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7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究——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鲁正 上官玉奇
    2018, 27(2):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01
    [摘要](1296) [HTML](369) [PDF 815.84 K](1010)
    摘要:
    新型工科人才可以很大程度地支持中国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这就要求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新工科建设。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自2014级起在本科生阶段实行导师制,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为例,介绍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阐明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内容,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对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意义。
    2  “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孙峻
    2018, 27(2):5-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02
    [摘要](1637) [HTML](972) [PDF 1.03 M](1088)
    摘要:
    "新工科"建设是中国工程教育应对新技术和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更需要适应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要求。创新能力是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意识、创新视野和专业知识等。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创新思维,以及开展多层次全过程的创新实践以提升创新技能是提高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3  新工科理念下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与实践
    吴磊
    2018, 27(2):10-1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03
    [摘要](1362) [HTML](740) [PDF 941.39 K](1334)
    摘要: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国新时期工业设计领域教育改革。通过新工科教育模式,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快题设计"等专业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以"中国制造2025"为目标导向,构建了"工科+艺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工业设计教学与人才培养新模式。
    4  面向多元化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孔祥强 李瑛 衣秋杰
    2018, 27(2):14-1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04
    [摘要](1094) [HTML](1518) [PDF 930.77 K](14764)
    摘要: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础实践层次中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结合能源动力类专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以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为例,从培养方案体系、创新研究性实验模式、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等三个方面阐述所开展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
    5  “线桥隧一体化”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蔺鹏臻 虞庐松 宁贵霞
    2018, 27(2):18-2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05
    [摘要](920) [HTML](477) [PDF 1.03 M](883)
    摘要:
    结合土木工程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建设,借鉴国际工程教育最新理念,立足学校铁路交通专业传统优势和特色,在既有土木工程"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创办"线桥隧一体化"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实行"依托大工程、校企联培、实践创新并举"的育人模式,构建了与《华盛顿协议》相匹配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了以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核心的校企"3+1"联合培养课程体系,并以"校企双轨"模式建立了实践和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新机制,优化了师资配置,完善了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跟踪和控制体系。成功培养了首批77名基础扎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土木工程卓越计划毕业生,推动了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为新时期应用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示范作用,具有辐射效应。
    6  基于“大工程观”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赵志方 章斌 王立成 赵志刚
    2018, 27(2):23-2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06
    [摘要](1011) [HTML](684) [PDF 2.14 M](898)
    摘要:
    针对中国工科研究生工程素质普遍偏低、实践能力偏弱的现状,基于"大工程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产学研培养模式。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企业实践和建立合理的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的育人环境,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平台,以提高其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7  基于案例教学的工程管理类硕士教学模式创新——以重庆大学为例
    向鹏成 张媛 李茂月
    2018, 27(2):28-3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07
    [摘要](936) [HTML](701) [PDF 811.67 K](827)
    摘要:
    基于案例教学的工程管理类硕士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和理解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最终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工程管理类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重庆大学工程管理类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案例库,并探讨了基于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与考核机制,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改善教学效果提供了理论基础。
    8  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探析
    周芸芸
    2018, 27(2):33-3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08
    [摘要](818) [HTML](501) [PDF 605.71 K](775)
    摘要:
    实践教学是提升工程硕士应用实践能力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工程硕士实践教学的特征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设计、师资队伍管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9  工科研究生招生共享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王健 胡晓伟 李淑静
    2018, 27(2):37-4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09
    [摘要](806) [HTML](648) [PDF 651.26 K](783)
    摘要:
    面对互联网事业飞速发展的新环境,需要探索有利于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解决招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文章基于互联网的视角,分析互联网对研究生招生宣传的影响,通过构建工科研究生招生宣传共享平台,整合既有的网站、微信、微博、短信等方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环节,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招生宣传,为推免生和统考生提供多种信息获取渠道,为研究型大学更好地选拔生源提供质量保障。
    10  中国、美国和欧洲高校土木工程教学课程设置对比分析
    李林瑾 周云 曾雅丽思 张军凯
    2018, 27(2):41-4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10
    [摘要](1007) [HTML](472) [PDF 2.09 M](906)
