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20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11, 20(5):0-2.
    [摘要](797) [HTML](0) [PDF 375.81 K](1539)
    摘要:
    2  基于人本需求的生态建筑理念探析
    林波 胡振宇
    2011, 20(5):1-3.
    [摘要](1090) [HTML](0) [PDF 677.56 K](896)
    摘要: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探析人性化与生态建筑的联系和交叉,重点分析生态建筑的最终目的,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探询人性化意义上的“建筑生态”,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层面,提出合理地最大满足人的心理和实用需求也应该是生态建筑的一个发展方向这样一个新的观点,并在该方向作“生态建筑的人本需求”的初步探讨,力求能够为今后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3  解析太原传统住宅形式——四合院的特色
    严丽红
    2011, 20(5):4-8.
    [摘要](1709) [HTML](0) [PDF 1.71 M](889)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太原的传统住宅形式——四合院的类型与布局特色,并从阶层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四合院的特点,以期对相关的住宅研究提供参考。
    4  土建类专业“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许成祥 曾磊 刘昌明
    2011, 20(5):9-12.
    [摘要](1931) [HTML](0) [PDF 763.64 K](1105)
    摘要:
    对土建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现状与弊端进行了分析,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采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培养企业需要的、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实践证明,“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5  工科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及实践
    贾致荣 曲国庆 李雅琴
    2011, 20(5):13-15.
    [摘要](1174) [HTML](0) [PDF 567.29 K](889)
    摘要: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造就了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了工程项目平台、教学基地平台、学生顶岗实习平台、科技竞赛平台等四个培养平台,初步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校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思政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并在建筑工程学院的4个本科专业中进行了多年实践,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满意率、学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显著提高。
    6  省级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
    刘晓君 张宇
    2011, 20(5):16-18.
    [摘要](1372) [HTML](0) [PDF 634.68 K](812)
    摘要: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何从外部引导高等学校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何彰显专业特色、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需要从学校内部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入手,更要从外部加强对高校专业建设的监控与指导。文章在研究陕西高校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高校专业建设省级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形成了陕西高校从新专业申报、专业学位权授予、特色专业评审到专业认证全过程的省级质量保障体系,并对专业建设的省级保障机制、方式进行了实证性探索。
    7  新建本科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杜书廷 郝世佳
    2011, 20(5):19-22.
    [摘要](1318) [HTML](0) [PDF 724.05 K](874)
    摘要:
    文章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和困惑,从新建本科院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办学实力、专业水平、学生潜质、学生就业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应以培养多类型人才为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提出“1+M+N”人才培养模式,并对“1+M+N”培养模式的内涵、实施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郭福雁 黄民德
    2011, 20(5):23-26.
    [摘要](2102) [HTML](0) [PDF 724.73 K](1036)
    摘要:
    文章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背景,在对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培养经验和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对多学科交叉背景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与改革。
    9  加强欠发达地区高校新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陈牧川
    2011, 20(5):27-30.
    [摘要](1414) [HTML](0) [PDF 818.19 K](1019)
    摘要:
    欠发达地区的高中生升学压力大于其他地区,高中阶段疏忽素质教育和培养,所以进入大学后往往不能适应学习和生活,甚至表现异常。针对近年出现的此情况,文章分析了对来自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新生应加强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
    10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罗云星 蔡志奇
    2011, 20(5):31-34.
    [摘要](1455) [HTML](0) [PDF 809.30 K](882)
    摘要:
    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既能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章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现状以及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作出了探讨。
    11  工程系统设计课程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探讨
    杨蕴萍 熊光晶 王英姿
    2011, 20(5):35-40.
    [摘要](1024) [HTML](0) [PDF 1.17 M](820)
    摘要:
    为有效提升学生在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系统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实现EIP-CDIO培养目标,汕头大学首次在国内土木工程专业增设了以实施团队项目活动为培养方式的工程系统设计课程,并作为能力-素质-知识一体化课程体系中四大主干课程之一。为该教学项目设计了能落实到具体的“规定动作”、全面系统的“能力-素质-知识”教学大纲,再据此确定教学内容。结果表明,该项目对学生的“工程-社会系统运行能力”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交通特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李明华
    2011, 20(5):41-44.
    [摘要](1411) [HTML](0) [PDF 723.25 K](769)
    摘要:
    分析土木工程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列举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对交通特色土木工程知识体系需求调研,探讨构建交通特色土木工程课群体系若干问题。
    13  工程技术经济学重点课程群建设探索
    鲍学英 王恩茂 王琳
    2011, 20(5):45-47.
