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面向多元化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孔祥强 李瑛 衣秋杰
    2018, 27(2):14-1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04
    [摘要](1021) [HTML](1253) [PDF 930.77 K](14344)
    摘要: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础实践层次中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结合能源动力类专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以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为例,从培养方案体系、创新研究性实验模式、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等三个方面阐述所开展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
    2  硕士研究生房地产投资课程教学中美对比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和辛辛那提大学为例
    唐永忠
    2018, 27(6):58-6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6.010
    [摘要](688) [HTML](1325) [PDF 775.53 K](6946)
    摘要:
    文章首先对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对比研究进行了理论基础分析,分析了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涵义,并界定了三个维度:"主体"的维度、"客体"的维度和"方式"的维度,并对每个维度设置细分项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北京交通大学和辛辛那提大学硕士研究生房地产投资课程教学全面对比研究,得出辛辛那提大学硕士研究生房地产投资课程教学对中国高校房地产课程教学的启示。最后从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和教育管理者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3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中引入工程哲学思想的探讨
    江胜华 李伟清 汪时机 鲍安红
    2016, 25(3):89-9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3.020
    [摘要](1182) [HTML](681) [PDF 756.80 K](6239)
    摘要:
    高层建筑涉及诸多的学科和专业领域,具有复杂、跨专业的体系,并具有显著的社会性特征。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为培养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有必要将工程哲学思想引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将工程系统观、工程社会观和工程伦理观等思想和理念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以全局、系统的方式和观点思考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并在社会层面上处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4  景观学专业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丁金华
    2011, 20(2):70-73.
    [摘要](4086) [HTML](0) [PDF 743.49 K](6224)
    摘要:
    景观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是景观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骨干核心课程。文章通过对当前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学科发展新形势下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以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的景观学专业人才。
    5  以培养大样图绘制能力为主线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研究
    李霞 牛显春 聂丽君
    2016, 25(3):103-10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3.023
    [摘要](937) [HTML](696) [PDF 469.25 K](5914)
    摘要:
    顺应工程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趋势,针对目前企业的需要,文章提出了"大样图"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大样图"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模型比赛等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着力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为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探索新的途径。
    6  提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
    朱国成 王闯 任伯帜 张鹏 王丽
    2016, 25(3):99-10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3.022
    [摘要](1155) [HTML](781) [PDF 694.21 K](5824)
    摘要:
    水力学是土建、水利类学科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本科教育阶段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核心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本科生后期学习涉及水力学相关知识的专业课程至关重要。文章针对提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力学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认为采用多元教学模式,例如自主互动、"粉笔+黑板"板书教学与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其将启发式和讲授式教学相融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引导本科生自主创新。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7  基于知识图谱的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钟波涛 吴海涛 陶婵娟 骆汉宾 孙峻
    2020, 29(2):122-12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2.017
    [摘要](1400) [HTML](2644) [PDF 5.12 M](5548)
    摘要:
    工程伦理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在"新工科"及"美丽中国"建设等背景下,掀起了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热潮。基于知识图谱,借助计量可视化工具,通过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84篇工程伦理教育相关文献,指出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发现国内研究具有"受国家政策影响" "研究内容逐步细化,向实践转移",以及"课程教育体系有待完善,教学方式单一"的特点,并从国家、社会、高校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8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杜晓方
    2016, 25(3):121-12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3.028
    [摘要](812) [HTML](702) [PDF 530.14 K](5392)
    摘要:
    在分析当前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指出其与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并从课程设置、授课技巧、开放实验、学科竞赛、师资培养、考核方式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以期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9  大学生盗窃被害之被害预防思考
    李莉莎
    2007, 16(2):153-157.
    [摘要](3504) [HTML](0) [PDF 523.53 K](5169)
    摘要:
    面对大学生盗窃被害的多发态势及呈现出的特征,传统的以犯罪人为中心的盗窃犯罪预防策略已日显局限.预防和减少犯罪应兼顾社会预防和被害预防,被害预防理论给当前预防大学生盗窃被害的对策研究带来若干启示和思考,应重视被害预防在预防大学生盗窃被害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大学生分担预防犯罪被害的责任,做好盗窃犯罪被害预防.
    10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规范研究
    方高倪 丁克伟 刘运林
    2010, 19(1):29-31.
