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6(4):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01 CSTR:
摘要:涂又光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为高等教育思想领域贡献了很多精辟见解,他的一些思想对当前高等教育实践仍然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他认为,大学的真谛是学术自由、追求真理;科学文明应该实行全球化,而人文文明应该实行本土化;人文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的本质在于人文精神。
2017, 26(4):5-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02 CSTR: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问题尤为突出。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直接、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七大问题,并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教学机制、建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的具体举措,以期对高校办学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7, 26(4):10-1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03 CSTR:
摘要:通过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探索适应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的"B+CDIO"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构想-设计-实施-运作"的工程教育思路,开展"B+CDIO"人才培养的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2017, 26(4):14-1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04 CSTR: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为深入理解认证指导体系,更好地培养满足水利建设需求的专业人才,依据水利水电工程背景,研究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定位,探讨教学过程中能力导向的有效制度,对专业课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符合认证先进思想、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实施建议。
2017, 26(4):18-2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05 CSTR:
摘要:结合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对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评价、持续改进等进行系统分析与探讨。其核心思想如下:以国家及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本科生毕业约5年后的社会成就;以培养目标具体内容为基础确定学生应达到的毕业要求,从而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毕业生问卷调查、社会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对现有培养目标进行持续改进,继而完善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旨在提高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育质量,也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借鉴。
2017, 26(4):22-2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06 CSTR:
摘要: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大学教授和工程类毕业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旨在探究"学"和"用"两种不同视角下的本科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胜任力内涵,进而为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胜任力主要包括通用胜任力、专业胜任力和品质3个维度。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通用胜任力"为培养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以"专业胜任力"为培养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核心,以培养学生"品质"作为培养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点。
2017, 26(4):27-3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07 CSTR:
摘要:针对当前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提出通过系统构建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特点的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升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建立了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框架,分析了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要点,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以期为提升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2017, 26(4):31-3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08 CSTR:
摘要:以"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重庆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中,构建校企联合培养长效稳定机制,建立"三级两地"基地管理体系,创新"3+1+2"本硕贯通与导师团队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建设实践型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思路与举措。
2017, 26(4):36-4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09 CSTR:
摘要:产学研联合培养能有效促进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文章借鉴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从建筑类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入手,结合目前产学研联合培养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建筑类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三明治"路径:通过课程模块设置,实现研究生培养"理论+实训"的统一;通过专业实践基地的平台建设,实现产学研多方的"互动+多赢";通过制度政策的完善,"保证+支持"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运行。
2017, 26(4):41-4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10 CSTR:
摘要:地震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增强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势在必行。抗震与减震课程是一门涉及多种专业知识的课程,文章以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级土木强校为例,主要讨论抗震与减震课程研究生阶段各校授课内容,通过对比研究课程设置,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中国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加强研究生能力培养,促进中国研究生教育的转型。
2017, 26(4):45-4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11 CSTR:
摘要:以广州大学-香港专业人才服务机构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例,对广州大学与境外机构合作教学由简单向纵深拓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等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期望能对其他高校类似的境外合作模式有所示范。
江胜华 , 侯建国 , 何英明 , 李伟清 , 汪时机 , 鲍安红 , 刘源
2017, 26(4):48-5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12 CSTR:
摘要:针对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武汉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为例,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方向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6个方面作全面深入的比较。结果表明,武汉大学侧重某一方向的工程技能培养,南洋理工大学更强调科研、工程技能、职业能力、团队合作、职业伦理等综合素质培养。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数量多于武汉大学,涉及范围也大于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大部分课程的学时数量多于南洋理工大学,课程学习主要为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南洋理工大学主要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且南洋理工大学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思辨能力和工程交流能力。对于土木工程的实践实习,南洋理工大学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武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阶段,尚缺乏对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对于毕业设计,南洋理工大学在内容的广度和工作量上,均大于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的要求。根据6个方面的比较,给出武汉大学或国内其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建议,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参考。
2017, 26(4):56-5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13 CSTR:
摘要: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历,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剖析工程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认识到基础工程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输送具有扎实基础知识、较强综合能力和社会意识的工程人员。
2017, 26(4):60-6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14 CSTR:
摘要: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从课程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实施手段完善两方面,进行了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基础课混凝土结构学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团队等方面提出了提升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应对策略,初步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混凝土结构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期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2017, 26(4):64-6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15 CSTR:
摘要:岩土类课程包括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基础工程等,其内容丰富、实践性强。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基于真实的工程案例,紧扣工程实践要求,编制了案例说明书,以工程案例教学为抓手,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突出对学生的过程考核与评价,从而构建完整的案例法教学体系。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法教学对于解决课时与教学内容冲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2017, 26(4):67-7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16 CSTR:
摘要:工程测量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分析"卓越全英计划"背景下工程测量课程教与学现状,从教材使用情况、课件制作、授课方式和全英课程考评方式等方面,探讨全英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不同教学改革措施,提出在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全英教学模式、编制重要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改进全英教学方法、加强平时教学管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邀请海外教学名师进课堂以及改革课程考评方式等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的视野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2017, 26(4):72-7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17 CSTR:
摘要: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应用于结构力学课程有关内容的讲解,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阐述,探讨将政治思想理论课知识应用于自然科学类力学课程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2017, 26(4):75-7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18 CSTR:
摘要:针对桥梁工程课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雅典式"教学模式引入桥梁工程课程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了桥梁工程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017, 26(4):79-8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19 CSTR:
摘要:随着行业发展,复合型卓越人才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趋势和方向。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开展的桥梁工程教学主要侧重于各专业课程的设置,而缺乏对工程概念设计的整体性把握,为此,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开设了桥梁概念设计课。文章介绍桥梁概念设计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具体设计方案以及教学内容,分析课程对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2017, 26(4):83-8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20 CSTR:
摘要:桥梁工程全英语课程是同济大学全英语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该课程旨在拓展土木工程非桥梁专业学生的桥梁工程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文章介绍了开展桥梁工程选修课全英语课程建设的意义和目标、实施全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在课程建设中的思考,以期为同类院校开展桥梁工程全英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7, 26(4):87-8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21 CSTR:
摘要:中国绿色建筑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绿色建筑理念大众化之前,必须在建筑从业人员中普及化,从事建筑业相关工作的大学生有必要清楚绿色建筑知识技术与评价标准。绿色建筑理念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是当前绿色建筑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将课程体系分成七个模块,将绿色建筑技术添加到七个课程群中详细论述,形成具有绿色理念的专业培养方案,科学地设计知识结构以此来适应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
2017, 26(4):90-9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22 CSTR:
摘要:基于传热学的广泛应用性,以及传热学课程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结合目前传热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传热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板书+多媒体互补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布置生动有趣的随堂习题,注重知识点的随讲随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017, 26(4):94-9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23 CSTR:
摘要:全英教学作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这对中国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文章主要对全英教学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从全英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可行性及效果、师资、存在的问题,以及和双语教学比较等方面分类归纳了全英教学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全英教学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2017, 26(4):100-10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24 CSTR:
摘要:随着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实习依托项目接纳要求的越发严格,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弊端显露,常常导致实习活动流于形式。为此,从教学内容、组织方式、考评方法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实习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7, 26(4):104-10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25 CSTR:
摘要: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探讨将教师科研课题引入实验教学,并结合实际案例,探索本科生参与创新实验项目的思路和途径,在时间安排、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实践证明,依托科研课题进行创新实验教学,将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
2017, 26(4):108-11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26 CSTR:
摘要:测绘实践教学是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测绘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当前测绘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出了测绘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017, 26(4):111-1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27 CSTR:
摘要:土木工程施工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将BIM技术应用到施工生产实习中,不仅能解决传统生产实习中存在的实习时间短、内容不全等问题,还能使学生对施工全过程有所了解,对提高实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将BIM技术应用于生产实习也是信息技术与实践课程整合的一种尝试,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2017, 26(4):115-11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28 CSTR:
摘要:BIM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土建行业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给该行业的发展和转型注入了蓬勃的动力。对于向社会推广高素质人才的高校而言,紧跟时代步伐,在土建类学科的教学中引入BIM技术,并对传统教学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借鉴国内外高校的BIM教学经验,分析水工程施工课程传统教学的局限,结合BIM技术的特点提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案。
2017, 26(4):119-12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29 CSTR:
摘要:大学生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文章针对创新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归纳出制约创新教育的五方面原因。通过对小花园营造竞赛的背景、内容、特点和起到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动手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并构建创新模式。文章创新性地提出课内教学计划与课外创新活动一体化理论,该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深化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质量、全方位发展的专业人才具有积极示范意义和推动作用。
2017, 26(4):126-13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30 CSTR:
摘要: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考察了T大学2016级建筑专业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1)建筑专业研究生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91.2%的人暂时无心理问题;但仍有4.7%的新生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需重点关注和进一步诊断。(2)在建筑专业研究生新生中,强迫型人格倾向问题相对较多,性心理障碍问题相对较少。(3)在建筑专业研究生新生中,男生在性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倾向方面的问题比女生多,非独生子女在性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比独生子女多;建筑专业研究生新生在冲动型人格倾向方面的问题比人文社科专业新生多。
2017, 26(4):132-13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31 CSTR:
摘要:大数据时代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诸多海量性、精准性、关联性和跨域性的累积数据和深度处理技术,为现代高校精准资助体系构建和完善提供了模式选择和技术支撑。从各高校资助建设成效来看,当前大学生资助覆盖面广,体系健全,措施得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线,对大学生学业发展、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是,在高校内部却依然存在政策落实精确度不够,资助对象选择有限,资助主体经验取向明显,资助对象过程跟踪不及时,资助实施执行偏差等问题。大数据的精准思维和技术逻辑对未来资助工作影响巨大,能起到精准化、动态化和系统化的积极作用,更有力地服务国家战略、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