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16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宋克志 安凯 彭云龙
    2007, 16(5):1-4.
    [摘要](514) [HTML](0) [PDF 707.77 K](33)
    摘要: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方兴未艾.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担负着为当地工程建设培养输送人才的重任.文章探讨了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  土木建筑类工程管理专业创新教育的研究探讨
    田元福 顾伟红
    2007, 16(5):5-7.
    [摘要](368) [HTML](0) [PDF 491.59 K](31)
    摘要:
    针对土木建筑类工程管理专业,提出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要突出土木工程技术特色,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的创新以及教育师资队伍的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
    3  关于建筑学专业口径拓宽的思考
    姜长征 王丽
    2007, 16(5):8-11.
    [摘要](511) [HTML](0) [PDF 539.94 K](47)
    摘要:
    文章从对中国建筑学专业发展和面临的任务分析,以及对专业口径理解入手,提出了建筑学专业口径拓宽的模式、措施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4  针对行业背景的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建设探讨
    袁青 冷红
    2007, 16(5):12-14.
    [摘要](461) [HTML](0) [PDF 394.58 K](35)
    摘要:
    加强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必须充分关注和了解当前城市规划行业的背景.针对当前城市规划行业背景中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划审批的公正性以及规划失误的隐蔽性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的构成进行定位,并从内部加强和外部制约两个方面提出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5  引领社会发展:创新型大学的新使命
    刘光平
    2007, 16(5):15-17.
    [摘要](395) [HTML](0) [PDF 477.05 K](274)
    摘要:
    创新型大学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大学组织形式,是研究型大学的延伸与发展,其核心理念与模式发生了变化,那么其职能也必然要有新的内容——引领社会发展.创新型大学引领社会发展的实质是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站和人们的精神家园.创新型大学的特征与灵魂也有其引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6  刍议中国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基础及内部质量保证
    陈欣 卢平 赵素琼
    2007, 16(5):18-21.
    [摘要](589) [HTML](0) [PDF 574.61 K](52)
    摘要:
    文章以德、美、法国的研究生教育为例,分析了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基础及其对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借鉴意义,并从质量保证的角度讨论了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一般原理及构成.
    7  论教育的创新与国家安全
    游振声 田维安
    2007, 16(5):22-26.
    [摘要](492) [HTML](0) [PDF 812.92 K](29)
    摘要: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支撑国家安全的主要力量正逐渐从过去的人口、军事、经济转向现在的教育.教育的创新包括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教育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可以表示为:教育-创新型人才-科技-经济和军事-国家安全.之前的应试教育一定程度上将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书本的奴隶,部分地抑制和扼杀了受教育者的创造性,这对国家未来的安全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教育领域存在的教育不公平和教育不均衡现象引起民众颇多怨言,若不进行教育创新和改革,国家安全的要素之一——教育安全本身也会受到严重威胁.
    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性思考
    胡苹 朱飞
    2007, 16(5):27-29.
    [摘要](478) [HTML](0) [PDF 472.03 K](620)
    摘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相互交织推进.针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导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充分挖掘伦理型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选择.
    9  结合行业特点培养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
    蒋建林 郑荣跃
    2007, 16(5):30-33.
    [摘要](347) [HTML](0) [PDF 546.25 K](625)
    摘要:
    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已成为国家和各高校的主要议题.土木工程行业是一个强调工程应用的行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结合行业特点,以培养侧重于工程实践、工程应用的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既要结合工程实践,又要体现创新.
    10  基于整体建筑观的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何韶颖
    2007, 16(5):34-37.
    [摘要](338) [HTML](0) [PDF 577.72 K](800)
    摘要:
    在分析国内现行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案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城市观与整体建筑设计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正确的设计观念.
    11  《高等建筑教育》征订启事
    2007, 16(5):37.
    [摘要](287)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12  依托"大建筑"体系构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张九根 方志 刘建峰
    2007, 16(5):38-41.
    [摘要](463) [HTML](0) [PDF 616.66 K](1034)
    摘要:
    文章从"大环境"、"大系统"、"大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建筑"包含的具体内涵,结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依托"大建筑"办学体系的特点,讨论了南京工业大学2006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制订过程,探讨了有关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方案.
    13  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南大学为例
    刘武成 王进
    2007, 16(5):42-47.