    [摘要](7006) [HTML](0) [PDF 544.86 K](5007)
    摘要:
    密结合社会需求、学校定位和特点,基于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在校生问卷调查,搭建出具有建筑机械共性特征
    11  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勇健 李丽娟 朱江 何嘉年 刘锋 梅胜 张丽娟
    2019, 28(5):35-4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06
    [摘要](885) [HTML](1695) [PDF 2.04 M](4883)
    摘要:
    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即"四层次"协同育人模式:校内协同、校政企协同、境内外协同和国内外协同,实现协同育人环境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四维"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双主体、三级沟通"长效协同机制,旨在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2  国际评估对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影响探讨
    顾湘 邓亚兰 杨宇
    2016, 25(3):29-3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3.007
    [摘要](1051) [HTML](858) [PDF 778.08 K](4763)
    摘要:
    为保障工程管理教育质量水平,与国际接轨,中国实行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并与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CIOB)和美国建设教育协会(ACCE)签订了评估结果互认协议。为完善专业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庆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在通过国内评估的基础上,还申请通过了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的专业评估。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前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变化,探讨国际评估对中国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影响。
    13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张云莲 詹俊 陈永国
    2016, 25(5):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01
    [摘要](1286) [HTML](905) [PDF 699.02 K](4490)
    摘要:
    零基础的法语强化学习和法方承担引进课程采用法文授课是土木工程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主要特点。为提高土木工程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质量,在完善培养计划、提高引进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始业教育、营造法语文化氛围、加强项目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14  国际土木工程校企合作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
    胡指南 冯怀平 王明生 黄琦 常建梅
    2017, 26(2):148-15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37
    [摘要](1149) [HTML](814) [PDF 1.39 M](4459)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海外土木工程市场份额正逐步提高,对具备从事国际工程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文章针对国际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以及当前专业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无法进行现场实习的客观现实,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国际班”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国际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构想。在对用户需求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网络平台的特点、结构、功能与资源类型等进行了阐述。该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对推动国际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提升企业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都有重要作用。
    15  建筑光学教育研究
    陈仲林 严永红
    2008, 17(2):1-3.
    [摘要](6876) [HTML](0) [PDF 551.72 K](4341)
    摘要:
    从节约能源、减少光污染,实现照明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研究了加强建筑光学教育的迫切性,并且对国内外建筑光学教育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建筑光学研究生招生和就业情况,以及国内外在建筑光学教育方面的明显差距,得出建筑光学研究生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结论。提出应当高度重视建筑光学教育,加强其研究生教育。
    16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张波 吴春笃 储金宇
    2008, 17(3):94-96.
    [摘要](808) [HTML](0) [PDF 504.84 K](4338)
    摘要:
    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初步研究,围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技术方法为教授主线,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环节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提出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革指出了方向。
    17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徐淑红
    2016, 25(3):109-11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3.025
    [摘要](762) [HTML](642) [PDF 951.88 K](4290)
    摘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以生为本,师生互动"为核心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文章在分析参与式教学方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房地产经济学课程特点,着重阐述课堂即兴讨论、专题讨论等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旨在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主导到以学生为主导的转变,以提高教学水平。
    18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建议——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
    肖艳
    2017, 26(1):49-5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11
    [摘要](2261) [HTML](911) [PDF 1.49 M](4223)
    摘要:
    近年来受房地产和建筑行业不景气的影响,部分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产生了怀疑。为了给工程管理专业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就业的方向指导,文章以重庆工商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深入调查重庆工商大学2003级到2011级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目前的发展状况,并运用spss软件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的结论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指导建议,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19  当代大学生廉政文化意识养成的思考
    李四维 黄璐
    2016, 25(3):177-18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3.041
    [摘要](1245) [HTML](1137) [PDF 801.93 K](4159)
    摘要:
    大学生廉政文化意识的养成和廉洁观念的正确树立,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伟大复兴。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缺乏对廉洁概念的正确认知和对腐败行为的深刻认识,出现道德失范现象。笔者从理性认知基础的加强、体制机制的健全、民主实践的广泛开展和廉政文化意识培育空间与平台的延伸等方面,就当代大学生廉政文化意识的养成展开了深入有效的研究。
    20  台湾地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德明 鄢斌 丁若莹 杨雪 黄晗 陈琳琳
    2018, 27(1):11-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03
    [摘要](840) [HTML](1360) [PDF 758.25 K](4123)
    摘要:
    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教学特色、毕业主要去向四个方面,对台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