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1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城市化与城镇化之辩:构建区域联动发展研究新框架

      2013, 19(4):1-1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01

      摘要 (2092) HTML (535) PDF 3.99 M (1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内并未形成城市化的共识,城市化推进却处处受挫。当代中国城乡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陷入了两难困局: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另一方面,城市社会矛盾和发展受困快速显现。两方面的事实比兑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城市化道路诉求”的存在,表明既有的城市化进程推进方式面临挑战,需要进行大幅调整。文章基于此现实和理论发展困境,构设中国城市化研究新框架;文献归纳总结贯穿全文,内容谋篇布局抓住城市化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困局,意在构建中国的城市化理论与实证研究概念性框架。中国道路选择题注作两层含义进行解读:其一,解构本土化城市化理论;其二,探讨契合于中国实情、因地制宜的城市化和城镇化路径选择。植入“脆弱性”概念研究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正当其时,有鉴于此,文章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框架。

    • 三峡库区新型城镇化:主体功能细分与集聚发展视角

      2013, 19(4):13-1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02

      摘要 (1803) HTML (569) PDF 2.02 M (9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分析了三峡库区各地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现状,认为库区应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重点是对库区内部进行主体功能定位细分,结合各地经济基础、发展潜力与承载能力,促进各种要素和产业向相对适宜发展区域集聚,形成农村富余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载体区域,优化人口分布,引导城市体系空间重构。

    • 城乡统筹下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创新研究——以重庆为案例

      2013, 19(4):18-2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03

      摘要 (1855) HTML (356) PDF 1.36 M (1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庆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制度体系作为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发展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呈现,对全国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首先阐述了重庆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背景与动因,接着综合分析了重庆建设用地管理制度体系两大核心部分(宅基地复垦制度与地票制度)的政策内容、创新亮点与实施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重庆实践总结,提出了优化复垦节余土地规划开发环节、寻求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等重庆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推广与改进的政策建议。

    • 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转换与城乡就业效应

      2013, 19(4):24-3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04

      摘要 (2100) HTML (309) PDF 1.69 M (1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应用全国30个省市区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技术进步在中国产业结构转换中的作用,并评估了由此产生的城乡就业效应。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转换和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未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转换促进了城乡就业增长,但产业转移的成效欠佳。建议在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换和促进城乡就业进程中,大力提高技术选择的自主性和技术进步的内生性,提高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构成的匹配度,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 中国式分权、标尺竞争与财政农业支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GMM实证

      2013, 19(4):38-4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06

      摘要 (2036) HTML (414) PDF 1.35 M (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将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财政农业支出架构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下,利用1988-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计量分析得出:财政分权在样本区间内促进了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支出,具有正效应,但跨时与区域差异明显。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的交互项阻碍了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在东部更加显著,模型加入政府膨胀程度、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后,回归结论保持稳健。另外,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支出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受宏观经济政策驱动明显,但是这种驱动力正在减弱。

    • 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信息实证文献研究的批判及重新检验

      2013, 19(4):44-5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07

      摘要 (2236) HTML (339) PDF 1.66 M (1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已有研究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信息价值相关性及契约有用性的文献忽视了金融资产持有期间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出售时点需要转回的做法,文章批判了已有实证文献研究直接用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检验价值相关性及契约有用性的研究设计,这一研究设计错误解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涨或下跌的实证影响。为了准确考察公允价值的真实信息价值,文章重新选择了公允价值影响的度量方法,结合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产生与“转回”,对公允价值信息价值相关性和薪酬契约文献进行重新检验。研究结论确实具有一定差异。研究结论对准则制定机构及后续学术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非会计界人士对会计准则在金融危机期间执行公允价值的指责。

