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7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协同学的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体系建构
    田一辛 黄琼
    2018, 27(1):1-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01
    [摘要](1429) [HTML](352) [PDF 1.19 M](889)
    摘要:
    建筑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是开放的复杂系统。协同学重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子系统如何合作,在宏观尺度上产生空间、时间或功能结构。引入协同学理论,有助于系统性研究低能耗建筑。基于序参量和自组织原理,提取影响建筑能耗的序参量,建立低能耗建筑结构框架和设计流程。
    2  “双一流”建设环境下师范院校发展策略研究
    曹雪琴 刘社欣 廖立胜
    2018, 27(1):6-1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02
    [摘要](889) [HTML](358) [PDF 733.91 K](833)
    摘要:
    师范院校作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教师的重要阵地,是中国高等院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举足轻重。"双一流"建设开启了高等教育领域大刀阔斧的改革,师范院校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师范院校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发挥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本体功能,借力"双一流"、助力"双一流",明确办学定位,保持师范性,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优质师资,才能在"双一流"竞争中夺得先机。
    3  台湾地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德明 鄢斌 丁若莹 杨雪 黄晗 陈琳琳
    2018, 27(1):11-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03
    [摘要](885) [HTML](1622) [PDF 758.25 K](4394)
    摘要:
    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教学特色、毕业主要去向四个方面,对台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4  土木工程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李天祺 邹昀 王登峰 严心池
    2018, 27(1):15-1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04
    [摘要](791) [HTML](354) [PDF 599.52 K](1459)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这要求高等教育转变和拓展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江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培养方案和运行机制、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学科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构建培养机制、教学方法内容和创新平台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体系,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双创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5  高校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土木法学人才培养为例
    鲁正 崔鹤 杨秋华
    2018, 27(1):19-2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05
    [摘要](756) [HTML](330) [PDF 703.85 K](817)
    摘要:
    文章详细论述了在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发展迅速的新形势下,培养具有跨专业背景和复合专业能力人才的必要性。通过比较和分析国际上已有的复合专业课程体系,提出适用于中国高校的复合专业课程培养模式,并以土木工程专业与法学专业为例,论述土木-法学复合专业课程设立的可行性,提出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方案,探索土木-法学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途径,完成对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6  基于CDIO的工程管理专业硕士课程体系设计
    方媛 冯为民 衷华
    2018, 27(1):23-2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06
    [摘要](711) [HTML](671) [PDF 1.88 M](1160)
    摘要:
    在工程管理专业硕士课程教学实践中,各教学单位普遍采用将同一领域的课程分割开来进行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较长时间通过自身实践将课程知识进行整合消化后最终用于实践。这一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也因学生工作实践领域而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提出运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教育模式对中国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以CDIO教学大纲为基础,通过一体化课程计划和设计-实现经验项目,虚拟工程实践场所,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以及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来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使学生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对整个专业知识领域有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7  基于复杂学习理论的CDIO工程管理专业硕士教育模式研究
    吴光东 羌国锋
    2018, 27(1):28-3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07
    [摘要](705) [HTML](373) [PDF 966.19 K](788)
    摘要:
    面对目前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复杂性问题,文章尝试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体系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复杂学习理论和CDIO教育理念在工程管理专业硕士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基于复杂学习理论的CDIO工程教育体系及其实施的保障机制。结果表明,将复杂学习理论与CDIO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可以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较适合工程管理专业硕士阶段的教育。
    8  农林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刘景良 黄文金 骆勇鹏 潘静静
    2018, 27(1):32-3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08
    [摘要](806) [HTML](327) [PDF 913.46 K](792)
    摘要: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创新能力的高低与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劣有着密切关系。目前,中国高校的研究生数量急剧增长,而研究生群体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思维缺乏和动手能力弱等问题,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环境。结合农林院校的办学条件和特点,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改革课程设置、重视外语教学、培养实践能力和开展交叉学科创新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土木工程学科健康发展和毕业生良性就业。
    9  协同创新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郑玲 朱才朝
    2018, 27(1):38-4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09
    [摘要](783) [HTML](329) [PDF 600.51 K](2808)
    摘要:
    重庆2011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为重庆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文章论述了协同创新的内涵、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协同创新模式下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深刻变化,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的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对交叉学科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基地建设以及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为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
    10  通识教育理念下基础力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的思考与实践
    顾娟 陈平 孙鹰 李昂
