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2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西部城市群产业结构测度及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以兰白西城市群为例

      2014, 20(5):1-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01 CSTR:

      摘要 (2222) HTML (307) PDF 1.89 M (1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兰白西城市群是甘肃省和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研究其产业结构对促进兰白西城市群产业的优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西部地区其他城市群的产业升级也有借鉴意义。文章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SSM),以甘肃省和青海省作为上层区域,对兰白西城市群整体及6个市(州、地区)的产业结构的优劣和竞争力大小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兰白西城市群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色,提出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为: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发展,增加区域竞争力;优化发展第三产业,完善产业结构体系。

    • 中国货币政策区制转移效应研究——核心通货膨胀视角

      2014, 20(5):9-1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02 CSTR:

      摘要 (1843) HTML (549) PDF 2.29 M (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通过构建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即BVAR)和马尔科夫区制转移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即MS-BVAR模型),从核心通货膨胀的视角研究了中国经济是否存在区制转移效应以及不同通货膨胀区制下的货币政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区制转移模型更加适合中国的经济特点,所以中国的经济存在着明显的高低区制划分;从核心通货膨胀视角研究的各区制的持续性均相对较大。高通货膨胀区制平均持续期为66个月,低通货膨胀区制平均持续期59个月。本研究剔除了通货膨胀的短期波动成分,更能体现通胀的趋势特点。

    • 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研究

      2014, 20(5):17-2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03 CSTR:

      摘要 (1464) HTML (442) PDF 1.50 M (8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南民族自治县主要县域经济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自治县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很大不平衡,发展失衡容易引发地区性社会风险。文章以县域经济发展失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界定了预警指标的警限,并对各预警指标进行了预警判断,发现各民族自治县绝大多数预警指标存在较严重的警情,找出了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警源。根据对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预警判断和警源分析,为使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以降低发展失衡效应。

    •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生系统稳定性分析

      2014, 20(5):25-3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04 CSTR:

      摘要 (1489) HTML (296) PDF 1.85 M (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三个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由于各自追求最优目标的差异,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类似竞争”的关系。文章利用生态学理论,从共生的角度探究产学研联盟的最新发展—?导际醮葱抡铰粤说谋局剩哂薪锨康南质狄庖濉N恼略诼呒沟俜匠痰难由霯otka-Volterra模型的基础上,探析联盟内部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三者之间实现平衡达成实质合作的数学条件。结论表明,尽管联盟各主体存在目标差异性,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依然可以达到利益平衡。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供理论研究方向,并为指导联

    •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适度性理论及实证检验

      2014, 20(5):34-4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05 CSTR:

      摘要 (1699) HTML (426) PDF 1.38 M (1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中国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注重扩大建设规模实现区域覆盖的建设模式,以及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竞争造成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增长的现状,不少学者提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的警示。文章着重研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度”的问题,提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存在适度性的观点。首先,在古诺模型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对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影响效应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模型构建。其次,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公路为例,采用中国各省份1978-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之间呈倒“U”型关系

    • 财政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4, 20(5):41-4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06 CSTR:

      摘要 (1346) HTML (344) PDF 1.55 M (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1978-2011年政府民生支出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财政民生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挤入了农村居民消费,但不同地区的政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接下来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基础,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民生支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政策效果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相应解释,研究表明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中国农村居民表现出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即支出的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负向影响,其中对中西部地区的负向影响显著大于东部。

    • SGR三维平衡视角的资金管理价值效应研究

      2014, 20(5):48-5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07 CSTR:

      摘要 (1683) HTML (353) PDF 1.62 M (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中国沪深两市53家建筑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基于收益、增长、风险三维平衡视角的资金管理效果分析框架,考察国内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效果,获取建筑企业经济发展的有用信息,为建筑企业资金管理效果的提升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国内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企业的价值创造效应仅与资金周转期相关,与资金流出额、资金充实度并无显著相关关系;企业管理者未能对收益性、成长性、风险性进行很好把控,未能体现收益与风险相权衡的理念;建筑企业不存在规模效益,反映出当前国内建筑企业资金资源的配置管理水平较低,资

    • 关键链项目管理中效率与创新协同控制的两阶段激励契约设计

      2014, 20(5):56-6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08 CSTR:

      摘要 (1452) HTML (489) PDF 1.36 M (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关键链项目管理为依托,构建基于效率与创新协同控制的两阶段创新激励机制模型,通过设计包含学习期权的激励路径保证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完成项目的创新绩效。通过建立两阶段委托代理模型,归纳出解析解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模型改进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情景实验加以验证,初步得到以下结论:对早期创新风险的补偿能够帮助项目执行者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好地利用学习期权,引导员工积极实施创新行为。

    • 公共基础设施不可操作风险传递效应分析

      2014, 20(5):64-6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09 CSTR:

      摘要 (1187) HTML (643) PDF 1.29 M (1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公共基础设施的成功对于城市规划、社会稳定以及国家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基础设施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性高,且由于其社会性和经济性的双重属性,风险因素多且影响关系错综复杂,形成了基础设施不可操作性风险在系统内部的传递效应。本研究旨在将这一复杂的风险形成过程加以描述,并对其传递效应进行结构化分析。首先,基于风险形成的基本原理,描述了基于公共基础设施之间关联性的风险传递现象,其次基于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公共基础设施不可操作性风险传递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性。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对于管

    • 中国教育评价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两类数据源的计量分析

      2014, 20(5):70-7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10 CSTR:

      摘要 (1494) HTML (388) PDF 1.71 M (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教育评价研究领域逐步扩大,研究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基于词频分析法,文章对近五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单列课题)以及教育学核心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和分析,归纳出两类数据源所表征的中国教育评价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对教育评价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监督论纲

      2014, 20(5):76-8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11 CSTR:

      摘要 (1528) HTML (308) PDF 1.39 M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离不开监督,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进行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文章通过提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监督”研究议题,分析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监督的基本原则,阐释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监督的体系框架,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监督的重点内容、主要模式和制度规范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监督体系。

    • 犯罪构成之再认识

      2014, 20(5):82-9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12 CSTR:

      摘要 (1428) HTML (430) PDF 1.81 M (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大犯罪构成均由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构成。客观方面是主观方面的外在展开,是主观方面的客观化、具体化,为证明主观方面服务;主观方面是支配行为的内心意思,是对行为趋向的认识和控制,藏蕴于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征表行为人对法规范的蔑视态度,是犯罪认定的核心,其具体层面之主观罪过涵盖故意、过失、动机、目的,且故意是对法规范的对立态度,以此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正当化事由,以及违法性意识、期待可能性纳入故意的考量范围。有鉴于此,在纷繁复杂的犯罪构成的选择和适用上,只有发微主客观方面之辩证关系,洞悉犯罪构成之作用机理,才能

    • 审查起诉环节中刑事撤案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2014, 20(5):91-9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13 CSTR:

      摘要 (1592) HTML (683) PDF 1.19 M (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司法实际中,审查起诉环节中刑事撤案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处理模式,但是在理论上研究不够深入,在具体操作上存在的随意性、撤案不当、撤案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刑事撤案程序的运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正视刑事撤案制度中存在的“法外司法”等打擦边球的隐性司法的做法,进一步明确撤案的运行程序、监督程序、救济程序,建立起完善的刑事撤案制度,对刑事撤案进行规范,充分保障诉讼当事人的权利。

    • 刑罚目的的应然选择:新功利刑论

      2014, 20(5):97-10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14 CSTR:

      摘要 (1666) HTML (319) PDF 1.30 M (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刑罚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刑罚的目的借助于刑罚的三个基本要素——刑的对象、刑种与刑量得以展现;报应刑论无法确定刑种与刑量,目的刑论难以确定刑的对象与刑种,新的功利刑论暗含了刑法的不得已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不仅明确了刑的对象,也把握了刑罚适用的标尺,能同时满足刑罚的三个要素,并充分发挥保障人权的效用。

    • 论法官情感对定罪过程的影响

      2014, 20(5):103-10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15 CSTR:

      摘要 (1368) HTML (457) PDF 1.56 M (1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法官情感驱逐定罪过程是刑法学界的主流观点,理性的“神话”、情感的“被放逐”以及“被机械化”了的三段论推理是主要原因。实际上,无论是在解释论上,还是在思维方法论上,法官的情感因素都在整个定罪过程中悄然发生作用。情感与理性的融合、价值与逻辑的并重才是法官在定罪过程中应有的选择。

