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18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12, 18(4):0-2.
    [摘要](776) [HTML](0) [PDF 315.23 K](780)
    摘要:
    2  农业效率增进、技术进步区域差异及TFP分解
    曾国平 罗航艳 曹跃群
    2012, 18(4):1-8.
    [摘要](1321) [HTML](0) [PDF 1.62 M](1431)
    摘要: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SFA),文章对1985-2008年中国29个省级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和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时际差异和区际差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率均有提高,但增幅较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根本动因在于技术进步率而非技术效率,农业生产仍不具有规模经济性。
    3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民满意度评价研究
    李闻一
    2012, 18(4):9-15.
    [摘要](1411) [HTML](0) [PDF 1.23 M](774)
    摘要: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效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文章在对美国ACSI模型进行完善基础上,形成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民满意度的评价模型和指标。然后,以武汉市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民满意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尽管从总体上看,武汉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农民满意度比较好,但令人非常满意的比例并不高。其原因有资金投入不足、涉农机构设置职能交叉、投资效益低下、质量不高和农民参与建设的主体作用不明显。最后,从构建中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模式、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尊重农民需求和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提高中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民满意度的相关途径。
    4  公共租赁住房体系运行资金来源问题研究
    王英 钟清 顾湘
    2012, 18(4):16-22.
    [摘要](1236) [HTML](0) [PDF 1.41 M](799)
    摘要:
    公共租赁住房(下文简称“公租房”)是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社会保障性住房。文章对公租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难题——资金来源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涉及公租房建设的各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找出优化其预期行为的最优均衡,然后根据达到该最优均衡所需的条件设计出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行为主体可能作出的理性决策引导至有利民生的方向。
    5  股指期货期现价格关系实证分析
    刘敬伟 蒲勇健
    2012, 18(4):23-26.
    [摘要](1318) [HTML](0) [PDF 1.02 M](817)
    摘要:
    文章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一年来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沪深300指数是股指期货价格的Granger原因,且滞后期为1期。
    6  “组织边缘人”的现实困境与管理策略研究
    林喜庆
    2012, 18(4):27-32.
    [摘要](1122) [HTML](0) [PDF 1.32 M](767)
    摘要:
    文章阐述了“组织边缘人”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工作业务上缺乏深度参与、人际关系上遭遇信任危机、员工权益上受到忽视损害和发展空间上晋升机会渺茫四个方面,指出“组织边缘人”的现实困境将对组织产生系列消极影响,认为“组织边缘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成员自身的性格特质,直接原因是在于组织成员与组织内部的“关系”,间接原因在于社会价值观的包容性和社会地位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从招聘、培训、工作安排、薪酬绩效、职业生涯管理、人际关系和企业文化七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治理“组织边缘人”的管理策略。
    7  民营企业家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韦雪艳 王重鸣 段锦云
    2012, 18(4):33-37.
    [摘要](1018) [HTML](0) [PDF 982.17 K](812)
    摘要:
    文章采用修订的民营企业家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获取的215份测量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探讨民营企业家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是思维度结构,包括信息性支持、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和反馈性支持。社会支持中的情感支持、工具支持、信息支持与倦怠的三个子维度:情绪枯竭、创业成就感和创业认同感的相关系数均显著。而去个性化与社会支持各子维度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倦怠有显著性预测作用,单维度预测作用比多维度预测作用更强。
    8  股权激励实施中股东、经理与审计师三方博弈分析
    罗富碧 冉茂盛
    2012, 18(4):38-41.
    [摘要](1192) [HTML](0) [PDF 743.01 K](805)
    摘要:
    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起到降低代理成本的长期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诱发经理进行信息操纵。文章建立了一个股权激励实施中股东、经理与审计师之间的三方博弈模型来分析如何规避股权激励引致的经理信息操纵行为。通过对均衡解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股东不断提高监控的技能及手段,加大对经理与审计师合谋操纵会计信息的惩罚力度,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能规避经理与审计师合谋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
    9  中国基层政府统计员胜任特征模型的实证研究
    李苑凌 张皓 夏芳
    2012, 18(4):42-49.