    2018, 27(1):42-4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10
    [摘要](766) [HTML](331) [PDF 572.43 K](853)
    摘要:
    结合基础力学特点,探讨基础力学教学中如何在通识教育理念下渗透人文教育,拓展力学内涵。介绍了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文理交融的教改思路,以及在基础力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发掘力学之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升其科学与人文素养。
    11  北部湾区域高校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徐华 陈正 余波 覃英宏
    2018, 27(1):45-4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11
    [摘要](781) [HTML](432) [PDF 628.98 K](775)
    摘要:
    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文章以广西大学为例,结合北部湾区域特色,就当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对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切实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12  独立院校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教育的混合模式教学研究——以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
    余祥 张丽娜 李凤臣 崔鹏飞
    2018, 27(1):49-5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12
    [摘要](1365) [HTML](388) [PDF 666.70 K](1025)
    摘要:
    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4A微学习的移动学习平台或软件不断推陈出新,推动着智能终端在促进其教育功能、满足人们的主动学习需求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通过分析国内高等教育现状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下混合模式教学的主要特征,以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探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结合传统教育方式的教学改革方法,提出了实施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模式教学的初步方案。
    13  依据课程定位深化材料力学教学改革
    王春香 周鹏 胡恒山
    2018, 27(1):53-5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13
    [摘要](751) [HTML](603) [PDF 621.78 K](1996)
    摘要:
    依据材料力学课程定位,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考核驱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相应改革。建立教与考一体、教与学一体、理论与工程实践一体,课内与课外一体、课前与课后一体的多维教学改革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工程素质、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14  Fourier三角级数在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寇磊 吴菊杰
    2018, 27(1):57-6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14
    [摘要](835) [HTML](402) [PDF 604.45 K](888)
    摘要:
    力学课程教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力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入Fourier三角级数求解力学中的静定问题和超静定问题,探讨Fourier三角级数在力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
    15  通识类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
    董海云 何光辉 龚劬
    2018, 27(1):62-6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15
    [摘要](916) [HTML](495) [PDF 1.51 M](837)
    摘要:
    教育部积极鼓励各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等多种方式创新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以重庆大学通识类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为例,介绍了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6  对标国际的工程地质学课程改革与思考
    冯锦艳 于志全
    2018, 27(1):66-6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16
    [摘要](758) [HTML](412) [PDF 964.19 K](1136)
    摘要:
    在对比国内外名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文章梳理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六届在校生和四届有半年以上工作经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和建议要求,对工程地质学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改革后的工程地质学课程体系,以经典知识系统为基础,以工程案例库为补充,以国际教学水平为目标,依托中英文教材建设,形成了集注册考试题库、实践教学以及社会资源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特色,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新的课程体系有利于缩短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为国际科研领域输送高水平专业人才。
    17  校企合作开发应用型本科立体化教材——以建筑CAD课程为例
    李飞燕 黄丹青
    2018, 27(1):70-7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17
    [摘要](935) [HTML](541) [PDF 820.72 K](926)
    摘要:
    立体化教材能够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育要素配置,为高校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教学信息化、网络化。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建筑CAD课程为例,对立体化教材的优势、建设思路和教材建设中如何实施校企合作进行了阐释,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立体化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议,旨在推动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和应用,促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具有"应用型"和"本科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18  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杨佑发 黄音 谭曦 凌昊
    2018, 27(1):74-7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18
    [摘要](802) [HTML](509) [PDF 528.35 K](783)
    摘要:
    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内容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且偏重结构体系的整体设计。文章针对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课程的背景及其特点,对课程教学方法作了探索与讨论,提出了结合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课程的联合项目教学法,采用课程微信公众号平台课后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9  建筑学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教学效果分析与改革探索——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
    宗桦
    2018, 27(1):77-8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19
    [摘要](785) [HTML](622) [PDF 1.30 M](2525)
    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实名约谈和就业单位评价等方式,围绕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教学收获,对西南交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10-2015连续5届本科毕业生展开了培养过程中植物类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归纳出目前建筑学科背景下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存在课时量不足、基础课程设置缺失、课程深度不够、实践与设计脱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学科重视程度、改革课程体系、完善师资结构、构建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培养兼具科学思维与艺术审美的风景园林人才提供有效借鉴。
    20  针对知觉理论的环境心理学教学改革
    汪中兴
    2018, 27(1):82-8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20
