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9(1):1-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01 CSTR:
摘要:文章利用人口总数、人口出生率、平均受教育年限、教育基尼系数、卫生经费比、老年人口抚养比、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和城镇人口比等8个指标,选取32个省市自治区1997-2010年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造人口综合素质指数,并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总体和地区进行混合面板数据回归,发现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且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素质差异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相差悬殊,表明西部地区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发展阶段向资本拉动型阶段转变,中部和东北地区由资本拉动型阶段向人口素质推动型阶段转变,东部地区属于人口素质推动经济不断优化阶段。最后,还针对区域发展差异提出了相应的举措和建议。
2013, 19(1):7-1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02 CSTR:
摘要:经过20年的建设,长江三峡库区已进入以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后三峡时代”。三峡库区移民的重心也逐步由前期的“搬得出”逐步转向“维稳致富”的后时代发展之路。传统的从事耕种的“非技术型”农业移民如何在丧失大量耕种土地以及三峡库区陷入贫血之痛后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由“土地技能型”为主向“非农技能型”转向,是事关库区稳定和发展的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文章系统提出了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对需要培养的技术型人才进行了合理分类,并提出了培养的途径和保障举措,希望对“后三峡”时代农业移民走生态、可持续道路提供借鉴。
2013, 19(1):14-1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03 CSTR:
摘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技能人才就业心理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随着重庆地区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缺陷等问题逐渐凸显,企业技能人才招聘和人才稳定性难度加剧;薪酬因素、综合激励因素对技能人才择业和工作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做大技能人才总量,增强技能人才稳定性等相关对策措施。
2013, 19(1):20-2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04 CSTR:
摘要:民间金融作为一种非正规的金融形式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突出,但由于对民间金融一直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监管,民间金融极易产生巨大风险,影响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2011年温州民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民间金融的监管问题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民间金融法律监管的完善应遵循适度干预原则、经济安全原则、平衡协调原则;采取赋予民间金融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与市场退出机制,对民间金融实行分类监管等措施。
2013, 19(1):25-3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05 CSTR:
摘要:中国长期以来对民间借贷所持的简单压制态度使其脱离监管,在地下发展,给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后果。民间借贷的存在有其理论和现实依据,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和政府监管才是解决之道。中国目前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体系存在着体系庞杂、老旧过时等问题,监管体系也存在着主体缺失、过于严格等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减了民间借贷的积极作用。未来应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民间融资体系,完善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加强民间借贷政府监管,引导和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2013, 19(1):32-3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06 CSTR:
摘要: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结束以后,世界经济处于一个低迷的时期,中国虽较之其他国家有所优势,但也始终未逃脱危机的枷锁。中小企业由于没有雄厚的财力作为支撑,金融危机的发生无疑给予他们致命一击,尤其在融资方面更是困难。为了解决困难,中小企业便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了不受地区限制的民间借贷。近年来民间借贷规模扩大,形式多样,在金融机构之外,民间借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临时性融资的需求,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长久以来,中国并没有对民间借贷形成统一的、明确的管理规范,更没有对民间借贷给予法律上合理的定位,这导致了有关民间借贷的纠纷不断增加,金融风险也频繁发生。因此,建设相关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2013, 19(1):38-4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07 CSTR:
摘要:政府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制度供给和市场监管等作用。受传统“金融抑制”、“重官轻民”观念的影响,中国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主要针对正规金融,忽视了民间金融的相关立法,存在制度供给失灵:法律制度缺位、配套制度不完善、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监管等。民间资本固有的高效率与低门槛使其存在巨大的需求市场,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利弊共存。现实亟需政府作出制度回应,引导民间金融逐步走向规范化,破解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法治化路径难题。
2013, 19(1):45-4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08 CSTR:
摘要:文章采用实物期权法,探讨了在土地市场行情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环境下,把握土地供应时机策略选择,分析管理柔性以及不确定性的信息带来的土地价值。研究发现,土地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土地供应的机会价值;土地供应机会损失提高,期权价值下降;无风险利率提高,期权价值增加,政府土地购置成本降低,但不会降低其回报。因此,在市场行情不确定性环境下,政府应持续持有土地,而不是卖空;机会损失越大,土地储备量应减持;利率调整对开发商影响较大,对政府土地纯收益影响较小。政府可通过土地供应政策结合利率调整来调控土地市场。
2013, 19(1):50-5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09 CSTR:
