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5(5):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01 CSTR:
摘要:零基础的法语强化学习和法方承担引进课程采用法文授课是土木工程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主要特点。为提高土木工程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质量,在完善培养计划、提高引进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始业教育、营造法语文化氛围、加强项目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2016, 25(5):5-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02 CSTR:
摘要:文章以同济大学和普渡大学为例,从研究生的招生方式、教学模式和科研培养等几个方面对中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水平。
2016, 25(5):8-1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03 CSTR:
摘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改革、轻质量,重产出、轻规律的迷失症状,具体体现在工具人与理性人之辩,造成培养目标迷失;重视教学改革的形式探索,忽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迷失;不同院校、专业之间的培养模式趋同,创新性的力度不足;缺乏适切的教材,教学资料依然稀缺,育人的宗旨迷失。迷失的根源是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理念滞后;行政干预过多,高校自主权过小,与社会联系的过少;功利浮躁之风,侵蚀“育人灵魂”。探究重拾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回归教育本位;以生为本,加强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质量监控;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建立教师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机制;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实现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策略。
2016, 25(5):14-1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04 CSTR:
摘要:各高校应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这已成为“十三五”建设期间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现今的历史时期赋予了全面发展更具使命感的时代标签,其涵义是多元的、和谐的与可持续的,为探索全面育人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笔者从“五色”理念出发,绘制了五彩的育人服务体系,提出了可行的实践路径。
2016, 25(5):18-2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05 CSTR:
摘要:为了优化春季高考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春季、夏季高考对比,分析了生源差异、考试科目差异、实施效果差异,指出了省内外春季高考的发展差异。针对地方高校春季高考土木工程学生的培养,需要解决培养模式定位、专业方向等问题,提出了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强化实践教学,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中职教育过渡到高等教育。
2016, 25(5):22-2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06 CSTR:
摘要:根据我校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特点制定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中提出了5种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PEDES培养模式,构建了5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强化了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手段,优化了课程数量及开设时间顺序,并对毕业总学分、实践安全性、创新学分获取及专业能力评估进行了探讨。
2016, 25(5):29-3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07 CSTR:
摘要:研究生暑期学校是中国高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十分有效的形式。要想办好暑期学校,必须充分利用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办学品牌,发挥学科优势,进而有效地促进研究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文章对东南大学2010年至2014年举办五届暑期学校的办学经验进行总结,为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实践探索提出一些建议。
2016, 25(5):35-3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08 CSTR:
摘要:基于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暖通学科研究生多元互补教学模式框架下,提出了若干研究生课堂“教”“学”组合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该模式旨在全面拓展教育教学的时空范畴,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发挥多元智能的潜力,为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多元学习环境。
2016, 25(5):39-4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09 CSTR:
摘要:在科技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专业英语能力对于及时获取、有效利用各专业的最新科学技术从而进行科技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土木工程学科专业英语学以致用的角度,进行了从“学”到“用”的硕士生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探索,在“学”阶段学生通过已经习得的专业知识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在专业领域的表达方式,包括词汇、语句及语言风格,在“用”阶段学生通过以英语为载体的学术论文、讲座、国际会议等形式获得本专业的先进科学知识及技术成果,并且能够自己撰写英语论文、作演讲、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等。
2016, 25(5):44-4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10 CSTR: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受到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有了较多的成果,但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策略尚不成熟。教学评价是有效促进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因此,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的要求与翻转课堂教学特色分类归纳了国内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并按照翻转课堂的专项评价、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以及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三个方面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结构的研究和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2016, 25(5):49-5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11 CSTR:
摘要:通过调研北京市属院校发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在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发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这对于健全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完善教学监控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运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来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反馈信息,能够有效地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2016, 25(5):54-5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12 CSTR: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工科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测评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高校工科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测评体系,可为评价工科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供依据。
2016, 25(5):59-6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13 CSTR:
摘要:问题中心的教学模式能解决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充分发挥学员“学为主体”的地位,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体验知识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文章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问题中心教学思想在高校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提出了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路。
2016, 25(5):62-6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14 CSTR:
