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21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区域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

      2015, 21(3):1-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01

      摘要 (1195) HTML (303) PDF 2.02 M (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重庆地区经济发展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间重庆市辖区内各区县间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产业发展集群;由于受自身条件及空间地理环境影响,重庆地区第一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区经济全面提升,而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则对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为全面推动重庆地区经济合理、可持续发展,除了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外,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是关键。

    • 产业集聚与扩散背景下的区域分工形成及演变

      2015, 21(3):8-1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02

      摘要 (1129) HTML (649) PDF 1.16 M (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框架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聚与扩散背景下的区域分工形成及演变。由于最初区域间的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存在差异,不同产业会向不同地区集聚,从而形成区域分工,进而可以通过区际贸易实现区域分工均衡;由于比较优势的转变,原先适合该产业形成集聚的区域会变得不再适合,从而会引发产业向其他地区扩散与再集聚,这会引起区域分工的进一步演变。以产业集聚与扩散为基础,通过建立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可以实现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中国商品出口市场的有效组合

      2015, 21(3):15-2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03

      摘要 (1122) HTML (483) PDF 1.35 M (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出口企业之间的协调失灵是一国出口波动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需要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为了降低出口收入增长率的波动水平,可以借鉴Markowitz模型的方法,同时使用相对方差衡量波动风险并构建出口市场组合模型。根据该模型和2000-2012年的中国商品出口数据,可以计算中国商品出口市场的有效组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该大幅度地增加对亚洲其他市场(亚洲15经济体以外的地区)、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出口份额,并且,这种调整方向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具有可行性。

    • 中国环境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2015, 21(3):22-2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04

      摘要 (988) HTML (415) PDF 754.02 K (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的技术创新对于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功不可没,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问题日益迫切。而环境技术创新则能够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鉴于环境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文章分别以环境专利授权数、环境技术研发经费衡量环境技术创新产出和环境技术创新投入,运用中国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环境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环境技术创新投入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还发现,中国各省区环境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差异明显,环境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同时指出中国环境专利制度尚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劳动保护研究

      2015, 21(3):27-3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05

      摘要 (1645) HTML (579) PDF 1.35 M (1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通过选取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3-2012年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企业劳动保护水平的差异性,以及政府对市场的补充替代作用。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劳动保护水平较高;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劳动保护水平较低。而且,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随着政府对劳动保护介入的增强,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劳动保护水平显著提高,且变化幅度要显著大于市场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更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市场与政府对劳动保护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加大企业裁员的难度来实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场不完善的地区,政府会发挥补充替代的作用,使劳动保护水平得到提高,并逐步趋于一致。

    • 生产者服务进口、FDI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

      2015, 21(3):42-4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07

      摘要 (1218) HTML (315) PDF 1.10 M (9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制造业的重要中间投入,生产者服务进口和FDI提高了一国的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率,从而促进了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文章根据中国制造业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生产者服务业FDI相比,生产者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促进效应要更为明显,而且二者都更能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保险服务、其他商业 服务、专有权与特许权使用费进口最能促进制造业尤其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通讯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进口可显著促进资本技术密集性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但对劳动密集性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没有显著影响;建筑服务和金融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不明显。

    • 电子商务网站特征对心流体验的影响研究

      2015, 21(3):50-5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08

      摘要 (1291) HTML (303) PDF 1020.56 K (9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基于文献回顾与深度访谈,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站特征对心流体验影响的研究模型。该模型聚焦于网站的互动性与生动性这两个主要特征对心流体验的影响作用。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法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网站互动性与生动性对心流体验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站互动性显著正向影响心流体验的控制、专注与好奇维度,而对愉悦维度没有显著影响;网站生动性对心流体验的控制、专注、好奇与愉悦四个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在线心流体验理论,而且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知识视角下组织绩效影响因素的元分析与结构方程研究

      2015, 21(3):58-6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09

      摘要 (932) HTML (473) PDF 1.25 M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内外对知识分享、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已经做了相当程度的研究,然而国内尚缺乏系统的总结和评价。文章以2000至2013年间国内外研究文献为样本,以元分析与路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知识分享、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间效应值具有显著正相关,调节变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文献来源区域是知识分享与组织绩效效应量间产生异质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启示。

    • 产权制度、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

      2015, 21(3):67-8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10

      摘要 (1211) HTML (358) PDF 2.05 M (1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沪深A股市场2009-2012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不同产权制度视角研究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受到产权性质的影响。其中,在中国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而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权力对内部控制并无显著影响。这说明,由于地方分权及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的“政治锦标赛”,一方面促使地方政府将更多剩余控制权让渡给管理层,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管理层的“企业家精神”,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同时发现,对于家族控股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由于创业者与管理者身份的合一及最终控制人的企业家本质属性,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而对于以兼并重组方式上市的民营企业,管理层权力对内部控制质量并无显著影响。