    • 基金资产配置的行业选择与基金业绩——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新证据

      2013, 19(4):53-6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08

      摘要 (1985) HTML (421) PDF 1.43 M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金经理是否具有行业选择能力,是研究基金经理投资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基金股票组合的行业集中度能够度量基金股票组合的行业配置比例偏离市场组合的行业市值比例的程度,能够反映基金经理投资过程中的行业选择行为。对中国积极管理的股票型基金的实证结果表明,基金经理对行业的主动选择并未带来更高的超额收益,基金经理整体上没有行业选择能力。运用Grinblatt 和 Titman提出的GT指标在单只基金层面基础上对基金经理行业选择能力的研究,也发现基金经理整体上并不具有行业选择能力。

    • 公共物品供给的集体行动问题——兼论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2013, 19(4):61-6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09

      摘要 (1754) HTML (595) PDF 1.20 M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奥尔森认为影响集体公共物品供给的关键因素是集团的规模,即小集团相对于大集团而言,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上更为有效。但是奥尔森的理论不能解释一些与此相反的事实:现实中很多大集团中的成员很乐于供给公共物品,很多小集团中的成员却怠于供给公共物品。在同一个集团内部,不同的个人即使处于相同的位置,其供给公共物品的行为也不同。奥尔森说大集团与小集团有着截然不同的运作原则,但是大集团与小集团的划分界限却不明确。因此,奥尔森认为集团规模是影响集体成员供给公共物品的关键因素的论述存在缺陷。成员对集团的身份认同才是影响集体公共物品供给的关键因素。在一个大集团中,如果成员有着很高的身份认同,他会积极供给公共物品;而即使在一个小集团中,如果成员有着较低的身份认同,他也会怠于供给公共物品。

    • 驾驶行为与公共交通能耗管理策略研究

      2013, 19(4):67-7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10

      摘要 (1791) HTML (425) PDF 1.53 M (1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更多地考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交通领域亦是如此,特别是在公共交通领域,“公交优先”、“绿色公交”等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离理想的目标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文章提出采用智能交通技术对公交驾驶行为进行远程识别与监测,并运用于公交能耗管理,以实现管理方式、手段和流程等方面的创新,优化公交能耗管理机制。

    • 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力资本产权契约治理模式创新

      2013, 19(4):73-7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11

      摘要 (2114) HTML (371) PDF 1.57 M (1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股东至上治理理论、人力资本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和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等治理理论的比较分析入手,提出中国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力资本产权契约治理实践应以人力资本治理理论和核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为依据,以此为基础提出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平衡,建立了家族企业职业经理财产权契约、控制权契约和人权契约协同治理模式,并以阿里巴巴为例进一步探寻协同治理模式的具体应用,不仅拓展了家族企业治理研究内容,又创新了中国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力资本产权契约治理模式。

    • 中国企业非正式员工激励研究述评

      2013, 19(4):80-8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12

      摘要 (1994) HTML (510) PDF 1.02 M (1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非正式员工是企业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国内CNKI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为研究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对中国企业非正式员工激励研究的方法、非正式员工的内涵和特征、激励现状以及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企业非正式员工激励研究的未来方向和相关对策建议。

    • 并购过程中员工心理契约双环修复模型研究

      2013, 19(4):85-9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13

      摘要 (1676) HTML (358) PDF 1.69 M (1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一家并购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尝试推论出组织并购行为对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定性地总结出以下结论:组织并购过程中,员工心理契约稳定性更易受到影响;针对破裂的心理契约,存在员工自我修复机制和组织修复机制,使得员工破裂的心理契约回复到平衡的状态;员工自我修复失败的心理契约可能进一步演化为契约违背。