    [摘要](812) [HTML](0) [PDF 1.38 M](801)
    摘要:
    文章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文献分析法、专家评定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中国基层政府统计员的胜任特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层政府统计员胜任特征模型包括进取务实的个性、组织协调与问题解决能力、统计资料的搜集与处理的技能、系统的专业知识四个维度。经过现状分析,基层政府统计员四个胜任特征均达到较高水平,其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进取务实的个性、组织协调与问题解决的能力、系统的专业知识、统计资料的搜集与处理的技能;其中,基层政府统计员胜任特征在性别、学历上差异不显著,在从业时间、工作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10  基于损失厌恶的团队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胡新平 廖清
    2012, 18(4):50-57.
    [摘要](963) [HTML](0) [PDF 1.70 M](796)
    摘要:
    考虑代理人具有损失厌恶非理性心理特征,引入分段线性形式损失厌恶效用函数,建立了基于损失厌恶的团队知识共享激励模型,与不考虑损失厌恶的三种情形进行比较,分析了不同的激励效果;采用仿真方法分析基于损失厌恶的激励机制中目标业绩、损失厌恶系数和知识共享重要性系数对双方最优决策和委托人期望效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损失厌恶和委托人惩罚力度是负向激励方式,需同向变化,否则将减弱损失厌恶非理性心理特征的激励作用;损失厌恶激励机制中目标业绩有阈值要求,应设置在相对较低水平;当给定目标业绩时,代理人损失厌恶程度有上限要求,损失厌恶的惩罚激励机制具有优越性和合理性。
    11  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类学术集刊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展望
    孙乐强
    2012, 18(4):58-61.
    [摘要](1023) [HTML](0) [PDF 989.89 K](897)
    摘要:
    近40年来,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类学术集刊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这类学术集刊在种类、内容、形式上都逐渐实现了国际接轨,但仍需要在出版周期、出版主体、审稿制度和稿源分布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学术规范性,进而扩大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对此,应从科学评价体系、创新管理制度、加强学术自律等方面进行建设与发展。
    12  中国宗教学类学术集刊的现状分析及其趋势展望
    尚荣
    2012, 18(4):62-65.
    [摘要](850) [HTML](0) [PDF 798.26 K](817)
    摘要:
    随着国家对哲学、宗教社会科学事业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学术机构纷纷以集刊的形式创办了各种宗教学类学术刊物,为推动中国宗教学研究和发展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宗教学类学术集刊的蓬勃发展,笔者详细分析了国内宗教学类学术集刊的发展现状,系统总结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和不足,以期为推动宗教学类学术集刊的蓬勃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13  中国语言类学术集刊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赵嫚
    2012, 18(4):66-69.
    [摘要](979) [HTML](0) [PDF 799.39 K](783)
    摘要: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集刊调查材料,参照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公布的信息,对语言类集刊从出版概况、内容、年代分布、地区分布、创办主体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并剖析语言类集刊在学术规范和影响方面的情况,对语言类集刊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4  侵权责任减责免责事由的制度创新与立法完善
    宋宗宇 曾林
    2012, 18(4):70-76.
    [摘要](1030) [HTML](0) [PDF 1.43 M](745)
    摘要:
    减责免责事由是侵权责任归结的重要依据,中国《侵权责任法》对此具有较大的制度创新,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立法理念,但是无论在制度层面还是操作层面仍然存在不足。必须立足于中国司法实践并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将减责免责事由纳入侵权责任构成中,增加原则性规定,明晰模糊规定,健全具体类型,加强制度衔接,以真正实现救济受害人权利和维护行为人自由的利益平衡。
    15  政府公共警告的公法阐释及其可诉性探讨
    徐信贵
    2012, 18(4):77-84.
    [摘要](830) [HTML](0) [PDF 1.61 M](779)
    摘要:
    政府公共警告在法律属性上具有复合性。就政府公共警告的整体性概念而言,有的政府公共警告行为可能是具体行政行为,有的可能是行政事实行为,还有的可能是准行政行为。就特定消费安全风险警示而言,其性质亦可能会因警示信息受众对象之对立性差别(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而呈现不同态样。政府公共警告具有可诉性。管控政府公共警告行为必须不断完善司法监督机制。
    16  论中国学术推进型法治构建模式
    尹华广
    2012, 18(4):85-88.