    摘要:
    文章旨在对比中国、美国及欧洲排名前列的土木工程专业高校在本科教学课程设置中的差异,统计了2014-2015年网络上公开的中国、美国和欧洲共26所排名前列的土木工程专业高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总学时数、课程结构、通识课程以及实践教学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各高校提倡文理结合的通才教育,美国各高校则相对注重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而欧洲各高校比较重视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教学。关于实践教学环节,中国高校主要是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和课程实验,而美国和欧洲高校往往倾向于采用更加紧密的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形式。
    11  建筑构造课堂教学与改革——基于中德合作办学实践
    李颖 文献民 徐理勤
    2018, 27(2):48-5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11
    [摘要](888) [HTML](351) [PDF 663.28 K](756)
    摘要: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效果与土木工程结构工程师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分析了传统建筑构造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结合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育体系和理念,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效果。
    12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探讨
    胡晓依 徐伟 席永慧
    2018, 27(2):52-5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12
    [摘要](980) [HTML](388) [PDF 1.44 M](815)
    摘要:
    针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课时不足、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以及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文章介绍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所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设计、混合式教学方法的采用、MOOC的应用以及考核评价标准的优化等,收到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13  结构力学抽象理论实物化教学方法研究
    潘旦光 丁民涛
    2018, 27(2):57-6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13
    [摘要](861) [HTML](469) [PDF 974.85 K](790)
    摘要:
    为提高结构力学的教学效果,探讨用实验手段展现结构力学抽象理论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在经典结构力学教学基础上,增加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环节,即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结构力学中抽象理论的理解,通过理解性实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提问、教师引导进行探索性实验,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将结构力学中的抽象理论实物化,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素质教育和创新发展的目的。
    14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探讨
    常金秋
    2018, 27(2):61-6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14
    [摘要](753) [HTML](624) [PDF 497.38 K](739)
    摘要:
    工程热力学是一门工科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工程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具有理论逻辑性强、工程应用性强、概念抽象等特点,是一门较难学的课程。文章结合专业特点,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5  土力学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陈志雄 卢黎 卢谅
    2018, 27(2):64-6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15
    [摘要](1054) [HTML](407) [PDF 712.27 K](884)
    摘要:
    近年来,慕课等线上教学潮流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以翻转课堂为主流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慕课教学较为有效的形式。土力学课程涉及的前置课程宽泛、理论性强,有些内容预备知识不够充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文章介绍了土力学课程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提出了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翻转课堂和课后知识拓展三大教学模块,以期为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6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钢桥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张志俊 张挣鑫
    2018, 27(2):68-7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16
    [摘要](915) [HTML](387) [PDF 663.54 K](756)
    摘要:
    根据国内钢桥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在钢结构桥梁方面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探讨了钢桥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以钢桁梁桥章节教学为例,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增强掌握知识的能力。
    17  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赵必大 赵滇生
    2018, 27(2):72-7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17
    [摘要](836) [HTML](335) [PDF 809.53 K](828)
    摘要:
    对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软件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并正式开展了系列探索实践,以提高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18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参与互动型教学改革初探
    张潇 常江 李彦霏
    2018, 27(2):76-7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18
    [摘要](807) [HTML](580) [PDF 1023.86 K](766)
    摘要: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研究思考城市问题的能力,但因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强,该课程教学一向是一大难点。文章通过剖析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建筑学专业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探析建筑学专业学生课程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参与互动型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认知城市、分析城市的综合思维能力。
    19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王建
    2018, 27(2):80-8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19
    [摘要](666) [HTML](884) [PDF 651.52 K](808)
    摘要: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和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索采用加强课程间联系、震害系统性分析、比较各国抗震设计方法和增强实践环节等措施,推进以基本概念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20  建筑设备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析
    王丹妹
    2018, 27(2):84-8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20
    [摘要](821) [HTML](615) [PDF 463.76 K](833)
    摘要:
    建筑设备课程是建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涉及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三大专业的诸多内容和设计规范,教学难度较大。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及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及要求,紧跟行业发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1  建筑材料专业课多元化作业布置模式研究与实践
