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教育理论与建筑人文
    • 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困境的思考及教学模式探索

      2021, 30(5):1-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01

      摘要 (340) HTML (638) PDF 1.83 M (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有效实现方式,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塑造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通识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道德情操、社会责任等综合素质。理工科院校在推进通识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管理体制、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通识与专业教育矛盾、教学方法等方面。通识教育重"育"而非"教",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通识课地铁文化漫谈为例,探索了理工科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了以"研、论、践、训、核"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达到通识育人目的。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应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通专融合的通识课程体系,将育人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同时,通识课程建设需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管理,实现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育人目的。

    • 国内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态教育的特点与展望

      2021, 30(5):9-1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02

      摘要 (207) HTML (415) PDF 2.44 M (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具备生态意识和生态素养专业人才的责任。景观生态作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基础支撑和重点发展方向,生态教育与学科建设的结合程度、开展情况成为衡量学科生态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文章选取了国内10所开办建筑类、农林类风景园林专业的典型院校,以近3年的本科培养方案及主要生态学课程内容为研究对象,对其风景园林专业生态教育课程结构、内容分布、教学要求、课程类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了目前国内风景园林专业院校本科阶段生态教育的课程构成现状及基本特点,对风景园林生态教育在新时代生态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 基于信息技术与校企协同的应用型土木类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2021, 30(5):17-2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03

      摘要 (192) HTML (459) PDF 2.79 M (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企业参与度低,课程内容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管理方式落后等诸多不足。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理论学习—实践成长—理论梳理的"3+0.5+0.5"人才培养新模式,构筑校企联动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融合现代工程智造技术,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依托全国BIM技能大赛平台,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工程智造能力;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革传统教学与管理方式,实施无边界教学与实习管理,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量化体系。土木类专业综合改革获得行业企业的认可,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21, 30(5):26-3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04

      摘要 (286) HTML (315) PDF 1.26 M (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海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入手,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针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多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同时,比较分析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理工学院(SUNY Poly)与海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在专业设置、目标等方面的异同,体现了SUNY Poly计划的优点及其潜在优势,吸收转化其优良经验,科学构建以产出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 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

      2021, 30(5):33-3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05

      摘要 (262) HTML (366) PDF 1.33 M (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乡村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实现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懂管理、精设计、能施工"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遵循"工为本,工农结合"的办学特色,创建体现农业院校特色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学生科技团队、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表明,"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教研水平、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影响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 >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培养探索与实践——以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例

      2021, 30(5):39-4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06

      摘要 (290) HTML (1153) PDF 1.30 M (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新工科背景深入分析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例,以思政铸魂育人为初心,通过组建多学科融合导师团队,以研究生双创双实一体化教学为主要载体,以生教协同平台、医企合作平台、科企共双创平台、教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律、查、讲、谈、评、督"六位一体督查教学监察体系为保证,对工科研究生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实现了对学生知识结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思维模式的全覆盖和全融入,形成了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新工科研究生培养体系。

    • 研究生导师团队构建机制及其作用

      2021, 30(5):46-5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07

      摘要 (580) HTML (338) PDF 2.02 M (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社会对高质量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类型也呈多样性发展,传统单一导师制研究生培养逐渐显现其局限与不足。针对近年来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研究生培养制度与师生结构方面入手,对研究生报录人数与导师组成结构变化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机制改革路径。通过对研究生导师团队内部导师研究方向组成、导师年龄梯队以及团队例会制度的优化,使研究生管理更加高效、创新思维培育更加多元、研究生培养更具个性化,为大团队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交叉创新能力培养及导师团队建设探索

      2021, 30(5):54-6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08

      摘要 (333) HTML (473) PDF 1.33 M (9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工科”是中国工程教育应对新技术和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土木工程作为传统工科专业需要调整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以土木工程学科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为例,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和总结了当前研究生能力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生交叉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举措,包括实践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科交叉能力等,并以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为辅,协同促进研究生能力培养,旨在提高全日制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应用案例课程研究

      2021, 30(5):61-6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09

      摘要 (238) HTML (397) PDF 4.21 M (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案例课程教学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着力点,旨在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案例课程教学符合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现阶段工程硕士教育改革重要方向。以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案例课程为例,探讨了案例课程建设、实施,并给出案例教学进一步改进的建议。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与工程硕士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研究生学习积极性,促进研究生思考,提升学习成效;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和研究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完成。案例教学法需从加强教师科研素养、丰富教学案例类别、甄选典型实用工程案例、加强师生互动和完善研究生评价机制五个方面进行改进。

