开义和团运动序幕。因为义和团运动与教案并无实质区别,组织与仪式只是义和团运动的一些外在特征,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在一些主要方面相同或相近,余栋臣第二次起义直接推动半个河山的义和团运动,并与义和团运动爆发有内在联系。突破“山东说”、“北方说”,可能会看到一个更为完整的义和团运动。

    • “螺丝揭顶”坟墓葬俗的民俗学研究——以武陵文化区渝东南酉水流域瓦乡话、土家语、苗语地区为例

      2011, 17(3):138-142.

      摘要 (1864) HTML (0) PDF 1.30 M (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武陵文化区酉水流域“螺丝揭顶”坟墓葬式是少数民族葬俗,是原始社会历史文化的遗留,其水生、土养、岫居、岩葬、石柩、遮阳、龙坛、吉穴、安魂、孝亲等丧葬内涵明显,在中国水乡蚌壳仙女等民间文学中有体现,是水乡稻作民族葬俗模式在山区的遗留,有对水乡生活的留恋,是历史上移民文化的遗存,是对人类生命礼仪、南方民族尊尊亲贤等优雅风尚的最高赞颂,有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因素,是中国南方民族丧葬文化的精品。

    • 《创业史》接受现象研究

      2011, 17(3):148-150.

      摘要 (1596) HTML (0) PDF 644.73 K (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业史》的接受曾是17年时期一桩重要的公案,直至1980年代后才以严家炎的视野为既定视野,柳青的维护淡出了结。其实,二人维护的视野各不相同。严家炎的着力点是“写得怎样”,柳青回答的是“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虽然各具视野,但由于“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带来的更多是教训,而“写得怎样”坚守的是文学的操守,它不仅反映出“17年文学”接受所遭遇的尴尬与历史的沉重,也彰显出朴素的文学道理。

    • 前新时期文学中的浩然评价

      2011, 17(3):151-153.

      摘要 (1436) HTML (0) PDF 694.11 K (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浩然在前新时期文学研究中的过分意识形态化问题,文章尝试从文学作品的细读和体验出发,从集体精神、青年理想、农民语言等几方面解读剥离政治话语后的浩然小说的文学魅力,凸显浩然文学研究中文学性阐释的有效性,丰富浩然研究及评价的客观性,以期进一步深化浩然研究。

    • 生命之学的抉发与心学及其近代衍化

      2011, 17(3):154-157.

      摘要 (1318) HTML (0) PDF 934.72 K (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心学自身的本体论特征与生命哲学具有非常相似的理论因素,成为二者会通的重要前提。近代心学一系的生命本体论在其发展中试图清除非理性主义的影响,从而经历了意志论、心本论、“道德的形而上学”、宗教化以及“形而中学”的发展历程。

    • 运动表现的社会促进效应元分析

      2011, 17(3):158-162.

      摘要 (1859) HTML (0) PDF 1.04 M (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1898年开展社会促进实验研究以来,逐渐形成了优势反应理论、评价与竞争理论以及分散冲突理论等多种理论观点,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然而,这些实验研究却存在一些矛盾,为了认识社会促进对于运动表现的实际作用程度,文章以元分析为主要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述评。结果表明,社会促进与熟练动作的相关度为中等效应(r=0.32),而与非熟练动作的相关度呈负向变化(r=-0.11)。文章还从文献统计的“定量验证”角度验证了不同个性特征下的社会促进效应,其效应程度不一,并进一步阐释了社会促进效应研究中的一些局限性。

    • 社区矫正与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适用的系统性研究

      2011, 17(3):163-168.

      摘要 (1746) HTML (0) PDF 1.35 M (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社区矫正是现代刑罚观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未成年人心理特点和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特征而展开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适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司法机关、行政部门、社区组织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注意刑事侦查羁押慎用、审判专门化设置和社区矫正的社会化是社区矫正功能发挥的关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高影响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