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高等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从哲学层面思考其发展,意在推进改革,重塑高等教育价值观。文章基于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运用哲学思辨和比较的方法,对现代高等教育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应以科学主义为基础,以人文主义价值为导向,人格完善是其终极目标,交叉创新是其特质。通识教育既是精粹教育的根基,又是其价值取向,而精粹教育是在其基础上的专业知识升华。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倡导文科教育科学化、理工教育人文化。
摘要:工程建设是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建筑类工科院校承担着输送合格建筑工程师的重责大任。随着工程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力越来越大、后果越来越危险,工程师需要发展一种新的责任意识,即环境伦理责任。文章阐述并揭示了目前建筑业界环境伦理学的现状和成因,对今后的环境伦理学学科建设提出了研究思路和实施策略,以期引起工程师对建筑道德底线的深入思考。
摘要:新加坡土木工程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已经得到世界广泛认同。新加坡以华人为主体,文化传统与中国相似,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新加坡土木工程高等教育对中国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更具借鉴意义。笔者以新加坡土木工程高等教育为例,分析了其先进之处及其国际化所采用的策略,并从土木工程学科、教学体系,基础设施和科研环境、师资力量,以及生源等方面为中国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际化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中国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有所裨益。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高校土建学科1 325个本科专业统计基础上,考察了28所高校的72门土建类本科国家精品课程,结合土建类2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10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分析了土建类本科国家精品课程的分布特征,并从院系、教师和学生等3个层面,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国家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应用和建设经验的传播问题。
摘要:文章提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基于心理契约存在双向期望高型、双向期望低型、导师过度和学生过度4种类型的期望,探讨了期望类型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影响。通过对四川几所高校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对4种期望类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各种期望类型在不同年级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作用,并随着年级变化逐步改变的结论。
摘要:文中系统地总结了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几年来的建设成果,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初步推行和行业“土木工程专业规范”即将出台的背景下,土木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规划。
摘要:工程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经济创新能力是工程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探索工程经济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文章以工程经济学课程为对象,从人才培养目标下工程经济学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工程经济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通过探索与实践证明,学生工程经济创新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摘要:该文重点阐述了如何根据CDIO教学大纲,从理论知识体系、实践技能体系、人际交往技能体系3方面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CDIO模式构建设计,并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CDIO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措施进行了讨论。实践表明,CDIO模式很受学生欢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摘要:文章通过调研、分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校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固有优势,并结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工程管理专业特色,提出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化建设的路径。
摘要:文章以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依据专业建设历史沿革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凝练了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形成的特色和优势,确定了专业建设的目标和预期成果,为学校工程管理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明确了方向。
摘要:基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尚未广泛开设专业概论课的情况,借鉴清华大学等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概论课开设的成功经验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创立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模式,提出了在大学一年级创设概论课的设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实践奠定了基矗
摘要:大学化学课程是高校土木工程、建筑环境、建筑材料、给排水等建筑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建筑类专业的特点,对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建筑类专业化学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及实验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摘要:文中对上海同济大学与日本信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人才培养目标、学分、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分析了两所高校在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上的异同点。比较结果表明,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侧重于培养学生作为工程师的素质,而日本信州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则强调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日两所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侧重点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中日两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即两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摘要:基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结合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本质和教学目的,文章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旨在突破传统史学教育的局限性,探索并建构一种新的中国建筑史学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科水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摘要:力学课程是土木、建筑、机械、动力等工程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工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笔者根据自身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教学经历,分析了目前青年教师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对他们在力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提出了提高青年力学教师教学水平的几点措施。
摘要: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无论教与学,都有较大的难度。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总结了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从不同专业方向分开行课、强化理论教学环节、优化考试环节、增强实践环节等方面提高其教学质量。
摘要:房地产方向课程主要分布于工商管理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该文以工程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其房地产方向课程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模式四个方面探讨了该类课程教学改进的建议。
摘要:基于工科工程图学教学现状,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惯。融入绘图软件的三维建模技术,在课堂上尝试新式互动的教学方法。基于教育心理学原理,用具体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定势思维和发散思维并重解决问题。提出学生将图学学习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法,并对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热点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