    • 消费者社会价值导向下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的统一

      2015, 21(3):81-8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11

      摘要 (1032) HTML (627) PDF 1.96 M (1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困惑与理论争议,文章从消费者社会价值分析出发,探讨义利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条件与实践模式,提出“识别和选择消费者社会价值”、“企业创新实践”和“盈利性评估”的战略行动框架,并基于“天府农业信息网”的本土案例剖析了这一战略模式及其效果。文章的研究为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实践社会责任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工具,同时也为未来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 改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深度探析研究与评价之研究

      2015, 21(3):90-10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12

      摘要 (1123) HTML (316) PDF 4.04 M (1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步入21世纪,国家层面日渐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近10余年,中国社会科学界发表论文批量化涌现。文章意在重申,展开研究之研究的讨论实为反思“为什么”而进行,再度回归研究与评价的本体之讨论。老调重弹,让中国社科研究和评价回归本来之面目。关注评价研究之研究的同时,需要将其转化为规范性的文本或是文件,甚至是制度化的法律文本,用以改造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之风气。时下,管理当局也在三令五申,社会科学界当事人却难以独善其身;针对于此,笔者提出有待深度探讨和研究的本源性问题。追本朔源,提升研究之研究工作的理论认知水平;推而论之,将研究之研究用以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界之改造工作,需要局中人共同努力。

    • 基于h指数的专家引荐分析法与实例分析

      2015, 21(3):108-11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13

      摘要 (814) HTML (320) PDF 918.06 K (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引荐分析法(CRA)通过分析高影响力作者的施引列表来寻找该作者眼中的学界同行,通过对同行h指数的分析,可以揭示引荐者本身的学术地位。文章通过对中国物理类国家重点实验的引荐分析,验证了其引荐水平与其领域研究地位一致。

    • 人民调解制度的内在困结与进路破解

      2015, 21(3):114-12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14

      摘要 (1118) HTML (529) PDF 1.44 M (1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下人民调解制度已无可逆转地走向凋萎,加之人民群众的“法意识”从模糊走向具象,亦加剧了“诉讼爆炸”现象。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似一股“学术运动”,一度引人瞩目,但终因与诉讼制度不衔接、零散不成体系等原因而深陷泥淖,众多人民调解组织处于半工作甚至闲置状态。文章以法院功能改革为切入点,构建立体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行柔性司法,让法院能够为当事人提供多样化的程序服务,赋予并尊重当事人解决纠纷的自主性。它的推行可有效缓解诉讼压力,深入化解矛盾,稳定社会,满足群众对多元化纠纷解决之方式的需求,也是人民调解制度改革与前进的价值坐标。

    • “两质态论”与“三效力说”:行政行为效力体系重构

      2015, 21(3):121-12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15

      摘要 (1215) HTML (601) PDF 887.75 K (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公定力的本质其实就是行政行为的形式效力,公定力理论本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致命缺陷,应该以行政行为的“形式效力理论”取代公定力理论。在效力形态上,行政行为效力有形式效力与实质效力之分,即行政行为效力的“两质态论”;在效力内容的具体构成上,行政行为效力可以分为存续力、拘束力与实现力,即行政行为效力的“三效力说”。“三效力说”与“两质态论”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对于行政行为效力体系的理论建构而言,二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前者为“效力内容论”,后者为“效力形态论”,正是二者的对立统一,才构成了完整而又科学的行政行为效力体系。

    • 论法治研究的方式

      2015, 21(3):128-13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16

      摘要 (1086) HTML (791) PDF 1.40 M (1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内法治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再研究亦非常重要。文章认为,法治研究在当代中国有三种方式,一是扬弃方式,通过重述或比较的方式研究西方法治理论;二是历史方式,研究法治理论在古代中西方世界的发展以及在近代中国的生长历程;三是理论方式,从法治概念、标准、意义、路径、思维、理论体系等方面入手,建构立基于中国的法治理论体系。

    • 论居住权的类型及其司法适用

      2015, 21(3):136-14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17

      摘要 (1072) HTML (556) PDF 898.38 K (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居住权问题属于事实判断问题,社会实证方法是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司法实践中,涉及居住权的案件大致可分为拆迁安置型、公房租赁型、离婚帮助型、家庭亲属型四种类型。因法律的缺失,居住权事实上成为司法创设的一种权利,在适用中存在较大的争议,受法官自由裁量权影响较大。

    • 关于程序法从新原则的几个问题

      2015, 21(3):141-14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18

      摘要 (1359) HTML (453) PDF 1.67 M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法不溯及既往是法治国家的标志之一,而程序法从新原则是法谚“实体从旧、程序从新”的具体体现。现代意义上的程序不仅指司法程序,还包括立法程序、行政程序和其他法律程序。根据传统溯及力理论,程序法的溯及对象应当聚焦在“正在处理的案件”上。在具体运用层面,程序法从新主要适用于管理性程序事项,而其例外情况一般针对于实益性程序事项、实体事项和既判事项。鉴于具体案件的复杂性,我们应当加强对程序法溯及力的法理梳理和条文细化。