    [摘要](637) [HTML](0) [PDF 955.32 K](631)
    摘要:
    工程建设对专业人才的强劲需求带动了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专业教育改革深入教学环节的最佳切入点.文章归纳了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总结高等教育创新应用型人才内涵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中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构建了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措施.研究成果有助于中国工程管理教育实现"创新教育观"、"大工程观"等教育理念,同时培养模式的"范型性"对工程管理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14  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李伟
    2007, 16(5):48-51.
    [摘要](496) [HTML](0) [PDF 586.71 K](648)
    摘要:
    文章针对现阶段中国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质量、数量、业务范围进行了分析,结合用人单位对工程造价管理人才规格的需求状况,进而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形成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以谋求最大投资效益,满足社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
    15  土建类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熊红霞
    2007, 16(5):52-55.
    [摘要](549) [HTML](0) [PDF 561.30 K](627)
    摘要:
    土建类专业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针对目前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的工作实际, 对高校土建类专业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 提出了新的思路及改革措施.
    16  实验室开放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陈联盟
    2007, 16(5):56-59.
    [摘要](517) [HTML](0) [PDF 606.84 K](707)
    摘要:
    实验室是高校实现实践教学环节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文章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特点,探讨了实验室开放培养模式的创建和实践.文章认为,多层次、多平台、双渠道地施行实验室开放,通过工程设计、参观施工现场、学科竞赛、科研等各类平台,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同时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实际工程和科研,为毕业后就业及考研做好充分准备.实践证明,实验室开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大大提高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17  社会性·组合性·挑战性——建筑学科专业"挑战杯"科技竞赛选题小议
    杨宏烈
    2007, 16(5):60-63.
    [摘要](380) [HTML](0) [PDF 692.32 K](702)
    摘要:
    科研选题反映出一定的科学鉴赏力和价值观.尊重历史文化、跟踪社会生活,有利于实施专业组合、培养团队精神,有利于创业发展、锤炼挑战精神.
    18  中国佛道建筑装饰与西方基督教建筑装饰比较
    张近慧
    2007, 16(5):64-66.
    [摘要](471) [HTML](0) [PDF 579.47 K](846)
    摘要:
    宗教是人类发展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贯穿于社会生活之中,并以难以理解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东西方不同的哲学思想,在宗教中有或类似或迥异的体现.文章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佛教、道教建筑装饰和西方基督教建筑装饰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中西方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的异同.
    19  大学生夏令营营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评析
    周彝馨
    2007, 16(5):67-72.
    [摘要](532) [HTML](0) [PDF 5.14 M](29)
    摘要:
    多元与聚合是当代景观设计的核心思想.景观规划设计巧妙地运用多种元素和设计手法,在满足多种使用要求的原则上,保持整个营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共生,引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设计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利用与保护,设计手法因地制宜,营地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视觉观赏效果.
    20  建立一套理性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
    张曦
    2007, 16(5):73-76.
    [摘要](334) [HTML](0) [PDF 576.13 K](32)
    摘要:
    对建筑设计课加强教学框架的建设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提出了一套引导学生对建筑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教学思路,试图构建一个理性的教学过程,并以此来推动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21  《高等建筑教育》刊期变更
    2007, 16(5):76.
    [摘要](225)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22  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象征方法探讨
    初妍 喻一鸣
    2007, 16(5):77-80.
    [摘要](543) [HTML](0) [PDF 1.87 M](125)
    摘要:
    文章结合实例总结了象征方法在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四种类型及其特点和应用方法,并指出象征方法是手段不是目的,它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为建筑设计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3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闫海燕 陈淼
    2007, 16(5):81-83.
    [摘要](522) [HTML](0) [PDF 479.46 K](30)
    摘要:
    建筑设计基础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自主学习含义及特征的分析,说明了将自主学习和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结合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布置、自主学习和评价反馈3个阶段的组织,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4  园林专业设计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刘志强 王雨村
    2007, 16(5):84-86.
    [摘要](499) [HTML](0) [PDF 488.52 K](16)
    摘要:
    通过分析园林学科的特点和全国高校开设园林专业的现状,提出了各高校办园林专业应采用错位竞争的策略,形成各自的特色与优势.以苏州科技学院园林专业设计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为例,从优化设计系列课程、注重学科交融和发挥相关优势学科、发挥苏州地域优势、加强课程设计与工程实践的联系这4方面来探讨如何形成自身专业特色.
