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6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土木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思考
    孔德志 刘云
    2017, 26(2):1-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01
    [摘要](1129) [HTML](331) [PDF 550.66 K](1346)
    摘要:
    结合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对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土木工程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按照卓越计划进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及实施措施,并探讨了适应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2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双线”式人才培养探索
    孙华银 周维莉 刘亚丽 袁士才
    2017, 26(2):4-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02
    [摘要](1248) [HTML](364) [PDF 789.26 K](932)
    摘要:
    随着土木工程行业不断发展,目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土木工程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尤须注重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即注重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文章提出校企协同“双线”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检测评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彭亚萍 王国林 丁文胜
    2017, 26(2):9-1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03
    [摘要](968) [HTML](374) [PDF 635.84 K](1410)
    摘要:
    为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岗位)能力,文章以“检测评估能力”培养为例,探索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法。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岗位能力需求—能力模块—知识(技能)单元—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基于检测评估能力培养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在教学中理论结合实践,校企合作教学,实验内容工程化,丰富完善课程资源,促进能力培养的实现,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4  给排水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余关龙
    2017, 26(2):13-1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04
    [摘要](863) [HTML](389) [PDF 550.14 K](924)
    摘要:
    针对给排水工程专业就业实际,以及现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校企合作为前提,以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的工作机构、管理制度、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平台,设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探索给排水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5  岩土工程专业竞赛在创新型与实践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高磊 沈扬 龚云皓
    2017, 26(2):17-2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05
    [摘要](1001) [HTML](370) [PDF 916.20 K](1009)
    摘要:
    岩土工程专业竞赛对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和实践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具体赛例分析,详细阐述了岩土工程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产生的作用;同时岩土工程专业竞赛与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能够提升大学生基本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设计能力,从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6  当前经济背景下中国高校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徐伟 杨新宇
    2017, 26(2):22-2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06
    [摘要](916) [HTML](341) [PDF 707.27 K](888)
    摘要:
    中国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较高,为保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高校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对房地产专业发展进程及现状的分析,提出对高校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期对未来的专业教学提供指导性建议。
    7  工程博士培养研究综述
    李俊峰
    2017, 26(2):25-3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07
    [摘要](1010) [HTML](799) [PDF 849.19 K](962)
    摘要:
    工程博士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能独立进行研究和开发、对相应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行业领军人才,反映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并体现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文章结合美国、英国、德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并从入学标准、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4个维度对中国工程博士培养情况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旨在探寻出适合中国工程博士的培养模式。
    8  土木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自我培养
    燕乐纬 张永山 汪大洋 梁颖晶
    2017, 26(2):31-3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08
    [摘要](1122) [HTML](324) [PDF 678.59 K](1512)
    摘要:
    在分析自我培养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对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自我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优秀的实践工作素质的基层科研工作者和技术工程师,这就要求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要从专业知识水平、基础科研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积极的自我培养。文章从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分别就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自我培养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旨在对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建议。
    9  研究生建筑技术教学之“翻转课堂”
    吴蔚
    2017, 26(2):36-3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09
    [摘要](1106) [HTML](341) [PDF 528.10 K](867)
    摘要:
    为顺应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南京大学近年来开始启动和推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项目。笔者在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建筑体系整合”的研究生课程,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研究性人才,以此课程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试验。文章主要介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作业及评分标准等教改内容,总结在教改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同行的共同探讨。
    10  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的形成机理及规避方法研究
    吴元周
    2017, 26(2):40-4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10
    [摘要](1136) [HTML](436) [PDF 656.97 K](906)
    摘要:
    针对近年来全国逐渐凸显的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中国矿业大学工科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定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主动的学术失信问题和非主动的学术失信问题两方面。在综合分析全国其他高校及中国矿业大学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的形成机理。结果发现,社会上的负面信息诱惑、学校管理上的漏洞、部分导师不负责任、部分学生急功近利思想等是造成研究生学术不端的四个主要因素。为此,有针对性地从研究生学术不端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方面提出相应的规避方法,即加强社会诚信机制建设、建立研究生学业和学术评价机制、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和培养研究生全面发展。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高校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11  多尺度分析方法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蒋金洋 刘志勇 佘伟