    [摘要](857) [HTML](0) [PDF 838.83 K](778)
    摘要:
    中国的法治发展模式,是一种构建型模式。大多数学者偏重于从推动法治发展的政治因素来命名与研究中国法治构建模式。文章着重从推动法治发展的学术因素来命名与研究中国法治构建模式,并提出了以学术推进法治构建的具体模式:即“政—学—政—术”模式。按照顺序,其中,“政”指坚持基本的政治原则;“学”指提出各种法治建设的学术思想、观点;“政”指通过专业的政治运作程序确定某一种思想、观点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法治建设思想、观点;“术”指通过具体的措施将主流意识形态的法治建设思想、观点具体落到实处。
    17  传统文化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内在限定
    潘丽霞 高长思 陈亮
    2012, 18(4):89-93.
    [摘要](1041) [HTML](0) [PDF 1.04 M](874)
    摘要:
    国家的法治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归因,过多地注重西方法治理念与制度的学习与移植不利于推进中国的法治现代化。建构中国的法治社会需要吸纳现代法治观念和先进的法律文化,同时也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基础,承继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以建构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切合中国人习惯特点、具有现代法治精神的新的中国现代法律体系。
    18  跨国公司国际环境责任承担机制研究
    路广
    2012, 18(4):94-99.
    [摘要](959) [HTML](0) [PDF 1.19 M](784)
    摘要:
    近年来,如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等因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活动导致的国际环境破坏事件日益频发,国际社会急需建立统一和高效的国际环境责任承担机制。因此,对跨国公司国际环境责任有效承担机制问题的研究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文章首先总结了目前跨国公司国际环境责任承担机制存在的现实困境和适用障碍,进而分析指出了当前跨国公司国际环境责任承担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制度性问题,最后提出了重新构建以多元责任主体、利益平衡兼顾和制度设计完善为特征的跨国公司新型国际环境责任承担机制的建议。
    19  社会组织危机参与的效果研究
    周秀平 刘求实
    2012, 18(4):100-105.
    [摘要](891) [HTML](0) [PDF 1.28 M](742)
    摘要:
    文章基于一项灾后恢复与重建期社会组织危机参与的实证调查数据,发现社会组织危机参与效果评价的积极水平低于紧急救援期和过渡安置期。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的危机参与评价表现出三个特点,即社会组织危机参与的实际作用评分低于必要性的评分、政府与社会组织作用的评分都很高,以及对政府角色的过度期待。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组织整体发展水平低、政社关系失衡和过度依赖政府的政治心理。落实社会组织危机参与的主体地位,真正构建出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多元主体应对危机的有效机制,需从观念转变着手。
    20  社会建设:利益协调与有序社会
    贾玉娇
    2012, 18(4):106-111.
    [摘要](853) [HTML](0) [PDF 1.24 M](754)
    摘要:
    随着中国总体性社会格局逐步瓦解,社会分化大大加剧。然而中国的社会分化并非是一种功能分化,而是一种利益分化。功能分化本身蕴含着社会整合机能,而利益分化则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现阶段,利益失衡问题已然诱发诸多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亟需进行社会建设。通过建设适合中国特殊国情并满足长远发展需求的社会结构,奠定社会管理的结构性前提,进行利益分化基础上的结构整合,实现以利益协调为必要条件的社会有序。
    21  阳光与闪电: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价值的再思考
    夏玉成
    2012, 18(4):112-116.
    [摘要](989) [HTML](0) [PDF 1.14 M](841)
    摘要:
    “阳光”之于美国革命,“闪电”之于法国革命,她们看上去象一对孪生姊妹,性格却迥然不同。基于对传统价值所持不同的态度,社会以不一样的变革方式向前发展,或是暴力激进的革命,或是渐进温良的改革。传统有何价值?在现时代到底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值得探讨的学理性问题。文章选择美国与法国这两种具有典型意义的西方社会变革形态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社会政治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22  德沃金平等理论对中国弱势群体保护的启示
    李钢 江靓
    2012, 18(4):117-123.
