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9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凝聚高校优势 回归工程实践——写在《高等建筑教育》一流课程建设专刊发刊之际
    周绪红
    2020, 29(1):1-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01
    [摘要](498) [HTML](431) [PDF 1.07 M](721)
    摘要:
    2  用好慕课,加快提升优质教学资源均衡化之思考与解决方案
    叶志明 吴博 傅建勤
    2020, 29(1):3-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01
    [摘要](626) [HTML](525) [PDF 1.30 M](1175)
    摘要: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新时代高教40条"相关内容,提出了用好慕课,加快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即提升教学资源薄弱高校教学水平之思考与解决方案。提出了解决课程资源不足与师资资源不足的途径,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慕课网、政府管理部门五个层面探讨了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3  结构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陈廷国 曲激婷 陈璨
    2020, 29(1):9-1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02
    [摘要](607) [HTML](679) [PDF 1.29 M](1260)
    摘要:
    根据教育部"新时代高教40条"文件精神,在中国本科教育的新时代,围绕一流人才培养宗旨,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文章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力学教学团队结构力学在线课程建设情况及结构力学混合式教学方面的思路,以大量一线建设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比了参与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学生的结构力学期末考试成绩,并与先修课程材料力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析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利弊;此外,利用各类平台大数据对影响混合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混合教学的不断改进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表明,面授情况、在线学习情况及随堂测验都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面授在混合式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发挥课堂面授的指引作用、较好地完成在线学习,以及保持良好的学习进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学习内容,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实施。
    4  “科研-工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建筑力学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陈朝晖 李正良
    2020, 29(1):16-2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03
    [摘要](649) [HTML](614) [PDF 2.02 M](1029)
    摘要:
    专业基础课教学如何适应工程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一线教师如何平衡个人发展与教学工作的矛盾、回归高等教育本位,是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难题之一。为此,重庆大学建筑力学教学团队通过把握土木工程背景下建筑力学的工程科学内涵,确立"科研-工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建筑力学教学理念,探索"融工程于力学、以科研促教学"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围绕学生力学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养成,建设了递进式土木工程学科复合型人才力学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了一条人才培养、教学团队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之路,以期对其他工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教学团队建设有所裨益。
    5  基于“金课”建设的河海大学土力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沈扬 吴佳伟 芮笑曦
    2020, 29(1):24-3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04
    [摘要](707) [HTML](562) [PDF 1.23 M](1344)
    摘要:
    土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具有专业性强,知识点繁多、琐碎,概念抽象,应用灵活等特点,但课程诸多假设性条件与理想化理论,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并应用。以河海大学土力学在线开放课程为例,分析在"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标准下,在线开放课程金课建设的意义与难点,阐述金课建设的具体措施:改革课程体系、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并结合翻转课堂等形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生动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习效果的统计结果来看,这些措施是有效的。
    6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实践探索
    杨勇 史庆轩 师琳 钟炜辉
    2020, 29(1):31-3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05
    [摘要](609) [HTML](899) [PDF 1.22 M](1389)
    摘要: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专业特色及专业内涵的关键载体和具体体现,也是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的主体。文章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现行课程体系设置为例,分析总结了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和创新实践,着重介绍了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群、特色选修课程体系、外语课程体系、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全英文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识课程和在线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实践,以期为其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7  着眼教育全过程 改革教学模式 打造工程类专业通识“金课”
    梁艳 唐茂林 何畏
    2020, 29(1):38-4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06
    [摘要](595) [HTML](497) [PDF 1.23 M](1077)
    摘要:
    "金课"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是教育全过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当务之急应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金课"全方位建设。通识类课程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道德情操、社会责任等综合素质。根据不同学科类别的通识课程特点,结合"金课"建设,提高工程专业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由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以建设"双一流"大学和"金课"建设为契机,专注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及学生关注的热点,充分利用工程类专业实体模型、工程实践、移动网络、社交平台、网络视频、传统优秀教学方法等教学方式和手段,积极探索工程类通识课程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课堂的教学模式。以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识课程桥梁美学为例,探索工程类专业通识"金课"的教学方法,供同行借鉴。
