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区域开发
    • 资源依赖度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2021, 27(5):1-1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20.09.008

      摘要 (385) HTML (300) PDF 2.24 M (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基于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分析了资源依赖度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和传导途径进行了探讨。在单变量模型中,对资源和经济增长起相对重要作用的传导机制是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发现多因素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较单因素模型更加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解释更为合理。研究表明:资源依赖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诅咒",其效应随着不同省份技术投入水平、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制造业投入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同有所差异;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依靠资源依赖而形成的第二产业产值对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资源依赖较高的地区更应该注重调整产业结构,适应"新常态",减少由于资源依赖而对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对外开放度是典型的影响资源依赖与经济增长的中间传导机制,由于资源行业的特殊性,各地区应该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强交流,发挥资源在利用中通过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发挥联动优势,规避"资源诅咒",促进经济的长期高质量增长。

    • 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的识别——基于工业企业生产率视角的研究

      2021, 27(5):13-2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20.10.001

      摘要 (323) HTML (837) PDF 1.75 M (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政府进行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决策依据。文章从工业企业生产率视角识别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和地级市统计数据,考虑城市人力资本变量的内生性后,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研究城市人力资本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本后,城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比越高,工业企业的产出越高,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显著,且人力资本正外部性主要存在于人口规模300万以上的大城市。从工业内部看,行业内人力资本正外部性随城市规模扩大逐渐增强,而行业外人力资本正外部性随城市规模扩大逐渐减弱。从企业异质性看,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大企业从城市人力资本提高中获得的正向溢出效应更大。此外,城市外商直接投资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越高,地理区位距离港口越远,越不利于工业企业产出的提高。文章的研究结论表明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发挥大城市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对新时期经济可持续增长尤为重要。

    • 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与雾霾污染——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经验研究

      2021, 27(5):30-4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20.11.003

      摘要 (286) HTML (423) PDF 1.64 M (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城市网络为依托的多中心经济发展新模式日益凸显。为此,文章结合城市经济和环境经济理论,通过计算城市规模分布的位序指数以及变换的首位度指数来测度各省份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并运用工具变量估计探讨了区域多中心发展模式对中国城市雾霾污染的动态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中国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区分城市规模和冬季供暖情况之后,此结论依然稳健。同时,测算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仅有少数省份处于雾霾污染随着多中心水平的提升而下降的阶段,多数省份的雾霾污染则随着区域内多中心水平的提高而加剧。最后,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市场一体化和要素流动是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影响城市雾霾污染的重要途径,且前二者与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够对降低雾霾污染产生显著的正向协同作用。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从雾霾治理视角思考中国未来区域空间发展模式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 人民币汇率失衡及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行业影响异质性研究

      2021, 27(5):45-61.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21.04.003

      摘要 (360) HTML (859) PDF 1.68 M (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贸易摩擦、新冠疫情使我国经济贸易面临严峻挑战,人民币汇率波动及贸易壁垒将常态化地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文章基于HS分类原则,选取WTO等机构的贸易数据,通过构建BEER模型测算了人民币汇率失衡程度;通过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失衡及贸易壁垒双因素对我国出口行业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失衡对我国出口贸易整体上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整体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税和非关税构成的贸易壁垒与人民币汇率失衡双因素对我国出口贸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对不同出口行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人民币汇率失衡与非关税壁垒双因素对大多行业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人民币汇率失衡与关税壁垒双因素对不同行业影响的正负效应及程度大小有异质性。因此,建议通过运行逆周期因子等完善人民币汇率自我修正机制;通过引导出口企业了解使用外汇衍生品等促进外汇衍生品市场运行机制的健全;通过加强"海外仓"建设及深耕RCEP框架下的东盟十国市场等实施出口行业差异化贸易策略;通过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等加快出口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双循环,实现我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 融资方式与小微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的实证研究

      2021, 27(5):62-7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21.04.002

      摘要 (393) HTML (782) PDF 1.59 M (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实现转型发展要以创新为本。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阻碍了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当前,有关融资和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相结合的研究还十分缺乏。文章利用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来自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的正式融资和来自民间借贷的非正式融资对小微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提高小微企业研发与创新投入;来自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微企业的研发与创新投入。基于此,从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两个方面提出了缓解资金约束以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 TMT网络特征、知识创造与企业双元创新——制度环境与企业性质的调节作用

