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5(2):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01 CSTR: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行业缺乏"全产业链式"复合型人才的现状,结合全寿命周期思想,从全寿命周期理论、全寿命周期方法、全寿命周期应用三个方面,对工程实践、专业教育、系统思维提出了相应建议,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推进毕业设计联合、有效对接行业需求等方法,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全产业链式"的复合型人才。
2016, 25(2):11-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03 CSTR:
摘要:文章依据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依托点-轴-网的框架结构理念,从原则、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探讨了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将知识、能力、素质作为有机整体,提升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达到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的。
2016, 25(2):15-2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04 CSTR:
摘要: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趋向于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社会需要的规划师应是集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程实践能力于一体,基础理论扎实,社会责任感强,有正确的价值观,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文章分析了目前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忽视职业道德培养、对工程实践重视不够、轻视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问题,在探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程实践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成果,提出了城乡规划专业MHP-CDIO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的目标构想、设计方案、实现途径和具体运作进行了研究。
2016, 25(2):21-2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05 CSTR:
摘要:我国建筑学教育体系中未能明确职业化的具体要求,建筑教育与建筑师职业素质培养之间存在脱节,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化教育也存在较多缺失,难以满足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对建筑师基础阶段教育的要求。本文从职业建筑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养入手,从建筑学专业的职业教育背景出发,以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艺术思维的启迪、社会职责理念的树立等方面为侧重点,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进行研究。
2016, 25(2):25-2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06 CSTR:
摘要:"十三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乡规划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依据和蓝图,其规划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新时期,城乡规划教育首先要找准存在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拓宽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建立科教协同培养的联合教学模式,以适应当前和未来城乡规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2016, 25(2):28-3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07 CSTR:
摘要:工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体。高校培养的工程人才能否具备工程实践所要求的素养,不仅取决于高校的系统教育,而且深受企业参与专业教育程度的影响。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企业可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制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4方面的教学环节。针对企业缺乏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渠道、机制与动力、必要经费等现状,文章提出了学校、企业共同解决企业参与高等教育问题的途径与措施,为土木类专业办学提供参考。
2016, 25(2):32-3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08 CSTR:
摘要:以高校为主体,并偏重于理论教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就业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对此,高校应当主动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具有积极意义,应科学制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具体实践措施,如企业参与制定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建立实习基地、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及加强校企双方人员的交流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行之有效,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有益尝试。
2016, 25(2):36-3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09 CSTR:
摘要: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的培养要求,针对钢结构的课程特点和目前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课程教材的合理选取、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考核模式的宽松化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2016, 25(2):40-4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10 CSTR:
摘要: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文章分析了材料成形CAD/CAE/CAM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课程自身特点,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三方面对课程进行初步改革探索,文章指出课程的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多样化所带来的个体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016, 25(2):44-4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11 CSTR:
摘要:工科研究生是进行科研实践的主力军,其创新能力不仅关系着高校的创新水平,也对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情况不容乐观,现行考试制度、研究生培养模式、科研创新氛围等都对其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培养工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6, 25(2):48-5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12 CSTR:
摘要: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文章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通过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试点的具体实践,总结校企合作在师资建设、培养方式改革、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培养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估等方面形成的经验和实践效果,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2016, 25(2):53-5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13 CSTR:
摘要:结合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探讨了现阶段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建议面向土木工程行业需求,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导师队伍、评价体系、实践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与探索,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寻求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合理模式。
2016, 25(2):57-6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14 CSTR:
摘要:以力学竞赛为契机,探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通过优化课程例题教学内容,认真梳理课程中的典型例题,重视力学例题教学中力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在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 25(2):61-6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15 CSTR:
摘要:概念结构力学在课程教学中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概念分析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体系尚不健全。基于此,围绕各类桁架结构展开概念分析,培养学生的概念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实践表明,桁架结构的概念分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层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各类桁架结构的受力机理与力学特性。
2016, 25(2):65-6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16 CSTR:
摘要: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涉及土力学特性及地基基础的设计,为该专业机场工程方向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文章探索将民航机场工程知识融入该课程教学内容,立足机场行业探讨课程的民航特色教学模式,分析课程教学专业性内容的延伸、互动教学方法、课程联动考核机制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该课程民航特色教学方法的优化建议。
2016, 25(2):69-7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17 CSTR:
摘要:针对高层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现状, 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提出基于多能力培养的开放合作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的要点,分析从中获得的启示和经验,对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程教学实践同样有借鉴意义。
2016, 25(2):73-7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18 CSTR:
摘要:为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过程中,探索实践了一条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新方法。该方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实践和工程现场,系统地将课程教学实验、工程施工现场学习以及参与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实现了综合培养学生基本工程概念和专业技术的目的。
2016, 25(2):78-8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19 CSTR:
摘要:以参加"高教杯"成图竞赛为契机,对如何通过学科竞赛促进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全国大学生"高教杯"成图竞赛的特点,从教学模式、教材选择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剖析了目前桥梁工程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注重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衔接、设置教学课程互动环节、参加模型参观、开展施工图研读和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等桥梁工程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实践表明: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6, 25(2):82-8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20 CSTR:
摘要:异型桥是当前城市桥梁建设的热门选择之一,并且是桥梁结构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章节,因此为了对异型桥课程教学提供些许参考,文章从异型桥的分类、施工、设计等角度对其知识点进行了较细致的梳理,将异型桥和普通桥进行了简单的对比。最后分别立足于教、学两个角度对如何教好和学好本章知识进行了探讨。
2016, 25(2):89-9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21 CSTR:
摘要:基础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技术类课程。在坚持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深入探索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6, 25(2):92-9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22 CSTR:
摘要:建筑环境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广,信息量大,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明确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梳理,结合知识要点将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诠释,提出了"热湿环境-空气环境-声光环境"三部分教学重点内容,从人对环境的需求角度出发,剖析环境的控制参数、评价指标,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建立了"以人为本,创建环境"的教学思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强化课程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2016, 25(2):96-9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23 CSTR:
摘要:水工建筑物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主干专业课程,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的目的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符合广东省区域特色的水工建筑物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通过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着力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立足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016, 25(2):100-10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24 CSTR:
摘要:建筑设备与安装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是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授建筑设备安装与工程造价方面的内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较差,导致考试成绩与实际操作能力均不理想。针对以上问题,文章进行了课程教学的改革和研究,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引入研讨与案例教学法、采用"一章一练"的实践教学方式,以及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培训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学生实践与考试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以及实践能力都有明显改善。
2016, 25(2):105-10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25 CSTR:
摘要:回顾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一年级教学小组在2014年对原有建造教学开展的改进实验,分析并总结了实验中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研究认为:通过在教学中增设准备环节、增加贴近日常体验的分项基础训练,可有效提高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使各教学环节之间衔接更为紧密,教学效果更佳。
2016, 25(2):110-11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26 CSTR:
摘要:针对地基处理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课堂讲授为例,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探索,以期提高地基处理的课堂教学质量。根据河南科技大学地基处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大纲要求,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增强师生互动等方式,对其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文章提出的改革措施对促使教学效果提升成效显著,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2016, 25(2):113-11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27 CSTR:
摘要:灾害社会学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该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工程、结构类课程,主要讲述灾害的基本概念及属性、人与灾害的相互关系等,旨在培养学生以人文化的社会视角认知灾害、认识灾害规律。在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探索了结合典型案例开展讨论式课程教学,结合热点事件提交课程论文,结合课堂点评形成的案例互动教学模式,以期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理解专业内涵,探索灾害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2016, 25(2):117-12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28 CSTR:
摘要: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工程经济学课程培养学生工程经济意识,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文章提出将全过程项目参与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工程经济学课堂教学中。该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课堂,利用多元化课堂组织形式,以一个激发学生广泛兴趣的实际项目案例贯穿教学始终,结合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
2016, 25(2):121-12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29 CSTR:
摘要:基于信息技术和数据科学的城市定量研究已然成为当下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一股热潮。文章介绍了苏州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SPSS教学情况,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另外,文章还指出应重视城乡规划领域SPSS应用方面的教材建设。
2016, 25(2):125-12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30 CSTR:
摘要:自学型课程是北京工业大学适应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以2014级交通实验班学生和非实验班学生为对象,开展交通实验班自学型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结合北京工业大学已开设的自学型课程授课模式及效果调查分析结果,考虑交通工程实验班学生需求,分析并探讨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交通工程实验班自学型课程设置。结果表明,自学型课程的合理设置可以满足交通实验班学生的需求,并提高交通工程实验班学生的专业技能。
2016, 25(2):130-13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31 CSTR:
摘要: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学生参与工程施工实践的深度有限,获取的信息量不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对实习过程的管理也较困难。文章介绍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网络指导和管理的"赞学网"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实时分享平台,该平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助于教师实时管理和指导,实习质量和成效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生产实习实时分享平台是一种有效的实习管理新模式。
2016, 25(2):134-13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32 CSTR:
摘要:毕业设计是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由理论结合实际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结合西安工业大学现有资源与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教学培养目标,改革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使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更加工程化、科学化。实践证明该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2016, 25(2):139-14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33 CSTR:
摘要:为解决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问题,采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了"互联网+实习交流"和"互联网+共享课程"两种实践新模式。首先,分别介绍了构建两个模式的主要思路、技术方法和重点内容;然后,简要介绍了两个模式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最后,从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提出了综合运用两种实践模式应当改进之处。
2016, 25(2):144-14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34 CSTR:
摘要:通过实验项目教学改革创新实验设计,结合实验平台的建设,以实验方案的制定、专业背景知识的获取、实验装置的可操作性3个方面为抓手,开展学生创新实验实践活动,探索大学生创新实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016, 25(2):147-14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35 CSTR:
摘要:结构振动领域课程涉及的概念多,复杂程度高,理解难度大,亟需开展课程案例教学增进研究生对课程的理解,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此,依托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和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项目,设计制作了钢结构塔架动力相似模型,在推动结构振动领域课程教学,促进研究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实效。
2016, 25(2):150-15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36 CSTR:
摘要: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观察力和团队配合协调能力,必须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区域性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使用现状调研分析,指出高校实验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及理论课教学,实验室设备数量不足,教学实验室的选址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以培养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并完善"一四四"实验教学体系,在确保本专业总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探索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实践证明,通过改革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16, 25(2):154-15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37 CSTR:
摘要:作为面向建筑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建筑物理课程,怎样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改革,使学生通过热环境参数测定和热舒适分析对相关建筑物理指标形成理论和感性的全面认识,深入理解热环境参数和建筑热环境结果的因果关系,并且能够实际运用到建筑环境控制中,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建筑热环境参数测定与热舒适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提出了从单项指标测试转变为综合性热环境的测试分析、从实验数据分析延伸到建筑热环境评价分析及改造这一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这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介绍了实验教学的具体过程和实验教学成果,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体会。
2016, 25(2):157-16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38 CSTR:
摘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章在分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完善,构建了学生设计方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多元主体评价方式,探索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理论型教学转变为实践型教学,旨在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2016, 25(2):162-16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39 CSTR:
摘要:稳定问题是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轴心受压钢构件的整体稳定教学为例,分析了轴心受压钢构件稳定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探讨了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辅助轴心受压钢构件稳定难点问题讲解的方法。实践表明将ANSYS软件应用到钢结构稳定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钢结构稳定问题的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于其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2016, 25(2):167-17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40 CSTR:
摘要:在总结中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学科特点和当前规划教育多种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以应用型数字化课程体系的完善为主导,从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发展趋势分析着眼,进而从城乡规划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入手,探索城乡规划学课程体系中的数字化课程的新定位和新方法。从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课程平台整合、国际联合教学以及多元化的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整合平台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
2016, 25(2):171-17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41 CSTR: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将具有时空特性的水利水电工程数据集合进行可视化分析。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水电站教学中,建立河床式水电站的仿真试验模型。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过程中,可深入了解电站枢纽、电站厂房、轴流式水轮机等水利水电工程和设备,并能模拟水轮机组安装与检修。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中,要求学生自主构想、设计、完成并验证虚拟模型,教学效果显著。在理论结合虚拟仿真的指导下,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充分体现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