    8  土木工程施工基本原理课程MOOC教学实践资源建设
    胡晓依 席永慧 邓雪 陈冰嫣
    2020, 29(1):45-5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07
    [摘要](516) [HTML](481) [PDF 4.05 M](1023)
    摘要:
    MOOC的出现正越来越多地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结合土木工程施工基本原理课程特点和MOOC建设内容,介绍该课程MOOC建设中关于实践资源的动态建设过程,主要包括施工过程的视频、施工工艺的动画、施工现场的照片以及工程案例等内容,重点介绍工程案例库的建设过程。同时也探讨教师利用网络优化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对推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9  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实践
    秦卫红 陆金钰 吴京 吕清芳 涂永明 冯健 范圣刚 曹双寅
    2020, 29(1):51-5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08
    [摘要](573) [HTML](598) [PDF 4.50 M](917)
    摘要:
    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和学生注意力曲线的特点设计和调整教学方法。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期,采用小题即时弹幕的教学方式,达到唤起学生兴奋点并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的目的。通过"角色代入"、编程、制作框图等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初步尝试,得到了一些经验和结论。在班级容量、教学管理和生源选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10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法规类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王岩 王娜 师燕君 姚菲 蒋建华
    2020, 29(1):60-6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09
    [摘要](981) [HTML](741) [PDF 1.25 M](1552)
    摘要: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积极配合国家教育改革战略规划及政策要求,国内高校纷纷主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布局新工科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作为典型的传统工科专业,面临着进一步"改造"和"升级"的现实问题。土木工程建设法规作为一门具有显著学科交叉特征的课程,其课程建设十分符合新工科建设的发展趋势。秉承我国新工科教育理念,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四所著名高校建设法规类课程开设情况,从课程基本信息、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向。以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建设法规课程建设为例,对课程教材建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以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及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
    11  建筑材料慕课建设与教学实践
    韩俊南 张婷婷 艾红梅 王宝民 曹明莉 赵丽妍
    2020, 29(1):68-7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10
    [摘要](511) [HTML](455) [PDF 1.25 M](1262)
    摘要:
    在全球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以慕课(MOOC)为主要形式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成为教育界的重点发展方向。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教育公平与课程教学改革,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大力推进和发展高质量慕课建设。以建筑材料慕课为例,从建筑材料课程基本情况及特点、建筑材料慕课资源建设和建筑材料慕课教学设计及实施效果分析三方面论述了优质慕课资源的建设思路,并在慕课平台上开设社会公共班,在教学探索过程中得到了关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及线上考核方面的宝贵经验,为日后建筑材料慕课和其他学科的慕课开展奠定实践基础。
    12  “金课”背景下土木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发展趋势——基于2018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公示数据
    徐伟杰 徐明 郭彤 宗周红 刘艳
    2020, 29(1):74-8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11
    [摘要](719) [HTML](589) [PDF 2.77 M](1482)
    摘要:
    土木工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然而土木工程实验具有成本高、周期性长、危险性大的特点,大规模的实体教学实验受限于设备、场地、资金等无法实现。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土木工程虚拟仿真手段在工程实践应用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弥补课堂教学和实体实验的不足,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集合了国内最先进的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代表虚拟仿真教学的发展方向,是国家级"金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指导意义。基于2018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公示数据,对土木类虚拟仿真项目的学校、负责人和项目类型进行归类,分析公示中虚拟仿真项目的特点,指明土木类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发展趋势,为后续土木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13  学生视角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PBL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曹永红 张乃元
    2020, 29(1):86-9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12
    [摘要](610) [HTML](425) [PDF 1.21 M](1027)
    摘要:
    课堂教学是国内高校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然而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呈现一些明显的弊端,直接或间接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无法得到激发、对课堂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牢固等。文章提出,高校可采取一种符合学生内在需求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由实际问题驱动学生求知的情境和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土木工程专业PBL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使之符合学生的求学动机以及个人发展的需求;采取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14  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土木工程专业课混合式教学研究
    林拥军 李彤梅 潘毅 张晶
    2020, 29(1):91-10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13
    [摘要](814) [HTML](427) [PDF 2.76 M](1282)
    摘要:
    目前系统全面的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还未形成,特别是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的教学研究还很欠缺。在分析土木工程专业课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PPT、黑板板书、MIRC网络平台和课程学习网站等教学手段,采用讲授、讨论、任务驱动和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最大限度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疲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土木工程核心专业课程建筑结构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表明,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并有助于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
    15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分析
    袁焕鑫 杜新喜 郭耀杰
    2020, 29(1):102-10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14
    [摘要](611) [HTML](433) [PDF 2.93 M](1213)
    摘要: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该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主要采用精英教育模式。文章介绍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对其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工程结构发展演变和结构设计两门专业必修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与武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比较,从精英教育培养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实践锻炼三个方面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探讨,对提升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认可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16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结构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王达诠 陈朝晖
    2020, 29(1):110-11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15
    [摘要](585) [HTML](604) [PDF 1.53 M](1049)
    摘要:
    工程教育认证是在新时代工程教育同国际接轨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对指导现代工程教育、培养兼具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的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力学课程组根据成果导向的要求,从学习者的建构主义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分析结构力学课程的内容特点及其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逆向设计结构力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授式教学、在线学习、任务导向式教学、对话框架等教学方法和工具用于结构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同时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引入实际工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所对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
    17  结构力学课程“3W3E”教学法
    程斌 向升
    2020, 29(1):119-12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16
    [摘要](774) [HTML](624) [PDF 2.20 M](1304)
    摘要: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涵盖面广、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应用灵活的特点,探索形成了一套以模块化知识单元为主线的"3W3E"教学法。该教学法包含Why、What、How、Evolution、Examples、Engineering等六个教学模块,分别从目的意义、概念原理、方法步骤、发展历程、例题训练、工程应用等方面对相关知识方法进行讲授,具有层次循序渐进、内容各有侧重、功能互为补充的特点。以力法为例,对"3W3E"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教案细节进行了完整介绍。实践表明,"3W3E"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抽象力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在熟练掌握相关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基础上,拓宽对实际工程应用的认知。
    18  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讨——以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课程教学为例
    王博 李红 吴涛
    2020, 29(1):126-13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17
    [摘要](547) [HTML](478) [PDF 1.26 M](1849)
    摘要:
    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主动性不够强的问题,从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方面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认为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有潜移默化型与直接作用型两类,并以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课程中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为例,探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提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特别介绍了新教学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9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
    勾红叶 蒲黔辉 李小珍 肖林
    2020, 29(1):133-13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18
    [摘要](543) [HTML](548) [PDF 1.26 M](1081)
    摘要: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卓越土木工程师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实验室管理模式欠完善、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对实验教学不重视等问题,文章提出划分实验教学层次、构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及开设电算课等改革措施,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20  工程实验与理论教学的融合方法研究
    杨溥 贾传果 刘立平 郑妮娜 夏洪流
    2020, 29(1):140-14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19
    [摘要](514) [HTML](562) [PDF 1.76 M](1412)
    摘要:
    针对土木工程课程专业理论与工程实验密切结合的特点,分析目前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工程实验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方法,探讨教学内容的调整优化、典型实验项目的选取、考核方式以及教研实验平台的建立和利用等教学改革措施,并分别以土木工程专业课、工程结构试验课程为教学案例,细致描述了该教学方法的主要思路和关键实施步骤,从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课后讨论反馈等方面列举学生在创新思想和专业素质方面的收获和启发,从而验证工程实验与理论教学融合取得的良好效果。
    21  基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施工技术类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方法的应用
