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24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区域开发
    • “美丽中国”背景下中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工业绿色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

      2018, 24(4):1-1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01

      摘要 (977) HTML (347) PDF 1.62 M (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区域产业转移一方面促进了地区间产业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也给部分产业承接区域带来了显著的环境问题。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背景下,如何保证区域产业转移过程中,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值得深思。选择绿色经济为切入点,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06-2015年中国工业省际数据进行测算,研究表明,中国工业整体发展并没有达到绿色有效的水平,绿色效率呈波动中下降的趋势;空间局域LISA指数显示中国区域间工业绿色效率差异较大,表现出"东优西劣"的集聚格局;空间滞后计量模型表明产业转移和政府规制并未能带动工业绿色效率的提高;最后,据此提出未来中国工业在区域间均衡、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 公众幸福感视角下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定价研究

      2018, 24(4):12-2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02

      摘要 (665) HTML (881) PDF 1.51 M (1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通过匹配省级环境污染数据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个人幸福感数据,分析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对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NO2浓度上升与废水排放量增加均会显著降低幸福感,且NO2浓度对幸福感的负面效应更加显著与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空气污染对于城乡居民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别,但对东中部居民有显著负影响;水污染对城市与东部居民的负面影响更大。客观环境污染对主观环境感知不严重人群的负面影响更加显著。空气污染对中底层人群和环境知识中高等人群的负面影响更大;水污染对中层人群和环境知识中等人群的负面影响更显著。通过生活满意度定价法对NO2和废水排放量进行定价,结果表明NO2浓度每降低1μg/m3,废水排放量每减少1亿吨,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3 239.30元和2 347.37元。

    • 灾害社会学的研究脉络与主要议题

      2018, 24(4):28-3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03

      摘要 (824) HTML (1002) PDF 1.57 M (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灾害社会学的研究关注灾害事实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国家、社会与灾民倾注于救灾的实践。灾害因人的因素而成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围绕灾害和灾害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议题,古今中外皆有关注。梳理国内外关于灾害的社会学研究,顺着灾害研究的理路,我们思考了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 公众参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8, 24(4):39-5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04

      摘要 (712) HTML (497) PDF 1.82 M (8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减灾救灾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有效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救助,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加强社会治理、保障民生亟需解决的现实热点问题。基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公众参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共变性。研究发现,政策法规对参与主体的参与意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体的参与意识对主体的参与行为有正向影响;媒体促进对参与主体的能力素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体能力素质对参与行为有正向影响;主体成长对主体的参与意识有显著正向影响;主体的参与意识对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具体路径。

    • >经济创新与发展
    • 货币政策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基于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018, 24(4):52-6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05

      摘要 (766) HTML (430) PDF 1.25 M (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2010-2015年间深市A股公司年度数据为基础,采用有序逻辑回归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不同上市板块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并将所有权性质、区域金融发展程度纳入同一框架进行讨论。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且该影响在各上市板块之间存在差异,影响最大的是中小板非国有企业,银根越紧缩,中小板非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而主板、创业板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基本不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无论在货币宽松期亦或紧缩期,不同板块的所有权性质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不同,主板、中小板的非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均显著低于同板块的国有企业,而创业板则不然;金融发展程度对不同板块、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是,在货币紧缩期,处于金融发展程度高区域的国有企业相较低区域的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更高,而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不受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

    • 中央银行公信力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关系及政策启示

      2018, 24(4):63-7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06

      摘要 (829) HTML (298) PDF 1.31 M (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公信力是中央银行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中央银行引导公众预期、提升对外履职效力意义重大。文章首先根据央行公信力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央行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央行公信力指数,然后运用动态面板数据Sys-GMM模型实证研究了2002-2014年14个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央行公信力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央行公信力与通货膨胀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公信力越强,越有利于央行控制通胀;央行公信力与金融稳定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提高央行公信力水平有助于央行实现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目标。因此,中央银行应着力提升公信力,以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调控效力,实现稳定物价、保持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 >管理论坛
    • 家族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社会情感财富的调节作用

      2018, 24(4):75-8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07

      摘要 (676) HTML (706) PDF 1.06 M (6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研究家族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社会情感财富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利用浙江和重庆251家家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检验发现:家族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社会情感财富在家族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即控制家族对社会情感财富保护的增强,降低了家族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文章丰富了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家族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成长实践也具较好的借鉴意义。