    • 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讨

      2021, 30(5):68-7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10

      摘要 (199) HTML (608) PDF 1.26 M (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新工科"建设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工程热力学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强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该课程教学始终贯穿"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理念。通过探讨前沿教学拓展、工程案例设计、专题项目探究、综合能力考核等"四位一体"的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形成师生交流融合的学习研究共同体,构建教学相长、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

    • 广度与深度:建筑遗产保护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2021, 30(5):75-8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11

      摘要 (162) HTML (510) PDF 2.95 M (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梳理建筑遗产保护发展历程及国内外高校学科专业的建设情况,探讨培养符合专业人才需求的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着重分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课程建筑遗产保护技术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探索兼有广度拓展和深度延伸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激发教学活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型建筑遗产保护人才。

    • >高校管理
    • 港航专业面向产出的达成情况评价机制探索及效果分析

      2021, 30(5):83-9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12

      摘要 (172) HTML (358) PDF 2.69 M (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认证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或提升"教育产出"。为适应新时代新水利背景下水利科技人才培养需求,同济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从培养方案修订着手,通过修订培养目标、分解毕业要求指标点,以及持续改进课程体系等方法贯彻OBE理念,实现从培养"学科导向型"人才到"工程导向型"人才的转变,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到培养兼具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的复合型人才转变,以期达到水利工程师国际认证的实质等效。与此同时,建立了课程达成情况及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机制,并结合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了实例分析,实现了对本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全方位、中长期跟踪评价与持续改进。

    • 基于价值塑造的工程伦理教育学习成效研究

      2021, 30(5):93-9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13

      摘要 (285) HTML (481) PDF 1.42 M (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专业教育阶段是进行工程伦理意识培养的最重要最有效时期,为增强工程伦理教育的学习成效,聚焦工程伦理教育提升路径,构建工程伦理教育学习成效分析模型,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探究学习成效的影响机制。通过检验工程伦理教育的学习路径,提出工程伦理教育的合理架构,促进工程人才的全面成长,达到高效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

    •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新工科背景下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

      2021, 30(5):100-10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14

      摘要 (367) HTML (550) PDF 4.31 M (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工科建设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水质工程学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传统核心主干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涉及的专业知识广泛、综合性强等特点,需要聚焦新工科内涵和国家重大需求改革创新课程。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知识探索、能力建设、价值引领"设计的多层次教学目标,根据行业最新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多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推行教师引导和陪伴式的自主学习模式。通过教学环节顺序的调整与教学组织的融合创新,运用兴趣实验导入、案例解析、课堂辩论、翻转课堂等多种课堂形式,辅助新型信息技术,强化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引领,构建全周期系统性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 采矿工程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对应案例分析

      2021, 30(5):107-11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15

      摘要 (214) HTML (301) PDF 4.74 M (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材料力学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收集、整理并讲授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可以有效提高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中国采矿工程行业蓬勃发展,获得较多优秀成果,同时也有失败的教训。如果将这些成果及教训作为教学案例展示给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将会使得课堂教学更生动。依据材料力学的章节安排,分别列举与采矿工程专业相关案例,包括:非全长粘结锚杆的轴向拉伸、矿柱的轴向压缩、锚杆托盘的剪切和挤压、巷道穿越断层时的剪切、矿用钻机钻杆的扭转、顶板的固支梁和悬臂梁假说、单轴和三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的强度理论、掘进机传动轴的组合变形、单体支柱的压杆失稳以及竖井罐笼的坠落事故等,分别对应于材料力学课程各个章节,为授课教师课堂教学提供案例参考。

    • 基础研究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创新——区域规划课程教学思考

      2021, 30(5):116-12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16

      摘要 (222) HTML (641) PDF 1.93 M (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促使城乡规划学科中区域规划课程教育面临挑战,目前,区域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综合性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发展,迫切需要借助基础研究及其创新成果的推进。从理论、技术和实践三个层面,简要分析了相关基础研究发展对区域规划的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出,在我国新时代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区域规划必须主动与相关基础研究的创新与重大突破相结合,从而有力推动我国区域规划的转型和升级;另一方面区域规划必须主动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融合,根据不同层次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对区域规划及其课程教学的新需求,从基础研究创新视角,提出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实践创新的理念和路径,从而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不断深化创新的人才准备和理论准备,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调查研究

