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6(5):1-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01 CSTR:
摘要: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各个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文献和著作的基础之上,整理归纳了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影响因素、问题以及对策,并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背景不同视角作了自己的思考,以期为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7, 26(5):6-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02 CSTR:
摘要:在社会参与视角下推进高等学校治理模式由传统单一权力中心向多元共治过渡,可以有效助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将政府和高校以外的第三方社会力量纳入到高校治理的权责体系中,可以使其摆脱"行政化"和"封闭化"倾向。要克服高校治理中既有社会参与思维的局限性和路径的匮乏,须以体系化、规范化的制度供给来保障社会参与的权责和利益实现,构建"政府-社会-高校"三者之间顺畅的权责平衡和协作共赢关系。具体包括明确社会力量在参与高校治理中的法律空间、规范社会参与高校治理的权责体系,以及拓展和改进社会参与高校治理的思维及方式。
2017, 26(5):10-1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03 CSTR: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社会与国家的需求,国务院提出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双一流"战略意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而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笔者以"双一流"战略为场域,阐释"双一流"战略与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并对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教育质量、教师质量与科研成果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双一流"战略视域下中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存困境及其影响因素,继而从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快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高校激励机制,以及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等方面提出中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合适路径。
2017, 26(5):16-1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04 CSTR:
摘要:一流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全面落实和达成"双一流"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双一流"建设的发展目标既对当前高校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需求侧"要求,同时也为管理服务的"供给侧"提出了更高标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在组织正常教学、提供教学保障,以及协调师生关系、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学管理人员也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学科建设、营造大学文化的重要使命。文章分析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双一流"建设发展有所裨益。
2017, 26(5):20-2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05 CSTR:
摘要:在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下,如何加快教学改革研究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更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是亟待思考和探索的议题。分析当前教学改革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遇到的问题和主要突破点,并进一步聚焦建筑制图CAD课程教学当前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基于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对如何应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建筑制图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介绍、分析和总结。
2017, 26(5):24-2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06 CSTR:
摘要: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种资源,得到广泛开发与利用,但其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却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模式。文章以福建工程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为例,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专业实际,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需求,围绕师资队伍、学生培养、专业模式等开展了有益探索,以期为同类院校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2017, 26(5):28-3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07 CSTR:
摘要:针对部分高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知识结构脱钩、被课程割裂的独立知识体系导致其部分知识点重复讲授以及教材内容又往往滞后于行业规范的更新等问题,从工程教育认证角度,在分析现行水工专业课程知识系统与其认证相悖之处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水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提出了适应其专业认证的课程知识体系架构优化策略,以期为水工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提供参考。
2017, 26(5):33-3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08 CSTR:
摘要: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载体。作为从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拆分出来的新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在实现建构、评估与优化方面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基于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与评析,文章针对济南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情况展开跟踪调查与分析,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专业发展模式与机制,提出课程体系优化的框架性策略,以期对相关院校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2017, 26(5):38-4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09 CSTR:
摘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地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重点分析了传统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改革措施,并在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方向进行了实践。实践证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
2017, 26(5):42-4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10 CSTR:
摘要: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民航特色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针对大班教学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教学策略"里"计划及"表"活动。研究90后学生群体的普遍关注目标和兴趣取向,提出增强课程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改革方案,对目前教学管理中的课堂教学提出建议,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情景式教学方法改革,进而构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学研究部分理论成果进行教学试用,已取得较好效果,为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2017, 26(5):47-4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11 CSTR:
摘要:文章通过列举乒乓球等生动实例,介绍了土的"碎散性、多相性和天然性"等特点的讲解方法,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得出,教学中一些恰当的议论、比喻或穿插小故事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2017, 26(5):50-5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12 CSTR:
摘要:工程地质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基础课程。文章以内蒙古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公路工程地质课程为例,结合多年来教学实际情况,就非地质学专业工程地质课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联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问题,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改革模式,以期为其他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2017, 26(5):54-5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13 CSTR:
摘要:针对传热学课程内容丰富、侧重理论分析、知识点相对独立和关联课程众多等特点,围绕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数学分析繁多枯燥、理论知识拓展不够、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和实验与理论课程脱节等问题,分别从科研难题融入教学、重视理论背景知识、遴选优秀教材内容和改革考试出题方式四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通过加强过程考核、强化实践能力、开展问题导向授课和建立微信课堂四个方面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结果显示,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升,对传热学课程知识也掌握得更加牢固。
2017, 26(5):58-6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14 CSTR:
摘要:以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名校建设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思考新时代下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学习不同层次高校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结合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环境和特点,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取长补短,以理论、实践、专题相结合的思路推进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发展。
2017, 26(5):62-6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15 CSTR:
摘要:根据土木工程多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将PBL教学引入桥梁工程设计。以项目为载体,将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相结合,通过PBL模式实施教学改革,同时分析了PBL模式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表明,在桥梁工程设计中应用PBL模式能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积极作用。
