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教育理论与建筑人文
    • 基于NLP的工程伦理教育研究文献挖掘与分析

      2020, 29(5):1-1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01

      摘要 (868) HTML (1006) PDF 4.42 M (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程伦理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学界又掀起了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热潮。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借助计量可视化工具,针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212篇研究性文献,从文献关键词时间分布图、词频表、词云图、LDA主题聚类表等角度出发,开展机器学习环境下的工程伦理教育研究文献挖掘与分析,分析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和研究热点,指出目前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高校角度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为促进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有效参考。

    • 实践论对技术类专业知行的适用——以建筑学专业为例

      2020, 29(5):11-1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02

      摘要 (302) HTML (395) PDF 1.26 M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践论》是被极其成功的实践反复证实的哲学,其基本思想广泛适用于实践活动过程。技术类专业有着各种实践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中常见的基本活动,学生通过实践训练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学生毕业后用所学知识反实践于社会,完成认知的第二次飞跃。实践论对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与困扰的解决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概况与发展展望

      2020, 29(5):17-2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03

      摘要 (563) HTML (1623) PDF 2.05 M (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目前正在蓬勃发展,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近年来快速增长。论文调研和总结了目前国内高校开设该专业的相关情况,对院校属性、地域分布、学科背景、招生规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内容要点。通过调研高校样本,梳理了目前国内高校在专业知识课程体系设置上的特点和专业教材出版情况,以及目前国内相关教学指导机构成立和专业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发展做了展望。

    • “规划-生态”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2020, 29(5):25-3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04

      摘要 (399) HTML (689) PDF 1.50 M (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矿区生态修复、采煤塌陷地生态恢复等教研工作实践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体会到城乡规划学科对生态学知识的需要和对"规划-生态"复合型人才的强烈渴求,基于此,培养"规划-生态"复合型人才的改革设想逐渐形成。通过创建生态学课程群,构建基于学科交叉的"规划+生态"课程模块,引入丰富的教学方法组织课程并实施教学实践;同时采用科研反哺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引入到科研课题中,通过"真题假做"和"真题真做"的方式,让学生站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前沿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拓宽国际化教育资源,打通国际交流渠道,实现以城乡问题为导向,以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为手段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 >中外建筑教育比较
    • 美国州立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培养体系构建及经验总结——以奥尔巴尼大学为例

      2020, 29(5):32-3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05

      摘要 (352) HTML (326) PDF 1.30 M (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等学校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由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组成的培养体系不仅决定着人才培养方向,也深刻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以美国奥尔巴尼大学地理与规划学系城乡规划专业为例,从办学层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其培养体系构建,从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构建、思维方法训练及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对其办学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

    • 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2020, 29(5):40-4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06

      摘要 (458) HTML (700) PDF 1.25 M (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同济大学三所土木工程专业名校为调研对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总学分要求、课程结构、专业类课程构成、实践环节、核心课程设置等多方面,与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三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各具优势和特点。与三所高校相比,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总学分偏多、人文社科通识类课程学分偏多、工程实践学分偏少等问题。应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适当降低总学分要求、精简课程规模、调整课程结构、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引入专业类课程实践折算学分、实现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贯通等,以提升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化水平。

    • >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工程管理本科与硕士专业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分析与思考

      2020, 29(5):47-5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07

      摘要 (395) HTML (406) PDF 1.27 M (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程管理是目前在我国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同时存在的专业名称。作为不同培养层次下名称相同的专业,其专业内涵、培养目标、专业知识体系的异同备受高等教育界和企业界相关人士所关注。在比较分析本科与硕士层面工程管理内涵、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建议将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名称改为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并增加建设工程交易和项目治理相关知识,以使专业名称和专业内涵更相吻合;提出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应以企业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重大工程建设等各领域技术开发及创新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自信的培养方法

      2020, 29(5):55-6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08

      摘要 (408) HTML (396) PDF 1.24 M (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时代"国家战略、"新工科"教育改革行动和"工程教育的国际认证"为传统工科的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标准。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工科培养目标的提升已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矛盾,亟需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工程师"。分析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培养理念、教学方法、导师指导模式、学术例会组织模式等方面,探讨新工科理念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方法。

    •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

      2020, 29(5):61-6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09

      摘要 (437) HTML (280) PDF 1.23 M (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是面向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通识类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现行的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2016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对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进行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建设,在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引导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 教学做合一的建筑构造深化学习环境设计探索