    徐丽娜 赵丽丽 张丰庆
    2018, 27(2):87-9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21
    [摘要](791) [HTML](321) [PDF 794.70 K](899)
    摘要:
    为调动建筑类高校学生学习建筑材料专业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个性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针对建筑材料专业课学习特点及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提出多元化的作业布置模式,并分析实施方法及效果,为其他专业课作业的布置提供借鉴。
    22  建筑实训馆在砌体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李萍 张旺春 刘昱辰
    2018, 27(2):91-9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22
    [摘要](600) [HTML](372) [PDF 767.36 K](663)
    摘要:
    针对砌体结构课程传统教学方式效果不佳的问题,尝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结果表明,以建筑实训馆教学资源为平台,利用建筑实训馆实物开展现场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效果良好。
    23  土木工程类大学生生产实习过程思想问题及应对策略
    潘鹏程 赵大海 王鼎
    2018, 27(2):94-9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23
    [摘要](845) [HTML](982) [PDF 633.21 K](782)
    摘要:
    土木工程类学生的生产实习是教与学重要的实践环节,以往理论界对此环节的讨论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实习的技术效果,即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技术知识。但是,由于实习过程也是认识社会的过程,学生在面对技术问题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思想问题。这些思想问题不但影响着学生的实习,而且进一步会影响到在校的学习生活。在分析生产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基础上,提出从实习前的单位选择、实习动员、实习中的巡视,以及实习后的讨论四个方面系统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困惑。
    24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成绩精细化考核
    付君 张泳 肖争鸣
    2018, 27(2):98-10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24
    [摘要](917) [HTML](587) [PDF 792.48 K](863)
    摘要: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对测量实习课程考核提出的要求,全面修订教学大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建设,优化指标考核与评分标准,制定更加精细化的考核办法来评价学生成绩。通过对2013-2015级学生成绩计算,评价成绩达成度,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点均达到了课程目标值,实现了教学目标,做到了考核要求与"毕业要求"相称。
    25  菜单式开放性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实验教学平台构建
    耿飞 解建光 桂敬能 高培伟 周利睿 李进
    2018, 27(2):103-10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25
    [摘要](979) [HTML](482) [PDF 682.77 K](838)
    摘要:
    基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一种菜单式开放性课程实验教学模式。从实验教学项目库建设、实验大纲编制和项目实施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的原则、方法和措施,可实现平台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良性循环,将开放性实验项目落到实处,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6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以湖南工学院为例
    游春华 尹影 何根
    2018, 27(2):106-10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26
    [摘要](823) [HTML](340) [PDF 635.82 K](802)
    摘要: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湖南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按照一个目标、两个有利、四个层次与五个平台的改革思路,重构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管理,着力培养大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取得一定的成效。
    27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1+2+N”开放式实践创新教育平台的研究
    李志生 李斌 刘丽孺 王晓霞
    2018, 27(2):110-11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27
    [摘要](934) [HTML](496) [PDF 753.67 K](743)
    摘要:
    结合新形势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概括当前建能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现状,并针对该专业在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方面的不足,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论述了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及其改革的必要性。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探讨建能专业"1+2+N"开放式实践创新教育平台的内涵和建设内容,总结了该平台的建设成效。
    28  混凝土创新实验教学浅谈
    李琼 曹辉 李大伟
    2018, 27(2):114-11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28
    [摘要](811) [HTML](576) [PDF 1.10 M](725)
    摘要:
    针对高校在传统混凝土实验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被动局面,提出了独立开设混凝土创新实验课程的建议。以"学生为中心,小组为单位",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过程的实施、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均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混凝土创新实验教学的实施,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29  结构建模竞赛3D打印节点的设计与优化
    汪建群 舒小娟 祝明桥 龙泽精 唐永红
    2018, 27(2):118-12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29
    [摘要](1039) [HTML](847) [PDF 1.01 M](788)
    摘要:
    3D打印在土木工程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鲜有涉及。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建模大赛中首次引入了3D打印节点装配模型的制作。以湖南科技大学参赛作品为例,从3D打印节点的设计、优化和安装等角度,阐述了3D打印在大学生结构建模中的应用。构件由3D打印节点采用"卡""插""楔""套"4种方式进行组装,效果良好。大赛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普及3D打印技术、拓展专业视野具有较好促进作用。
    30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的动力分析演示软件
    任晓崧 郑玉琴 周球尚
    2018, 27(2):122-12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30
    [摘要](1028) [HTML](433) [PDF 1.50 M](963)
    摘要:
    建筑结构抗震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课程专业性强,涉及概念广泛且抽象。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文章借助MATLAB语言的图形用户界面编制动力反应分析演示软件,针对课程教学中地震作用、反应谱和动力反应分析等要点,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1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的功能融合
    胡英奎 梁远华
    2018, 27(2):127-13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31
    [摘要](824) [HTML](422) [PDF 731.39 K](760)
    摘要:
    为了实现高校学术期刊的功能融合,促进高校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基于高校学术期刊的功能定位,分析了高校学术期刊功能融合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发现媒体融合既使高校学术期刊的功能融合面临新的挑战,也给高校学术期刊的功能融合带来新的机遇。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既要进行功能融合,也要进行媒体形式融合,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形式的传播优势,针对不同类型信息选择恰当的媒体形式,让媒体融合成为高校学术期刊功能融合的助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