    • 论民事诉讼恶意调解之救济

      2014, 20(5):109-11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16 CSTR:

      摘要 (1728) HTML (334) PDF 1.67 M (1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规制恶意调解是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议题之一。恶意调解包含一方恶意调解与双方恶意调解。调解不仅适用诉讼法的规定,也应受到民法法律行为规范的调整。调解书的效力有别于判决的既判力;判决再审的某些规定无法直接套用于调解书的再审。根据不同的瑕疵原因,可以赋予一方恶意调解的受害人的若干救济途径,而不宜仅限于再审。在双方恶意调解的情形,首先需要考量调解书对第三人是否发生效力以及发生何种效力,继而以调解所涉及的实体法律关系为基准分别确定案外人的救济手段。

    • 论统筹城乡背景下农民社会保障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基于宪政视角

      2014, 20(5):116-12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17 CSTR:

      摘要 (1495) HTML (476) PDF 1.22 M (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民社会保障管理制度的构建及完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党和政府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充分分析中国农民社会保障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基于宪政视角,探析农民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以及宪政与农民社会保障管理构建与完善的相关性,并提出在统筹城乡背景下需要积极构建与完善中国农民社会保障管理制度。

    • 论日据时期中共与台共之关系

      2014, 20(5):122-12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18 CSTR:

      摘要 (1749) HTML (1288) PDF 1.48 M (9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史学界普遍将日据时期中共与台共之关系界定为中共“指导”台共;台共领导人苏新则认为,台共虽然与中共没有组织关系,但是,思想上、政治上比较多地得到中共中央很大的领导。文章以苏新观点作为重新解读日据时期中共与台共关系的切入点,梳理中共与台共的筹建、台共一大、台共二大的特殊关系,反映中共对台共抗日斗争给予的重要帮助。台共的政治方向没有超出中共的指令范围,台共的抗日斗争是在中共的控制下开展的,中共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对台共的重要影响毋庸置疑。从这个层面看,中共对台共的领导作用不容忽视。这种关系形态并非偶然,而是

    • 桂林抗战文化发展研究

      2014, 20(5):129-13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19 CSTR:

      摘要 (1663) HTML (931) PDF 1.30 M (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抗战文化发展过程中锻造了一支生机?奈幕游椋庵Ф游榛卣刮幕蟮夭⒆⒅胤比傥幕乱担拐轿幕肼砜怂贾饕宕笾诨嗟靡嬲谩T谧芙崂肪榈幕∩希收咭晕泄参蘼廴魏问焙蚨加Ω幼⒅叵冉幕囊甲饔茫幼⒅亍拔奈淞礁稣较摺钡呐浜献饔茫映浞址⒒又泄卜侨π杂跋炝Φ纳缸饔谩?

    • 中国文化竞争系统研究论纲

      2014, 20(5):135-14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20 CSTR:

      摘要 (1476) HTML (348) PDF 1.26 M (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中国文化竞争系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竞争系统由文化核心影响子系统、文化事业繁荣子系统、文化产业发展子系统、文化运行保障子系统等4个子系统构成。中国文化竞争系统的状况,可以通过中国文化竞争指数予以评估量化,通过大文化管理体系予以调控优化,通过应用对策建议落实予以提升强化。

    • 留美亚裔青少年跨文化适应困境与对策

      2014, 20(5):141-14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21 CSTR:

      摘要 (1587) HTML (1052) PDF 1.20 M (9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化适应已成为移民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美国亚裔人口的急剧增长,亚裔青少年的比重也逐年增加,亚裔青少年跨文化适应问题日益凸显,并引起了西方学界的关注。文章梳理了国外文献中关于留美亚裔青少年在跨文化适应中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如语言障碍、文化认同危机、心理适应困难以及高风险行为等,并提出促进留美亚裔青少年跨文化适应的对策,为中国青少年留学生出国提供参考。

    • 中国对外文化软实力研究述评——出版产业分析

      2014, 20(5):148-15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22 CSTR:

      摘要 (1273) HTML (362) PDF 1006.09 K (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梳理10年间中国出版产业版权输出、出版物(含数字出版)输出、数字平台建设及应用、出版单位走出去等所展现的文化软实力相关成果,提出目前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分析文化走出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展现内容,已经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

