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6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浅析王守仁教育目的及对现代中国教育的启示
    王玉倩 张萌
    2017, 26(6):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01
    [摘要](1483) [HTML](841) [PDF 734.75 K](978)
    摘要:
    王守仁是明代儒学的领军人物,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将佛道融入儒学,形成心学,开启了明代及后世儒学发展的新方向。"致良知"是王守仁的教育目的,更是他一生的终极追求。崇尚恢复"本真的我",是一种"练"心、修心、走心的教育,帮助人们去除"人欲"的枷锁,还原本我,升华生命,修德修福。
    2  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现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范式的质性研究
    张殳竹青
    2017, 26(6):5-1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02
    [摘要](1147) [HTML](420) [PDF 888.16 K](1227)
    摘要:
    通过质性访谈,并采用扎根理论范式,借用NVivo8.0软件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信息整理、数据编码,最后析得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素质内涵认知的三个核心范畴: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的内涵认知现状反映其对人文素质的反思和需求情况;但反观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丢失了诸多人文素质的核心内涵。人文素质教育要改革,必须首先把缺失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弥补上来。该研究"以学生为本",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侧角度进行研究,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有重要意义。
    3  中国台湾地区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特色分析
    王桂林
    2017, 26(6):11-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03
    [摘要](934) [HTML](279) [PDF 545.33 K](1299)
    摘要:
    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中国台湾地区多所科技大学在通识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通识教育理念方面体现"全人教育"的价值导向,在通识教育课程方面体现多学科整合性与多门类选择性,在通识教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专门管理机构与健全制度。台湾地区科技大学在通识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身特色。
    4  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执业应用平台的构建与运行研究
    张广平 梅枚
    2017, 26(6):15-1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04
    [摘要](921) [HTML](285) [PDF 425.14 K](808)
    摘要:
    地方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的过程中,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应面向执业应用,构建并不断优化与实践相对应的教学平台,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性教学平台构建思路,从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和校际合作等方面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实践,逐步形成模块化的教学团队,搭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系列平台,突出执业应用教学体系的创新性、应用性、针对性和目的性。
    5  多阶段、多层次工程管理专业BIM培养体系构建
    张泳 付君
    2017, 26(6):18-2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05
    [摘要](1057) [HTML](346) [PDF 1.22 M](988)
    摘要:
    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BIM教学特点分析,构建多阶段、多层次工程管理专业BIM能力培养体系。通过概念导入期、核心教学期、强化提高期和持续追踪期等不同阶段的各种教学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效果。根据社会对BIM人才的需求,将人才培养体系划分为普及型、进阶型和高端型,确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从而构建适应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BIM培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探讨
    马江雅 丁磊 张新喜 张会文
    2017, 26(6):24-2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06
    [摘要](1177) [HTML](312) [PDF 513.36 K](835)
    摘要:
    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从培养体系、教师队伍、知识体系、课程建设、教学环节、实践与实训等方面,对安徽工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开展的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提供了实际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践价值。
    7  拔尖创新型水利人才培养途径及方法探讨
    蒋水华 潘嘉铭 宋固全
    2017, 26(6):27-3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07
    [摘要](1115) [HTML](310) [PDF 816.23 K](829)
    摘要:
    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水利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等水利院校亟需探索一条有效的拔尖创新型水利人才培养途径。国外知名高校人才培养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在文化和教育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需要基于中国水利人才培养客观实际进行合理优化。全新的水利人才培养途径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国外高校人才培养经验,从"学科联动、师生互动、国际驱动、企业牵动"四个方面着手,有望为水利工程建设培养更多拔尖创新型水利人才。
    8  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分析与改革建议
    谢建和 向晨瑜 李丽娟 朱江 刘贻新 刘锋
    2017, 26(6):32-3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08
    [摘要](1343) [HTML](410) [PDF 1.08 M](918)
    摘要: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急需培养大量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中国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仍存在许多不足。通过收集广东省内高校的硕士培养方案,分析现有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特点,结合国内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现有土建类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研究成果,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提出改革建议,以期为完善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9  中美土木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比较及分析