    [摘要](1484) [HTML](0) [PDF 668.49 K](1023)
    摘要:
    根据学校重点课程群建设目标,立足课程群建设主要内容,对工程技术经济学重点课程群进行建设探索与研究。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群建设思路、建设中需要继续改进的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工程技术经济学重点课程群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改革提高了工程技术经济学重点课程群课程教学质量,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
    14  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课件制作探讨
    朱逢斌
    2011, 20(5):48-50.
    [摘要](1445) [HTML](0) [PDF 654.47 K](920)
    摘要:
    针对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特点及工程地质学的教学要求,单独为其设计制作了一套生动的课件,辅以课内课外互动教学模式,提高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专业知识。
    15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土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徐岩 赵俭斌
    2011, 20(5):51-54.
    [摘要](1761) [HTML](0) [PDF 801.90 K](952)
    摘要:
    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加大,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土力学作为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内容、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方面有其显著特点。文章针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结合教学中的经验和感受,从土木工程和土力学的特点出发,对土力学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6  提高传热学课堂教学质量途径探讨
    王梅杰
    2011, 20(5):55-58.
    [摘要](1189) [HTML](0) [PDF 859.07 K](988)
    摘要:
    根据传热学课程应用广、难学、重要等特点,文章从四方面详细阐述了提高传热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授课内容的优化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合理采用、提高课堂互动性的措施、课后作业的精心安排,并指出了四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17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结构力学教学过程重构
    周臻 尹凌峰 缪志伟
    2011, 20(5):59-64.
    [摘要](1540) [HTML](0) [PDF 1.35 M](967)
    摘要:
    文章分析了现行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首要教学原理”的五项基本原则和四项辅助策略及其对结构力学教学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结构力学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构,创建了“一个中心、四个阶段和八个支持”的新型结构力学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基于首要教学原理重构的结构力学教学过程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理论方法和重构模式亦可为土木工程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18  在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考核探索
    丁科 罗迎社
    2011, 20(5):65-68.
    [摘要](1258) [HTML](0) [PDF 880.85 K](839)
    摘要:
    文章分析了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学生采取终结性考核方式存在的一些弊端,包括:考试目的模糊、考试内容片面、考试方式单调、考试过程松散、滋生考试舞弊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如何开展形成性考核,文章提出了一个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其评价体系是不同的。对于纯理论课,其评价体系可以从课堂提问、课后讨论、笔记抽查、作业论文、考勤、考试等几个方面进行;对于包含实践内容的课程,则还需对
    19  柱下独立基础冲切与剪切破坏概念辨析
    梁发云 贾承岳 姚笑青
    2011, 20(5):69-73.
    [摘要](3524) [HTML](0) [PDF 1.04 M](1159)
    摘要:
    在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学生经常对柱下独立基础冲切与剪切概念产生困惑。文章针对这一问题,从破坏机理、破坏面形式以及破坏性质等方面对冲切和剪切的概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国家以及地方相关规范规定,并结合具体算例阐明了冲切和剪切的基本概念,有利于教学中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20  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边晶梅 白泉
    2011, 20(5):74-77.
    [摘要](1435) [HTML](0) [PDF 788.87 K](862)
    摘要: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的形势,对土木工程技术平台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研究。文章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和土木工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具体措施,并简要介绍了相关改革实践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效。本研究可为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的完善提供依据,有利于培养适应21世纪国际国内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性。
    21  对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
    朱颖心 石文星
    2011, 20(5):78-82.
    [摘要](1253) [HTML](0) [PDF 1.01 M](970)
    摘要:
    工科专业的专业课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础课程教学得到了各院校的普遍重视,课程质量基本都能得到保障,但专业课程建设往往关注度不够。文章从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入手,指出了专业课教学目的并不在于继续传授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同时论述了授课内容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差别与联系,以及该如何设计作业、讨论题和考试环节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22  基于CDIO理念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以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为例
    刘建平 贾致荣 师郡 陈正发 史萍
    2011, 20(5):83-87.
    [摘要](1053) [HTML](0) [PDF 972.35 K](1199)
    摘要: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此模式注重人才的系统培养和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文章在此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立体化教学资源为支撑、以多样化教学方法为手段、多层次实践教学为途径、多元化考核方式为保障的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3  提高材料力学课堂教学质量体会
    黄超 刘德华 武建华 余茜
    2011, 20(5):88-91.