    管东芝 陆金钰 朱明亮 郭正兴
    2020, 29(1):148-15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20
    [摘要](716) [HTML](467) [PDF 2.77 M](988)
    摘要:
    随着对本科教学的日益重视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教育思想,提出"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形成完整的教学流程,将基础施工知识与工程应用项目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工地实际体验相结合,虚拟建造技术与课程知识教学相结合,学生知识建构与教师纲领引导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多重学习资源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知识体系的构造过程。
    22  基于虚拟现实和3D打印技术的“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在岩土工程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王培涛 任奋华 蔡美峰
    2020, 29(1):156-16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21
    [摘要](506) [HTML](480) [PDF 4.80 M](1048)
    摘要:
    岩土工程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工程岩体等复杂"立体式"结构,传统"平面式"教学的效果往往不佳,学生难以具体且形象地掌握边坡或地下等复杂工程的结构特征。针对这一难题,探索结合虚拟场景和3D打印技术的"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和平台建设,并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岩土工程实例进行实践应用。实践表明:学生在虚拟场景学习岩土工程的复杂结构,有效解决了学生现场考察面临的成本高、周期长、潜在风险高等不利问题,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3D打印技术,将虚拟场景和数字模型实体化,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岩土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新工科建设要求背景下,也为学生课外创新性试验等活动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教研相长和师生的良性互动。
    23  BIM技术在工程估价教学中的全过程应用探讨
    覃亚伟 余群舟 孙峻 仲景冰
    2020, 29(1):162-16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22
    [摘要](578) [HTML](797) [PDF 1.85 M](988)
    摘要:
    针对我国现阶段工程估价及其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将建筑信息模型(BIM)引入工程估价课程教学,从教学目标改革、BIM与估价课程教学的融合、新的教学指标评估体系和BIM教学资源投入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工程估价BIM教学整体改革思路。从估价理论课程教学、课程案例教学、综合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基于BIM的教学改革方法、教学方案和主要措施。最后,通过对常见BIM造价软件平台的概述,并结合工程估价课程特点和工程界对估价能力实际需求,提出了在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与决算等工程估价全过程全面应用BIM技术,全面系统估价能力训练的设想,并探讨了每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及技巧。
    24  基于学习成效驱动的暖通专业研究生课程多元化考核方法研究与实践
    王昭俊 刘京 周志刚 张承虎 王芳
    2020, 29(1):169-17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23
    [摘要](669) [HTML](553) [PDF 1.21 M](1044)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暖通学科为研究生开设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针对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期末考试+课程论文+报告答辩""课堂内容考核+课外阅读考核+综述论文+案例论文+课堂提问+专题讨论""开卷考试+研究报告+加分计分""上机实践+研究报告""课程论文+课堂练习+工程案例分析交流"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管理。介绍了多元化考核模式及其在暖通学科不同类型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以期对其他工科类研究生课程考核提供借鉴。
    25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BIM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张盛楠 高展望 吴贝
    2020, 29(1):175-18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24
    [摘要](602) [HTML](415) [PDF 1.22 M](983)
    摘要:
    国内工程管理和土木工程专业的BIM教育体系已日趋完善,但是给排水等机电类专业的BIM教育起步较晚,用人企业急需BIM机电人才。通过借鉴国内高校BIM教育经验,建立了给排水专业分级BIM课程体系。在原有培养计划中设置BIM应用技术、BIM案例分析等课程,并将BIM技术融入原有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在实践课程体系中加入BIM软件操作部分;针对BIM高级人才,在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高培训,使学生掌握主流BIM应用管理软件,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BIM竞赛,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3+1"校外合作企业实践机会。分级BIM课程体系的实施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大量BIM机电综合应用型人才,可供给排水专业BIM人才培养借鉴。
    26  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张桂民 王贞硕 董纪伟 刘俣轩
    2020, 29(1):181-18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25
    [摘要](1117) [HTML](759) [PDF 1.36 M](1985)
    摘要:
    在材料力学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当今主流的材料力学教材均以机械相关的结构或构件为教学背景,很少涉及土木工程案例。历史悠久的土木工程学科,拥有众多的建设成就,也存在众多的失败案例。如果作为教学案例展示给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让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充满活力,还可使学生更快接触专业知识。依据材料力学课程安排,列举了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几个典型案例,分别对应材料力学课程中的相关章节,可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27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究
    鲁正 林嘉丽
    2020, 29(1):189-19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26
    [摘要](627) [HTML](563) [PDF 1.22 M](1089)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土木工程专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中国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加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已成为中国土木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选择。通过重新审视当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体系,深入研究现存的教学问题,从教学模式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提出增加课程学时配比、提高重视度,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加强课程资源和师资建设,形成持续改进的考核机制等建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