    白云 张雪辉 刘芳
    2017, 26(6):38-4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09
    [摘要](912) [HTML](710) [PDF 834.07 K](834)
    摘要: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四所典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从学制、培养目标、培养环节、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深入分析两国培养体系的差异,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总结两国培养体系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推动中国高校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探索中外联合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10  中外土木工程防灾专业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课程比较研究
    鲁正 陈斯乐
    2017, 26(6):43-4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10
    [摘要](1069) [HTML](321) [PDF 931.09 K](998)
    摘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项目数量日益增多。建设工程在充实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由于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其高风险也带来安全隐患。目前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普遍都开设了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课程,以增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风险识别意识与风险应对能力。文章主要将同济大学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课程,与六所世界级土木工程专业强校——帝国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香港理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京都大学及清华大学,开设的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类课程,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并对同济大学的课程教学提出改革思路。
    11  城乡规划专业公园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与思考——以贵州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教学实践为例
    周捷 杨钧月 易芳馨
    2017, 26(6):49-5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11
    [摘要](1023) [HTML](551) [PDF 979.91 K](949)
    摘要:
    结合贵州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公园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分析该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探讨教学改革的方法和过程,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手段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研究,并就如何深化改革提出建议。实践证明,公园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对构建城乡规划专业风景园林学知识体系,提高设计课教学质量,培养城乡规划专业新型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12  “整合”与“重组”——整合性思维与独立学院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教学的结合
    刘乐嘉 陈敏
    2017, 26(6):54-5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12
    [摘要](1005) [HTML](337) [PDF 1008.33 K](740)
    摘要:
    文章介绍了独立学院园林专业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教学的特点和作用,指出了在该课程教学中引入整合性思维的必要性。对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整合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并从理论知识教学、专业技能训练和教学方式等3个方面阐述了结合整合性思维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13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项目学习模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王文军 李金柱
    2017, 26(6):59-6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13
    [摘要](995) [HTML](289) [PDF 987.42 K](1700)
    摘要:
    针对目前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项目化教学特点与适用性,借鉴"教、学、做"一体化思路,提出并实施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基于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项目任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理论课程组织体系和课程考核方式。实践表明,课程项目学习模式改革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学生认可度较高。
    14  结构力学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探讨
    龙晓鸿 李黎 樊剑 江宜城
    2017, 26(6):64-6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14
    [摘要](987) [HTML](376) [PDF 1.27 M](998)
    摘要: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大多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结合结构力学课程,分别从课堂自主学习模式、课外自主学习模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三方面开展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5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刘素梅 徐礼华 池寅 李浩
    2017, 26(6):68-7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15
    [摘要](929) [HTML](403) [PDF 1.09 M](812)
    摘要: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基本理论属于半经验半理论的范畴,力学分析与计算模型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设计方法涉及现行规范的内容。为适应本课程的特点,必须改革以课堂教学和实验演示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求,将计算机技术引进课程教学,鼓励学生编制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计算程序,通过程序编写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基本构件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包括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构造要求,从而培养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6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楚留声 朱俊涛 王新玲 钱辉
    2017, 26(6):72-7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16
