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24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国山水文化的哲学蕴涵探究——“山水城市”发展的核心思想
    张茜 曹磊
    2015, 24(1):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01
    [摘要](1442) [HTML](347) [PDF 781.38 K](981)
    摘要:
    中国山水文化蕴藏丰富的内涵,反映了人与自然多种多样的关系,被看作民族文化的重要特质,其蕴含的哲学意义对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独特的自然观与审美观,对国内外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2  中国传统建造管窥
    马立
    2015, 24(1):5-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02
    [摘要](1143) [HTML](385) [PDF 1.16 M](792)
    摘要:
    当代中国快速化建设的进程使城市、建筑逐渐失去了地域特征与文脉传统,建造多样性与差异性缺失。回顾往昔,传统建造形成了模式化、体系化、组织有效的运营模式,也诞生了手工艺建造体系下的优秀建筑作品,从而使整体社会层面上的建造品质与完成度均呈现了良好的态势。因此,解析中国传统建造,阐释其赋予的文化和精神,以及带给城市的多样化文脉意义对于把握未来中国建筑发展趋势意义深远,以便从传统建造模式中转译出优秀的建造方式应用于当代。
    3  校园建筑与中医人文精神的传承
    古今 魏泽英 吴建敏
    2015, 24(1):9-1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03
    [摘要](1462) [HTML](348) [PDF 650.16 K](768)
    摘要:
    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和学校办学特色的载体,对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中医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是中医人才的灵魂。文章以云南中医学院校园建设为例,论述了中医人文精神培养中校园建筑的独特作用。云南中医学院校园建设以“秦砖汉瓦,天圆地方,汉唐风格”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元素,并以独具匠心的设计,传承了“树人求真传大医精诚,授业从严承岐黄仁术”的中医人文精神和中医教育理念,是近年来国内高校新校区建设的上乘之作。
    4  走出建筑结构教育的困境——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体系的重构
    陈朝晖 龙灏 廖旻懋 文国治 王达诠
    2015, 24(1):13-1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04
    [摘要](1357) [HTML](283) [PDF 2.30 M](847)
    摘要:
    当代建筑实践对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结构形态与建筑形态的相互促进与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的面向建筑学专业的力学和结构课程体系却落后于建筑实践的发展,内容相互隔离而陈旧。针对这一局面,重新构建了面向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建筑结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建筑力学、结构选型、建筑中的结构艺术等三个层次的课程,密切结合了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全面改革了课时设置、配套教材、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极大促进了学生对结构性能、结构与建筑关系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
    5  民族院校基于“应用创新”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覃丽坤 孙建刚 隋惠权 王振 高凌霞
    2015, 24(1):19-2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05
    [摘要](1595) [HTML](370) [PDF 472.18 K](882)
    摘要:
    文章将“应用创新”理念引入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并结合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发展过程,以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从专业教育理念、实验和实践基地建设、创新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等方面,探讨“应用创新”理念的专业建设,为构建民族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6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刘志勇 姜慧 牛鸿蕾
    2015, 24(1):22-2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06
    [摘要](1569) [HTML](353) [PDF 719.45 K](977)
    摘要:
    以新建本科院校徐州工程学院为例,首先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现状,然后,提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总体要求,最后,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基地与平台建设、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及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该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同类新建本科院校提供参考。
    7  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教学思考
    苏波
    2015, 24(1):26-2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07
    [摘要](1404) [HTML](326) [PDF 515.94 K](929)
    摘要:
    结合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教学实践、国外教学进修经验及留学生任课教师座谈会体会,从教师授课的角度出发,国外进修、课堂教学、教学评估、教材选编等4个方面对留学生教育了思考和总结,提出一些意见和改进措施,以期对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教学提供参考。
    8  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江学良 胡习兵 陈伯望 范云蕾
    2015, 24(1):29-3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08
    [摘要](1698) [HTML](355) [PDF 1.62 M](1013)
    摘要:
    专业认证是土木工程专业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社会适应性的必然趋势。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认证为例,从人才培养理念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以及专业教育特色等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以期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认证提供参考。
    9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谢启姣
    2015, 24(1):36-3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09
    [摘要](1439) [HTML](338) [PDF 720.60 K](809)
    摘要:
    根据2012年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基础上拆分而来。系统分析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将专业培养目标细分,分别形成以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为具体培养目标的人才体系,并制定适合不同类型人才目标的培养重点、课程体系、实现途径及教学实践模式。
    10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特色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朱永英 陈昌平 桂劲松 郑艳娜
    2015, 24(1):40-4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10
    [摘要](1514) [HTML](391) [PDF 644.83 K](812)
    摘要:
    结合国家“质量工程”及“卓越计划”,基于专业特色化建设理念,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为改革试点,探索了特色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等措施,不断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特色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证明,该模式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明显成效。
    11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素质培养
    高彦斌
    2015, 24(1):44-4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11
    [摘要](1260) [HTML](346) [PDF 501.17 K](757)
    摘要:
    包括专业技能在内的职业素质培养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给出了除专业技能外,导师在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一些作用及具体可行的方法,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行为习惯、沟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这些职业素质的培养,既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也可为毕业后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杨光 郑鑫 刘金云 郭巍