    25  SM-Solver在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龙晓鸿 李黎 江宜城
    2007, 16(5):87-90.
    [摘要](617) [HTML](0) [PDF 741.92 K](110)
    摘要:
    SM-Slover是一个基于结构力学的软件包,既直观又快捷.就其在结构力学、桥梁工程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表明正确合理地利用SM-Slover,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教师也能从中受益,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26  理论力学·土木工程·现代技术
    吴云芳 张祥东 邹昭文 程光均
    2007, 16(5):91-94.
    [摘要](664) [HTML](0) [PDF 696.49 K](169)
    摘要:
    从土木工程专业角度出发,以理论力学为案例,根据其特点,利用现代技术对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尝试,发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的途径.比较传统教学技术和现代教学技术的优缺点后,提出了继承传统教学技术的精髓、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作用的观点.介绍了用现代技术研制开发的理论力学电子实验平台,实践表明:该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辅助教学.
    27  人防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程的创新教学实践
    于世海 艾德武
    2007, 16(5):95-97.
    [摘要](363) [HTML](0) [PDF 506.31 K](24)
    摘要:
    针对5年制人防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8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郑海晨
    2007, 16(5):98-101.
    [摘要](459) [HTML](0) [PDF 576.87 K](25)
    摘要:
    根据房屋建筑学课程特点,从教师的修养、课时安排、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课程设计、创新实践教学这几个层面上阐述了如何组织好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的教学活动.
    29  CDIO大纲对桥梁工程教学创新的启示
    吴鸣 熊光晶
    2007, 16(5):102-106.
    [摘要](368) [HTML](0) [PDF 837.84 K](34)
    摘要:
    文章针对中国目前工程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CDIO工程教学理念,分析了目前桥梁工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CDIO大纲对桥梁工程教学创新的启示.
    30  水工程经济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张勤 傅斌
    2007, 16(5):107-110.
    [摘要](609) [HTML](0) [PDF 614.62 K](744)
    摘要:
    文章针对改革开放后水工程建设项目新形势,按创新型人才要求分析了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阐明了新增水工程经济课程的必要性,对该课程定位、建设及调整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实施意见.
    31  "三明治"人才培养体系下建筑制图课程改革探索
    舒小乐
    2007, 16(5):111-113.
    [摘要](418) [HTML](0) [PDF 492.68 K](1027)
    摘要:
    基于"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土木工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点,探讨了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并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为国内同类院校的建筑制图教学提供参考.
    32  环境技术专业与建筑设备工程专业融合教学改革初探
    蒋柱武 王国强 张亚雷 赵建夫 叶海
    2007, 16(5):114-116.
    [摘要](599) [HTML](0) [PDF 613.17 K](755)
    摘要:
    文章从中国专业设置特点出发,从分析人类活动面临的环境问题入手,对环境技术专业与建筑设备工程专业融合教学改革的必然性进行了阐述;对技术应用型环境专业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在相关产业链支撑下而获得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专业融合教学改革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
    33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开设智能建筑课程的思考
    伍培 郑洁 付祥钊 彭宣伟
    2007, 16(5):117-120.
    [摘要](549) [HTML](0) [PDF 566.76 K](777)
    摘要:
    为适应智能建筑的兴起和发展,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开设相关课程,并把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列为专业主干课程.针对这一教学要求,对智能建筑课程的开设、教学内容、与相关课程的协调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确定了智能建筑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方向,对师资培养和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34  美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其启示
    李兴苏
    2007, 16(5):121-125.
    [摘要](493) [HTML](0) [PDF 611.62 K](710)
    摘要:
    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文章通过对美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分析与研究,总结美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尝试对中国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未来的发展与改革方向提出有益的建议.
    35  土木工程专业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探讨
    叶亚齐 程朝霞
    2007, 16(5):126-129.
    [摘要](655) [HTML](0) [PDF 562.47 K](750)
    摘要:
    计算机技术与土木工程专业的结合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更高和更加具体的要求.文章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计算机教育现状,就其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期实现计算机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结合,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36  实践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关系探析
    赵建华
    2007, 16(5):130-134.