摘要:钢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强、计算公式较多的课程。纷繁复杂的公式使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构件设计、同一构件设计、构件与连接设计、焊缝连接中弯与扭的区分,分别采用比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辨别同类教学内容之间的异同,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从而掌握教学内容。
摘要:文章在总结多年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教材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应结合该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总体上遵循结构→构件→构造的顺序,强调结构整体概念,在教学中突出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
摘要:文章介绍了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改革原则,构建全新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即工程认知训练、工程实践训练和创新项目训练,并对各个层次的训练目的与相应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了应用“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工程训练的实践情况。
摘要:结合社会需求与教学实践,提出从学科创设的高度确立住宅建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现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整合机制形成合力,提高学生对居住建筑及其规划设计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摘要:课堂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是提高教学水平、建设精品课程的必然。文章结合河海大学土力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以土力学课程为例,分别讨论了优质师资、优质知识和优质学习与优质课堂教学的关系,提出了实现优质课堂教学的对策。
摘要:基于绿色建筑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研讨为主线的“学术小团队”式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通过“学术小团队”教学模式实践,达到了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素质能力的综合发展目标,同时丰富了绿色建筑课程的内涵,促进了课程建设。
摘要:分析了土力学课程特点和传统授课方式面临的挑战,结合以往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经验,以地基承载力理论的教学为例,对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土力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设计,重点介绍了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和课堂讨论问题设计等,并将其用于实际教学。
摘要:数学类课程教学在土木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土木专业研究生培养规模逐渐上升,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传统的数学类课程教学方式与内容不能满足目前的研究生培养需要。笔者认为其症结在于教学内容与土木专业内容脱节、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数少、课程科目设置和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设计和实验学时数不足这4个方面,由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
摘要:文章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提高学生工程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分析了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相关课程间的优化组合、实践教学间的整合、课程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等方面,由此构建出创新型教学评价系统。
摘要:文中介绍了外籍教师在北京交通大学进行本科生流体力学课程全英文授课的情况,在双语教学的基本思路、双语教学方法、双语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分析了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表明,授课教师是双语教学的关键,进行全英文双语教学不仅能取得预期的专业知识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英文描述、表达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摘要:近年来,课程整合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肯定,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也在不断整合,但是,目前的整合大多停留在技术知识与管理等的宏观结合上,几乎没有涉及基础课教学。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力学课程进行整合模式分析,期望以点带面对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有所裨益。
摘要:文章结合扬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总结了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施行体系,包括实验教学内容组成体系、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和实验教学保障体系,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开放性实验教学打通了学生与实验室的联系通道,为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实验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摘要: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混凝土结构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提出了分层次、多项目、系列化的混凝土结构实验教学体系,为学生自主性实验创建了理想的平台,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通过分析土建类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弊端,在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网站建设、管理制度改革和考核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分阶段探索了分散性生产实习模式。
摘要:施工实习是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施工技术组织、施工管理及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是土木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的重要环节。文章根据独立学院教学特点,打破传统施工实习的管理方法,利用 PDCA 质量控制循环原理, 设计了一个基于 PDCA 较为详细的施工实习管理过程控制。
摘要:为推动实验室建设和结构实验教学改革,在研究和实践中形成“注重基础实验、强化工程实践、结合科研生产、激励技术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文章构建了以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主、演示验证性实验为辅的多层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提出了“四结合”的改革思路,并探索了结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模式,为最终培养具有工程建设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依据。
摘要:结合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实践教学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对策。
摘要:文章从加强“大土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力度的社会要求出发,对“大土木”实践性教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本科专业调整以来的教学经历和毕业生反馈意见,并立足于农林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条件,对“大土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措施进行论述。分析表明,从毕业设计、生产实习、课外科技活动、课程考核手段和教学条件建设5个环节入手,提高“大土木”人才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要:毕业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最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在毕业设计中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现状与成因,提出了提高学生计算分析能力的对策与措施,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保障。
摘要: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详细论证了重庆大学把国防教育摆在培养“四有”新人的战略位置,在指导思想、军训模式、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软硬件保障、学术成果、战略地位以及军校合作等方面所形成的鲜明特点。
摘要:差异化社会实践主张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高校要通过构建差异化的社会实践体系,采取社会实践对象差异化、社会实践项目差异化、社会实践时间差异化等措施,对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加以引导。
摘要:师范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培养目标是教师。师范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文中根据师范生目前的素质缺陷,并在剖析缺陷存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师范生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摘要:当前,办学经费问题已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国民办高校融资的基本方式和共同特点,以及民办高校融资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提出了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参与民办高校投资,形成民办高校多元化融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