    2017, 26(2):44-4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11
    [摘要](1148) [HTML](414) [PDF 735.40 K](900)
    摘要: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庞杂、知识体系更新速度快、知识点相互联系紧密且每章节独立性较强,学生对学科的感性认识差,理论与实践差异大。探索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理论的教学方法,从改革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出发,力求使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更加形象具体化,使学生从科学思维的角度去理解众多土木工程材料的内在联系。
    12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法规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杨松森 徐菁
    2017, 26(2):47-4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12
    [摘要](926) [HTML](442) [PDF 515.48 K](902)
    摘要:
    高等工程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型、创新型人才,但当前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该教育目标。探索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分析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文章论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法规课程教学中的成功应用,着重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建设法规课程教学中的操作模式,为工程教育教学方法的革新提供范例。
    13  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何照明
    2017, 26(2):50-5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13
    [摘要](961) [HTML](331) [PDF 951.94 K](1759)
    摘要:
    文章从建筑学专业发展的需要入手, 在分析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筑学专业学生建立全过程建筑经济理念的必要性, 提出了适合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的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对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的改革, 丰富了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完善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4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式教学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徐菁 刘斌 杨松森
    2017, 26(2):54-5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14
    [摘要](967) [HTML](395) [PDF 697.51 K](919)
    摘要: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提出基于“全过程控制”的工程项目式教学方法。将实际的建设工程项目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章节,使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际工程且置于项目整体结构设计体系,让学生从“项目设计”中求学问,即“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卓越工程师。
    15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罗立权 何金春 刘健
    2017, 26(2):57-6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15
    [摘要](952) [HTML](336) [PDF 1.30 M](959)
    摘要: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计算量大,涉及相关学科多,学生掌握该门课程具有一定难度。通过改变考核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增加设计竞赛、编程竞赛和研究汇报等创新性学习环节,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6  道桥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项目模块教学探索
    宋征
    2017, 26(2):62-6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16
    [摘要](882) [HTML](311) [PDF 1.09 M](1294)
    摘要: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在道桥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过于简化条件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对创新思维和分析思维的训练,以项目模块对课程教学进行探索,设定对应课程内容的实践环节和课程考核方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综合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17  桥梁工程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初探
    陈小佳 何雄君
    2017, 26(2):66-6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17
    [摘要](844) [HTML](388) [PDF 1.27 M](906)
    摘要:
    桥梁工程课程作为一门专业主干必修课,在道路桥梁工程等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角度,围绕道路与桥梁工程、桥梁与渡河工程等专业桥梁工程课程案例教学,阐述了对桥梁工程课程案例教学的认识,并对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案例分类与特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力学特征角度出发的案例教学设计原则,强调案例教学应注重对案例的分析,将专业素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以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素养。
    18  TRIZ创新原理在建筑造型教学中的应用
    杨辉
    2017, 26(2):70-7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18
    [摘要](1192) [HTML](411) [PDF 1.37 M](829)
    摘要:
    基于TRIZ创新原理的建筑造型教学研究是建筑设计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TRIZ创新理论为建筑设计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从TRIZ理论中的40个创新原理出发,系统分析了TRIZ创新理论的创新优势、建筑领域的应用状况及应用于建筑造型设计的可行性,探讨其与建筑造型设计教学的关系,寻求解决建筑造型设计的创新问题,探索其应用于建筑设计教学创新的可能性,并逐步形成基于TRIZ创新原理的建筑造型教学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19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探索
    黄政华
    2017, 26(2):76-7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19
    [摘要](1197) [HTML](503) [PDF 534.89 K](871)
    摘要:
    建筑结构选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内容广泛,知识点多的特点。根据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在课程讲授中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并据此编排讲授的内容和形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20  突出土木热点问题与国家建设发展的工程地质学课程体系建设
    冯锦艳 于志全
    2017, 26(2):79-8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20
    [摘要](801) [HTML](343) [PDF 492.06 K](851)
    摘要:
    文章在总结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体系建设措施。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优化两个方面,其中教材建设部分,重新编写了体现机场勘察特色及遥感测试技术应用的《工程地质学》教材。教学内容优化部分,设置了机场专题课、土木热点问题专题课,形成了轨道交通专家进课堂机制,加大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力度,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21  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结构课程设计的过程化教学
    江建洪
    2017, 26(2):82-8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21
    [摘要](1023) [HTML](333) [PDF 420.23 K](953)
    摘要:
    工程结构课程及其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工程管理专业往往班级人数多、学生力学基础薄弱,对此文章提出了课程设计与课程学习紧密结合的过程化教学理念,既能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突破了一般结构设计小班化指导的局限性,降低了学习难度。这一教学方法适用于力学基础较薄弱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