2017, 26(5):66-7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16 CSTR:
摘要:文章结合贵州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公园设计课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活动,分析了课程现存问题,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方法和过程,运用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手段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对如何深化改革提出了建议。实践证明,公园设计课教学改革对构建城乡规划专业的风景园林学知识体系、提高设计课教学质量、培养城乡规划专业新型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2017, 26(5):71-7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17 CSTR: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是园林类专业的重要课程。由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与就业方向不同于园林专业学生,因此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应有别于园林专业而突出专业特点。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园林景观设计素养,使其在建筑设计中重视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二是学习、借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建筑设计水平。教学设计作业一般有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分析与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
2017, 26(5):74-7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18 CSTR:
摘要:建筑设计入门阶段是重要的设计学习阶段,通过对建筑设计入门阶段的教学定位,形成对设计入门阶段的教学模式特点和要求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以"基础设计"为教学目标,"基本建筑"为教学内容,以分步设计流程为教学模式共同架构从部分到整体的设计入门阶段课程教学框架,并通过设计教学实践的检验,使这一课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2017, 26(5):79-8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19 CSTR:
摘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给排水专业人才。通过探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简称"给排水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基础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 "国内现状和国际前沿相结合" "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习相结合"三方面,提出了面向国际化的"三结合"给排水专业英语教学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对给排水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7, 26(5):82-8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20 CSTR:
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全英教学,全英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改革全新尝试,对中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主要针对当前中国高校实施的全英教学进行理论探讨,首先对全英教学的内涵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相关概念梳理,同时从国家、社会与高校层面分析中国高校开展全英教学的背景原因并探讨了全英教学的目的,最后总结全英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7, 26(5):87-9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21 CSTR:
摘要:基于工程范式提出毕业设计的引导策略,毕业设计选题侧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学生职业规划激发学习兴趣。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吸引和培养人才,是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得到落实的关键;而企业培训高校青年教师则是更为高效的合作形式。毕业设计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是师生的最佳选择,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2017, 26(5):91-9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22 CSTR:
摘要: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了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并从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方法及过程监控三方面分析了该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支撑条件。
2017, 26(5):95-9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23 CSTR:
摘要:文章借鉴国外CDIO工程教育模式,针对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提出构建多层次理论知识体系、注重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和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CDIO模式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2017, 26(5):100-10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24 CSTR:
摘要:根据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国内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以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例,提出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创新技能三方面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从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组建、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阐述了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保障措施。
谭晓慧 , 侯晓亮 , 储诚富 , 查甫生 , 钱家忠 , 马雷
2017, 26(5):104-10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25 CSTR: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高科研素质、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拔尖人才,提出了土工实验教学改革的两个具体办法: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预习,提交实验所需的电子表格;对实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深入理解实验过程及影响因素。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实验过程、现象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理解,学会深入分析问题。这种改革有利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017, 26(5):108-1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26 CSTR:
摘要:为研究大学生结构大赛采用的白卡纸、竹皮、桐木的力学性能,应用LDS-5电子拉力试验机对222个试件进行轴向拉伸试验,探讨白卡纸、竹皮、桐木3种材料在不同厚度、宽度、长度条件下的受力性能。研究表明,对于竹皮、桐木、白卡纸3种材料,试件均会发生正截面断裂,少量竹皮、桐木试件发生斜截面断裂。在对试件进行加载过程中,由于施加的拉力存在偏心,削弱了试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对于白卡纸试件,长度改变对试件极限承载力无明显影响。竹皮材料随着厚度的增加,极限承载力呈非线性增长。综合强度和结构重量等因素,厚度为0.35 mm的竹皮材料最为适合制作拉索构件。最后获得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极限抗拉强度,并得到受拉构件极限承载能力Pu与构件宽度D的关系拟合公式,为学生进行结构设计提供较为科学的设计依据,为结构仿真分析提供较为精确的材料性能数据。
2017, 26(5):115-12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27 CSTR:
摘要:以在东南大学举办的"柔性模板混凝土结构国际学生工作坊"为例,对整个工作坊过程各个环节做了详细表述,包含缩尺石膏模型和全尺混凝土模型的方案设计和现场制作。此外,分析了工作坊这种教学模式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团队精神、促进教学和实践考核连续统一方面的优势,并对之后开展的类似交流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7, 26(5):122-12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28 CSTR:
摘要: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当前高校工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建筑学专业而言,创新思维一直是专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的设计作品虽不乏创意和创新,但往往与实际脱离较远,也缺乏量化指标的论证和验证,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于提高学生的创业信心。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提出了构建建筑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思路和具体实施办法。
2017, 26(5):125-12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29 CSTR:
摘要: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大学生勇于创业和成功就业的需要。高校要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政策指导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特点构建立体化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广阔平台和实践锻炼机会,探索适合学校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与思路。
2017, 26(5):129-13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30 CSTR:
摘要:当前的土力学课程教学中,求解手段落后导致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不足。以液塑限试验数据处理、前期固结压力求取、地基附加应力计算和滑坡稳定性计算等为例,将MATLAB程序引入土力学教学。实践表明,MATLAB程序的应用可解决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7, 26(5):134-13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5.031 CSTR:
摘要:综合性、探索性实验项目缺乏,实习实践训练不足是制约南昌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瓶颈。基于"立足教学、科教融合、面向工程"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理念,将工程实践与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和学科特点的多模块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设了多门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综合性、探索性实验项目课程。实践表明,开放自主式的虚拟仿真实验能有效提高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