    • 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多元叙述视角探论

      2014, 20(5):152-15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23 CSTR:

      摘要 (1240) HTML (560) PDF 1.22 M (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过20世纪90年代新纪录片运动的洗礼及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生态的变化,极具主流色彩的中国当代历史文化纪录片由于创作主体深层理念的流变与网络时代的受众市场及国际化的竞争环境的影响,普遍呈现出精英视角、主流背景和大众化表达相结合的特点。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共性之一即在创作中采用的多元叙述视角以及每一视角呈现出的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

    • 公共安全意识变迁与门神造型的衍变研究

      2014, 20(5):157-16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24 CSTR:

      摘要 (1566) HTML (310) PDF 1.33 M (1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门神是人类社会硕果仅存于中华大地的特殊的艺术形式,是华夏民间美术最为重要的源头。传统门神作为反映中国民间对公共安全的一类社会心理和祈福形式,从内容到形式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任何事物的现代性都可以从传统中找到根源,因而门神造型的衍变,既与历史的传承性和制度的阶级性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又因为公共安全是一种社会存在,即主题的时代性和发展的动态性而重构。在当下,审视公共安全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公共安全意识的变迁,并诠释其对门神造型衍变和重构的意义,是一种文化自觉。

    • 王国维:中国新诗哲学精神的潜在先驱

      2014, 20(5):163-17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25 CSTR:

      摘要 (1407) HTML (855) PDF 1.83 M (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诗的哲学精神不同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而表现为对超越现世的另一个世界的追问,对宇宙真理的追问。这种哲学精神的先驱者是王国维。王国维的诗学思想以严格的哲学思想为基础,认为诗歌与哲学一样,都是真理表现的手段。王国维的诗学思想虽出现在白话新诗产生之前,但它属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范围,广义地讲也应属于“新诗”,新诗的哲学精神也一直沿着王国维所指引的方向前进。新诗精神的探讨虽然从“诗界革命”就开始了,但“诗界革命”不曾涉及哲学;鲁迅的《摩罗诗力说》等著作,虽然有西方哲学思想的支撑,也明确地提出了“形而上学”这一

    • 美国华裔文学的中国形象

      2014, 20(5):171-17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26 CSTR:

      摘要 (1425) HTML (653) PDF 1.41 M (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美国华裔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形象学、伦理学、心理学、言语行为理论等研究方法,梳理归纳出现实中国、伦理中国、虚幻中国、英雄中国四种“中国形象”,并从写作语言、时代语境以及作者身份三个维度分析了美国华裔文学里中国形象的历史流变,形成机制及功能效用。

    •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诗歌的母亲形象

      2014, 20(5):177-18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27 CSTR:

      摘要 (1872) HTML (510) PDF 1.05 M (1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安妮·布拉兹特里特是北美殖民时期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第一位在生前就将诗集《美洲最近出现的第十位缪斯》付梓问世的女诗人。细心品读不难发现,安妮对母亲形象情有独钟。文章着重探讨其作品中渗透着的三类母亲形象:第一类是实际意义上的、充满母爱的母亲;第二类是比喻意义上的、文艺作品的作者;第三类为具有颠覆意义的、充当女儿角色的母亲。在此基础上文章试图进一步分析和挖掘母亲形象塑造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 信任:建立政府与大学新型关系的路径

      2014, 20(5):181-18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28 CSTR:

      摘要 (1311) HTML (343) PDF 1.11 M (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大学关系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信任作为一种理念和机制,为建立新型的中国政府与大学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文章基于信任的视角,以确立大学的公务法人法律地位为前提,以完善立法、厘清政府与大学权责边界为关键,从而建立和完善高校社会问责制,确保政府的权益成为制度保障,同时提出了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对策。

    • 普通高校公共声乐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14, 20(5):186-19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5.029 CSTR:

      摘要 (1159) HTML (426) PDF 1.13 M (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公共声乐教育课程是中国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教育功能,受到广大学生喜欢,然而中国高校公共声乐课程开设却相对滞后。因此,在高校中有效、合理、科学地安排公共声乐课程,满足当代大学生音乐审美等方面需求,已经势在必然。文章从公共音乐与声乐教育的地位出发,就公共声乐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内外的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提出意见,以期推动高校公共声乐教育课程获得发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高影响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