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4(6):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01 CSTR:
摘要:高等学校在从教学型大学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过程中,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几乎都将转型的最高目标定位在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上,从而使大学基本职能在排序上出现异化。文章从高校职能的本真内涵出发,诊示大学教研文化中的暂存问题,提出从客观辩证的视角去看待高校的教研文化和教师的科研工作,重构大学教研文化,使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评价体系回归到大学根本职能的理性轨道上,促进高校教研文化的良性发展。
2015, 24(6):5-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02 CSTR:
摘要:文章从城乡规划专业职业化能力培养入手,分析了目前中国城乡规划专业在职业化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比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出了加强中国城乡规划专业职业化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2015, 24(6):10-1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03 CSTR:
摘要:湖北工业大学于2005年在国内首创土木工程(防水材料与工程)专业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适应防水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从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措施等方面介绍了防水专业的建设经验,可为同类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2015, 24(6):14-1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04 CSTR:
摘要:文章在分析本科生导师制的定位和建筑学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学系为例,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提出了依据建筑学专业课程特点和思维方式,建立分阶段、二次双向选择的本科生导师制架构。
2015, 24(6):19-2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05 CSTR:
摘要: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多年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提出面向基层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思路,并通过构建“核心素质+模块嵌入” 的教学实践体系,提出了与之配套的 “展、融、导、新”教学实践培养具体措施和方法。
邓春凤 , 龚克 , 王万民 , 刘声炜 , 张慎娟 , 何宇珩
2015, 24(6):23-2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06 CSTR:
摘要:中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中提出了学生“能力结构”的6项内容,确立了今后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目标。能力结构的知识获取需要相应的课程教学作支撑。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的一条主线,设计类课程对学生能力结构培养的各个环节起着重要的链接作用。围绕这6大核心能力的培养,文章分析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的完善、课程的衔接、教学手段的选用和培养机制的创新等方面对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5, 24(6):29-3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07 CSTR:
摘要:根据应用技术型大学定位的技能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型“三平台、一训练、两能力”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即通过“基础教学试验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工程技能实战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与创新能力。同时,为确保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对其保障措施和监控体系进行分析。通过改革现有专业实践教学,建立一个适应应用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2015, 24(6):34-3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08 CSTR:
摘要:基于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力学课程群的教学实践,文章从教学内容的整合、网络平台的建设、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力学课程群的整合与改革的思路。实践表明:力学课程群的整合与改革,可以压缩教学学时,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5, 24(6):38-4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09 CSTR:
摘要:为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重庆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首次申请并通过了英国特许水务与环境学会(CIWEM)的专业评估。文章从行业学会的选择、评估过程、评估材料的构成和评估的关注点等四个方面对此次国际评估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国内专业评估进行了综合比较和探讨。
艾海男 , 阳春 , 何强 , 张勤 , 张智 , 古励 , 姚娟娟 , 赵彬 , 赵纯
2015, 24(6):41-4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10 CSTR:
摘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专业综合改革的背景下,重庆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申请并通过了英国特许水务与环境学会(CIWEM)的国际评估。文章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和CIWEM评估对专业人才所必备的胜任力要求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如何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特点,充分借鉴国外经验,提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水平,培养优秀的本科专业人才,以适应新时期国家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
2015, 24(6):44-4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11 CSTR:
摘要: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立足于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现状,介绍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举措,构建了适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四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以通用实践能力、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为核心,创新综合课程设计、工程技术培训、顶岗实训等教学环节。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对培养建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有良好效果。
摘要: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和构建阶段,在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主体培养单位高校条件准备不足,导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构建适合国情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政府、高校、导师团队等多方共同努力。文章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视角,以特色化培养模式、导师团队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等为研究对象,提出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推广多元一体导师团队制、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及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的应对策略,以期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和推进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产生积极影响。
2015, 24(6):51-5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13 CSTR:
摘要:文章对适用于我国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倡多元化互补式研究生教学模式。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暖通学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探讨了与基础课和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相适宜的教学模式。基于层次分析理论,构建了暖通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为深入研究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实施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5, 24(6):55-5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14 CSTR:
摘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随机振动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立足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从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条件、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系统阐述和全面总结了随机振动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具体思路和实际做法。
2015, 24(6):58-6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15 CSTR: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包括了建筑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道路桥梁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文章分析了不同土木工程专业的材料共性问题和个性要求,提出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际应用需求,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建设。
2015, 24(6):62-6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16 CSTR:
摘要: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部分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沿袭了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提出了适合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方法。
2015, 24(6):66-7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17 CSTR:
摘要:风景园林成为新的一级学科为专业发展提供了空前机遇,也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景观都市主义倡导学科整合和专业合作,致力于使景观取代建筑和规划成为承载当今城市发展的一种基本生长模块和生态体系,代表一种认知、处理人地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城市设计则被认为是综合处理各种城市系统和要素关系的、代表公共价值取向和高质量城市环境观的专业范畴,代表一种提供多系统协同机制以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策略。研究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视角,探讨在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如何通过城市设计教学及训练过程,明确其课程组成、性质和地位,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及其组织等。
2015, 24(6):74-7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18 CSTR:
摘要:采用基于“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的教学模式,依据知识模块划分,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素材,借助有限元软件等数值仿真实验和多媒体演示手段,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地震工程情境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和直观化,创造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氛围,开展工程结构抗震原理的课程教学,从而强化学生对工程结构抗震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015, 24(6):79-8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19 CSTR:
摘要:在多年的多高层建筑结构教学及设计、施工实践中发现关于多高层框架计算概念较模糊的问题,尤其是在水平荷载作用计算中,很多人对反弯点法的适用条件ib/ic≥3和建筑抗震结构概念设计中的“强柱弱梁”原则认识不清,不能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甚至认为两者是矛盾的,提出了很多质疑。实际上,两者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两个问题。文章从框架结构的本质意义出发,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以期达到概念清楚、设计正确的目的。
2015, 24(6):83-8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20 CSTR:
摘要: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中,通过双语授课的教学实践,从改变双语师资匮乏现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双语教材和配套课程三方面入手,提出钢结构基础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为开展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提供了参考。
2015, 24(6):86-8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21 CSTR:
摘要:良好绪论部分的教学是课程教学的良好开始。在桥梁工程课程绪论部分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优化整合绪论部分的内容,如桥梁的定义与功能、桥梁分类、桥梁跨径发展、桥梁美学与造型、技术创新、灾害与应对措施以及全球交通网络等知识点,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个整体的认识,了解桥梁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素质高和创新能力强的桥梁工程专业人才。
2015, 24(6):90-9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22 CSTR:
摘要:文章探讨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主要是从理论知识体系模块化构建、实践技能项目驱动化构建、课程效果多功能化构建、课程考核互动后构建4个方面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实践证明,“CDIO” 工程教育模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015, 24(6):93-9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23 CSTR:
摘要:根据传热学课程知识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课程内容重要而又难学的特点,文章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探讨了传热学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即在主要采用注意策略和记忆策略的基础上,辅以问题讨论法、类比法和案例分析法三种常用教学方法,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015, 24(6):97-10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24 CSTR:
摘要:水文学原理课程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如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的学习,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针对高校水文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从知识内容体系、理论与实践性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进行了探索,对水文学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一些思考。
2015, 24(6):102-10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25 CSTR:
摘要:工程抗震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文章结合大量工程抗震案例,按因问设景和因势利导两个步骤进行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索。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将其引入场景,并层层推进探寻问题,使学生从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并按教学内容进行串联式和并联式场景转换,在互动中强化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使新型的认知结构同化于心、顺应于物。
2015, 24(6):108-11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26 CSTR:
摘要:大学教学改革的成败在于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文章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视角出发,构建“学促教”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与中心地位,探讨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相结合的改革模式及效果评价。该模式的特点是基于学生的意愿设计教学方法、全过程了解学生学习动态、综合全面评定学习成绩。通过四年的改革与调查分析表明,该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体人格,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值得推广应用。
2015, 24(6):113-11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27 CSTR:
摘要: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专业岗位适应能力非常重要。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锻炼了技能,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015, 24(6):117-12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28 CSTR:
摘要:根据钢结构教学现状,提出钢结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三明学院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兴趣教学”的新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5, 24(6):121-12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29 CSTR:
摘要:建筑物理实验是建筑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解决设计问题,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教学方法层面探讨了开放式研究性建筑物理实验模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并介绍了部分实验教学案例。文章最后分析了建筑物理实验的定位、研究性实验与基础性实验的关系,以及开放式实验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015, 24(6):128-13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30 CSTR:
摘要:针对当前中国高校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以学生专业兴趣为导向,对现阶段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基于自主式微小实验平台建设的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该模式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本科生毕业设计为依托,通过学生自行研发微小实验装置、自主开展实验研究,突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工科大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基于自主式微小实验平台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能切实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展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提升工科专业毕业生的企业满意度。
2015, 24(6):133-13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31 CSTR:
摘要: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如何提高实习质量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严峻问题。文章针对传统生产实习模式,基于BIM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将BIM技术与生产实习教学进行优势整合,提出利用网络平台,设立网络施工模拟实验室,并探讨其过程管理及战略意义。
2015, 24(6):137-14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32 CSTR:
摘要: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当今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科技竞赛正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作者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经历,文章主要从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培养等几个方面,探讨结构设计竞赛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
2015, 24(6):141-14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33 CSTR:
摘要:针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特点及现状,将计算机技术与测试技术紧密融合,自主设计基于虚拟仪器的实验教学演示系统。以实验教学演示为目的,设计数据处理与界面显示程序,实现实验类别选择、参数设置、图形实时显示、数据存储再现等功能。实践表明,该演示系统为开展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提供了友好而开放的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5, 24(6):146-15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34 CSTR:
摘要: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工程实训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课程。文章在分析完全学分制和工程实训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开放式工程实训教学模式是实现工程实训与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有机结合的唯一途径。通过分析在应用完全学分制下工程训练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难题和不足,提出了建立完全学分制下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方案和实施过程,解决了多数高校工程实训教学中应用完全学分制遇到的难题。
2015, 24(6):152-15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35 CSTR:
摘要: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015, 24(6):156-16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36 CSTR:
摘要:文章介绍了德国拉尔夫·约翰尼斯教授创建的建筑设计教学模型MADE,阐述了其产生的背景和在建筑设计教学方面的实践意义,并以建筑师职业实践内容与埃森大学建筑系教学成果为例,探讨了建筑教育在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对教学步骤与模式的适应性需求,对当前中国建筑教育人才培养向职业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5, 24(6):162-16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37 CSTR:
摘要:MSTP(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设备作为电力通信网的现行主力传输设备,承载着电网远程监视和控制的关键数据。笔者利用SDH原理实现了异种光传输设备间各种业务的互联互通,通过以太网通道解决了主站网管监控站端独立网元的问题,并总结了SDH基本传输原理、SDH互联互通条件,以最低成本成功实现了不同光传输设备网络的融合,有效提升了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水平。
2015, 24(6):167-16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38 CSTR:
摘要: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是高等院校土木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文章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课程开展微课适应性研究,演绎微课教学制作过程,总结并分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过程与策略,推进微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2015, 24(6):170-17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39 CSTR:
摘要: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目前正处于一个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时期。伴随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等互动交流平台在辅助教学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空间,而且易于高校学生接受。笔者在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工作表明,学生对于“课堂讲授+微博辅助”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对基本概念掌握明显提升,对教材与规范中区别和联系的认识明显加强,可实现差异化学习和锻炼交流能力。
2015, 24(6):174-17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40 CSTR: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学习中,对钢结构的复杂构造及抽象概念常常感到难以理解,文章建议引入电子模型技术辅助传统教学来解决这一难题。在课程教学中,可采用电子模型辅助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钢结构复杂构造及抽象概念的认知,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以达到最终掌握钢结构设计原理的目的。
2015, 24(6):179-18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41 CSTR:
摘要:文章探讨土建类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土建类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认为土建类专业教师应该从职业道德修养、社会热点分析和人生理想确立等方面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要注意自身修养,坚持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为土建类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出有益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