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人文社会学科发展境遇的反思与突破
    孟晶
    2019, 28(6):1-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01
    [摘要](658) [HTML](400) [PDF 735.05 K](837)
    摘要:
    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点和基础。从一流学科建设种类、建设点、学科发展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的现状。从一流学科的发展思路分析人文学科发展境遇的外部原因,从学科建设学术梯队、科研人员、学科顶层设计三方面深入剖析了内在原因,并从增强学科实用性、遵循学科发展内在合法性、提高外部激励、加强学科发展顶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的具体举措。
    2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传统工科转型升级路径
    张文海 王明贤
    2019, 28(6):7-1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02
    [摘要](663) [HTML](503) [PDF 807.81 K](652)
    摘要:
    传统工科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规模大、作用突出,但也面临着发展遇到瓶颈、急需转型升级的问题。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工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工科教育提供了改革、创新与升级的历史机遇,工科教育要重新审视自己,以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迎接挑战、做出变革、转型升级。
    3  新形势下“大土木”专业课程建设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罗素蓉 吴恺云 李旭红
    2019, 28(6):13-1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03
    [摘要](698) [HTML](443) [PDF 1.05 M](737)
    摘要: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新形势和"双一流"建设对学科发展的要求,现有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土木工程国际竞争力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时代"大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基于现代土木工程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窄口径"等问题,提出在优化学科结构的基础上,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共性"和"个性"上寻找平衡点,合理整合课程内容,科学构建课程模块,拓展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优化教学方式,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通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4  以创新思维训练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蒲武川 谷倩 冯仲仁
    2019, 28(6):20-2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04
    [摘要](834) [HTML](589) [PDF 795.30 K](749)
    摘要:
    传统的面向应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培养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理性、严谨、精确的思维。为了适应土木工程行业的变革与转型,创新能力正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越来越重要的能力目标。思考是创新的前提,高质量思考是高价值创新成果的基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存在较强的思维定式,难以突破工程思维惯性的约束,单一的思维模式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形成了制约。文章在分析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创新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思维特征,阐述开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论课程的必要性,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介绍了土木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并对课程教学内容构成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5  协同理念下地方建筑学专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安徽省建筑学专业教育为例
    严敏 李早
    2019, 28(6):26-3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05
    [摘要](551) [HTML](450) [PDF 1.73 M](863)
    摘要:
    当代中国的建筑学专业教育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协同发展理念下各地区建筑教育的共同进步是提升全国建筑教育水平的关键。以60年来安徽省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安徽省人才培养的需求与专业发展的不足,提出"协同发展"的地方建筑学专业教育理念,总结近年来安徽建筑教育协同发展的改革和实践,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以期对欠发达地区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启示。
    6  大类招生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低年级理论课深层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傅娅
    2019, 28(6):35-4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06
    [摘要](439) [HTML](327) [PDF 2.23 M](759)
    摘要:
    以大学本科教育中低年级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与"学"双向质量提升为目的,分析研究近年来大类招生背景下,大学本科低年级专业教育的发展变化及产生的相关问题,针对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及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以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为例,通过对深层学习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改革经验,探索大类招生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低年级理论课深层学习教学改革思路。
    7  高职工程管理专业BIM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黄恒振
    2019, 28(6):43-5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07
    [摘要](624) [HTML](514) [PDF 1.29 M](775)
    摘要:
    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工程管理专业BIM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表明,BIM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位一体主体模型的良性运作、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平台的有力支撑、兼顾理论与实践的BIM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为此需要多方位强化师资、构建BIM教学平台、启动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模式、重建师徒式师生关系、多元多层次协同共享资源。
    8  基于设计思维转型期的城乡规划专业建筑群规划与场地设计课程教学探索
    张虹
    2019, 28(6):51-5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08
    [摘要](498) [HTML](568) [PDF 795.99 K](772)
    摘要:
    以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三年级建筑群规划和场地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该课程教学现状,结合现阶段设计思维从"建筑空间"向"城乡空间"转型关键时期的特点,对建筑群规划和场地设计课程教学进行适应性调整探索,旨在帮助学生实现设计思维转型,初步建立城市空间尺度感,为高年级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9  工具理性下的城乡规划专题教学模式探索——以滨海城市空间定量分析专题课程为例
    肖彦 蔡军 刘涟涟
    2019, 28(6):57-6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09
    [摘要](397) [HTML](461) [PDF 1.31 M](738)
    摘要:
    新数据环境下,建筑及城乡规划设计领域产生了新的研究范式与研究工具,空间定量分析逐渐成为城乡规划与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数据化分析技术完善教学体系与模式,培养学生工具理性的思维习惯,成为当下城乡规划本科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专题教学,以滨海城市空间定量分析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及案例选取入手,探讨面向新时期的城乡规划专题教学方案,着眼于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定量认识与技术,探讨新数据化环境下的城市专题化教学方法,为完善城乡规划专业的特色教学提供参考。