    [摘要](2061) [HTML](0) [PDF 812.00 K](971)
    摘要:
    在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学时被大幅削减的情况下,笔者在工作实践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的手段,以及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合理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研究。实践表明,此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可行的措施。
    24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钢结构课程改革新模式
    田春竹 李方慧 刘洪波
    2011, 20(5):92-94.
    [摘要](1308) [HTML](0) [PDF 659.11 K](959)
    摘要:
    通过对目前钢结构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分析,文章提出采用抓住主线、趣味教学的方法,以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对钢结构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5  中美基础工程课程和教学方法比较
    王东元 毛毳 赵建军 刘双菊 刘中宪
    2011, 20(5):95-99.
    [摘要](1446) [HTML](0) [PDF 1.03 M](847)
    摘要:
    笔者以在中国和西方国家求学、工作和任教的经历,比较了双方基础工程课程的基本内容,概括性地总结了美式教学法和中国教学方法的异同,介绍了应用中国特色的美式教学法在国内教授基础工程课程的实践情况,并指出了国内对于美国教育的一些误解。文中指出,启发性教学和灌注式知识传授并不矛盾,可双法并举,加强学生的作业量、阅读量,应用此方法辅以严格培训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26  大工程观理念下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改革
    陈江红
    2011, 20(5):100-104.
    [摘要](1386) [HTML](0) [PDF 1.32 M](811)
    摘要:
    大工程观将工程的科学属性、技术属性、实践属性等融为一体,是更加注重工程活动系统性、综合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理念。文中首先在大工程观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忽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课程时间安排不均衡,然后分别从教学内容设置和课程时间安排上提出了大工程观理念下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建议。
    27  专业课教学双教师任课制度的探索
    袁向荣
    2011, 20(5):105-108.
    [摘要](1242) [HTML](0) [PDF 753.00 K](858)
    摘要:
    双教师任课制度是在本科专业课教学中,一门课程安排两名教师任课的制度。按照一定的原则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双任课教师制度具有一些优点。其主要优点是在不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灵活性,避免教师在参加学术培训和交流时、在参加科研工作和工程实践时和教学时间发生冲突。
    28  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董倩 黄林青 赵宝云
    2011, 20(5):109-113.
    [摘要](1926) [HTML](0) [PDF 955.63 K](872)
    摘要:
    为了满足当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合理构建实践教学来实现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主题,文中对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了“一个思想、三条主线、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教学过程试运行该实践教学模式。运行效果表明,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学有所得,职业能力被用人单位认可。
    29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探索
    邱德华
    2011, 20(5):114-117.
    [摘要](1524) [HTML](0) [PDF 733.20 K](971)
    摘要:
    文章围绕注册建筑师执业制度下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以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学专业为例,探讨了在执业制度背景下建筑学专业构建“三线并进,强化两核”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提高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30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案
    邓晓莉 何强 柴宏祥 胡学斌 吉芳英 陈金华 蒋绍阶
    2011, 20(5):118-120.
    [摘要](1768) [HTML](0) [PDF 603.58 K](1000)
    摘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的双重目标——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和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研究应用人才,文章通过开展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了双重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将实践教育的育人理念落实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做到实践教育“三坚持”“三结合”“三落实”。
    31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许昊 徐龙军 李洋 翟长海
    2011, 20(5):121-124.
    [摘要](1282) [HTML](0) [PDF 824.15 K](994)
    摘要: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对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土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提出了在结构设计竞赛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掌握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具体例证说明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如何在结构设计竞赛中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参赛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几点建议。
    32  基于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教学模式探讨
    孔德志 余璐
    2011, 20(5):125-127.
    [摘要](1046) [HTML](0) [PDF 612.65 K](812)
    摘要:
    该文通过对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的素质要求进行分析,探讨了基于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多方面研究了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原则,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培养目的的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
    33  推进专业实验室开放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
    王立成
    2011, 20(5):128-131.
    [摘要](1432) [HTML](0) [PDF 882.45 K](959)
    摘要:
    土建类专业的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参与性少、实践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大大限制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文章根据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各专业实验室的特点,以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出了针对不同年级本科生开放实验室的模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改革专业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和本科生培养目标、考核方式等方面内容是专业实验室开放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参与科研课题、创新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是开放实验室的主要模式。
    34  岩土力学课程群的创新教学实践
    张孟喜 秦爱芳 孙德安 徐金明 武亚军 张文杰
    2011, 20(5):132-135.
