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有感于对我国建筑设计现状的思考,并引发对建筑设计教育的反思,进而提出对我国建筑设计教育中建筑文化母体性认识教育问题的看法,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说明文化母体性认识教育对于建筑设计教育及实践的意义。
摘要:根据建筑学的专业特点,结合西部大学的具体条件,提出以设计能力培养为目标,技术素质和人文修养并重,强化实践技能的教学改革思路。总结了西南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从理论上对新开办建筑学专业的西部学校如何创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方式的发展,分析了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方式对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要求;结合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高等工程教育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对策。
摘要:以厦门鼓浪屿龙头路的改造设计为例讨论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历史街区保护开发要与城市区域总体发展策划相适应,可以导入全新的区域开发、旅游开发理念,为区域的发展寻求一条独特的发展之道。在街区设计中挖掘、整合、升华、提炼历史文化内涵和特色,强化区域独特个性。厦门鼓浪屿龙头路的改造设计应从博饼、南音、闽南茶以及街头音乐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中,挖掘改造设计的文化内涵,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对鼓浪屿龙头路进行品牌设计,有利于突出厦门鼓浪屿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富有竞争力的城市区域。
摘要: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们对岩土工程的认识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本文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出发,结合岩土工程的新特点,提出了岩土工程学科中的系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多元主义等科学哲学思想以及它们在岩土工程科研、教学和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摘要:城市更新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比较了我国城市更新与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背景,指出了我国目前城市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摘要:现代土木工程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从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出发,阐明了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素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4年实施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两个特点,即重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育,以及加强工程训练,培养工程素质。
摘要:随着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社会职能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结合改革方向,就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如何发挥社会职能,提出了几种可行的途径及具体实施方案,同时也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几点浅见。
摘要:为适应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规范化发展,我国设置了诸如房地产估价师、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它往往是求职者的一块敲门砖。这一制度要求对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在课程设置上和以上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的要求相结合,方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摘要: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设置定位存在诸多问题,实际办学亦有困难。本科数学学科下除数学专业之外的专业应当是怎样的?为了走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困境,一个合理的方案是改为设置更加宽泛、立足数学在其他领域应用的数学应用专业。
摘要:自1998年国家专业目录中正式出现工程管理专业后,全国很多财经类院校纷纷开设了这一新兴专业。如何利用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办好这一专业是一个正在进行的重大议题。本文首先从工程管理专业和财经类院校的渊源着手,分析其各自的特点;接着对财经类院校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优劣势及目前的设置情况进行了剖析和探讨;进而选取4种典型培养方案做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到分析总的结论,即财经类院校开办工程管理专业有其自身固有的、共性的优劣性,需要与学校个性化特色和优势结合。
摘要:在人才竞争越趋激烈的今天,品牌意识是生存和发展的战略。东南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从制订培养方案着手,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摘要:本文比较了国内外几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原则与课群组划分、周学时数和年学时数以及各类课程设置的学时(或学分)百分比等。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国内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摘要:国外高水平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其相对的合理性。因国情不同等原因,将该课程体系“全盘引入”国内不可行。国内高校可借鉴它们好的方面,改进和完善国内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摘要:针对学生在虚拟课题课程设计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了“探访、切入、选择”的教学改革思路、以及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要求、教学过程等,并详细介绍了“探访、切入、选择”三个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要求及方法。
摘要:联系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论述建筑与构造之间的关系,阐述用建造的逻辑概念去理解建筑和构造建筑的观点,提出以建筑设计引导建筑构造教学,用建筑构造完善建筑设计教学的互动式教学新模式。
摘要:根椐高职高专教育要求,结合本地区的特点,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研究,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适当调整,体现了“少而精、抓关键、重实践、学到手”的目的。
摘要:作为设计学科基础课程之一的设计素描课程是学生进入设计学习迈出的第一步。从设计的未来和发展出发重新审视设计素描教学的内容和意义,真正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设计师的标准来阐述一种新的设计素描教学思路。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建筑环境测量课程教学中有关系统概念的建立、基础知识和扩展知识的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践技能的训练以及综合考评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摘要:工程素质教育要从新生抓起。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对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培养现代工程意识和形成创新思维方式具有积极意义。教好、学好本课程,可以为学生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要:本次研究主要是对在交通工程教学中应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模式的一次探索,通过对本次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其经验的分析,总结出一套较完整、较科学、操作性更强、适应面更广的教学模式,逐渐推广到其他课程教学中,使教学水平及其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
摘要:FIDIC即“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Works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国际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款),是编制招标文件、投标以及合同管理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土木工程的“Bible”(圣经)。本文较全面深入地分析总结了FIDIC条款在词法、句法及篇章结构三个方面的文体特征,以期对这类合同的理解、商定以及教学等有所帮助。
摘要:建立了道路勘测实习效果评价模型和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实习的总体效果以及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论述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及其改革的必要性。课题组通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得出了以下认识:贯彻“积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理论课程体系教学与实践性环节教学的有机统一;成立学生课外科研兴趣小组,吸收部分优秀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实行两种实习模式并举,积极推行分散实习,加强实习成果交流;同时结合工程实践,精选毕业设计课题,实行全过程控制、阶段检查,举行公开答辩,达到了学生“自我实践”的教学效果。
摘要:通过在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的研究生教学中,实行科研论文写作和知识内容的开卷考试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测试的实际效果,阐述了实行开卷测试的积极意义,得出开卷测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结论。
摘要:现在许多高校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工程地质学教学,为了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多媒体教学在工程地质学课堂教学中的利弊进行辩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生动有趣,使很多工程地质现象及工程事故更为直观,学生更易理解掌握,但也有妨碍师生情感交流等缺点。工程地质学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方法,应注意充分发挥其优点的同时克服缺点,使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摘要:本文介绍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进行国际化办学的一些做法,包括: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发展留学生教育,建设英文版的专业教材,开展双语教学,鼓励教师出国进修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实践表明效果良好。文中还讨论了国际化办学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摘要:评价是现代社会各项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教学评价的流程各环节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Web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系统结构,并对该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和操作进行说明。
摘要: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是我国高校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切实有效改革研究生教育,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教育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本文作者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概念和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引入了企业改革中的流程再造(BPR)的理念,将其应用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研究中,并设计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流程再造的模型。
摘要:把确保培养质量作为工程硕士培养管理的出发点和核心,从制定符合工程硕士特点的培养方案、加强培养过程管理、重视课程建设、严格课程考核、重视论文选题等方面介绍了建立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实践和探索。
摘要:一、竞赛背景介绍本次设计竞赛是迎接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重庆市规划局的支持下,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设计学院联合举办,并得到重庆城市投资开发建设公司的大力支持。竞赛共邀请了国内外60余所大学参加,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个院校的41份作品。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先生为主席、由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新加坡国立新加坡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和重庆城投公司组成的专家评审成员,对参赛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评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10个获奖方案。二、竞赛内容介绍本次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