      2021, 27(5):74-8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20.06.004

      摘要 (275) HTML (474) PDF 1.63 M (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现有研究看,围绕TMT社会网络、双元创新等主题的研究比较丰富,学者们针对TMT社会网络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大多研究倾向于TMT网络对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知识基础观,构建了制度环境与企业性质+情境因素调节下TMT网络特征对企业双元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以238家企业为样本,首先实证检验了TMT网络特征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其次检验了知识创造是否在上述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最后探讨了制度环境与企业性质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TMT网络特征能够促进企业的双元创新;知识创造在TMT网络特征与企业双元创新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强化TMT网络特征对双元创新的积极作用;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TMT网络特征更能促进企业进行双元创新。上述研究揭示了TMT网络特征影响企业双元创新的内在机理,也为TMT网络特征与双元创新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 研发伙伴类型、独占性机制与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实证研究

      2021, 27(5):87-9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20.04.005

      摘要 (342) HTML (623) PDF 1.60 M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聚焦于"企业如何借助外部研发伙伴力量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这一研究问题,以中国241家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探索了不同类型的研发伙伴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以及正式独占性机制和非正式独占性机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等科学型研发伙伴的合作互动强度越高,对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的正向影响越强;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等价值链研发伙伴的合作互动对突破性创新也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的非正式独占性机制正向调节外部研发伙伴与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关系,这说明企业从合作创新中受益的程度取决于自身采取的创新独占性机制的类型和强弱。

    • >人文论坛
    • 为什么历史上经营式农业不发展:以无锡为案例

      2021, 27(5):99-11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rw.2021.09.001

      摘要 (267) HTML (884) PDF 2.18 M (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第一、二次对"无锡、保定农村调查"的资料,分析说明了无锡农村经营式农业的日渐式微,并从出租农地与雇工经营的收益方程、较高工商业发展水平导致的机会成本增加,以及家庭小农场的竞争三个方面分析了经营式农业不发展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当地较高但又不足够高的工商业发展水平导致了经营式农业难以发展。较高的工商业发展水平意味着发展经营式农业的高运营成本和高机会成本。不足够高又使得非农产业的需求与人数众多的农业过剩劳动力不相匹配,从而造成了家庭小农场和经营式农场之间的激烈对抗。我们也认为,中国未来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可能会依然呈现出复杂性和特殊性,家庭小农场扮演的角色可能仍然不容忽视。

    • 晚清广东海防经费筹措的中央与地方争论研究

      2021, 27(5):114-12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rw.2021.09.002

      摘要 (342) HTML (1021) PDF 1.56 M (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防建设经费筹措是晚清政府的重要任务。中法战争以前为广东近代海防的初创时期,开始购买铁甲舰和修建新式炮台,海防主要依靠自行筹款,获得的中央经费仅有粤海关每月拨银2万两;中法战争至两广总督张之洞离任前为广东海防的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借洋债迫使清廷允许广东截留洋药厘捐和开办闱姓赌税,同时广东与户部对各类捐输展开争夺,广东利用战时体制获得捐输的支配权。从晚清广东海防经费的筹措过程可以看出,广东督抚不断通过寻找新财源、请求截留京协饷等方式建设本省海防,为了应付国防事务,战时状态下在中央与广东互相妥协的过程中,广东获得更大的财政支配权。

    • 古代印尼与中国香料贸易的变迁影响

      2021, 27(5):125-13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rw.2021.09.003

      摘要 (471) HTML (1303) PDF 1.51 M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香料在中国的饮食、医药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中国的用香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而南洋香料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香料文化的发展。其中,印尼与中国的香料贸易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古代中印尼香料贸易分为官方的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两个路径。随着贸易政策与规模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历史时期,分别为汉唐的开拓时期、宋元的鼎盛时期与明清的衰落时期。中印尼香料贸易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两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社科研究与评价
    • 高等教育项目治理与学术治理的张力空间——兼论教育评价改革如何促进项目制改革

      2021, 27(5):135-14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y.2021.07.004

      摘要 (236) HTML (475) PDF 1.58 M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项目制作为一种治理工具,已经内嵌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并逐渐固化为一种常用的治理手段。项目制在带来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等正向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违背学术治理规律的空间,致使学术治理与项目治理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其中既包括治理目标的确定性、精准性与不确定性、模糊性之间的矛盾,也包括治理方式的专向性、碎片化与灵活性、整体性之间的矛盾,权力运行机制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之间的矛盾。鉴于此,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学术评价体制机制,推动项目制改革,将项目治理中不适宜学术评价改革的部分以及不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部分,加以调整和优化,进而实现既充分发挥项目治理的独特优势和技术理性,又遵循学术治理和学术评价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的统一,在学术治理和项目治理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空间。