    2015, 24(1):47-5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12
    [摘要](1080) [HTML](362) [PDF 1.56 M](863)
    摘要: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校情的、反映社会需求的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该专业应用型本科生教学质量的前提。通过向学校1997年至2008年入学的12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利用问卷反馈的信息,掌握当前的社会需求,初步建立课程体系,为完善教学计划提供依据。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可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13  普通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探索
    倪振强
    2015, 24(1):51-5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13
    [摘要](1327) [HTML](370) [PDF 598.72 K](904)
    摘要:
    材料力学是理工科三大基础力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文章从普通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对普通本科院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化课程,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综合评价机制,改进传统的课程考核办法等。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14  面向不同力学基础学生的土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夏红春
    2015, 24(1):54-5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14
    [摘要](960) [HTML](296) [PDF 1.13 M](900)
    摘要:
    改变传统土力学教学统一大纲、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模式的现状,将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对不同工程力学基础的学生,制定不同模块的教学大纲,按照“因人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有选择地讲授不同模块的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土力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掌握土力学的核心内容,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实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教学改革措施合理有效。
    15  弹性力学教学中数学与力学问题的美学探讨
    刘章军 雷进生
    2015, 24(1):59-6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15
    [摘要](1363) [HTML](491) [PDF 636.78 K](730)
    摘要:
    考虑工科本科生教学特点,在弹性力学教学中,抓住数学和力学问题的内在联系,采用矩阵表达的形式阐述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变换关系,以及物理量(如位移、体力、应力、应变)的坐标变换关系,并利用坐标变换从直角坐标中的基本方程直接导出极坐标中的基本方程。按照这一教学思路,将数学知识与弹性力学有机结合,简化基本方程的推导过程,在对知识点深入和透彻讲解的同时,可与学生共同体会和分享数学与力学完美融合过程中的美学感受。
    16  结构力学位移法解题难点及教学对策研究
    徐丰 白桃 黄民水 周麟
    2015, 24(1):64-6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16
    [摘要](1770) [HTML](318) [PDF 1.87 M](836)
    摘要:
    文章以一次结构力学课程考试为切入点,对其中考查学生对位移法掌握情况的试题,按解题步骤进行得分统计分析,认为此题得分率较低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计算位移法基本方程的刚度系数和自由项。文章提出,对于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基本未知量的位移法计算题,只要确保在整个解题过程中附加约束单位位移的参考方向不改变,每个附加约束上约束力的参考方向设置一致且不改变,就能够避免将刚度系数和自由项计算错误。
    17  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余卫华 王正中 蔡坤
    2015, 24(1):69-7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17
    [摘要](1236) [HTML](354) [PDF 528.91 K](842)
    摘要:
    钢结构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重视钢结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校期间在钢结构设计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为毕业后从事钢结构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针对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钢结构课程设计的改革设想,钢结构课程设计应从选题、教学方法、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此研究为提高钢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8  针对钢结构教学具体问题的探讨与实践
    邓海
    2015, 24(1):72-7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18
    [摘要](895) [HTML](334) [PDF 537.32 K](817)
    摘要: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钢结构人才的要求,针对钢结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探讨。提出了介入“现场教学”手段、合理利用多媒体和传统板书教学方法、全过程案例教学、论文写作及专题报告4种教学改革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优秀的钢结构人才。
    19  桥梁结构电算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徐略勤
    2015, 24(1):75-7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19
    [摘要](1211) [HTML](319) [PDF 908.31 K](863)
    摘要:
    为适应中国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改善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缩小桥梁专业本科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质量缺口,针对桥梁结构电算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困境,提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桥梁结构建模操作有效糅合。根据典型桥型,采用分组,引入“项目式”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从而让学生由被动记忆和接受有限元软件的操作规则转变为主动掌握和探索有限元软件的功能和原理,以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适应力。
    20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杨璐 张文学
    2015, 24(1):79-8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20
    [摘要](1177) [HTML](503) [PDF 982.69 K](820)
    摘要: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随着土木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高校土木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该课程的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文章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现有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问题原因,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21  面向建筑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究——以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实践为例
    赵睿
    2015, 24(1):83-8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21
    [摘要](1457) [HTML](299) [PDF 818.97 K](936)
    摘要:
    以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经验为基础,文章从建筑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出发,对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专业学习之间的关联点进行思考和分析,努力探究和构筑最适合于建筑学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体系。
    22  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在建筑学专业课程中的建构探索——以西南科技大学建筑学培养方案为例
    成斌 刘虹
    2015, 24(1):88-9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22
    [摘要](1310) [HTML](322) [PDF 1.37 M](953)
    摘要:
    无障碍设计是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针对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多,无障碍设计知识点分散,不容易形成系统的现象,提出在建筑设计课程群中,建构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并将各个知识点融入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以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为例,落实了知识点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在强调实践性的同时也实现了原理课程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对接。
    23  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场效应”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许建和 宋晟 严钧
    2015, 24(1):92-9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23
    [摘要](1159) [HTML](305) [PDF 1.17 M](767)
    摘要:
    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基于交流的“场环境”对建筑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当前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主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场效应”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操作方法。
    24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徐文英
    2015, 24(1):97-10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24
    [摘要](1203) [HTML](329) [PDF 885.23 K](931)
    摘要:
    在分析现行环境工程教学的基础上,指出开设环境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面向环境科学系各专业和环境管理专业研究生开设环境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任课教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设置环境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综合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全方位的考核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课程采用全英语授课,培养学生参与国际环保工程项目的实践能力。
    25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双语教学思考与探索
    余薇薇 陈士凌 陈垚
    2015, 24(1):102-10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25
    [摘要](1510) [HTML](330) [PDF 647.88 K](795)
    摘要:
    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十分必要,在调研当前双语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扩充专业知识、具备国际视野为教学出发点,明确开展双语教学应具备完善的目标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从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实践等方面不断完善,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6  工业通风课程防排烟通风内容教学方法探讨
    刘春花
    2015, 24(1):106-10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26
    [摘要](992) [HTML](317) [PDF 1001.75 K](746)
    摘要:
    防排烟通风是工业通风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暖通空调设计所不可或缺的知识。由于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大多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感到困难。为解决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矛盾,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文章提出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前期引入数值模拟技术,中期应用案例教学法,后期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反映良好,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7  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边晶梅 孙集僮 周超
    2015, 24(1):110-1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27
    [摘要](1097) [HTML](337) [PDF 1.37 M](773)
    摘要:
    在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国际大背景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使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文章深入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适应“卓越计划”要求的教学改革措施及实践情况,并总结了阶段性成果。此研究对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卓越工程师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28  基于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齐东春 刘章军 雷进生 郭永成
    2015, 24(1):115-11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28
    [摘要](1394) [HTML](374) [PDF 1.10 M](870)
    摘要:
    针对目前部分高校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脱节、用人单位满意度不断下降的问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及成果评价体系、校企联合培养等方面对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实践,以加强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增强社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29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水平的思考
    邓华锋 李建林 王乐华 王宇
    2015, 24(1):119-12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29
    [摘要](1312) [HTML](315) [PDF 707.62 K](815)
    摘要: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最直接有效的环节。但是,目前中国较多高校的实验教学体系与培养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实验课程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了专业课程实验的特点,即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和授课时段的零散性、实验课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特殊性。针对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整合实验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建设、注重实验教师素质培养、量化实验考核标准、开放实验资源等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国家建设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30  钢梁整体稳定教学实验装置改进设计
    郭小农 秦朗 黄玮嘉 王伟
    2015, 24(1):123-12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30
    [摘要](1252) [HTML](359) [PDF 1.25 M](919)
    摘要:
    稳定性是钢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配合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同济大学在国内率先构建了钢结构多功能教学实验平台,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钢梁整体稳定实验是观赏性较强的教学实验,然而,数年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原钢梁夹支支座会导致整体稳定承载力偏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为了准确模拟钢梁的约束条件,文章对原有支座进行了改进,使实验结果更加接近理论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1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配套课程建设与效果调查
    周翔 李峥嵘 李铮伟
    2015, 24(1):127-13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31
    [摘要](1672) [HTML](319) [PDF 1.47 M](873)
    摘要:
    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启动了毕业设计配套课程即工程设计方法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工作。该课程设置“综合设计知识”“绘图设计知识”“产品设计知识”三大类教学模块,邀请具有工程背景的专业教师、资深设计师和技术人员开设讲座课,讲授与实际工程设计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案例。课后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该课程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得到学生高度认可,其中“综合设计知识”教学模块最受学生欢迎。文章对此项课程建设及其效果进行了介绍。
    32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考核方法的研究
    刘赞群
    2015, 24(1):132-13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32
    [摘要](1154) [HTML](320) [PDF 617.53 K](745)
    摘要:
    实验学习与实验考评成绩不对应是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从实验过程控制、实验情况讨论、实验报告内容和实验考评方法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与考评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3  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重庆科技学院2014届毕业生为例
    孙毅 黄林青 朱浪涛
    2015, 24(1):136-14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33
    [摘要](1352) [HTML](260) [PDF 2.24 M](832)
    摘要: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重庆科技学院2014届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为对象进行了毕业设计现状的调查。调查涉及对指导教师的认可程度、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认识、毕业设计选题、格式和表彰等内容;还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毕业设计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学校自身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改革建议。
    34  “比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建筑构造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孙亚丽 曹冬梅 方建平
    2015, 24(1):141-14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34
    [摘要](1042) [HTML](314) [PDF 474.97 K](758)
    摘要:
    针对建筑构造课程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文章对课程设计的任务布置、时间安排和成果表现等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引入“比选—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建筑构造课程设计原有的传统模式,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5  心理解析性教学在工程实践课程中的佳效
    王宁 解本铭 张润峰
    2015, 24(1):144-14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35
    [摘要](853) [HTML](317) [PDF 590.35 K](727)
    摘要:
    文章针对大学本科实践课程AutoCAD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难题,细致地解析了学生的心理,积极地采取心理战术缓解学生的压力,令其克服自卑的心理,使其保守良好的心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努力创造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经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出结论:优化课堂教学,教者首先应仔细观察与揣测学生的心理。
    36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现状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李方元 吴培峰 王达磊
    2015, 24(1):147-15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36
    [摘要](913) [HTML](336) [PDF 776.26 K](771)
    摘要:
    结合从事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经历和亲身体会,分析了在大土木宽口径背景下本科生的学习状态,总结了本科生就业后面临的不同处境;结合本科生毕业后的相关调查统计,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水平与再教育方法,分别站在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思路和对策,希望能给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提供参考。
    37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双螺旋耦合模式
    张文海
    2015, 24(1):151-15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37
    [摘要](927) [HTML](335) [PDF 818.10 K](811)
    摘要: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在详细了解和调查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并总结凝炼了双螺旋耦合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模式。
    38  水工本科生校外毕业设计的控评机制
    徐镇凯 黄海鹏 黎良辉 魏博文 刘成林
    2015, 24(1):155-15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38
    [摘要](1073) [HTML](353) [PDF 979.96 K](765)
    摘要:
    针对本科生校外毕业设计远程监管困难和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文中分析了水工专业校外毕业设计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校外毕业设计监管改革措施,研究并提出了一套校外毕业设计远程监控方法,进一步完善了现行水工专业毕业设计控评机制,结合近年来教学管理实践表明,这一改革措施有效提升了水工本科生校外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该远程监管策略亦可推广于其他工程类专业。
    39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模型构建初探——以浙江省6所高校为例
    高路 杨云芳
    2015, 24(1):158-16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39
    [摘要](1024) [HTML](1009) [PDF 827.18 K](787)
    摘要:
    文章以浙江省6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视角,结合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专家深度访谈,调查研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分析现阶段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进行原因探析,在归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各因素之间的内部关系进行逻辑分析,初步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模型。
    40  土木工程行业人才需求缺口与本科院校就业压力之间的矛盾分析
    刘镇 周翠英
    2015, 24(1):163-16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40
    [摘要](1818) [HTML](316) [PDF 974.12 K](949)
    摘要:
    土木工程行业转型升级中存在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缺口逐渐增大与本科院校就业压力逐渐增大之间的矛盾。为此,通过深入调研土木工程行业的一线用人单位与本科院校,重点研究了土木工程行业人才需求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了本科院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就业压力,分析了行业人才需求缺口与本科院校就业压力之间的矛盾成因,提出了以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解决方案。研究可为解决上述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亟待完善之处提供启示,也为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卓越工程师综合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41  基于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服务业就业问题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梁平 焦建美
    2015, 24(1):167-17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1.041
    [摘要](1408) [HTML](0) [PDF 1.06 M](890)
    摘要:
    基于鲍莫尔-富克斯假说及后续修正模型,将服务业工资增长率滞后程度引入模型,建立能恰当反映重庆市服务业就业份额上升原因的计量模型,并用1985—2012年重庆市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制成品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对服务业就业份额的提升起抑制作用。不断提高部门间产业依赖度才是提高服务业就业份额的重要举措。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对本部门就业份额的提升起促进作用,对克服“成本病”也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长率是服务业主动提高就业份额的有效途径。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