    [摘要](425) [HTML](0) [PDF 805.31 K](667)
    摘要:
    高校依托企业的资源和环境开展实践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之间存在着非对称的资源依赖和潜在的利益交换关系,为此,必须在政府的协调下建立起校企合作关系,才能实现高校的实践教育在企业扎根和企业的经营得到高校的智力支持.
    37  土木专业毕业设计中框剪结构抗震计算的改革
    张俊发 王秋杰 朱轶韵 李文英
    2007, 16(5):135-139.
    [摘要](606) [HTML](0) [PDF 812.43 K](980)
    摘要:
    文章强调了手算方法在土木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针对框剪结构的抗震计算提出了改革措施:沿用传统手算方法"先合并后分配"的思路,在计算地震作用效应的环节上,建立了适合于平面刚架静力计算程序的框剪结构分析模型,用其计算各阶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由SRSS进行组合确定总的地震作用效应.这既保证了传统方法对学生基本功训练的有效性,又改变了以往抗震设计中的主导算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难以在毕业设计中得到训练等一系列不利局面.
    38  指导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高层住宅设计计算为例
    王威 姚继涛
    2007, 16(5):140-143.
    [摘要](717) [HTML](0) [PDF 667.85 K](704)
    摘要:
    文章通过指导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对其中的教学环节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高层住宅设计计算为例,从设计选题、教师指导、学生考核、进度控制、教学管理等方面深入总结,介绍了一些好的经验与作法,对不足之处给出了改进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能力。
    39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践研究
    王薇
    2007, 16(5):144-146.
    [摘要](582) [HTML](0) [PDF 497.64 K](774)
    摘要:
    钢筋混凝土楼盖和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是学习混凝土结构后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结构中所学知识进行楼盖和厂房柱的设计.文章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总结了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设计实践的方法,以期为培养具有较强设计能力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40  土木工程制图课程考试方法的思考
    侯卫 张立
    2007, 16(5):147-149.
    [摘要](457) [HTML](0) [PDF 445.21 K](120)
    摘要:
    伴随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课程考试方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变革.针对变革后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考试方式,论述了各种方式的优点及其适用的教学环节.
    41  多媒体教学在建环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利弊分析
    罗庆 陈敏 丁勇 李楠
    2007, 16(5):150-152.
    [摘要](500) [HTML](0) [PDF 540.04 K](29)
    摘要:
    针对目前高校中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现象,作者根据自己在教学第一线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分别以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对"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进行了对比教学研究,并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设置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表,获取了相关的基础数据,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在两门课程中的利弊问题,为同行在类似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42  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纪检机关的职责保证和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
    高扬元
    2007, 16(5):153-156.
    [摘要](368) [HTML](0) [PDF 571.92 K](14)
    摘要:
    纪检机关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责任。文章深入分析了党章赋予纪检机关的各项职责,以及履行这些职责对保证和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的重大意义。着重论述了在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中,纪检机关应当把握和处理好指导思想、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惩防体系、工作格局、理论和实践创新、队伍建设等六大问题。
    43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
    罗晓梅
    2007, 16(5):157-160.
    [摘要](411) [HTML](0) [PDF 601.53 K](115)
    摘要:
    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文件精神为理论指导,总结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校园的初步体会,在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
    44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李颖 袁利 张玲 赵坤
    2007, 16(5):161-164.
    [摘要](344) [HTML](0) [PDF 747.21 K](254)
    摘要:
    高校特殊群体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对象.文章对目前高校中存在的主要特殊群体的影响因素、类型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45  高技术企业成长理论综述
    谢江
    2007, 16(5):165-168.
    [摘要](511) [HTML](0) [PDF 549.85 K](41)
    摘要:
    高技术企业不仅是当今全球现代化的竞争焦点,而且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对高技术企业成长全过程进行整体研究,建立适合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特定环境的企业成长理论,才能指导中国高技术企业的健康成长,最终形成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关于企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主要是针对工业化背景下企业成长的动力与方式等问题,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在消化、吸收、综合国外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综合中国企业成长的经验教训,初步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学术观点;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化进程中企业成长中的质(企业素质的提高)与量(企业规模的扩大)两个方面.
    46  2007年总目录
    2007, 16(5):169-170.
    [摘要](301) [HTML](0) [PDF 535.58 K](29)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