    22  渠化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杨帆 周济人 黄才安
    2017, 26(2):85-8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22
    [摘要](970) [HTML](366) [PDF 783.34 K](915)
    摘要:
    为提高渠化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结合江苏省的水运工程特点和扬州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定位,总结了渠化工程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及特点,分析了渠化工程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联系实际,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理论教学过程及课程多元化考核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渠化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23  供暖工程绪论课教学实践及其思考
    王晋生 袁丽 王起伟 王婧
    2017, 26(2):90-9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23
    [摘要](1028) [HTML](352) [PDF 542.75 K](844)
    摘要:
    绪论课是一门课程的推荐会,也是任课教师的推荐会,对后续教学有着重要影响。供暖工程绪论课教学分为引入、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和考核要求四个模块,回答了“是什么”“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五个问题。绪论课既要突出科学性,又要讲究人文性和趣味性,对教师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专业和人文素养要求较高。任课教师只有长期有意识地积累和提高才能上好绪论课。
    24  培养拓展性思维的教学探索——以阻尼比对单自由度体系动力响应影响为例
    钟源 任晓崧
    2017, 26(2):93-9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24
    [摘要](954) [HTML](1112) [PDF 1.84 M](941)
    摘要:
    土木工程属于相对比较传统的专业,主干课程以数学、力学和结构类课程为主,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培养拓展性思维的教学探索,强调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文章以工程结构中常见的单自由度体系动力响应为例进行探讨,该内容是结构动力学、建筑结构抗震等课程的基础内容。单自由度体系动力方程可简化为二阶微分方程,常见情况下阻尼比小于0.2,增大阻尼可以减小结构动力响应,课程教学中针对这个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命题开展拓展性思维训练,由助教牵头学生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并解决问题,讨论了一般小阻尼情况下的结构响应变化情况,分析了临界阻尼和过阻尼情况下阻尼与结构响应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阻尼在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中的影响。
    25  科研并行式服务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为例
    黄金柏 罗国平 王景才 温家伟
    2017, 26(2):98-10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25
    [摘要](1136) [HTML](347) [PDF 1.16 M](905)
    摘要:
    为探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科研活动高效反哺专业教学的科学模式,文章依托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和科研活动,将课堂理论教学和科研实践并行开展,在水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学原理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从而使课程基本理论的教学在时间尺度上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项目实施的阶段性结果表明,科研与教学并行,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对专业领域科学研究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结果以期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
    26  念动法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张培松 王宏
    2017, 26(2):102-10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26
    [摘要](952) [HTML](303) [PDF 654.00 K](858)
    摘要:
    念动法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心理训练方法,为验证念动法在游泳课的教学效果和对动作的记忆效果,文章采用实验法和数理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念动法能揭示动作的本质规律,加速动作技术的掌握,提高动作技术水平和学习效率;念动能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弥补传统教学对学生思想的禁锢,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念动法教学对知识的遗忘率比对照组学生低13.0%,再现的效果远高于传统教学(P<0.01),有利于学生记忆力的保持,有利于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7  从“给学生讲课”到“让学生讲课”——高校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的创新
    李启才 毛小勇 于安林
    2017, 26(2):106-10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27
    [摘要](881) [HTML](360) [PDF 644.04 K](850)
    摘要:
    以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为例,介绍了工科院校在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中出现的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并确保教学质量,从毕业设计指导方式入手,分阶段集中讲课,教师指定阶段设计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主动复习已经讲过的知识,并讲给同一个设计组的其他师生,再由教师给出点评。这种指导方法,变填鸭式讲解为学生主动讲解。不仅复习了所学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多方面素质进行了训练。经过教学实践,不仅毕业设计的成果显著,而且通过深入了解交流,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28  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刘文渊 冷捷 袁继峰
    2017, 26(2):110-1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28
    [摘要](1080) [HTML](361) [PDF 1.85 M](937)
    摘要:
    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理念,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课程设计(实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择业”实习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实践表明:构建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满足应用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
    29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探索
    倪振强
    2017, 26(2):115-11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29
    [摘要](1022) [HTML](407) [PDF 675.95 K](879)
    摘要:
    实验教学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但目前普通高校的实验教学效果令人堪忧。文章通过分析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的现状,对目前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反思。以聊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从单独开设课程、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及内容改革和实验考核评价机制三方面着手,对普通高校土木工程材料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
    30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试验与创新——以水泥混凝土抗渗试验为例
    黄显彬 邹祖银 廖曼 牟思佳
    2017, 26(2):119-12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30
    [摘要](1188) [HTML](855) [PDF 1.40 M](968)
    摘要: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试验是熟悉国家技术标准,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以水泥混凝土抗渗试验为例,针对传统水泥混凝土抗渗试验过程复杂、试件密封困难、试验成功率不高、试验结果误差大等问题,在保持现有抗渗仪的试验机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改进和总结,优化创新传统水泥混凝土抗渗试验仪及其试验操作,首次提出通过适当增大混凝土试件尺寸、增加内部预埋引压管等关键措施,直观察看渗水路径,提高抗渗试验的成功率。研究成果为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及其它土木工程课程试验与创新提供了参考,值得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和其它课程教学借鉴;同时将为修改和逐步完善现行规范提供技术支撑,为土木工程中抗渗结构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
