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2024, 30(4):1-20.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24.06.001

      关键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地新质生产力
      摘要 (920)HTML (645)PDF 5.17 M (592)收藏

      摘要:2023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大策略。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发展,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强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要性。顾名思义, 战略腹地是相较于沿海(沿边)地区而言的。因此, 中西部地区必将是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点区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 与东部沿海地区有数千公里的距离,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下, 双城经济圈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不断追赶沿海三大经济增长极。该地区人口众多、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规模较大、科技力量雄厚、战略地位特殊, 是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的理想核心承载地区之一。本文首先梳理21世纪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经济增长、人口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市场培育、对外开放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高发展质量的机遇和挑战, 最后提出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政策建议。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2024, 30(4):21-36.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24.06.004

      关键词:国家战略腹地重大生产力布局核心承载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摘要 (884)HTML (785)PDF 3.35 M (608)收藏

      摘要: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 彰显了党中央统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重大战略考量。作为国家明确的战略腹地, 同时叠加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的空间极核点与要素承载地的发展趋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动服务和融入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意义重大。国家战略腹地是邻近国家级的极核或先行地区, 拥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产业承接能力, 能在一般或特殊时期支撑总体经济运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资源供给及保障生态安全, 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发展的内陆纵深区域。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的重要定位, 担负着以一域谋全局的高质量发展价值追求, 凝结了党中央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价值属性, 是局部性和系统性并存的关键空间, 是带动广大战略腹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应具备经济组织活跃、产业部类齐备、要素供给充足、基础设施完善等发展优势。当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领有扎实完备的发展基础及产业体系、领有保链稳链的关键科技创新实力、具有服务大局的产业备份承接能力、富有平战结合的要素供应和设施支撑, 已具备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比较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区域空间结构发育不完全、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强、区内产业同质化和显示度弱等薄弱环节。未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以战略思维建设国家重要战略产业备份基地、以创新思维培育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与模式、以底线思维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以极限思维完善平急转换平战结合产业体系, 努力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

    • 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内涵特征、重大意义和推进策略

      2024, 30(4):37-48.DOI: 10.11835/j.issn.1008-5831.zs.2024.04.016

      关键词:国家战略腹地重大生产力布局发展和安全新质生产力
      摘要 (1759)HTML (1522)PDF 1.69 M (1068)收藏

      摘要: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全球产业竞争, 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 我国亟需尽快优化调整重大生产力布局, 在广大中西部内陆腹地拓展战略纵深, 夯实国家安全基石。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国家战略腹地的战略构想, 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创造了条件。国家战略腹地是相对于前沿地区而言, 能为前沿地区提供强大支撑的战略后方, 主要是指围绕我国东部沿海起着稳定后方并服务国家战略安全的中西部内陆城市群或相应地区。国家战略腹地概念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 是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大局去考量和谋划的, 相比其他重大区域战略, 国家战略腹地具备地理区位的枢纽性、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创新发展的引擎性、城市文化的凝聚性等基本特征。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史看, 三线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了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维护大后方的使命任务, 国家战略后方作为新时代大后方概念, 在新时代语境下自然也被寄予历史重任。进言之, 加快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当前应对百年大变局的应有之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乘势之举和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破题之策, 唯有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才能把握战略主动。为把战略决策和预期目标变为现实结果, 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必须系统推进。通过完善战略规划顶层设计、统筹战略物资储备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打造战略产业备份基地和建设战略运力空间网络, 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不断推进新时代大后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建设。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