      2020, 29(5):67-7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10

      摘要 (213) HTML (278) PDF 2.90 M (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筑构造教学一般分为基础学习和深化学习两个阶段,在深化学习阶段如何有效融入创新实践是建筑构造设计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环境,需要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师可以合理安排专题教学内容,巧用不同教学法,建立因做施教、以做促学与在做中学的深化学习环境,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专题讲授可以达到以线带面的教学效果,将知识学习扩展为方法掌握,重视实操体验的互动式教学可有效激活学习热度,创新实践可促进建筑技术理论知识的吸收,培养整体设计思维。这些措施加上全过程建筑构造学习环境的拓展建设,可成为连接建筑设计主干课与建筑技术理论课的桥梁,提高专业培养质量。

    • 普通高校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导论课程比较研究

      2020, 29(5):75-8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11

      摘要 (379) HTML (349) PDF 829.53 K (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乡规划专业导论课是学生认知专业知识体系宏观架构的基础性课程,在城乡规划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文章基于29所高校城乡规划专业评估数据,分析其专业导论课设置特征及实践成效,回顾专业导论课的内容组织、课时时长和后续课程衔接等,并提出改进建议。研究得出:高校城乡规划导论课程设置主要受办学定位影响,研究型大学导论课偏向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应用型大学的导论课集中设置在第一学年;导论课内容组织上多数学校仅关注原理导引和专业介绍,学科素养、专业学习和职业相关的引导性内容缺项;导论课多采用考试和写小论文的方式考查学习效果,效果不佳,导论课与后续课程设置衔接不够好,存在导论课与后续课程内容一致,教学方法接近等问题。研究建议:城乡规划导论课在内容组织上应关注职业发展和专业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方式应增加辩论、校外调研、演讲比赛等方式,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应明晰与后续课程的边界。

    • 以“例释”为特色的中国园林史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0, 29(5):83-8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12

      摘要 (299) HTML (381) PDF 1.68 M (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和框架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新一轮课程体系调整背景下探讨中国园林史课程教学改革,以"例释"为特色构建"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级目标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国传统园林的时空认知,形成对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性的完整认识,探索园林历史学习对于当代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意义,理解和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实现"知"与"行"的结合,"识"与"智"的共进。

    •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GIS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 29(5):89-9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13

      摘要 (207) HTML (375) PDF 7.93 M (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专业GIS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考,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十多年来GIS课程及城市规划设计相关课程协同教学改革的探索,通过积极引介前沿动态、专业课程协同教学、互动教学实践、创新性综合实验等教学改革实践,对相关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探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GIS教学改革实施路径。实践表明,相关教改措施对提升建筑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效果。

    • 高校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探索——基于建筑学科本科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分析

      2020, 29(5):96-10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14

      摘要 (334) HTML (702) PDF 1.71 M (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国际交往及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校学术英语课程建设日趋重要。以建筑学科本科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及能力、英语学习目的、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期望、目标需求以及学生对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认识及看法5个方面调查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已有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具有多元的目标需求,渴望将英语学习和其专业研究及今后的职业发展相结合,对学术英语的呼声高涨。最后,从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多元学术英语课程构架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细化以及研究型教学法的应用4个方面对国内高校学术英语课程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和沟通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 >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
    • 基于城市功能修补理念的建筑设计教学实践探索——以二年级社区服务中心设计为例

      2020, 29(5):106-11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15

      摘要 (283) HTML (490) PDF 9.57 M (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面对当下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南京工业大学对建筑学二年级社区服务中心的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以"城市功能修补"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的思考维度和教学环节。教学重点放在设计价值观与设计工作方法的培养上,注重训练学生建立自主设计逻辑与研究型设计思维方法。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对课程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总结,探索设计基础教学与设计提高教学之间衔接的新途径。

    • 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以湖南大学“历史建筑虚拟修复设计”毕业设计课题为例

      2020, 29(5):116-12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16

      摘要 (394) HTML (437) PDF 7.38 M (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一般以现代工程实例为主,但是近年来以研究、探索性质的专题化毕业设计选题在各类高校也有所尝试。以2019年湖南大学建筑毕业设计"历史建筑虚拟修复更新设计"课题为例,介绍了整个教学与设计的具体过程,包括各个阶段时间的安排和训练的重点,在选题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喜好,强调设计以研究型为导向,尝试引入虚拟修复技术来开展修复与更新设计,展示并分析了部分教学成果,以期通过此次毕业设计实践为建筑历史方向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 军体训练馆建筑设计及其教学探索

      2020, 29(5):124-13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17

      摘要 (353) HTML (669) PDF 3.14 M (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训练内容与强度逐渐深入,部队亟需全天候的训练场所,军体训练馆的建设越发迫切。但目前尚缺乏对其功能构成和空间形态的深入研究,教学中亦少有涉及。针对其建筑功能构成既与民用体育建筑有相似之处,又具有军事功能需求的特色,探索其建筑设计与教学的目标、内容及侧重点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明确这一建筑类型建筑设计要点为多尺度空间组合套叠,建筑技术要求特殊,并以此培养学生多尺度空间组合与建筑结构观念及建筑结构造型能力。结合某军种室内军体训练项目需求,通过分析室内射击训练场、游泳训练场和军体综合训练馆的教学内容,提炼出适合军事训练需求的各项空间尺度、质量以及建筑结构、设备等基本要求,并明确其教学要点,归纳教学实践经验,以期为军体训练馆建筑设计与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 可视化结构力学教学实验初探

