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2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区域开发
    • 重新评估社会化小农家庭粮食生产效率:以SC省SZH村水稻种植为例

      2016, 22(2):1-1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01 CSTR:

      摘要 (1257) HTML (346) PDF 2.91 M (1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透过农地经营历史变迁,我们总能够找寻到小农被改造的例证;历时30余年小农经济又走到命运被改变的十字路口。对中国粮食生产而言,急需找准问题,解决农村、农业发展难题是一项复杂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系统工程,绝非简单的农业生产业态转变,需重建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机制。文章借助持续5年45个家庭跟踪调查的面板数据,展开小农生产微观机理探析,重新估计小农家庭水稻种植生产函数,揭示生产可能性边界可达性。结果表明:对效率损失而言,由人为可控制的部分占到72.3%,随机无效率的贡献占到27.7%,社会化程度趋高的小农其价格预期直接影响种植意愿,减少水稻种植面积的概率达到13%。经济层面,粮价早已挫伤了散户小农种粮积极性,水稻种植生产陷入了无效率陷阱;社会层面,乡土社会转型的准备工作迟迟未跟进。为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稳定目标,关键在于权衡利与弊的关系之后,重建效率与公平平衡之大局;事在人为,植入社会化小农特征考释粮食生产多了一层内容设计。未来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在社会与经济之间寻求二者的内在平衡,重构小农经济效率认识。

    •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战略构想研究

      2016, 22(2):15-2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02 CSTR:

      摘要 (1392) HTML (345) PDF 2.03 M (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分析了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客观必然性。通过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以及西安的发展现状,认为水运和航运通达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战略目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战略目标进行了量化,并提出了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战略构想。具体包括:成立以西安为辐射源的"多口岸、多线路、多目的、多式联运"的区域中心口岸,建立以西安为战略支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信息联系共享机制,实行以西安为中心的内陆开放性经济模式的"人民币跨区域流通"改革试验区和区域性经济商圈,打造以西安为桥头堡的"经济大走廊"旅游文化黄金线。

    • 产业关联视角下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经济效应测算研究

      2016, 22(2):24-3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03 CSTR:

      摘要 (1045) HTML (314) PDF 1.60 M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效应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业本身发展对经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应,二是交通运输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经济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应。文章以关联系数描述了交通运输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并运用关联系数、增长值贡献率模型,测度了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推动效应。研究认为,任何一个产业经济效应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其直接经济效应,也取决于其间接经济效应。经济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与其他支柱产业的关联程度和与其他支柱产业的产业距离。产业位置靠前,其拉动效应小于推动效应,产业位置靠后,其拉动效应大于推动效应。交通运输业作为基础产业,其产业位置相对靠前,其前向推动效应大于其后向拉动效应。

    •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16, 22(2):32-3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04 CSTR:

      摘要 (1120) HTML (418) PDF 1.18 M (1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在计算区位熵指数(Location Quotient)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地理理论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2004-2012年24个省市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集聚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说明集聚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但是集聚不适度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经济创新与发展
    • 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基础交易与金融交易划分的思路

      2016, 22(2):39-4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05 CSTR:

      摘要 (1189) HTML (351) PDF 2.14 M (1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大幅增长并部分替代了外币流动,有其深刻的政策背景与经济环境。文章将跨境资金流动划分为基础交易与金融交易两类,运用计量方法对跨境人民币流动驱动因素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政策性因素对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且套利需求也是资金流动的重要原因;跨境基础交易人民币结算稳步发展,避险功能显现;金融资金流动大量存在,对利率及汇率变动敏感性较大,值得监管部门关注。

    • 货币政策、政治联系与企业投资

      2016, 22(2):50-5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06 CSTR:

      摘要 (1401) HTML (356) PDF 1.17 M (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货币政策不仅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是微观企业决策所面临的重要经济环境。从民营企业高管的个体背景入手,分析当政府与民营企业以政治联系的方式关联起来的时候,企业的投资行为对货币政策的反映有何不同,对比政府干预程度不同的地区,企业政治联系使得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的作用也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高管有政治联系背景的民营企业都出现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投资决策传导作用的偏离。