      2021, 30(5):124-13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17

      摘要 (333) HTML (382) PDF 3.98 M (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纷纷延期开学,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普通高校教师面临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并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新问题。依托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6周在线课程结束后对山东交通学院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线上教学基本满意,网络稳定性和平台易用性是在线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除合理的内容安排和熟练的平台运用外,教师宜采用在线实时考核方式,以维持学生注意力和积极性,此外,网络课程时长应适当缩短。调研结果为后期在线教学的调整和提高提供数据支撑。

    • 应对疫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室内空气环境课程为例

      2021, 30(5):134-13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18

      摘要 (335) HTML (463) PDF 1.27 M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探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暖通学科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室内空气环境为例,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重构,智慧教学平台的交流互动设计,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资源,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CFD模拟案例教学中,重塑教学内容。课程论文过程管理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显著。

    • >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
    • 应用型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双回归路径”探索

      2021, 30(5):139-14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19

      摘要 (211) HTML (254) PDF 1.34 M (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在应用型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探索出"课外—课内—课外"和"全员—拔尖—全员"的"双回归路径"。该培养路径能够以点带面、以老生带新生、以优秀学生带动普通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主动性和参与面。"双回归路径"的构建:一是从顶层设计入手,科学创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二是为学生搭建合理有效的赛教相融的创新平台,促使创新能力培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三是优化选拔机制,分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确立学生在创新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培养效果。以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从学生的竞赛获奖、创新成果质量和数量、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反馈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等方面,阐述"双回归路径"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 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联合毕业设计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1, 30(5):146-15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20

      摘要 (246) HTML (525) PDF 6.18 M (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提出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应体现"四位一体"综合创用能力的课程目标。将"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应用于全国城乡规划专业"7+1"联合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从校际协同、校内协同及校政企等多个层面阐述了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施措施,提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联合毕业设计改进策略,以期为地方高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助推新工科建设下城乡规划教育改革与创新。

    • 问题—图纸案例—实训教学模式在建筑设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1, 30(5):155-16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21

      摘要 (117) HTML (262) PDF 1.47 M (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筑设备课程涉及建筑给排水、暖通和电气等三大专业,教学上包括理论知识、施工图纸和设备施工安装等。在应用型本科宽口径、深基础和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建筑设备教学从过去的纯理论教学逐渐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向转变。问题—图纸案例—实训三者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教学法强化建筑设备理论知识学习,在理论讲授中强调联系图纸案例;通过系统的图纸学习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巩固理论知识;通过现场实训或模拟实训增强学生对设备安装的认识。问题—图纸案例—实训教学模式着重解决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通过该教学模式,对比纯理论教学课程评价,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提高,课程考核成绩呈上升趋势,学生从关注教学方式转向关注课程内容,同时也反映出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靶向培养体系构建——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为例

      2021, 30(5):163-16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22

      摘要 (387) HTML (493) PDF 4.03 M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需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项目制一体化设计及课下科技创新活动的针对性开展,形成明确的靶向"创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目标。近三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实践表明,土木专业学生通过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及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训练,达到了专业毕业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

    • >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
    • 木结构设计软件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021, 30(5):170-17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23

      摘要 (198) HTML (300) PDF 3.63 M (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木结构设计软件课程是南京林业大学木结构建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与特色课程,是木结构建筑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设计工具,关系到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课程内容国际木结构知识多,教学课时有限,教学难度大等特点和难点,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评与实践活动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课程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以软件专业培训工程师在线答疑和国外专家学术报告活动为辅。同时组织国内外学生进行复杂模型设计(一对一),运用所学软件知识参与国内高校木结构模型设计竞赛,以及木结构数字化设计与加工等生产实训。教学实践中,木结构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 尾矿库溃坝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案探索

      2021, 30(5):177-18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24

      摘要 (196) HTML (562) PDF 3.79 M (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尾矿库溃坝规模大、破坏性强,在实践教学中开展物理模型实验困难较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南昌大学尾矿库溃坝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为基础,提出"一平台、二定位、三层次、四模块"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案,阐明尾矿库溃坝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案及其特色,总结了虚拟仿真教学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
    • 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课程思政初探

      2021, 30(5):185-19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25

      摘要 (343) HTML (369) PDF 1.25 M (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工科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重视专业培养,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而忽视"育人"工作的问题,以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课程为例,在分析课程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及方法,介绍了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情况,并确定了课程思政目标及实施方案。

    • 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

      2021, 30(5):191-19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26

      摘要 (296) HTML (2261) PDF 2.14 M (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大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研究,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以土建类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改革为例,分析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以专业教学内容为载体,借助案例教学、人物故事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组织及实施的有效途径。将培养规范意识、工程思维、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的思政内容,以规范解读、专题论文、课程作业等模块进行过程性考核,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