    • 平衡二元性与企业绩效关系再研究

      2018, 24(4):86-9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08

      摘要 (661) HTML (1047) PDF 1.22 M (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索和利用二元平衡是企业重要的战略选择。然而,理论界对平衡二元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呈现出相悖的结论。文章尝试通过平衡二元性的维度细化和作用情境引入两条路径消除已有研究的悖论:一方面,通过区分高能平衡和低能平衡,发现高能平衡促进企业绩效而低能平衡对企业绩效存在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引入种群生态理论"生态位选择"的观点,考察环境动荡性的情境调节效应,发现环境动荡程度(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对平衡二元性与企业绩效关系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说明低能平衡并不能带来绩效的显著提升,而且在高度动荡的环境中,二元平衡(通才策略)并不利于提高企业绩效,反而是偏才(专注于探索或利用)致胜。研究结论对于商业生态竞争趋势下的企业战略选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产权性质、控股股东与企业自主创新

      2018, 24(4):96-10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09

      摘要 (785) HTML (285) PDF 1.33 M (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产权性质、控股股东与企业自主创新三者的关系,以资源基础、动态能力理论为依据,运用泊松、负二项、Zip和Zinb等四个模型,对2006-2015年深圳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进行回归分析,发现:(1)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投入之间呈U型动态关系,具有激励与侵占双重效应,而在创新活动产出方面,上市企业控股股东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出影响主要表现为侵占效应,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这种掠夺效应会更显著,进而导致创新效率下降;(2)不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在非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出均表现出侵占效应,然而与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持股相比,非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持股对技术创新活动更具抑制效应。显然,非国有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出有促进作用。

    • >社科研究与评价
    • 以高校科研工作者为“本”谋求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来自17所高校的调查证据

      2018, 24(4):108-13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10

      摘要 (733) HTML (325) PDF 4.30 M (8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无论对于个人还是高校,为谋求发展总得取道于学问(科研),推进国家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取得重大发展关键在于选好人、用好人。基于调查和实验数据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职称等级和科研工作者的收入两者之间高度正相关,工资和业外收入随年龄而呈L型变化;39岁,学术人生的最后分水岭,先要"学"有所获才能够"老"有所获,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群体秩序格局的形成也主要缘起于职称和年龄。为谋求社科研究质量上档次,赐给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最低年薪是21万元。为打破旧有体制藩篱,需设计出一整套的准入、筛选、激励机制;整个研究所要回应的问题是如何以学问促机构和个人发展,以人为本、以事为本才是纲,国家先试先行的各种人才计划已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筹谋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人才激励模式。

    • >法学研究
    • 环境不良信用信息清除制度探究

      2018, 24(4):136-14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11

      摘要 (838) HTML (468) PDF 1.23 M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清除制度,是环境信用体系中的"日落条款",指为了恢复生产,激励失信企业、环境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积极进行整改,环保部门对其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在符合一定的程序和条件下予以清除的法律制度。中国现有法律仅规定了环境不良信用信息清除制度的前置程序,即公开和可查询期限,而且还存在着适用范围狭窄、启动方式和适用内容不明确,以及期限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完善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清除制度的关键在于:其一,扩大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清除的范围,实现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清除制度与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的有效对接;其二,明确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清除制度的适用内容及启动方式等实施要件;其三,根据环境失信行为的违法严重程度,探索构建统一的环境不良信用信息记录分级清除体系,实现中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定位及立法模式选择研究

      2018, 24(4):145-15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12

      摘要 (759) HTML (302) PDF 1.53 M (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定位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体问题展开研究的逻辑起点。依托传统民事诉讼程序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使其丧失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程序的设置应当与纠纷的类型相适应。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立法目的和保护对象的特殊性,客观上决定了建立价值与规则同一的相对独立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别程序更为合适。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本质上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别程序属于民事诉讼程序群的一员。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别程序立法有必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近期可采用内置于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立法模式,在《民事诉讼法》中专章规定;当其具备较完善的立法体系内容,且立法时机成熟时,可单独制定特别程序法。

    • 环境行政约谈的实践考察及制度完善

      2018, 24(4):156-16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13

      摘要 (870) HTML (828) PDF 1.56 M (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境行政约谈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执法方式,具有独立的法律价值,且与当前环境治理模式从行政管制向行政服务转变的理念相契合。从制度设计功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国国内环境行政约谈制度立法和实践的考察以及国际行政执法方式转变分析,发现中国环境行政约谈制度还存在较多问题,如较高层级的法律规范框架缺位、约谈事由不科学、约谈结果偏离非强制性轨道、约谈程序缺乏等。基于环境治理理论得出,环境行政约谈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指导行为,未来发展应重视激励性作用、预防效果,在明确环境行政约谈法律属性的基础上加强立法供给,规范实践运行,提高环境执法绩效。