    [摘要](815) [HTML](695) [PDF 782.47 K](802)
    摘要:
    针对环境心理学中多项知觉理论的整合需求,解析其中3种主要学说的基本思路和相互关系,提出课堂讲授的优化方案。同时,对教学改革相关工作的要点及难点作出分析,并着眼于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展望学科建设的方向和可能性。
    21  微课在建筑初步课程中的辅助应用
    杨梦阳 牛笑 赵兵兵
    2018, 27(1):87-8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21
    [摘要](770) [HTML](332) [PDF 802.99 K](785)
    摘要:
    建筑初步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文章重点阐述了结合微课的建筑初步课程全新教学模式,提出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实现专业知识的传递、内化和巩固。针对建筑初步课程的知识框架体系具体分析了微课在教学环节的辅助应用。实践证明,将微课引入课程辅助教学对于学生掌握新知识点,深刻理解知识内涵、拓展知识面具有重要作用。
    22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姜留涛
    2018, 27(1):90-9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22
    [摘要](799) [HTML](320) [PDF 880.09 K](980)
    摘要: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同质化、精英化、表面化、创业与就业分离化等问题,文章首先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难点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结合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途径。
    23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蔺鹏臻 虞庐松
    2018, 27(1):94-9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23
    [摘要](728) [HTML](466) [PDF 1.27 M](1326)
    摘要:
    结合新时期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要求,根据工程教育的特点,基于"实践中创新、创新中实践"的认识论基本规律,探讨采用课内与课外、现实与虚拟、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立体化教育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系统化培养。
    24  基于专业核心课程实践创新的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建设
    李楠 贾宏俊 关彤
    2018, 27(1):97-10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24
    [摘要](928) [HTML](307) [PDF 877.67 K](914)
    摘要: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由辅助理论教学功能上升为培养学生的试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平台,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提出了基于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创新的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建设思路,以加强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5  空间设计为主线的建筑学二年级教学实践与探索——以“方体限定与展览空间设计”为例
    刘长安 仝晖 魏琰琰
    2018, 27(1):101-10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25
    [摘要](1155) [HTML](604) [PDF 2.14 M](1533)
    摘要:
    空间是现代建筑学的核心问题和关键要素,空间设计训练则是当前国内大多数建筑院校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整个建筑教学体系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关注建筑学主干课程体系中的空间设计教学,以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方体限定与展览空间设计为例,阐述相关教学探索,总结经验与不足。教学实践利用空间设计作为串联系列课程设计的主线,引入分析思考与空间操作的方法,使空间概念理解和设计思辨过程变为可教、可控,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课程设计既符合当前建筑教育的国际趋势,也具有自身特色。
    26  极端环境下建筑结构设计国际学生研习营实践探索
    蔡建国 吴森坤 张晋 冯健
    2018, 27(1):106-11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26
    [摘要](1022) [HTML](673) [PDF 2.31 M](1053)
    摘要:
    研习营是国内诸多高校正在积极尝试的教育模式。研习营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师生团队通过积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集中资源和精力,在短期内完成复杂的教学实践任务。以东南大学、丹麦皇家建筑艺术学院、兰州理工大学三校联合举办的"极端环境下建筑结构设计国际学生研习营"为例,详细论述整个研习营过程,包含前期准备、学术报告、调研考察、试验过程、成果汇报答辩。此外,分析研习营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交流合作能力、团队意识、联合教学与实践方面的优势,并对开展其他类似国际交流活动提出建议。
    27  新媒体在多校联合毕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刘胜荣 于淼
    2018, 27(1):111-1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27
    [摘要](812) [HTML](317) [PDF 589.42 K](793)
    摘要: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打破了传统毕业设计模式。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毕业设计的形式和特点,明确了基于新媒体应用的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意义,介绍了新媒体在虚拟毕业设计教学、构建多校联合毕业设计教学平台及评价体系、分享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成果等方面的应用。通过研究,为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以及推动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8  高校学风建设构建思考
    刘忠信
    2018, 27(1):115-11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28
    [摘要](805) [HTML](327) [PDF 708.25 K](837)
    摘要: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高校信息化时代面临的实际问题,多角度剖析不良学风形成的原因,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及完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从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的角度,深入探讨"设定条件"转专业、大科类招生等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激励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促进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目的。
    29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高校学生成绩评价中的应用
    庞凤皎 周文和
    2018, 27(1):119-12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29
    [摘要](809) [HTML](1044) [PDF 406.31 K](827)
    摘要:
    文章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适用于学生成绩评价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分别采用主观因素决定模型和加权平均模型对学生某一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加权平均模型能较为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具有的专业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成绩评价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
    30  基于AHP法的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
    李钢
    2018, 27(1):122-12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30
    [摘要](808) [HTML](319) [PDF 758.41 K](784)
    摘要:
    应用型大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还不够完善,缺乏能力考核的标准,以致"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较为混乱。文章根据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的要求,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建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与排序。研究发现:"双师型"教师最为重要的能力是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引导能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