摘要:文章分析了传统钢结构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方案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将单元练习与课程设计一体化的理念,并给出了“一生一题”的具体实施方案。改革方案具有翻转课堂的特点,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点。实践表明,采用改革后的方案,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程的知识体系,理解了各章节知识可解决的实际问题,因而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高,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培养质量。
2016, 25(5):71-7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16 CSTR:
摘要: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文章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针对当前学生实践能力弱的现状,从教学方法、实验条件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等方面探讨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2016, 25(5):75-7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17 CSTR:
摘要:“卓越计划”是促进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岩石力学作为典型的跨行业通用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轻视基础概念、标准混乱陈旧、忽视工程能力培养的问题,难以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教学内容模块化,合理选择培养标准;强化基本概念理解,培养创新能力;深入工程现场,提升工程能力的教学改革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6, 25(5):79-8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18 CSTR:
摘要: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以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土力学课程双语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相关文件要求,对双语教学的意义、目的、双语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师资队伍的培养,以及双语教学的实施等内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对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2016, 25(5):83-8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19 CSTR:
摘要:岩土钻掘工程广泛应用于城市工程建设、地下工程施工、深部科考及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其系列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把握专业应用需求、触发创新。从钻掘系列课程教学实践入手,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知识-能力-素质-创新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学校独特优势,将工程创新思维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优化模块式课程体系、创新研究型教学方法、构建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创新与教学成果考评体系”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内涵。
2016, 25(5):86-8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20 CSTR:
摘要:基于大数据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文章聚焦土木工程专业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程教学,通过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和途径,阐述依托大数据平台建设的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环境及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措施,旨在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信息化,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适应大数据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
2016, 25(5):90-9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21 CSTR:
摘要:在多数煤炭院校中,工程地质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一门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教学既要满足专业要求,又要顺应行业需求,改革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合理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完善考核内容与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教学改革思路,以期提高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培养具有行业特色优势且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016, 25(5):93-9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22 CSTR:
摘要:文章根据城市规划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层次性强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专业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产学融合模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导向、规划师职业导向、规划设计项目导向、城市问题导向,进行反向驱动教学的改革思路。
2016, 25(5):97-10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23 CSTR:
摘要:根据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章提出城乡规划专业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优化策略:一是将教学内容构建为认知、理解、应用三个层面;二是设置总结讨论课,合理设置选题;三是小组竞争,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四是加强课程合作,理论结合实践。
2016, 25(5):101-10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24 CSTR:
摘要:文章以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代表性知识点为例,阐述在构建案例过程中如何选择素材,如何对选择出的素材进行加工和提炼,以及围绕其具体内容,构建目标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的具体目的。对开展市政工程类造价实训类课程教学实践有一定帮助,对各类“实践操作类”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6, 25(5):105-10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25 CSTR:
摘要:根据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内容,分析了该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基于“认识实践”、“操作实践”、“虚拟实践”、“生产实践”的“四维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四维实践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课程的参与程度,增强教学效果。
2016, 25(5):109-11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26 CSTR:
摘要:为改进当前高等学校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针对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桥梁工程课程的新型交互式教学模式。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理论知识形象化,教学与学科竞赛的结合和学生实时评教等方面阐述了桥梁工程课程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以期增加课程的师生互动性,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
2016, 25(5):113-11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27 CSTR:
摘要:专业选修课通常存在教师教学内容不完善、学生选修目的不明确,以及课堂出勤率较低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以路桥方向选修课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调查,从学生选修目的、教学内容、课堂出勤等角度深入剖析以上现象的根源,从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认识、改进教学方法等角度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2016, 25(5):116-12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28 CSTR:
摘要:文章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融合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基于文献研究法、典型高校专业调研和典型高校院系主任专家咨询等方法,以知识融合为核心,以“全生命周期执业能力”和“能力教育”为导向,构建了由实践教学体系、能力导向及全生命周期三个维度穿插在一起的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融合“三维体系”。最后,针对课程整合“三维体系”提出了坚持以知识融合为核心思维,以学科交叉为重要载体的教学改革思路,重点打造“国际化、博士化、双师型”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科研团队,注重校企合作,强化社会网络,促进“政产学研”融合三点实施性的建议,以期为新形势下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维和新模式。