    • 科研诚信视域下我国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基金项目标注行为分析

      2021, 27(5):146-15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y.2021.08.004

      摘要 (266) HTML (999) PDF 1.79 M (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金项目标注规范是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金项目资助产生的研究成果在发表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规范标注,但基金项目标注失范行为却时有发生,基金项目的真实价值未能正确体现。对人文社科领域的基金项目标注行为进行分析,可为防止学术不端、规范基金标注行为、制定基金资助政策提供依据。在分析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项目标注规定基础上,以2016—2020年间24万余篇标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样本,总结归纳出虚假基金、冒用基金、挂名基金、内容无关基金、过期基金、补充基金和多个基金等七种基金项目标注失范行为后,对基金项目标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有近50%的研究成果存在多个基金标注失范行为,研究成果质量越高,平均标注的基金项目数量越少;基金项目标注失范行为与学科、地区、成果类型存在相关关系,但不受项目类型的影响。

    • >法学研究
    • 传统手工艺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困境与出路——以手工绣制品为例

      2021, 27(5):159-16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fx.2020.11.001

      摘要 (527) HTML (2796) PDF 1.57 M (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近年不断面临知识产权争议及知识产权保护困境。从传统手工艺品之"工"与"艺"的二元审美结构入手,探讨"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理论适用于传统手工艺品保护面临的局限性问题。从知识产权功能性与功利性相协调角度,分析破解传统手工艺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困境之法制对策,包括重新审视其"独创性"判断基准,明确其二元审美结构,从而完善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厘清其在先作品许可使用权的合理边界;改造其著作权行政管理与司法审判制度,完善有关传统手工艺品的知识产权集中运用与维护机制。

    • 区块链技术下智能合约之于合同的新诠释

      2021, 27(5):169-18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fx.2020.04.001

      摘要 (323) HTML (1101) PDF 1.81 M (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于交易领域的智能合约融入区块链技术,以代码形式表现,可实现合同履行的自动化和不可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合同模式。自助行为说、代理说将智能合约视为对合同过程的外部增强,是侧面功能的法律阐释,并未完全捕捉到实质。智能合约并不一定跨越整个合同过程,也可仅是合同过程某个方面或某个阶段。法律意义上的智能合约不是合同新类型,而是合同关系形式的新发展,即当事人缔结和履行合同的新形式,合同性质未发生实质变化。智能合约满足特定要件构成特殊的书面形式,具有"书面形式+自动履行"功能的特质。民事主体通过智能合约形式订立合同应遵守《民法典》等现行法律的具体规则,以保证合同依法成立与生效。智能合约不等同于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认定其效力应结合智能合约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从立法上确认智能合约,在符合国家现有法律、政策基础上编写和应用,实现形式的合法化、内容的规范化是该技术谋求长远发展的保障。技术起步的现阶段,纸质合同、一般电子合同与智能合约在不同方面发挥协作作用,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民事交往、商业交易的主要状态。

    • 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的自足与互助:以环境法典为中心

      2021, 27(5):183-19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fx.2021.05.001

      摘要 (336) HTML (489) PDF 1.61 M (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时代"和"百年变局"的历史方位,深刻回答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理念科学、视野宏大的理论体系。首先,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构建具有自足性:在理论创新层面,汲取以"儒释道"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和法治观;在问题应对层面,破解当下"四大赤字"危机并提出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核心的中国方案;在全球视野层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提出未来全球伦理观。其次,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功能表达具有互助性:二者互为价值观指引、互为方法论支撑,并共同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后,在形式理性层面,环境法典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治理思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在实质理性层面,环境法典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体系性、系统性、整体性方法和"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环境法典不仅通过适度法典化的路径实现环境法典形式外观的体系性、结构内容的开放性、逻辑关联的自恰性,还通过"总则+分则"的立法技术支撑实现制度编排的合理性、程序运转的流畅性、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因此,环境法典是最优承载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的集大成者。

    • 再论环境犯罪的修订:理念演进与趋势前瞻

      2021, 27(5):197-20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fx.2021.07.003

      摘要 (312) HTML (460) PDF 1.56 M (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环境犯罪的修订,表现为两种方式和三个方向:通过修补式和新增式两种修订方式,《刑法修正案(十一)》以问题为导向,从三个方向加大对环境犯罪的惩处力度: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并重;刑罚的相对严厉化;环境犯罪治理的一体化。纵观环境犯罪的四次修订,我国环境犯罪的治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那就是惩罚主义式微,预防主义勃兴,治理理念已然从惩罚主义彻底转向为预防主义。但从长远来看,环境犯罪的治理不但要从运动式治理走向常规性治理,而且要走向恢复性治理。实现恢复性治理的主要路径有三种:一是作为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生态恢复;二是作为量刑情节的生态恢复;三是作为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生态恢复。