    [摘要](1497) [HTML](0) [PDF 1.07 M](1070)
    摘要:
    上海大学岩土力学课程群以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土力学为核心课程,辐射带动岩土力学课程群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手段、形式以及对学生的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创建了岩土力学课程群的创新教学实践新模式。目前岩土力学课程群已形成了多样化的理论教学模式、建立了多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培育了多形式的优秀学生团队。
    35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杨鼎宜 肖鹏 沈新元
    2011, 20(5):136-139.
    [摘要](2406) [HTML](0) [PDF 1.06 M](970)
    摘要:
    文章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基础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并重;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触摸学科前沿;筛选相关课题,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基金;组建学生创新团队,参加“挑战杯”大赛等多种手段,形成由基本能力培养、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三段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6  力学课程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严跃成 申继红
    2011, 20(5):140-143.
    [摘要](1167) [HTML](0) [PDF 2.41 M](840)
    摘要:
    案例教学是基于实践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文中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力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创新思维,使其将力学知识与工程问题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7  数字规划技术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张振龙
    2011, 20(5):144-148.
    [摘要](1215) [HTML](0) [PDF 1.38 M](1479)
    摘要:
    文章从数字城市规划和数字城市规划技术的概念入手,提出了数字城市规划的主要技术平台和集成方法,分析了不同技术在城市总体规划教学不同阶段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目前数字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数字城市规划技术在城市规划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38  结构力学教学程序的面向对象设计
    王仁华 俞铭华
    2011, 20(5):149-152.
    [摘要](1500) [HTML](0) [PDF 1.44 M](954)
    摘要:
    结构力学课程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逐渐增多,其发展趋势必将成为今后结构力学教学的主导内容,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必要手段,文章针对上述目的编制了OOSA教学程序,重点介绍该程序的面向对象开发流程。
    39  985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田雯
    2011, 20(5):153-158.
    [摘要](1142) [HTML](0) [PDF 1.25 M](819)
    摘要:
    985高校的学生党组织建设在全国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崭新历史时期,985高校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而985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只有将其放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中来审视、放在高水平大学蓬勃建设发展新阶段的内在要求下来探索,才能准确把握985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目标、新挑战、新要求。
    40  重庆市大学生素质供需差异及对策研究
    洪显富 王麒凯 蔡耀龙
    2011, 20(5):159-162.
    [摘要](1442) [HTML](0) [PDF 833.18 K](910)
    摘要:
    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推动下,重庆的产业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调整。随之而来的是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问题,文中通过对966名在校大学生、846名高校教师、654名大学生员工、444名用人单位管理者的调查,对比分析了重庆市大学生素质现状与用人单位的素质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对策。
    41  建筑学专业就业指导新探索
    贾志峰 赵凯 王晓颖 孙瑞
    2011, 20(5):163-166.
    [摘要](1830) [HTML](0) [PDF 837.38 K](923)
    摘要:
    就业指导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全方位融入高校日常教学活动。针对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情况,尝试将就业指导课同建筑师业务实践有机结合。实践取得明显了效果,对高校全面育人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参考。
    42  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刘静
    2011, 20(5):167-170.
    [摘要](1339) [HTML](0) [PDF 819.37 K](1081)
    摘要:
    诚信教育在大学生成长及和谐社会构建中皆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完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获取了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深入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
    43  高校行风建设评价模型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分析
    何云金 李晓辉 岳军 袁凡宁
    2011, 20(5):171-176.
    [摘要](1304) [HTML](0) [PDF 1.01 M](907)
    摘要:
    针对目前高校行风建设评价趋向主观,缺乏客观评价模型的现状,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对行风建设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赋权,探索了构建高校行风建设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力求达到客观评价高校行风建设的目的。
    44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内部管理研究与思考——以重庆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为例
    吕屏 张国宾 石万曲 唐丽琼
    2011, 20(5):177-181.
    [摘要](1218) [HTML](0) [PDF 1001.81 K](868)
    摘要: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重要内容。文中关注其中微观层面的改革,即大学自身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探讨大学内部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改革中管理队伍的建设。笔者运用组织管理理论,结合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人才发展规划精神,特别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最新要求,以重庆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为例,对比分析中美大学内部管理架构和职能的异同,并对现代大学制度完善过程中高校内部管理机构机制、管理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45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社会教育功能
    罗一轻
    2011, 20(5):182-185.
    [摘要](1607) [HTML](0) [PDF 940.92 K](1160)
    摘要:
    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文章基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的优势,主要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积极适应社会的有效措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