    • 中国最优利率规则探讨

      2016, 22(2):60-6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07 CSTR:

      摘要 (1122) HTML (418) PDF 918.38 K (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构造了一个开放经济下的混合型AD-AS模型,并根据中国2002年至2013年的统计数据对其进行了估计,分析和比较了三种目标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以利率为政策工具,利用动态最优化方法求出了中国的最优利率规则。通过计算与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利率平滑目标制下的货币规则更适合中国,长期而言,该规则能有效控制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并且保持利率变化的平稳,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有助于中国宏观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 人口转变对储蓄率及利率的影响:基于收入效应的实证研究

      2016, 22(2):67-7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08 CSTR:

      摘要 (1299) HTML (374) PDF 1.35 M (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借助跨期一般均衡理论分析,在跨期消费替代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通过探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对人们预期未来消费分布和份额变化的影响来确定储蓄率及利率的变动方向。同时,使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出生率、死亡率对储蓄率及利率的作用方向截然相反。其中,出生率、死亡率对储蓄率分别存在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并且出生率对储蓄率的作用力要大于死亡率;相反,出生率、死亡率对利率分别存在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且出生率对利率的作用力要小于死亡率。

    • >管理论坛
    • 基于投资者情绪的AH股条件资产定价研究

      2016, 22(2):80-8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09 CSTR:

      摘要 (1223) HTML (369) PDF 1.12 M (1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构造AH股市场综合情绪指数,再运用条件贝塔参数随着投资者情绪和公司特征值变化的两阶段条件资产定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投资者情绪的条件定价模型,AH股定价的规模效应变得不显著,A股定价的B/M效应显著性明显下降,因此投资者情绪可以帮助定价模型捕捉股票定价异象,但A股定价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程度强于H股,不同市场的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影响程度差异是导致AH股双重上市公司同股不同价的原因之一。

    • 从路径角度看中国OEM企业升级的技术策略——基于演化博弈分析

      2016, 22(2):90-10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10 CSTR:

      摘要 (1050) HTML (344) PDF 2.04 M (1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OEM企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质量的内在要求。OEM企业应当合理制定技术升级策略,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技术变迁具有路径演化特征,原有技术为企业带来稳定收益但面临路径"锁定"风险;具有更高增值的新技术长期来看会奠定企业的竞争优势,但其研发商业化的时机及其与原技术的初始关系决定着两类技术的路径演化形态。文章以路径依赖、路径创造理论为基础,运用演化博弈方法,观察原技术面临潜在或现实路径锁定威胁、原技术与新技术互补或相斥等情境下,两类技术的路径演化形态,进一步丰富路径理论的实践应用,为OEM企业升级过程中的技术策略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 创新能力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研究

      2016, 22(2):101-10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11 CSTR:

      摘要 (1063) HTML (341) PDF 1.23 M (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新能力是开放背景下企业实施国际化策略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而创新能力如何影响企业出口行为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话题。文章提出了创新能力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三种假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为这些假说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持。研究得出: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国际生产和销售能否成功匹配目标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偏好,进而成为出口企业;创新能力更强的企业能够通过提高自身生产率水平,进而突破出口的固定成本而成为出口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内资企业的出口行为对创新能力的依赖性更强。

    • 平台品牌认知对产品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品牌敏感的调节作用

      2016, 22(2):109-11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12 CSTR:

      摘要 (1073) HTML (443) PDF 1.45 M (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往对平台企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产业经济和战略管理等领域,文章试图从"认知—情感—行为"层级关系理论的视角构建平台企业品牌认知对产品购买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提出平台品牌对消费者行为的独特影响。研究发现:在传统服装商贸平台领域,消费者对平台的品牌认知并没有对平台产品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产品品牌敏感度负向调节平台品牌情感对消费者平台产品行为的影响。这一研究结论可为传统商贸类平台组织创建优质品牌提供思路和借鉴。

    • >社科研究与评价
    • 中国智库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趋势

      2016, 22(2):119-12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13 CSTR:

      摘要 (1191) HTML (310) PDF 1.39 M (1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新型智库建设的高度重视,全国范围内的智库建设和智库研究发展极为迅速。鉴于在智库实践和智库理论研究方面涌现出来的迫切需求,笔者从期刊论文、博硕士论文、报纸论文、会议论文、学术专著等5种理论研究成果出发,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国新型智库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服务和推动中国智库研究的持续健康发展。