    • 中国心理治疗话语“解述”现象的会话分析研究

      2013, 19(4):92-10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14

      摘要 (1813) HTML (833) PDF 1.56 M (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解述”是“民俗学方法论”流派的社会学家提出的一种会话常规,是会话参与者常用的一种交际手段,在促进交际互动、避免交际障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解述”理论,以心理治疗话语这种比较典型的、以“目的”为导向的机构话语为研究对象,利用6场心理治疗门诊录音所撰写的6万多字的语料,对中国心理治疗话语中“解述”的语用类型、解述互动结构的构成要件及其应用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解述是心理治疗会谈中一种常用的合作性干预手段;解述的互动结构特征一方面体现了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高度合作性,另一方面隐含了话语权力的不对称关系。治疗师要有效利用解述实施治疗性干预;来访者要充分利用解述积极参与交际互动,增强自身的权力以改变话语权力关系的不对称,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期刊评价新指标及实证研究——期刊贡献值与贡献因子

      2013, 19(4):101-10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15

      摘要 (1943) HTML (362) PDF 1.57 M (1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采用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引文分析方法构建了一对新的期刊评价指标,期刊贡献值(JCV)和期刊贡献因子(JCF),并对2009年JCR(科学版)收录的7 387种期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JCV和JCF排序结果与学术界的定性评价比较吻合,名列前茅的期刊均是各学科的著名期刊,且以原创性期刊为主;新指标对期刊被引量的突然变化反应相对平稳,且能抑制过度自引提升排序的现象;新指标虽然采用影响因子(IF)表征引用价值权重,但并不偏向于高IF的期刊;相关性研究表明,JCV和JCF有很好的自洽性。

    •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探析

      2013, 19(4):107-11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16

      摘要 (1921) HTML (352) PDF 1.16 M (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发展和资源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中国“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终结等原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积极培育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大教育投入和改革力度,提升全民教育水平,提高劳动力质量和人均劳动生产率;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并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发挥政府调控和引导作用,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

    • 基于AHP法的农民发展评价体系建构

      2013, 19(4):112-11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17

      摘要 (1494) HTML (297) PDF 1.40 M (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农民发展评价体系建构的四个维度,并尝试运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这一评价体系的建构,有助于客观认识和把握我国农民发展的现状,为针对性地促进农民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路径分析

      2013, 19(4):119-12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18

      摘要 (2072) HTML (390) PDF 1.63 M (1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个人信息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目前,中国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容乐观,特别在云计算环境下,个人信息被盗用、滥用现象极其严重。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本身跨越了宪法、行政法、刑法和民法等法律部门的界限,如果仅仅从某个部门法的角度观察它难免会顾此失彼。中国应该制定一部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科学的基本原则,准确界定个人信息法律关系的主体制度,明晰个人信息法律关系的客体制度及其对象,同时构建合理的个人信息权利救济制度。

    • 论逆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及构成要件

      2013, 19(4):127-13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19

      摘要 (1985) HTML (534) PDF 1.33 M (1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权的普适性、正当防卫制度设立的目的及司法实践的客观需要决定了逆防卫存在的正当性。作为特殊情形下的正当防卫,逆防卫在前提条件、主体条件、限制条件等构成要件上有别于一般情形下的正当防卫;逆防卫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与把握也对司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污染环境罪的立法缺失及司法解释补救——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8条

      2013, 19(4):133-13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20

      摘要 (2599) HTML (476) PDF 819.06 K (1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338条进行了大幅修改。这次修改降低了“污染环境罪”的入罪门槛,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增强了刑法在惩治环境污染行为方面的威慑力。但是,本次修改仍有不少疏漏之处。例如,《刑法修正案(八)并未给出“严重污染环境”的判断标准,也未明确“有害物质”的范围,其量刑设计也沿用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规定,并未结合实践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两高”应采用司法解释的方式,对本次修改存在的诸多疏漏予以补救,以回应司法实践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刑法在打击环境犯罪,保护环境法益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 基层法院行政诉讼受案情况的历史、现状与进路

      2013, 19(4):137-14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21

      摘要 (1767) HTML (497) PDF 1.58 M (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法律文本变迁的角度审视,中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通过对F市基层法院受案具体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实践中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整体呈不断扩大的态势,但效果不如预期明显;行政诉讼立法对受案范围的规定,特别是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之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民众的权利救济;实践中法院受理的案件类型逐渐向非治安行政案件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角色转变的时代特征。