摘要:中国大部分学者将“一股一权”作为股东大会表决的原则,并认为这一原则在法理上得到了坚固的支持。但大部分国家立法并没有将这一原则贯彻在立法中。在公司法中严格贯彻“一股一权”原则会造成公司股权结构僵化,缺乏弹性的股权结构并不利于公司发展。无投票权股或超级投票权股的发行对公司治理产生积极的抑或消极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上并没有一致结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保护投资者的法律制度会在某种程度上消解这些消极影响,资本市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交易各方作出高效率的交易安排。中国应在健全保护小股东的基础上,适当放松对公司股权结构的立法干预。
2013, 19(1):57-6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10 CSTR:
摘要:利用修正的GARCH-M模型,检验了中国2005-2010年期间人民币—美元汇率和人民币—欧元汇率收益率及波动的周内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美元汇率在周二和周四具有显著升值特征,而人民币—欧元汇率在周四则更容易贬值并同时存在波动性的周二效应,仅在人民币—美元汇率收益率与波动之间呈现显著风险与收益的负向关系,反映出风险越高则人民币—美元汇率越容易升值,这可能是由于汇率市场中投资者的自适应预期所导致。
2013, 19(1):64-7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11 CSTR:
摘要:追溯公共管理理论的起源与演进,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定量分析始终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并越来越受到推崇。但是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模糊性以及对“理性人”假设的质疑使得在公共管理中推崇定量分析失去必然性。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学科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如果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就是“效率优先”,推崇定量分析并无不妥。随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兴起,当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为“公平优先”,更多关注“民主平等、公民参与”时,过分推崇定量分析可能会偏离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
2013, 19(1):72-7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12 CSTR:
摘要:文章利用2007-2010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实际控制人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实际控制人为民营单位时,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差;实际控制人的股权比例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所有权分离度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及规范,不能仅仅停留在直接控股股东层面,而应追溯至实际控制人。
2013, 19(1):78-8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13 CSTR:
摘要:文章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44座大中型商场建筑能耗与能源管理状况的调查,将其能源管理制度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就能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项目进行了后续的追踪调查,最后分析了商场建筑能耗水平与其能源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节能技术还是改进管理措施,对于建筑能耗的降低都具有明显的作用,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则为商场建筑能源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2013, 19(1):84-9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14 CSTR:
摘要:通过对民航机场内部控制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安全性目标得到最多的认同,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内部控制现状不容乐观,五个方面的要素都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和潜力。回归分析发现,部分内部控制要素与内部控制目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文章提出了机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相关建议。
2013, 19(1):92-9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15 CSTR:
摘要:由于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成为当前科学评价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RCCSE发布的“2012年中国高校创新指数”基础上,本研究选择其原始指标数据对中国高校的创新能力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对高校的类型和省份分布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考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和创新投入排名、创新产出排名、创新效益排名的关系,同时对进入“2012年中国高校创新指数100强”的非重点高校进行分析。最后,本研究给出相关结论和讨论。
2013, 19(1):98-10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16 CSTR:
摘要:在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鉴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与优势,在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性,故可以采用基于专家咨询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基本步骤依次是:设定指标权重向量、建立评价指标集、建立评价等级集、构建二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二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一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一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目标层模糊判断矩阵、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对象所属等级进行判断。
2013, 19(1):104-11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17 CSTR:
摘要:以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和评价的35 859篇中文论文为数据源,以共现理论为手段,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分析该领域研究的现状、热点主题和研究主方向。发现整个领域的研究热度逐年攀升,且2000年后增长加速。该领域研究主题丰富,且非常集中,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教学管理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是研究较多的热点主题,除去平凡主题“高校”外,教学评估、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高校教师和评估等与其他研究主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共现,处于主题群的核心位置,具有较强的辐射性。通过聚类分析清晰地看到研究方向的三个聚集群;通过关键词的历时分析,看到评价研究主题不断拓展和深化的三个阶段。
2013, 19(1):111-11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18 CSTR:
摘要: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是30年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但法律权威并未充分彰显。现行法律体系更大程度上是文本意义上的,更多依赖国家强制力撑持而获得形式上的普遍服从。法律权威应当是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的统一。在规范和制度化特征方面,现行法律体系还有尚未形成内在一致的法律体系意义脉络、良性的吸纳和拒斥社会挑战的机制以及由中国社会多重二元性所导致的多重二元割裂等不足。法律权威树立依赖于法律制度化实施,但不能简单地将法律权威与公正司法等量齐观。若要仰赖法律权威推进司法公正,必须在澄清公正司法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之上,遵循若干法治标准和进行有效制度建构才能实现。
2013, 19(1):116-12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19 CSTR:
摘要:劳动合同法在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益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阻遏就业的缺陷。这些缺陷表现为一方面损害了用人单位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损害了劳动者尤其是弱势劳动者群体的就业权益,造成两面不讨好的局面。对该缺陷的补救方式有三:在条件合适时进行立法修订、进行司法解释以及在劳动合同法之外寻求补救。
2013, 19(1):123-12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20 CSTR:
摘要:既有研究可分两大块:一是关于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历史变迁及其成败得失;二是关于改革开放后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与完善。尽管现有研究成果丰硕,但亦存在诸如法学视角的分析较为欠缺,未对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内涵、功能定位和法律形态等加以清晰界定和系统审视等问题。对此,须加强法学视角的研究,在系统审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历史变迁及其法制建设状况的基础上,围绕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内涵、功能定位及其法律形态等加以系统思考,提出全局性的改革方案。
2013, 19(1):130-13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21 CSTR:
摘要:政治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即:形上的逻辑根源和现实的社会根源。前者包括人性善恶的纠结和分异、经济利益的需求和差异、政治权力的诉求和争夺;后者包括社会结构变化、政府治理失灵、制度安排缺失、政治文化差异,深入分析这些根源对于有针对性地治理政治冲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3, 19(1):137-14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22 CSTR:
摘要: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特殊的利益诉求行为越来越受关注。“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型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从付出和回报的不对称视角探讨社会压力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理。基于此模型可以推导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出现与参与者追求社会公平有关。参与者在现实世界中付出与回报的失衡状态引发的不公平感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重要驱力。本研究从政府管理和网络传播两个方面完善了“付出-回报失衡”模型,并提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为公共管理部门处理此类事件提供了整合思路。
2013, 19(1):142-14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23 CSTR:
摘要:从社会资本的关系网络维度、制度规范维度、社会组织维度和价值观念维度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特点,得出了弱势群体的这四种社会资本类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效提升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实现路径。
2013, 19(1):149-15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24 CSTR:
摘要:由于康德美学的直接或间接启悟,以王国维、闻一多、宗白华、梁宗岱等为代表的现代文论家对形式问题有过热切的关注。他们在各自的著述中自觉进行过形式理论的建构,将形式认定为构成艺术本质的核心因素。这种建构不仅赋予了现代文论迥异于传统的异质因素,而且从一个侧面鲜明地展示了现代文论的现代性特质。
2013, 19(1):155-16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25 CSTR:
摘要:Fauconnier所提出的心理空间映射理论源自于数学,是关于语义对应和匹配关系的理论。随着认知诗学的兴起和发展,心理空间映射理论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应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之中。在中国经典诗词中,心理空间映射是意境现实化的重要认知机制和手段,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和图式映射。投射映射是把一个认知域的部分结构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上,映射的基础是两域的认知相似性。语用函数映射是同一个认知域内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映射,映射的理据是两个事物的认知相关性。图式映射则是认知图式的自上而下的映射,是抽象图式的空档与具体情境中的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式的映射,映射的根据是空档和值之间的认知相配性。
2013, 19(1):162-16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26 CSTR:
摘要:通过阿垅在《纤夫》和《地方性》等作品的“地方性”书写,探讨战时诗歌写作中的地方知识资源(嘉陵江、纤夫及大木船等)对新诗的建构意义。事实上,阿垅诗歌对“纤夫”形象的挖掘,及关于“诗人个性”与“地方性格”等新诗理论术语的探讨,可视为地方知识进入新文化格局的努力尝试。
2013, 19(1):167-17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27 CSTR: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国家教育规划是中国进行重大教育决策、部署教育发展战略的主要轨迹。梳理分析四次国家教育规划,可以发现它们具有备受党和政府重视、内容全面且重点突出、注重科学性与规范性等特点。中国国家教育规划的影响主要在于: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在教育事业的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加快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教育国际化。在国家教育规划过程中,也存在着决策程序不够科学化、一些改革步伐不够大、部分改革缺乏保障机制及难以落到实处等不足及问题。
2013, 19(1):173-17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28 CSTR:
摘要:在与外部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得以实现教师自主,故文章从社会文化论角度探讨教师自主的构念,指出教师自主有广义狭义之分,显性与隐形两类;据此分析了影响教师自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实现中国外语教师自主的路线图。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
邮编:400044
电话:023-65102306;023-65111861 E-mail:shekexeb@cqu.edu.cn
版权所有: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