      2020, 29(5):133-13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18

      摘要 (352) HTML (322) PDF 2.48 M (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传统结构力学实验为基础,分析当前的课程实验教学现状,阐述结构力学教学实验可视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了解决现有教学实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学概念,尝试将DIC全场应变测量系统运用于力学实验教学中,以代替传统的应变片和位移计测量。通过开展相关实验,验证结构力学可视化实验教学的可行性,进而探讨合适的结构力学教学实验方案。

    • 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创新与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耦合模式探析

      2020, 29(5):137-14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19

      摘要 (230) HTML (279) PDF 3.16 M (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践教学是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新的内容和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与实践教学耦合,从实践教学目标、知识深化、创新创造、团队合作、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赛事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将二者有机融合,进一步强化"以本为本"教育方针,同时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启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多元化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2020, 29(5):143-14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20

      摘要 (400) HTML (318) PDF 1.23 M (5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当前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热力设备原理、换热器原理与设计两门专业课程为例,探讨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多元化实践教学方法与常规教学模式的差异,提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多媒体课件设计、工程案例分析、校外工程师进课堂和实验、课程设计实际工程化及工程现场实践教学环节等多元化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基础知识、案例应用、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工程现场实践等多角度开展全面的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 >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
    • 工程案例与虚拟实验在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0, 29(5):149-15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21

      摘要 (461) HTML (540) PDF 1.25 M (8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针对该课程内容多、理论深奥、概念抽象,传统教学模式效果差的现状,提出工程案例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阐述工程案例与虚拟实验组合教学模式的特点,介绍工程案例与虚拟实验组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策略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最后以反应谱理论知识讲解为例,详细介绍案例教学与虚拟仿真混合教学模式在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教学中以抗震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为主线,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从可视化的地震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强调启发式教学,加深学生对抗震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 虚拟现实在建筑空间认知中的应用研究

      2020, 29(5):156-16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22

      摘要 (551) HTML (445) PDF 5.94 M (5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空间认知能力是建筑学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虚拟现实技术在提高空间认知能力与训练设计思维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虚拟现实结合建筑教育的案例多侧重于教学过程描述与技术路线分析,对教学成果的评价仍需进一步证明。通过对空间认知能力基本定义、形成方式和评价要素进行阐述,并提取空间尺度认知要素,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部分教学手段介入建筑初步教学改革实践课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低年级学生空间认知能力提升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虚拟现实介入教学过程后,可对学生的建筑空间尺度认知能力提升11.2%~68.7%,对立面开窗尺度的理解变化则表现出局限性。此外,经VR教学的学生更加关注空间体验感,表明空间思维方式受教学手段的影响,虚拟现实使视觉表征与空间思维关系更加密切。

    • 普通高校BIM课程设置问题综述与分析

      2020, 29(5):167-17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23

      摘要 (324) HTML (233) PDF 1.56 M (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但在BIM教学上,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侧重点和教学策略仍存在差别。通过设计问题框架,从课程设置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效果评价及具体解决路径等角度,对文献中阐述的BIM课程设置进行详细分析。尽管目前已形成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BIM课程设置体系和专业课程改革方法,但对BIM课程设置和教学细节问题的阐述尚不全面。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地方高校BIM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存在的若干具体问题,为地方高校BIM课程设置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 >高校管理与思政教育
    • “双一流”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与建设对策

      2020, 29(5):178-18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24

      摘要 (247) HTML (322) PDF 1.26 M (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家高等教育提出"双一流"高校建设以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各高校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略布局。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高校。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各"双一流"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双一流"高校建设对实验技术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实验技术人员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广、技术能力精湛,具有良好的规划设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决策和执行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但现有"双一流"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存在一些普遍和共性问题,例如建设理念不科学、考核机制不健全、队伍结构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确、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培养机制不完善、队伍建设无规划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双一流"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更新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采取激励措施,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拓宽人才引育渠道,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等。这些对策和建议可以为"双一流"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 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2020, 29(5):185-19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25

      摘要 (479) HTML (340) PDF 1.25 M (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与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密切相关、紧密相连。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考验,而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作为事件发生后参与处理的主体,要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迎难而上,不断提升组织建设水平。基层党组织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要防患于未然,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基固本,提升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敢于担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双管齐下,注重精神和物质双保障。在实践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和建设水平,赢得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处理的胜利。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