    [摘要](1179) [HTML](0) [PDF 1.42 M](868)
    摘要:
    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且有不断加剧之势。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笔者在深入分析德沃金平等理论的核心和本质基础上,着力阐述了中国弱势群体问题的特点和根源,并认为中国在弱势群体保护问题上存在着制度设计、资源分配和思想观念等诸多不足,必须充分借鉴德尔金平等理论等理论和实践成果,寻找解决弱势群体保护困境的正确道路。
    23  文化品牌成长性研究
    余乃忠 陈东英
    2012, 18(4):124-128.
    [摘要](1059) [HTML](0) [PDF 1.15 M](769)
    摘要:
    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和示范点,承载着中部崛起和全国先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双重使命。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文化和文化品牌的构建过程及结果势必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具有丰富传统文化品牌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推陈出新,利用多方资源进行文化品牌保护、挖掘、开发、宣传、研发和交流工作,是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文化品牌成长的战略性举措。
    24  新津观音寺壁画赋色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李雅梅 张娜松
    2012, 18(4):129-133.
    [摘要](1234) [HTML](0) [PDF 1.20 M](810)
    摘要:
    新津观音寺壁画设色庄重典雅、富丽堂皇,其赋色特征主要体现在色彩的分割与组合作用、色彩的构成与应用、色彩的装饰性特征以及红黑金三色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它沿袭了传统绘画的赋色方式并将其融汇贯通,在材料的选用、绘画的技法以及制作的工艺方面大胆创新自成体系,不仅吸收了四川地区唐宋绘画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色,同时还展现了明代壁画的艺术面貌。新津观音寺壁画的赋色综合了四川地区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宗教、艺术等多方面因素,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研究的价值。
    25  敞亮与体悟:艺术审美的真理指向
    向怀林
    2012, 18(4):134-138.
    [摘要](1104) [HTML](0) [PDF 1.03 M](901)
    摘要:
    世界是万物一体的存在,其真象由万物一体关系所形成的显现与隐蔽、有限与无限构成的无穷景域所呈现。因此,世界的本质不能被科学求证的方式所证实,也不能被黑格尔式的概念所定义,人类不能只是立足于事物本身,进而将事物还原为事物而与世界割裂,而只能从人与世界一体相通的关系中予以呈现。艺术审美超越经验形态和认识形态,具有无限自由和不断升华的特殊的精神形态,是人类精神的“灵明”与世界的无限性融汇相通的产物,是人展示世界、体悟世界真象的重要方式。艺术审美用“物”的方式敞亮着世界和启示着人对世界真象的体悟。
    26  高校学生骨干综合素质状况及培养对策研究
    陈科 熊健汝 袁希
    2012, 18(4):139-144.
    [摘要](1159) [HTML](0) [PDF 1.16 M](788)
    摘要:
    研究基于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庆市高校学生骨干的综合素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大学生对学生骨干综合素质的总体评价不高,认可度较低。比较结果显示,重点大学与校级学生骨干的综合素质高于普通高校与院级以下学生骨干的综合素质,差异性明显;学生骨干与普通学生相比综合素质的差异性不大,先锋模范的代表性作用不突出。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高校学生骨干培养教育的对策建议。
    2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测评研究
    蒋荣 代礼忠
    2012, 18(4):145-150.
    [摘要](927) [HTML](0) [PDF 1.20 M](805)
    摘要:
    实效性作为价值属性的实现程度,对实效性的测评离不开客体的功能属性和主体需要的满足。文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整合功能是实效性测评的前提,价值认同作为人才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效性测评的尺度。实效性测评的是大学生对党倡导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认知、认同与践履,矩阵模式有助于从内容和层次两大维度对实效性加以系统测评;量表为实效性客观测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工具。
    28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社会心理学考察
    周辉 张红春 张明志 文学平 张力
    2012, 18(4):151-156.
    [摘要](1090) [HTML](0) [PDF 1.26 M](702)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受教育后的内心信念和行为模式等必须努力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符合既定的教育要求,此种符合要求和达到目标的程度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依从、认同、内化是其有效性从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增强教育源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方式的影响力、注重受教育者的特点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达到更高层次的主要途径。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高影响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