    • 马克思的对象性关系理论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5, 21(3):149-15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19

      摘要 (1517) HTML (784) PDF 671.41 K (1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克思的对象性关系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它的实践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存在论前提;它的人本维度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全面发展观、转变人的存在方式并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统一起来;它所包含的人与自然界对立统一的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对当今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 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变革性特征

      2015, 21(3):153-15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20

      摘要 (5101) HTML (807) PDF 894.63 K (19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国家安全观日臻成熟和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彰显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新的理论品格,是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深化和实践,极为鲜明地体现出四个方面的变革性特征:思想方法更加体现辩证思维;价值理念更加凸显以民为本;框架模式更加注重休戚与共;方法路径更加关切时代要求。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实现国家安全的创新性理论,不仅关涉中国国家安全与民族振兴,对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生产性保护探究

      2015, 21(3):158-16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21

      摘要 (2079) HTML (353) PDF 1.14 M (1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始于宋代时期的合川峡砚雕刻技艺,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合川峡砚曾被誉为“巴渝三大名砚”、“中国十大名砚”。然而,这一重庆市级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传承状况堪忧,其保护面临诸多困难。文章分析了传统技艺“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并将合川峡砚这一传统技艺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析合川峡砚“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合川峡砚生产性保护的具体措施。

    • 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治疗

      2015, 21(3):164-16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22

      摘要 (1755) HTML (918) PDF 979.78 K (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旨在为流动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支持,梳理了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音乐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并着重讨论了音乐治疗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及作用,通过实践案例论证了音乐治疗在该领域中的积极作用。

    • 论戏曲与中国古典舞的关系——兼论“昆舞”的体系创建

      2015, 21(3):169-17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23

      摘要 (1295) HTML (429) PDF 1.41 M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戏曲与中国古典舞的因袭关系是研究当代舞蹈学科的关键,厘清戏曲与中国古典舞的关系可对当下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建设思路,也是为“昆舞”未来发展挖掘更多的理论支撑和提供创新动力。文章从戏曲的角度看待“昆舞”流派的成型与发展,首先将“昆舞”概念转换为中国古典舞(昆韵流派),为“昆舞”的发展确立重要的学术前提;其次,从“昆舞”的创建源头出发,系统剖析“昆舞”这一新古典舞形式的体系创建、艺术风格以及内在的规律与技法,以期为当代舞蹈学科的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 左翼政治与经典构建中的玛丽·麦卡锡创作研究

      2015, 21(3):175-18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24

      摘要 (952) HTML (831) PDF 1.18 M (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世纪上半叶,美国左翼政治催生了一大批文学经典作品和作家。玛丽·麦卡锡及其文学创作尤为引人瞩目。其作品能进入经典主要有四个原因:(1)美国特殊的历史造就了她传奇的人生和不同凡响的文学创作;(2)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挑战了左翼文化阵营的男权意识,也改写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女性传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3)其小说从“实在本体”和“关系本体”两个方面为读者留下了巨大的阅读空间,具有特别的艺术张力;(4)她的自传体小说坦诚直面人生,注重读者的“向心阅读”,从而蕴含了丰富的经典元素。

    •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领域研究进展与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2015, 21(3):181-18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25

      摘要 (956) HTML (294) PDF 3.44 M (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性质的管理科学研究领域,需要研究者具有跨学科的研究视野。文章全面系统地定量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主题变化趋势,并识别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领域研究的五个研究热点主题。结合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并根据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内涵和本质提出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研究的三个创新发展路径。

    • 高校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

      2015, 21(3):189-19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26

      摘要 (1001) HTML (625) PDF 1.38 M (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关注高校离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离退休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重庆高校调查为基础,结合国内常模及广东高校相关情况,探讨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关系。研究发现:重庆高校离退休老人的总体状况好于国内常模;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水平呈正相关;改善身体健康和认知水平,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文章从重视老年教育引导、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加强为老人服务管理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视域下师生认知的历时研究

      2015, 21(3):196-20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27

      摘要 (897) HTML (315) PDF 1.04 M (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中国第一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5/1986)的制定作为大学英语教学诞生的标志,将近30年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和实践依次划分为起步期、发展期和转型期,并分别探讨了各个时期的教师认知和学生认知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研究表明,师生认知经历了从“传授与接受”到“引导与自主”再到“共促与共进”的认知转向。当前中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落实英语课堂实践中对师生认知的恰当定位、计划和实施,而教师的所思、所信、所为在课堂实践中的体现,与学习者国际视野的建立和拓展,以及可持续性终身学习能力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教师认知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是否良性发展,将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成效,而师生认知特点的历时研究对于推进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无疑将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高影响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