欧志华 , 刘方成 , 赵成奇 , 岳洪涛 , 欧蔓丽 , 曹伟军 , 施棉军 , 黄润德
2016, 25(5):121-12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29 CSTR: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分散管理式生产实习模式不是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新的实习模式。分散管理式生产实习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生产实习工地和更好的实习指导,促进学生融入施工生产,但在实习指导管理、实习内容和生产实习基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笔者从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积极性;建立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严格生产实习考核等5个关键环节就提高生产实习效果展开了讨论,以期为同类高校开展生产实习提供借鉴。
2016, 25(5):125-12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30 CSTR: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适应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运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基于整体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等原则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研究成果对土木工专业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016, 25(5):130-13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31 CSTR:
摘要: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当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本着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在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其他辅助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了课堂授课及听课效果,有利于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6, 25(5):134-14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32 CSTR:
摘要:以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能力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主导实训的实践模式,初步构建了知识涵盖全面、能力培养系统的立体化实训教学体系,最大程度保证学生实训体验的真实性和能力培养锻炼的有效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对相关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方法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均有着广泛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2016, 25(5):141-14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33 CSTR:
摘要: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检验教学效果、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与现行国家规范紧密联系,文章对RC楼盖设计进行有益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夯实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的能力。
2016, 25(5):145-15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34 CSTR:
摘要:培养高级工程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文章基于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工程管理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根据商科院校财经管理教育特色,建立以“基本素养支撑,核心理念引领,关键能力导向”为特征的“兴”型人才智能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导,以企业为依托”的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具体培养措施,并指出其优点。
2016, 25(5):151-15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35 CSTR:
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是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最基本单元。在充分理解协同创新内涵的前提下,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的“资源协调、知识整合、协同合作、利益共享”协同创新实施模式,并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申报立项、人员确定、组织执行、利益分配各过程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2016, 25(5):156-15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36 CSTR:
摘要: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材培养的着力方向。针对制约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分析学科竞赛对四种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提出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探索通过搭建培育平台、加强课程建设、完善竞赛成果转化、形成互动机制等措施构建四种能力培养机制与模式,并对学科竞赛常态化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短视化、功利化倾向提出建议和意见。
2016, 25(5):160-16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37 CSTR:
摘要:研究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对社会,高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设计大学生发展体验、自我效能与创新能力调查问卷,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中介效应对高校学生发展体验、自我效能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从而给出相关建议。
2016, 25(5):164-16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38 CSTR:
摘要:为了弥补当前土力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在前期开发的土力学教学有限元仿真软件基础上,新增了三个计算模块,使得该软件涵盖了平板载荷试验、三轴试验、恒定渗流、简单边坡稳定性和挡墙土压力分析等土力学课程中所有重要问题的分析。另外,在每个仿真模块中添加了关于该模块的土力学原理、有限元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以及模型计算参数的含义与经验取值范围的介绍,提高了软件的易用性。优化后的软件涵盖内容全面,具有更好的容错性和易用性,能够服务于土力学课程的本科教学,达到以“虚”补“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016, 25(5):169-17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39 CSTR:
摘要:利用多媒体平台,开展了基础力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总结了MOOC的优势与不足,结合MOOC环境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试点情况,详细分析了该模式的建设内容与具体的时间流程,思考和总结了新的教学模式在力学课堂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意见与建议,以促进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2016, 25(5):173-17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40 CSTR:
摘要:应用虚拟全景技术开发工程实践教学平台,通过高精度影像采集、全景合成与视角重构,将以往难以亲身到达的飞行区跑道周边环境在教室计算机终端屏幕重构展示,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对道面病害形成与修复过程有系统完整地认识。该教学平台以智能手机作为运行终端,可直观动态显示全景影像,有效提升课堂展示效果,强化课堂交流和互动参与。演示方式贴近学生使用习惯,教学内容分享传播更加便捷,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工程能力提升。
2016, 25(5):176-18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5.041 CSTR:
摘要: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是城乡规划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由于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庞杂、内容抽象的特点加之传统教学中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果较差,学生的管理知识、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均未得到良好的培养。为满足信息化时代学生学习和沟通的新趋势,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多维互动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贯穿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为出发点,采用指导自学法、案例研究法、研讨会、情景模拟和实地调研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