    31  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程欣 雷宏刚 章敏
    2017, 26(2):124-12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31
    [摘要](1040) [HTML](415) [PDF 540.89 K](975)
    摘要:
    针对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概念抽象、公式复杂,而且该课程传统实验与课堂教学不匹配的现状,文章对开展与课程配套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结合轴心受压构件实验教学案例,探讨了开展实验教学的思路,并就课堂实验的时间安排、进展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提出了建议。实践证明,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配以具体的实验教学,既能有效提高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效果,又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
    32  岩土工程专业多渠道实践教学探索
    雷勇 陈秋南 钟新谷 谢献忠
    2017, 26(2):127-13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32
    [摘要](1115) [HTML](345) [PDF 1.19 M](865)
    摘要: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多渠道实践教学探索,文章提出了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学生自主申报创新课题,以及教师带队集中式的专业认识实习和分散型的生产+毕业实习等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多渠道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3  服务城乡规划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张洪波 姜云 王宝君 庞博 夏宏嘉
    2017, 26(2):131-13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33
    [摘要](1051) [HTML](338) [PDF 739.83 K](849)
    摘要: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尤其对于城乡规划专业这类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制定好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实践能力和教育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34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与实践
    宋新伟 高玉兰 沈冬梅 杨杰
    2017, 26(2):136-13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34
    [摘要](1029) [HTML](362) [PDF 641.81 K](1334)
    摘要:
    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重复、设计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学生选题盲目性较大等问题,提出毕业设计选题可以通过以最新工程实例、教师科研项目、企业生产实践课题等为基础进行选题,以校企实习实践基地、实习岗位为依托,通过提前介入、优秀培育、联合毕业设计等方式进行改革,丰富毕业设计选题的思路,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课程效果。
    35  污染源调查实习课程的参与式教学探索——以市政污水处理厂为例
    孟红旗 赵爱平
    2017, 26(2):140-14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35
    [摘要](964) [HTML](348) [PDF 1.08 M](822)
    摘要:
    参与式教学是我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专业污染源调查实习课程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是一次有益的教学探索。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过程由分析阶段、方案形成阶段、方案执行监控阶段和方案评价反馈阶段组成。尽管参与式教学面临教学环境、实习内容、学生差异性和教师灵活性等诸多挑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比如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
    36  PBL模式在工程有限元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李岳 蔡靖 宗一鸣 宋歌
    2017, 26(2):144-14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36
    [摘要](872) [HTML](336) [PDF 1012.48 K](902)
    摘要:
    以经典悬臂梁结构为案例,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引入工程有限元分析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分阶段设计研究问题并给出开放性建模方法,以实现深层次的知识整合,打破以往章节内容界限。根据研究生教育特点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精神,将教师从以往繁重的讲座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践教学效果表明:PBL模式可适应不同能力学生学习需要,有效缓解课时分配压力,促进课堂交流与学习氛围形成,符合当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要求。
    37  国际土木工程校企合作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
    胡指南 冯怀平 王明生 黄琦 常建梅
    2017, 26(2):148-15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37
    [摘要](1189) [HTML](1081) [PDF 1.39 M](4720)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海外土木工程市场份额正逐步提高,对具备从事国际工程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文章针对国际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以及当前专业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无法进行现场实习的客观现实,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国际班”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国际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构想。在对用户需求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网络平台的特点、结构、功能与资源类型等进行了阐述。该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对推动国际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提升企业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都有重要作用。
    38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归属感问题研究
    陈荣荣 宋广文
    2017, 26(2):152-15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38
    [摘要](957) [HTML](396) [PDF 914.68 K](885)
    摘要:
    以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归属感作为研究方向,并以华南理工大学南、北校区在校生作为主要分析和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索大学生归属感的结构,并进行不同校区在校学生归属感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在多校区背景下,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根据量化分析的结果,探讨“自我拓展型”大学如何在多个不同校区下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39  “90后”大学生对未来直接上级的领导特质期望研究——基于565名在校“90后”大学生的实证调查
    李志 张颖 宋律行
    2017, 26(2):159-16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39
    [摘要](1223) [HTML](372) [PDF 1.39 M](1721)
    摘要:
    领导特质是管理者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连贯的个体特征的综合体。对565名在校“90后”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1)“90后”大学生期望的未来直接上级领导特质包括人格特质与能力特质,且对二者偏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不同“90后”大学生对未来直接上级的领导特质期望具有明显一致性;(3)与其他特质相比,“90后”大学生更加看重未来直接上级对下属的培养力特质;(4)“90后”大学生更加偏好具备亲和性特质的未来直接上级;(5)当前直接上级领导特质现状尚无法满足“90后”大学生的期望,“90后”大学生的期望显著高于当前直接上级领导特质现状(p<0.05)。根据研究结果,文章基于下属对上级领导特质的期望及其被满足程度的角度,提出了科学管理“90后”大学生员工的对策与建议。
    40  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张文海 王明贤
    2017, 26(2):168-17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40
    [摘要](1318) [HTML](387) [PDF 1.03 M](1038)
    摘要:
    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高校内涵建设和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举措。在全面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三三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