    • 马克思的社会变革理论及其哲学基础

      2013, 19(4):144-14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22

      摘要 (1700) HTML (1234) PDF 1.16 M (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克思既是哲学家,同时也是社会理论家。马克思的社会理论是从社会活动中的个人开始的。人的全面发展即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体现。社会发展更多时候是通过社会变革实现的。社会变革过程中有内在的规律性存在。马克思的社会变革理论有其哲学基础。这一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这一哲学被运用于社会历史之中就成为历史唯物主义;从现代哲学看就是实在论,尤其是科学实在论。

    • 马克思恩格斯弱势群体思想探讨

      2013, 19(4):150-15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23

      摘要 (1997) HTML (748) PDF 1.21 M (1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弱势群体”这一概念,但以现代意义的“弱势群体”概念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 、“社会底层阶级”、“贫困者”、“被剥削阶级”等相关群体,仍然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阶级群体的界定与现代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马克思恩格斯作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思想家、理论家,本质上说就是站在弱者的立场上,为弱者呐喊,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摆脱压迫和贫困,获得解放。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弱势群体”思想内容。由此,文章从马克思恩格斯弱势群体思想的理论来源、弱势群体对象、弱势群体的产生及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方法路径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弱势群体思想及意义。

    • 被压迫的知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话语景观

      2013, 19(4):156-16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24

      摘要 (2143) HTML (511) PDF 1.15 M (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察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的话语呈现,是全面深入开展民国知识分子研究的重要维度。论文以陶希圣为例,分析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在国家、阶级与启蒙等场域的互动与交融。在这场民族救亡中,知识分子的专业训练和知识素养显然已褪去了人文主义的核心理念,而走向注重外在形式的显现。知识以一种似是而非的形态,包裹着权力和意识形态,成为被压抑的知识,异化为工具理性的知识。知识分子游离于权力,被权力挤压和形塑,造成身份的认同危机。因此,重提知识分子“专业主义”,对平衡社会发展十分必要。

    • 视觉传达的传播功能探析

      2013, 19(4):161-16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25

      摘要 (1818) HTML (519) PDF 1.14 M (1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从识别、传播、表现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视觉传达的传播功能的达成。从人们对物质功能的需要、品牌的内涵和商业价值、设计的个性与风格等角度探讨视觉信息的识别效力;从文化性和情感性分析信息传播的达成;从有效传达信息、视觉流程设计等内容阐明了视觉表现与信息传播的辩证关系。

    • 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3, 19(4):166-17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26

      摘要 (1895) HTML (442) PDF 1.20 M (1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通过对重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省晋中学院等高校的700名学生进行“大学生政治参与及其影响因素”问卷调查,以性别、政治面貌、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团组织、学校提供的参与渠道、校园文化氛围、个体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满意度、同辈群体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政府提供的参与渠道和接触大众传媒的频率作为自变量,把大学生政治参与意愿、政治言论参与和政治接触参与因子作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的建议。

    • 大学生孤独感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研究

      2013, 19(4):172-17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27

      摘要 (2167) HTML (566) PDF 937.92 K (1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685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孤独感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二者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⑴大学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孤独感变量之间两两相关且均达到显著水平;⑵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作用;⑶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中,孤独感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且占据优势作用。

    • 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情绪体验研究

      2013, 19(4):177-18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28

      摘要 (1883) HTML (358) PDF 1.24 M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自编问卷,对重庆市5所高校的1 35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情绪体验包括愉悦情绪、奋进情绪与成就情绪三种。男性大学生与女性大学生、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不同专业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情绪体验表现各异。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与愉悦情绪和奋进情绪呈显著或极其显著正相关,其对积极情绪体验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公益事业和日常生活两种类型。建议从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未实施阶段和实施阶段入手,相互联系与配合,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共同提升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高影响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