    • 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的治理模式演进与“三治融合”理路

      2021, 27(5):208-21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fx.2021.01.001

      摘要 (334) HTML (357) PDF 1.53 M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村容整洁""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状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存在差距。我国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大致经历了"自发性治理模式" "干预性治理模式" "外包化治理模式"三个阶段。"干预性治理模式""外包化治理模式"并不是最优化的治理模式,其自身缺陷使得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极易出现"张弛无序"现象。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是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的必然选择。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自治具有制度依赖性和技术依赖性,应以自治管理制度构建和农村环保技术开发为突破口;自治应注重"量力而为"原则,不能排斥市场行为和社会参与。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法治体系构造应以制度完善为切入点,改变城乡分治的立法局面,出台与我国法律规定相配套的实施制度,引入人工智能、地理信息和远程监控技术,创新生态环保监管执法方式和格局。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治理的德治功能应当通过双向激励性宣教、农村人口结构优化、乡规民约重塑予以实现。

    • 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谦抑性——以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为限

      2021, 27(5):217-22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fx.2020.05.008

      摘要 (315) HTML (799) PDF 1.59 M (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促进行政机关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方式。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涉及检察机关、法院和行政机关三个机关,需要处理好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环境司法具有能动性,容易导致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基于司法有限性与环境法行政实施的特征,需要重视司法谦抑性问题。而如何认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谦抑性,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维度进行分析。在检察机关提出环境行政诉讼时,应当尊重行政机关的首次管辖权、重视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尊重行政自由裁量权、重视行政不能问题。当然,这种谦抑并不是绝对的,为有效发挥行政公益诉讼的功能,应当把握好这种谦抑性的限度,通过明确强制诉讼范围、确定实体性裁判的要件、尊重诉讼和解等方式来处理好司法谦抑与司法监督的关系。

    •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的逻辑必然

      2021, 27(5):230-23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zs.2021.07.002

      摘要 (306) HTML (779) PDF 1.52 M (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百年探索史、奋斗史深刻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中国共产党人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其背后蕴含历史、现实与理论的深刻逻辑必然性:它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光辉传统予以承继的历史必然;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哲学思维有效化解改革发展问题的现实必然;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前提与方法论意义,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持久的指导作用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必然。

    • 论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使命新方向新动力

      2021, 27(5):239-24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zs.2021.05.001

      摘要 (260) HTML (605) PDF 1.55 M (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化产业既具有经济生产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凸显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使命,为文化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赋予了新动力。新发展理念强化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形态价值引领、凸显服务美好生活的时代责任与塑造中国风格的历史重任;通过明确文化产业近景目标与远景目标、引导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拓展创新数字化新模式,为文化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为克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单一、转型升级缓慢和文化消费乏力等问题,新发展理念引导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速产业升级,引导文化消费,释放文化消费能力,赋予了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力。

    • 治理效能视角下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制度研究

      2021, 27(5):250-26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zs.2021.07.001

      摘要 (278) HTML (800) PDF 1.58 M (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并非直接相关,可以从有序性和有效性两个维度分析公民参与及其治理效能的关系。为提升治理效能,以程序性规则为核心的制度设计能更为充分地保障公民有序有效参与公共服务,实现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有序合作。基于全过程民主、程序性权利和共同体秩序等公民参与的程序性价值维度考量,再以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公民参与为例,从公开公示机制、意见表达机制、回应吸纳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构建公民全过程参与制度,并探索公民参与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公民参与的程序性价值内化、方法创新与技术转型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教育研究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未来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 27(5):263-27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y.2021.06.005

      摘要 (343) HTML (490) PDF 1.78 M (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未来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布局未来全球人才竞争的战略性举措,当前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进入启动阶段,但学界有关未来技术学院为何建、建什么、怎么建等问题尚处于探索之中。为此,笔者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新工程教育建设案例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与传统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活动具有本质性差异;中外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的核心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并以此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重构各类资源和要素;未来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应重在谋全局、建体系、改革体制机制;未来技术学院应坚持多样化、高质量建设和常态化管理,其成效评价应放长周期、减少频次、增加弹性、宽容失败,真正为颠覆式、创新性、领军类人才培养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高影响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