    [摘要](882) [HTML](325) [PDF 740.65 K](894)
    摘要:
    根据混凝土结构原理双语课程的特点,结合郑州大学及相关院校的教学实践,对双语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分析研究,建议采用具有规范背景的自编英文教材,提出根据中英文不同难度,采用不同形式的分阶段教学方法。最后针对规范更新期间英文教材编写脱节的问题,提出教学方法动态调整的改革方法和措施。
    17  基于微课协同教学的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端茂军 魏洋 李建慧 李国芬
    2017, 26(6):77-7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17
    [摘要](929) [HTML](386) [PDF 954.28 K](2176)
    摘要: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知识点多,理论性强,与实践结合紧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利用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手段,配合课堂讲授,建立四阶段协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传统课堂讲授与微课讲授的特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今后完全实现翻转课堂打下良好基础。
    18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
    彭开萍 邵艳群 李湘祁
    2017, 26(6):80-8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18
    [摘要](1080) [HTML](478) [PDF 442.04 K](918)
    摘要: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在分析工程教育认证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的基础上,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师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以及教学质量改进等方面对课程综合改革进行探索,使其达到工程教育认证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19  问题导向加轻幽默法专业课教学探讨
    范慧方 王金国 张海云
    2017, 26(6):83-8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19
    [摘要](1055) [HTML](498) [PDF 680.39 K](712)
    摘要:
    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和理念应用于大学本科专业课教学。用外在环境的刺激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驱动力。蒙氏教育理念与大学专业课堂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产生了问题导向结合轻幽默教学法,以该法讲授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工程专业燃气工程课程,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有效地进行了专业知识的传递,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并牢固地掌握了原本枯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教学效果良好。
    20  桥梁工程课程教材的演变与思考
    赵秋 陈宝春 李晓芳
    2017, 26(6):87-9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20
    [摘要](914) [HTML](320) [PDF 1.70 M](835)
    摘要:
    教材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分别按出版时间顺序、适用桥梁使用功能、适用课时长短、所在出版社共四个方面,总结了桥梁工程课程教材的演变。研究表明,在收集到的157本桥梁工程课程相关教材中,根据出版的年代,桥梁工程课程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统编—自编—统编—自编。其中针对公路桥相关内容的教材明显多于针对铁路桥的教材,适用于中课时的教材多于长课时和短课时的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版主要集中在人民交通出版社和中国铁道出版社。最后,文章对桥梁工程课程教材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桥梁工程课程教材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21  符合国际工程专业认证要求的课程档案编制方法研究——以建筑结构抗震课程为例
    戴靠山 李卉颖 孟家瑶 Shen-En Chen
    2017, 26(6):92-9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21
    [摘要](1076) [HTML](356) [PDF 1.15 M](1290)
    摘要:
    全球化发展对中国土木工程专业与国际接轨提出了新要求,开展国际专业认证是一种以评促建的重要措施。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土木工程专业国际认证现状以及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的专业认证要求。对参加ABET专业认证所需材料之一的课程档案编制进行研究,阐述了ABET专业认证课程档案的编制要求,并提出了相关编制建议。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设的建筑结构抗震课程为例,对基于ABET认证的课程档案编制进行了进一步阐释。
    22  从传统建筑到营造传统——重庆大学中国古典建筑史模型实践课程体系深化研究
    廖屿荻 张兴国 杜源
    2017, 26(6):99-10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22
    [摘要](994) [HTML](618) [PDF 1018.24 K](798)
    摘要:
    当今国际国内社会的巨大变化,带来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再一次碰撞,新时期的中国正孕育着中华文明的再次崛起,中国古典建筑史教学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中国古典建筑史作为史学知识的重要课程,对学生建立中国建筑史学观念、价值观念有着重要作用。从传统建筑教学到营造传统的传承,文章以思维观念的转变为起点,结合国际工程教育的先进手段和方法,在原有模型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中国古典建筑史教学优化的途径与方法,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建筑国学素养,培养真正具有中国性的建筑师。
    23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的结构创新设计与优化
    付果 吴仕荣 王磊 廖海燕
    2017, 26(6):105-11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23
    [摘要](1012) [HTML](533) [PDF 1.69 M](1124)
    摘要: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土木工程学科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学科竞赛。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与往届相比,命题中引入了刚柔并济的思想,除了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还对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结构的跨中挠度做了限制。从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特等奖作品入手,分析特等奖作品的结构选型和结构优化方法,以期为学生准备结构设计竞赛提供参考。
    24  应用型高校CAD“翻转课堂”教改研究
    孙明 胡妮妮
    2017, 26(6):111-1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24
    [摘要](1219) [HTML](382) [PDF 1.05 M](1049)
    摘要:
    根据应用型高校CAD课程教学现状与"翻转课堂"特点,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微课学习、课堂教学、课后反馈三个方面研究"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改革学生考核制度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完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提升微课质量。通过"翻转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思维,提高学习成效,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为土建类专业其余专业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提供借鉴参考。
    25  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秦焕美 曹静 高建强 杨修涵
    2017, 26(6):115-11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25
    [摘要](1003) [HTML](500) [PDF 1.49 M](761)
    摘要:
    高校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素质教育长期的重要目标,也是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必然和根本要求。文章根据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而从科技创新平台环境构建、多元导师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建议。研究结论对交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6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机制下钢结构课程慕课建设探讨
    伍凯 徐方媛 吴珠峰 翟江棚
    2017, 26(6):119-12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26
    [摘要](1134) [HTML](424) [PDF 799.47 K](848)
    摘要:
    针对教育部实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慕课课程建设作为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第一步,对慕课建设过程中课程体系建立进行了探索。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介绍了慕课建设其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的建设过程,以及网络在线教学的设计思路与目标,并对钢结构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作了具体的讲解。
    27  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诱导机理研究
    滕佳颖 王婉
    2017, 26(6):123-12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27
    [摘要](1000) [HTML](323) [PDF 1.72 M](800)
    摘要:
    将BIM信息技术应用看作建筑类高等学校的一种教育创新行为,从教育技术支持、创新资源网络、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吸收能力四个层面,总结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关键诱导因素。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Vensim)构建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诱导模型,揭示多源诱导因素之间的逻辑和因果关系,提出教育技术支持与创新资源网络是推进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基础,教师教学能力是执行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关键,学生吸收能力是体现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效果的重点。
    28  BIM技术在工程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侯学良 杨思佳
    2017, 26(6):129-13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28
    [摘要](993) [HTML](403) [PDF 1.14 M](880)
    摘要:
    工程结构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最为主要的专业课程,但因其内容抽象、公式复杂而给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专业知识带来困难。针对其中的教学难点,文章基于BIM技术给出了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展示工程结构构件的随机组合形态和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工程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传力路径、力学特性与破坏机理的教学新方法。结合新方法在工程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文章就如何将BIM引入工程结构课堂教学、提高工程结构教学水平给出了三条具体建议,即加快思想认识转化、设立工程结构BIM实验室和开发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结构教学素材。
    29  中国高校R&D经费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蒋丽霞
    2017, 26(6):133-13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29
    [摘要](907) [HTML](472) [PDF 1.07 M](782)
    摘要:
    以全国31个省区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从其R&D经费规模、强度、来源结构和支出结构四方面研究31个省区高校R&D经费资源配置状况。研究发现,31个省区之间高校R&D经费分布、投入与支出均存在较大差异。整体而言,R&D经费投入不足,强度偏低,东西部高校分布不均,来源简单,支出结构存在偏差,基础研究的支出比例过低。针对以上问题,从政府、高校以及国外先进经验和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
    30  地方高校转型期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探析
    林静雯 陈志英 王英刚 高丹
    2017, 26(6):139-14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30
    [摘要](806) [HTML](455) [PDF 553.15 K](813)
    摘要:
    为解决地方高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实践教学能力过程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落后等问题,以沈阳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课程实践一体化、校企合作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系列改革,从教师基本实践教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此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为地方高校转型期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31  河北省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构研究
    王明贤 张文海 杨薇
    2017, 26(6):143-14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31
    [摘要](1132) [HTML](321) [PDF 835.89 K](855)
    摘要: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河北省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腾飞机遇,同时也对河北省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基础。河北省是高等教育大省,但还不是高等教育强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既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快速提升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路径和基本原则,并提出河北省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架构,为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