    • 美国兰德公司发展及对中国智库建设的启示

      2016, 22(2):125-13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14 CSTR:

      摘要 (1325) HTML (459) PDF 1.29 M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国家战略咨询机构,兰德公司的发展经验对中国智库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笔者对美国兰德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兰德公司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中国智库未来发展可以努力的方向:坚守自身独立性;坚持非营利性原则,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人才选拔注重多样性,重视人员流动;积极推广研究成果,扩大智库影响力;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加强跨单位、跨地域甚至是跨国间的合作交流;立足中国国情,提升智库研究质量。

    • 面向决策的美国一流智库智慧产品生产流程研究

      2016, 22(2):132-13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15 CSTR:

      摘要 (1244) HTML (457) PDF 1.08 M (1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智库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日益突出其影响力,中国政府对智库建设也给予高度重视与支持。美国智库不仅起步早、数量多,而且形成了一批国际影响力强的一流智库,为中国智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文章从信息资源角度,认为美国一流智库产生的关键在于科学、完善的智慧产品生产流程,按照美国智库隶属机构的不同,选取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和胡佛研究所三所美国一流智库为代表,分析美国一流智库智慧产品生产的一般流程,包括课题选择、资料收集、研究分析、转识成智等关键过程。通过对关键过程的详细分析和案例介绍,以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借鉴。

    • >法学研究
    • 环境法“义务重心”的理论证成与立法回应

      2016, 22(2):139-14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16 CSTR:

      摘要 (1711) HTML (333) PDF 1.24 M (1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境法"义务重心论"是从"法的技术"层面提出的观点,是有别于"法的价值"层面而言的"义务本位论",既非漠视主体的权利,也非"义务本位论"的回归,而是对环境权利"最给力"的捍卫与落实,其实践意义在于增进法律实效。环境法"义务重心"的客观依据正是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人类需要的基础性以及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中国环境法亟需实现从"亡羊补牢式""倒逼"到"未雨绸缪式""预见"的"义务重心"立法理念匹配以及在合理配置各主体环境义务、扩充环境积极义务的内容、增加环境义务的履行方式以及强化违反环境义务的法律后果等层面进行环境立法"义务重心"的路径拓展,以期通过"义务重心"的环境立法变革增进环境法的实效。

    • 环境治理新概念引入的价值与限度

      2016, 22(2):146-15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17 CSTR:

      摘要 (1144) HTML (294) PDF 1.02 M (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环境治理中,由于旧概念附着太多的负面情感因素而增大了环境治理的阻力和成本,因此引入新概念成为推行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湿地"概念取代"沼泽"和"滩涂"概念便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由于人们更多地将"沼泽"和"滩涂"与荒芜、瘴气、虫蚊肆虐以及不宜居住联系在一起,因而加大了其环境治理的难度。而"湿地"概念由于没有背负这些负面的情感因素,可以快速获得社会认可。深入探析 "湿地"新概念取代"沼泽"和"滩涂"旧概念背后隐含的深层哲理,有利于我们在环境治理中深入认知新概念引入的价值及限度,从而深化环境治理的理念。

    • 论污染环境罪主观面的修正构成解释和适用——兼评2013“两高”对污染环境罪的司法解释

      2016, 22(2):152-15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18 CSTR:

      摘要 (1095) HTML (373) PDF 1.42 M (1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正为污染环境罪,2013年"两高"发布对污染环境罪的司法解释,二者的出台对于打击环境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有关本罪主观罪过、共犯形成、严格责任等方面的评价、认定与适用仍是问题。从本罪的罪状描述和司法解释看,本罪的罪过形式应同时包括故意和过失,污染环境共同过失犯罪有其存在的法理依据和现实需要,同时在本罪中适用严格责任也是中国刑法应予采纳的。

    • 论产品售后义务——兼评《侵权责任法》第46条

      2016, 22(2):160-16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19 CSTR:

      摘要 (1009) HTML (408) PDF 1.26 M (1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要求生产商对已经投入市场的产品负担售后义务是中国《侵权责任法》的一大突破。售后义务起源于严格责任下对发展风险抗辩的矫正,具有预防损害和保护消费者安全的重要功能。售后义务以生产商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产品具有缺陷为产生的条件,至于缺陷存在的时点(售前抑或售后)则不影响售后义务的成立。违反售后义务所产生的侵权责任属于过错责任,生产商不得主张发展风险抗辩。关于受害者赔偿请求权除斥期间的规定不应在违反售后义务的侵权责任案件中适用。

    • 法经济学视角下区域法制冲突协调的逻辑及制度选择

      2016, 22(2):167-17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20 CSTR:

      摘要 (1103) HTML (371) PDF 2.22 M (1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长三角区域,各行政区划法制的"外部效应"引起区域法制冲突问题普遍存在。解决区域法制冲突的最佳方式需诉诸于区域法制协调,但区域法制协调的难题是如何在假设没有外在权威的前提下促成地方政府间的自愿合作。根据无外在权威合作理论,在无外在权威前提下,个人(或组织)的自愿合作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同等报复(不合作)能力;博弈期长短;声誉机制及由此形成的互信共同体。基于该理论启示,长三角区域法制冲突协调可在三个方面尝试进行改进:架构各行政区域行动桥梁的法制协调机构、区域法制协调维系常态化、借助声誉机制促使区域法制协调有序展开,最终使各行政区域在立法与执法的博弈过程中达至"最佳效果"。

    • 论基因研究的经济利益披露义务

      2016, 22(2):178-18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21 CSTR:

      摘要 (1059) HTML (369) PDF 1.23 M (1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因研究呈现商业化的发展态势,对科学和受试者权益构成威胁,故应使研究者负担经济利益披露义务。基于维护个人自主、增进信任等政策考量,经济利益披露义务具有正当性。研究者与受试者间的信义关系是经济利益披露义务的法理基础,该种义务在比较法上有据可循。应完善基因研究经济利益披露机制,使各种类型的研究者负担此强制性义务,明晰披露的条件,妥当界定披露义务的范围,科学设置披露程序。

    •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与价值自信

      2016, 22(2):186-19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22 CSTR:

      摘要 (1676) HTML (105) PDF 1.04 M (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价值自觉是价值自信的基础和前提,价值自信是价值自觉的结果和归宿,只有高度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充分的价值自信。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必将铸就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认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的必然选择和本质体现,必将激发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无穷创造力和战斗力,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崭新篇章。

    • 马克思主义信仰困境与境界超越——对20所高校辅导员的实证研究

      2016, 22(2):193-19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23 CSTR:

      摘要 (1323) HTML (310) PDF 1.22 M (1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自编马克思主义信仰问卷对全国20所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辅导员总体上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部分辅导员对共产主义趋势的认同度低,对收入差异缩小的信心不足,对党内理想信念坚定性的忧虑明显,这些思想倾向深刻影响到辅导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而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又带来他们对大学生信仰影响力下降的困境。因此,必须以增强科学认识、理性认可、内隐认同等"三认"为出发点,形成辅导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认知;以坚定信念力、信心数、信任度等"三信"为切入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机制;以提升自尊感、效能感、敬畏感等"三感"为突破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节机制;以落实生活化、时代化、科学化等"三化"为着力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机制,构建四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与养成体系,才能实现辅导员信仰的境界超越。

    •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2016, 22(2):200-20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24 CSTR:

      摘要 (1412) HTML (1023) PDF 1.16 M (1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步严峻,受到社会高度重视。文章通过文献分析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成长、品行塑造、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共治理理论的思想,提出了从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个层面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系统治理对策。

    • >教育研究
    •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精神与理性回归

      2016, 22(2):207-21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6.02.025 CSTR:

      摘要 (1259) HTML (395) PDF 1023.41 K (1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高校综合实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培养合格人才。高等院校作为国家与社会人才培育的摇篮,其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有针对性地打造具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就应当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并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实现理性回归,其中,尤其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内在特征,并适当借鉴西方校园文化的自主性、综合性、非科层化等现代教育理念,以构建健康、文明、丰富多彩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高影响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