    10  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基础工程建设探索
    曹志刚 马力 洪义 国振 李玲玲
    2019, 28(6):64-6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10
    [摘要](573) [HTML](371) [PDF 928.21 K](935)
    摘要:
    基础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工程已应用到海洋、交通、能源和环保等领域,传统课程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结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对浙江大学基础工程课程改革进行探索研究。一是将基础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案例拓展到海洋、交通、能源和环保等新领域;二是引入情景激发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课程参与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新时代的基础工程建设培养视野新、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的新型土木工程人才。
    11  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梁发云 王琛 钱建固
    2019, 28(6):70-7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11
    [摘要](361) [HTML](419) [PDF 1.30 M](711)
    摘要: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需求,提出了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的教学理念和课程建设方案,形成了岩土工程勘察、基坑工程、地基处理和桩基础设计等教学模块,构建了结合工程实际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了全面考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的系统训练,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典型岩土工程问题的计算分析方法,培养其表达设计理念、交流沟通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全过程课程设计在岩土工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2  基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陈庆军 季静 左志亮 蔡健 张雁 黄炎生
    2019, 28(6):77-8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12
    [摘要](673) [HTML](338) [PDF 1.51 M](755)
    摘要:
    基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文章介绍了在此背景下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的改革探索。"一个大纲,两项实践"是该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其中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是根基,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及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实践则是重要枝干。通过采用项目学习法(PBL)以及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微课等推进"微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课程达成度计算方法,以及建立相关教学反馈制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此外,教学改革实践的各项措施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契合度较高,进一步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国际化水平。
    13  基于图纸的土建类专业协同教学研究
    尚福鲁 苗吉军 滕翠翠
    2019, 28(6):84-9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13
    [摘要](418) [HTML](329) [PDF 2.01 M](693)
    摘要:
    协同教学是改善地方应用型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现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借助调研手段,从教师、学生、企业(教→学→用)3个角度总结了地方应用型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现状。依据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土建类专业基于图纸的协同教学创新概念,即以图纸为核心,构建一套顺应专业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方法,总结协同教学的价值核心、价值目标,探索协同教学概念在土建类专业的应用途径。
    14  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科研需求的关键平台:创新研修课
    沈朝 倪龙 姜益强 Xinlei Wang Haibo Huang
    2019, 28(6):93-9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14
    [摘要](532) [HTML](484) [PDF 938.34 K](749)
    摘要:
    中美两国本科教学有着较大的区别。与美国相比,中国管理制的教学体制有利于督促学生学习,充足的课程让学生理论功底更扎实。但中国本科教学往往强调知识内容本身,而较少关注理论的实践运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以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当代大学生科研热情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期望参与科研。哈尔滨工业大学以科研优势为依托,设立"创新研修课",受到学生欢迎。实践证明,"创新研修课"不仅为年轻教师提供了科研助手,更为本科生搭建了通往研究生继续深造的过渡桥梁。"创新研修课"已成为本科生发表SCI学术论文的创新平台,为本科生打开了参与国际交流的一扇窗。
    15  “卓越计划”之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魏巍 夏洪流 王志军 华建民
    2019, 28(6):100-10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15
    [摘要](555) [HTML](988) [PDF 1.25 M](746)
    摘要: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毕业设计以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为原则,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在毕业设计环节以分类形式多样化、实施方案流程化、过程管理标准化、设计成果定量化为目标,制定并推行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实施计划与考核标准,为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经验。以强调创新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是一个动态持续的教学形式,在加强培养基地建设、强化管理及培训指导、系统制定培养计划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16  土木建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
    庞瑞 王璐 陈桂香 许启铿 丁永刚 肖昭然
    2019, 28(6):107-11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16
    [摘要](530) [HTML](347) [PDF 3.46 M](729)
    摘要:
    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服务本科教学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宗旨,以粮油仓储建筑为特色,将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技术建立了"基础型、专业型、特色创新型"三层次的土木建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体系。创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本科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和援外培训等教学与对外交流合作提供了丰富的虚拟仿真资源。
    1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钢结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王亚军 李元松 王章琼
    2019, 28(6):116-12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17
    [摘要](622) [HTML](430) [PDF 1.33 M](707)
    摘要:
    钢结构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传统的钢结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考核方法欠客观,较难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为此,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钢结构课程设计成绩计算方法,通过定性分析影响钢结构课程设计成绩的影响因素,建立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7个二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钢结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数学模型。实践表明,该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钢结构课程设计质量的提高。
    18  BIM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步骤与方法
    张泳 付君
    2019, 28(6):125-13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18
    [摘要](1287) [HTML](449) [PDF 1.10 M](790)
    摘要:
    在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及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针对土建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以BIM技术及应用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专业教师需要在思政思想意识及工作能力上的转变,论述了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内容、步骤及方法,并以深坑酒店为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最后得出了相应结论。
    19  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以车辆工程专业案例库建设为例
    郑玲
    2019, 28(6):132-13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19
    [摘要](692) [HTML](727) [PDF 893.98 K](770)
    摘要:
    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培养车辆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车辆工程领域的案例库建设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构建车辆工程领域的教学案例库,分析了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难点和可行性,提出了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总结了案例库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心得与经验。
    20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倪国栋 王文顺 陈平 高富宁 吕向前 王莉
    2019, 28(6):139-14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20
    [摘要](789) [HTML](528) [PDF 1.13 M](628)
    摘要:
    在分析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七维度测量量表,编制调研问卷,以中国矿业大学各类在读研究生为调研对象发放并收集调研问卷,利用SPSS和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了测量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并从不同角度统计分析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落实情况。结果表明,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总体较好,但在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提出了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相关对策。
    21  新时代高校中层领导人员能力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杨守鸿 应佳 王琪琪
    2019, 28(6):148-15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21
    [摘要](603) [HTML](460) [PDF 985.56 K](697)
    摘要: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新时代背景下,中央对高校的综合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中层领导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以某中管高校中层领导人员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央提出干部"八个本领"的具体要求,采用自编问卷对中层领导人员的能力素质等多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高校中层领导人员能力素质的几项对策建议。
    22  价值、动力与路径:精准扶贫场域中的大学生参与
    于晶晶
    2019, 28(6):155-16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22
    [摘要](526) [HTML](323) [PDF 1.40 M](689)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需要建构一整套科学完善的治理机制,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为精准脱贫的实现提供活力。借助并运用参与式治理理论,基于文献和经验的质性研究方法,在分析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大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的内生性动力和外发性动力,为精准扶贫中大学生参与"何以可能"提供学理辩护。以泰州学院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案例,研究发现:任务思维严重,能动性不足;实践的功利性倾向,缺乏对帮扶内容的认识;参与帮扶的短暂性和不稳定性;人员选拔程序的非规范性及大学生志愿者责任和能力的缺失等是大学生参与精准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应完善帮扶机制,建构三位一体合作模式;提升培训的质量,完善培训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干部的主力军作用;强化机制设计,拓展实践能力质量;识别服务资源,了解帮扶对象需求和搭建实践平台,丰富创新创业内容。
    23  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引导机制研究
    王小龙
    2019, 28(6):164-17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23
    [摘要](972) [HTML](3875) [PDF 959.94 K](741)
    摘要:
    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形式日趋多样化,既有来自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有各高校组织引导的"三下乡"服务项目,更有大学生自发开展的农村建设服务活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也离不开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服务实践。为探讨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形式、实施效果,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大学生服务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文章通过走访调研,剖析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研究现状,分析大学生服务乡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引导机制。
    24  西南地区公众科普需求现状研究——基于3 757份问卷的调查分析
    张礼建 冉欢
    2019, 28(6):171-18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24
    [摘要](555) [HTML](456) [PDF 4.20 M](740)
    摘要:
    按照"需求导向"原则来设计和开展科普研究工作,能有效提高科普工作的效率和满意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西南地区公众的科普需求也随之改变。对当前西南地区公众科普需求的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归纳总结其科普需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西南地区及全国科普工作的开展起参考和借鉴作用。
    25  众创理念下大学科普资源立体式开发与服务社会的路径研究——基于西南大学的实践案例
    张正严
    2019, 28(6):183-18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25
    [摘要](419) [HTML](347) [PDF 1009.56 K](814)
    摘要:
    科学普及是高校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实践载体。科普创作与实践是大学生创新教育新的增长点。引导大学生从事科普创作与实践,深化大学科普资源立体式开发,形成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新方式。依托高校教学科研机构,构建大学生科普创作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大学-政府-社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网,推动大学科普资源服务社会。
    26  总目录
    2019, 28(6):190-19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26
    [摘要](379) [HTML](0) [PDF 588.08 K](500)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