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形态构成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发展脉络作了梳理,通过对比形态构成与绘画课程在建筑学基础教育中的作用,着重强调了在形态构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抽象造型能力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形态构成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在陈志华的《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和罗小未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两部外国建筑史经典教材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文章概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外国建筑史教材的影响,对于理清外国建筑史教学的发展脉络、认清外国建筑史教学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均具有将有限的空间赋予高度审美使命的创作精神。文章用艺术审美泛化思想作为研究的契入点,探讨了两者在创作思想上的相似性,更进一步地从创作主体、创作客体、艺术赏析、情感精神四方面揭示出二者在创作与赏析中传达出来的相似追求;通过发掘艺术门类之间的关联性,为传统园林的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
摘要: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合理设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文章从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培养内容的合理设计、培养条件的设置、培养管理协调优化,以及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全方位地构建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促使工程管理专业达到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的目的。
摘要:直觉力在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逻辑推理,忽视了直觉思维的培养,为此,文章阐述了直觉力在科研与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正确认识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两者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思路,从教学、练习、实验及后续环节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力学教学中正确地培养学生的直觉力。
摘要: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共同特征,不同办学类型的高等院校由于条件不同、任务不同而需要不同的通识教育模式。文章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行业特色,提出并设计了以行业需求为背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支撑,体现“高工程素质”和“强实践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针对应用型高等院校办学定位特点,依据实际教学情况,阐明了地下工程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特色与思路,论述了开展以提高工程能力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及可行性,提出了构建统一关联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及有效实施工程实践教育的诸多举措,并分析了今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实践证明,紧密围绕工程实际,着力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摘要:探索了包括有针对性地确定参加“双盲”评审的学位论文,实行追加评审和复审制度,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审要求等一系列措施,以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同时,在推行有关措施的实践基础上,对将来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的完善作了进一步思考。
摘要:研究生优质课程的立项建设是重庆大学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认识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提供保障。通过重庆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文中多方位分析和研讨了优质课程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以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摘要: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实践性非常强且联系多门课程的技术基础课程。针对该课程特点,文章分析了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明确课程地位、改进教学手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育的教学改革方法。
摘要:介绍了教学手段的内涵,分析了实物、模型、板书、挂图、投影胶片、纸介质讲义、多媒体等教学常用知识载体的优缺点及其选用原则;针对有颇多争议的多媒体教学问题,以水力学及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为例,概述笔者在备课、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课堂使用过程中的体会,包括知识点分解、表达形式再加工、课件制作技术、课件播放、教与学互动、多媒体与板书的配合、口头与肢体语言运用等内容;讨论了多媒体技术为现代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文章阐述了传热过程热路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与原理,揭示了热路分析方法在加深学生对传热过程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的作用。结果表明:热路分析方法物理意义明确、浅显易懂,它不仅可以用于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过程的分析,而且可以用于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相互耦合的复杂传热问题,因此,应该在传热学教学中得到加强。
摘要:文章分析了建筑施工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任务,论述了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以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建筑施工类课程为例,提出了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并重点讨论了“六结合”的改革策略和具体改革措施。
摘要: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文章从教学思想、教材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课程的改革措施与尝试,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摘要:为提高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授课效果,在总结同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专业荣誉感、改革教学方法、灌输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职业规划、提高教师执教水平等方面,结合该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对授课方法进行了系统探讨。实践表明,相关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学质量。
摘要:针对行业的发展和当前钢结构建筑市场对钢结构人才的需求,分析了一般本科院校钢结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第二课堂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研究,构建并实施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的实践教学,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互动效应。
摘要:针对理工类专业课程知识面广、系统性差、概念抽象等特点,以及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文章从课程选择、教材选用、教学模式等方面对双语教学进行了探讨。要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选取合适教材的基础上灵活施教,采取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并开发利用多样化的教学途径。
摘要:针对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面临的问题,提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想,按照精讲多练,重点解决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教师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实践。经过3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普遍增强,综合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摘要: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具有逻辑性强、方法技巧性要求高等特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结构力学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结构力学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3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提高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教师应对结构力学教学理念有最基本的定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桥梁结构体系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常规教学方法是根据教材内容,逐一讲解结构体系,不仅效果差,而且缺乏系统性和内在连贯性。文章从简支梁桥弯矩图出发,围绕如何减小梁内弯矩、增大桥梁跨度,推演出桥梁工程中所有的结构体系。
