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28(5):1-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01 CSTR:
摘要: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应对新一轮现代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传统工程管理学科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机遇。在总结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面向建筑业最新需求,结合新工科理念探讨了新工程管理学科特点、主要培养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工作,并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知识体系优化、专业教师综合能力建设、教学方式创新、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创新教材资源建设和综合创新实践平台搭建五大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以期实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2019, 28(5):8-1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02 CSTR:
摘要: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新工科"背景下其具体内容有新的标准和要求。积极探索以国际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从实践目标定位、创新导向、知识拓展、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等方面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所获得的经验可以为相关院校开展类似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2019, 28(5):22-2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04 CSTR:
摘要:为提高地方院校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通过对国内外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阐述行业特色对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结合社会需求和地方院校徐州工程学院的特点,建立"一主线、二能力、三层次、四平台、五模块"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所对应的课程体系,实施相应的措施,切实保障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整体专业素养。以建筑行业特色为导向的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显示,毕业生的就业率达100%,竞争力指数达96%,凸显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独特优势,对地方院校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2019, 28(5):30-3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05 CSTR:
摘要:基于对湖南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建环专业毕业生知识及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剖析了湖南科技大学建环专业教学中的实习环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举措。这对于改善学校建环专业的教学效果、提高毕业生满意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为其他高校建环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修订提供参考。
2019, 28(5):42-4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07 CSTR:
摘要:浓郁的学术氛围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研究生学术氛围的现状,以及学术氛围对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分析了导师、高校管理制度、研究生个体等对学术氛围的影响,由此提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对策。
2019, 28(5):48-5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08 CSTR: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建立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人才培养现状,为满足"双创"对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要求,需要深度挖掘校内外资源协同培养专业人才,构建校内跨学科协同和校外校企协同两方面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人才协同培养提供借鉴。
2019, 28(5):55-6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09 CSTR:
摘要: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是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在分析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融入需求导向,从功能定位、服务环境和参与主体三个方面,探讨基于需求转向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内涵建构。认为基地建设应注重激发其活力,满足社会多方利益主体的需求,使之成为真正的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孵化地"。基于"需求-满足"结构框架,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功能需求、服务需求和利益需求的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化建设、可持续建设和多元合作建设路径。
2019, 28(5):61-6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10 CSTR:
摘要: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后,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与美国ABET认证接轨,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成为专业认证自评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而言,达成度评价是一个新颖的名词,又将成为今后常规教学工作之一。文章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过程中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阐述毕业要求达成度与课程达成度的逻辑关系,论述了问卷调查法、课程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并结合实践情况举例说明,对比不同评价方法得到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提出几点思考,与同行研究探讨,以促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达成度评价体系。
2019, 28(5):67-7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11 CSTR:
摘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认证中重要的一环,是促进课程体系优化和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的依据。针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欠缺问题,构建了一套可量化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以学校近三年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和近五届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分布统计,修订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符合学生发展定位的培养目标,确立了学生应具备的12条毕业要求,并将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为30个指标点和95门支撑课程,把支撑课程的权重、考核方式、评价周期、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作为基础数据,依次进行指标点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和学生整体达成评价。实践证明,该评价体系科学合理,为土木工程及相近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提供参考。
2019, 28(5):74-7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12 CSTR:
摘要: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一流本科教学。一流本科教学要实现一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应强化"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结构设计竞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参考结构设计大赛的良好效果,建议在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增加定性结构力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可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应用训练方面的不足。
2019, 28(5):80-8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13 CSTR:
摘要:钢结构形式多变、构造复杂、课程知识点多给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对此,建立了虚拟仿真和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型体系辅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梳理了本科教学中所涉及的钢结构课程体系,并总结了知识广、理解难和空间感要求高三大特点,从构件、节点、结构体系和损坏形态等多个层次建立了虚实结合的钢结构教学模型体系。最后,介绍了该模型体系中四大模块的建设情况。采用虚拟仿真和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全面提高学生对钢结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019, 28(5):86-9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14 CSTR: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引入科研成果,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钢结构设计原理是高等工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依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特点,结合笔者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选择有关钢结构稳定的教学内容作为具体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科研成果以体现教学的学术性质和艺术功能。结合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从熟悉教学内容、切入点选择、课外的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具体阐述如何将科研融入教学,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艺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
2019, 28(5):91-9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15 CSTR:
摘要:大学专业课教学既是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陪伴学生迈向优秀工程师的重要环节。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效果,立足一线教学实践,从教学效果入手,分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等多方面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2019, 28(5):96-10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16 CSTR: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趋向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进而产生了众多新型城市工程地质问题,现有城市工程地质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满足国家城市建设主题和社会需求。文章结合城市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经验,提出以经典工程地质学及城市地质的知识系统为基础,以应用导向型国内外工程案例为补充,以信息化平台为交流和学习手段,以问题导向型小组学习为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实践教学的特色教学体系,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新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获得学科最新科研成果,教学效果较好。
2019, 28(5):104-11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17 CSTR:
摘要:随着绿色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关注于将绿色建筑类课程融入到现有教学体系的过程中,相应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设置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建筑教学方式与教育学原理的结合,以绿色建筑设计的认知层面为例展开讨论,以列出行为目标与行为方式的手段形成具体的教育目标,并按照据此构成的二维表格选择各教学层面的具体教学目标,以期通过教育目标的二维表格形式来指导绿色可持续类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为未来绿色建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19, 28(5):111-11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18 CSTR:
摘要:本科一年级是本科教育的基础阶段,而公共基础课程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落脚到学生的学习才能使实在且有意义的学习发生。教师和学生分别是学习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两大主体,只有供需互相匹配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在剖析公共基础课程及其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基本的教学能力框架,并以此框架对供需双方展开调查发现,二者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偏差成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探讨纠偏的切实可行路径。
2019, 28(5):117-12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19 CSTR:
摘要:工业4.0时代,智能建造技术变革着桥梁工程行业,桥梁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暨生产实习环节,面临全新的挑战。在智能建造背景下,需要用信息技术手段变革传统的实习教学。文章以某届本科生的毕业实习改革为案例进行研究,阐述了各实习环节的设计方法,为类似实习教学提供范例和参考。
2019, 28(5):124-13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20 CSTR: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生产实习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通过规范生产实习课程文件,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完善生产实习各个教学环节,形成基于互联网+的土木工程生产实习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教学新模式,实现了学生实习成果的实时分享与教师实时跟踪指导和管理,强化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对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周斌 , 陆青松 , 李斐 , 王瑜 , 程建杰 , 刘金祥 , 章惠娟
2019, 28(5):134-13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21 CSTR:
摘要:随着高考志愿大类招生政策的推进,如何吸引优质生源选择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专业发展和建设必须直面的课题。认知实习是新生接触和了解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各高校专业教师需要结合学校的发展历史、定位和特色,在专业内涵建设过程予以重视。通过对比具体实践单元和知识技能点,明确认知实习与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几个实践环节的差异和特点。通过借鉴国内兄弟院校的认知实习实践环节经验,因地制宜地制定南京工业大学的认知实习改革方案。该方案采用了"文化熏陶+基地参观+文献查阅+小组讨论"的认知实习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9, 28(5):140-14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22 CSTR:
摘要:针对建筑学本科生设计实践能力不足这一现状,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学专业教改课题组通过对国内外建筑学教学历史及现状的追溯和总结,在对比归纳不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现实状况,提出依托双师型教师提高建筑学本科生设计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方案和相关措施,以期对建筑学本科教学改革有所助益。
2019, 28(5):147-15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23 CSTR:
摘要:互联网+"时代,教育界掀起信息技术融合教育的热潮。信息化教育对高等教育传统的教育理念、体制、模式、方法、手段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教学助手系统,旨在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移动学习交流平台,更好地解决高校传统教学中教材更新不及时、教学模式不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考核方式单一、课堂点名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校内两届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试用,效果良好。学生借助移动端可结合教师精心设置的预习提纲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完成在线测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和课堂点名方式4个方面进行了课堂教学创新。实践证明:该系统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作用,对其他课程同样适用。
2019, 28(5):154-15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24 CSTR: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雨课堂"的推出,赋予了混合式教学更加丰富的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教学改革。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网络信息化技术融入传统教学过程中,可实现"同步"和"异步"双通道教学。"雨课堂"应用于理工类本科教学课堂,在解决课堂乏味、笔记量大、批改作业任务重、考核流于形式、量化难度大等问题,以及教学课时少与课程内容多、课堂学生人数多与师生缺乏互动等矛盾方面有较显著的效果。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如过度依赖网络环境和电脑、智能手机等软硬件设备,教师额外精力的投入与课时报酬的不匹配等问题,建议从技术和制度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从而真正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9, 28(5):160-16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25 CSTR:
摘要:岩石力学试验是研究岩石力学特性,获取力学参数的重要途径。为研究不同荷载作用下不同尺寸试块的破坏过程,利用Python语言对ABAQU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岩石力学试验过程的参数化数值模拟仿真系统。将考虑剪切效应的Drucker-Prager破坏准则编入vusdfld子程序中,引入失效单元删除算法研究荷载作用下岩石试块变形破坏过程,实现了岩石力学试验过程的数值仿真。以花岗岩试块三轴压缩试验为例,验证了仿真系统的有效性。该系统可根据用户需要与实验室加载平台进行数据匹配,极大提高了建模和分析效率,同时丰富了力学试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