    • 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司法审查

      2018, 24(4):166-17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14

      摘要 (834) HTML (590) PDF 1.39 M (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司法审查通过发挥公众和法院等主体的监督作用,为规划环评制度的有效实施设立司法防线,预防政府的决策失误,减少因规划问题而引发的环境矛盾和纠纷。中国虽然确立了规划环评制度,但尚未作出与之相配套的司法审查规定,造成了现实中的实施效果不佳。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行政行为成熟性原则的突破,但从诉之利益、审查适当性等方面看并不存在对非指导性专项规划环评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障碍。我们应当在借鉴他国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重视和挖掘自身独特的政治制度与法制传统,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为契机,确立针对规划环评的司法审查制度。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法律性质思辨及展开

      2018, 24(4):175-18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15

      摘要 (749) HTML (607) PDF 1.84 M (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借助私法领域常用之平等协商方式实现环境公共治理过程的行权方式创新,为政府环境保护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提供了引入契约式公私合作的转型契机。主流学说对赔偿磋商属于纯粹的私法民事行为抑或涉及公法元素的特殊私法民事行为的性质误读源自于手段论者和主体论者对磋商目的与手段关系、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处分边界的认知偏差,准确把握行政民主化改革潮流下的合作治理范式转换背景并对赔偿磋商本身作三阶段划分有助于更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赔偿磋商所蕴含的公权行政属性。依托行政契约理论对作为赔偿磋商成果形式的磋商协议作映射关系检验为辨析赔偿磋商的行政行为性质开辟了新的道路。

    • 反思环保法庭制度化发展之正当性

      2018, 24(4):187-19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16

      摘要 (672) HTML (921) PDF 1.72 M (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案件受理数量过少,基于"审判专业性"和"审判统一性"的论证结果表明环保法庭的设立多流于形式,制度化发展欠缺正当性基础。并且,从经济学视角看,与其他环境规制手段(包括环境行政)相比,环境司法的制度效率较低,治理优势并不明显。由于司法资源有限,司法制度对环境司法需求具有客观而必要的抑制作用。依据公共选择理论,除环境治理需求,环保法庭制度化发展的实际推动力源自法院内部治理、回应司法改革政策等自身利益诉求。在环境司法改革朝向更加精细和纵深方向发展之际,对前述问题的清醒认识是避免司法能动变盲动的重要理念性前提。

    •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科学化

      2018, 24(4):199-20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17

      摘要 (770) HTML (508) PDF 1005.64 K (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学科成立以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也遭遇了同质化研究的瓶颈期,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亟待进入科学化的阶段。为此,应从三方面展开努力:审视规律研究的目的、探讨规律研究的方法、归纳规律研究的任务,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论域;考察从矛盾中抽象规律、从特征中归纳规律、从目标中提炼规律、从要素环节上划分规律的四种研究思路,以勘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路径;创新研究理念、寻找研究切入点、确立合理的研究预期,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趋向。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征论析——兼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2018, 24(4):207-21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18

      摘要 (1017) HTML (774) PDF 1.06 M (1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有助于科学判明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继承与创新统一的发展性特征、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性特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人民性特征、砥砺追梦奠基未来的阶段性特征、引领世界示范世界的国际性特征等。

    • >教育研究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论——机理、过程与路径选择

      2018, 24(4):215-22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19

      摘要 (859) HTML (894) PDF 1.39 M (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但价值观的学与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与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逻辑、教育逻辑与生活逻辑,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符号世界、价值世界和实践世界,构建"精学+泛学""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三结合"的立体化培育路径。

    •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建设的理念、特征及其理论启示

      2018, 24(4):224-23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20

      摘要 (1146) HTML (740) PDF 1.13 M (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虽然起源于自由教育,但并不是对自由教育的简单移植,而是立足美国本土文化进行再创造的历史产物。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启示我们,只有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依托本民族文化,以时代趋势为导向,以本土化为原则,通过政策的顶层设计,才能真正建构一套具有自主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从而为培养合格公民提供根本性的制度保障。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高影响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