摘要:为了快速分析和判断土体的力学状态,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需要,文中将土体视为特殊的复杂系统,根据系统的结构与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结构状态分析方法。根据工程土体力学条件的变化及其对土体微观结构产生损伤的特点来分析土体的工程力学状态,预测土体工程力学行为。文中将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成结构状态分析、教学组织和工程问题分析3个模块,并以贵州红粘土教学为例进行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各自独立,学生工程整体意识不强的现状,文中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在研究项目学习法的基础上,探索了按照主干课程的开设顺序,依次完成“工程经济与项目评价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工程招投课程设计(含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形成了依托于一个工程项目的“递进式”课程设计新模式。新模式的实施,加深了学生对工程整体的认识,实现了建筑设计的三个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并阐述了新模式的组织方式、不足之处及其改进措施。
摘要: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斜截面投影长度的计算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简支梁抗剪承载力复核时,首先必须要确定斜截面顶端的位置,即确定斜截面的投影长度。对现有的多种斜截面投影长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介绍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新计算方法概念清晰、计算简单,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抗剪承载力复核计算的相关内容,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实践表明,新方法在木工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摘要: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今天,规划师的地位举足轻重。高校是培养规划师的摇篮,如何更好地培养城市规划专业的高端人才,是每一所开设此专业的高校都必须深思的问题。相对中国来讲,美国高校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始更早,专业建设更完善,因此,研究与借鉴美国的城市规划教育教学模式,对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大多数本科生未能透彻理解摩尔-库伦强度理论的现状,提出采用伺服控制系统进行加载和卸载条件下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实验,而后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实验曲线,并以动画形式展现试样在受力过程中剪切面的形成及其贯通。实验教改成果对学生全面掌握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实质,增强实验兴趣,提高对课程的认知能力,以及拓展数值分析知识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国内大多数土木工程专业的混凝土结构理论教学,一般都会有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现在,尽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已经几经更替,但该课程设计的形式和内容变化不大。随着建筑物震害的调查和对建筑结构体系的进一步认识,混凝土结构教材中的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采用的内框架结构形式已基本退出结构舞台。文章分析了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摘要:土建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和群体性。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论述了工程训练对于培养土建类专业人才的意义,并结合实际对土建类专业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进入了深入探讨。
摘要:工程管理仿真实践教学是弥补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和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缺口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性培养的问题,结合工程管理专业仿真实践教学流程导向,提出工程管理专业仿真实践教学实验室四个平台,指出工具教学、综合实训和理论教学三个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内容和目标,进而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仿真实践实验室谱系。基于综合开放型实验室教学理念,提出了开放型工程管理仿真实践实验室结构,并以长安大学开放型仿真实践实验室为例,分析其具体活动及功能。个案证明,开放型工程管理仿真实践教学可以基本满足工管专业培养所需的理论和实
摘要:案例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法学、医学和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教学实践之中。文章重点研究了教学案例的选择及撰写、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等工程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有关理论及实践问题。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为了顺应专业发展对城市规划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引导学生城乡统筹观念的形成,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村庄规划环节,并在文中对教案的设计作了详细描述。实践证明:通过该教学环节的设置能够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并引导学生规划视野从城镇到乡村、思维模式从逻辑形象到理性综合的转换。
摘要:针对大众化教育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要求,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设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多元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随着人们对建筑环境质量认识的提高,建筑物理课程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关注和重视。文中通过分析传统建筑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当前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指出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建筑物理课程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并结合重庆大学建筑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了数字技术在建筑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建筑物理环境分析能力和提高建筑物理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改革方向。
摘要:开展基层党建创新立项是高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一大创举,它有利于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推动学校科学和谐发展。文章从基层党建创新立项的内涵出发,从基本原则、管理体制、制度设计、立项程序等四个方面设计了高校基层党建创新立项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推进基层党建创新立项的“四个注重”。
摘要:了解大学生成就动机、自尊的一般现状,初步探讨大学生成就动机与自尊之间的关系。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和自尊量表(SES)对4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对其成就动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女大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优秀女大学生的自尊显著高于优秀男大学生。(3)优秀大学生的自尊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优秀大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基础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文中总结了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从建设管理部门 、施工单位两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提出了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规范项目资料管理、加强招标及合同管理、加强现场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措施,以期改善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研究质量。为此,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判断研究成果的价值和质量,鼓励高质量成果产出,进而引导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发展。文中以《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为指导思想,以定性和定量评价、分类评价为评价原则,以创新性、科学性和社会性为评价标准,构建以质量为导向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框架。
摘要:通过对父权制和19世纪初德国妇女生存状况的阐述,分析了席勒著名改编戏剧 《图兰朵——中国公主》 中女主人公在同父皇阿尔图姆和整个父权制度的斗争中发现自我、寻找自我的成长过程,研究了图兰朵的荣誉和自尊与爱情间的冲突与和解,以及通过猜谜的手段拒绝,甚至杀害众多求婚者,最终找到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的爱情,最终走向成熟的自我实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