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
    • 建筑行业特色大学高质量发展:困境与路径

      2022, 31(5):1-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01 CSTR:

      摘要 (277) HTML (357) PDF 1.32 M (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行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建筑类高校是典型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必然要走向与建筑产业深度融合、共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日趋深入以及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传统的建筑类大学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新时期重新审视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特征与内涵,分析建筑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困境,以及如何消解困境探索建筑行业特色型大学高质量发展之道,助力建筑行业高校向高水平特色型大学迈进,已成为我国高等建筑教育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 “领跑型”公路隧道工程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

      2022, 31(5):8-1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02 CSTR:

      摘要 (271) HTML (467) PDF 2.03 M (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对公路隧道专业人才培养"世界前列"的新要求,开展了公路隧道工程本科人才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并施行了以培养"领跑型"一流本科人才为目标的工程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构建并施行了"两阶段、三导师、四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实、新、强为特色的课程创新体系。通过创建与领先工程建设结合的隧道课程"五阶段教学法",搭建重大工程实践基地和现场虚拟感知示范平台,建立提升学生工程"领跑"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保障体系,解决了公路隧道工程教育中人才培养如何适应"世界前列"、学生发展渴求、用人单位需求,以及工程教学的内容、方法、数字模拟、实习实践等滞后于日新月异的"世界前列"重大隧道工程等难题,解决了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弱等工程教育难题,所培养的一批批"领跑型"一流专业人才,正在国内外重大隧道工程建设中发挥着中坚骨干作用。

    •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 工程认证背景下复杂工程问题驱动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 31(5):15-2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03 CSTR:

      摘要 (303) HTML (826) PDF 2.09 M (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工程师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要求。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基于"三元协同"核心理念,构建了以分模块必备知识体系、分层级多维度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和全方位综合素质培养机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结合工程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过程中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时跟踪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递进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构建了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模式,对当前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及推进新工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工程建造人才的工程社会意识培养路径探索

      2022, 31(5):23-3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04 CSTR:

      摘要 (218) HTML (344) PDF 1.32 M (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时代工程建造高质量发展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工程建造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基于高等教育的工程范式,从注重工程科学与技术知识的讲授,拓展到包括工程社会意识和社会思维的全方面素质培养。文章分析了工程社会意识的内涵及构成,指出工程社会意识的培养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工程多维度的社会属性。在此基础上,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对工程建造人才的社会意识培养路径进行了探讨。

    • >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文化耦合: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家国情怀和知识能力的融合培养

      2022, 31(5):31-3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05 CSTR:

      摘要 (255) HTML (487) PDF 1.61 M (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为实现研究生家国情怀培育与知识能力提升的融合培养,本文依托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践,提出了研究生"文化耦合"培养模式,阐述了特色课程平台、多元研学实践平台和高水平资源平台以及学科文化建设。通过教学活动、学术活动和学术榜样三个耦合点,分析了文化耦合机制和家国情怀养成实践,可为高校研究生落实立德树人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 岩土类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现状与“融研于教”教改思路初探

      2022, 31(5):38-4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06 CSTR:

      摘要 (219) HTML (281) PDF 1.46 M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岩土类研究生专业课程具有内容繁杂、规范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特点,通过分析岩土类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融研于教"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讨基于科研案例的岩土类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包括科学研究成果的搜集与筛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及实施等,研究成果对提升岩土类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 “3+7+2”: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企业实践模式初探——以建筑类院校为例

      2022, 31(5):45-5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07 CSTR:

      摘要 (218) HTML (977) PDF 3.38 M (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拥有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定位、特征和框架。因此,本文根据建筑类院校专业型研究生培育的特殊性,重点构建了研究生企业实践的"3+7+2"模式,并系统探讨了实践中"启动—强化—验收"各阶段的培育要点(包括周期、地点、核心任务和培育要求等)及其相关保障措施,并最终延伸性地进行了相关思考。

    • >教学成果与经验交流
    • 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背景下新型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体系构建

      2022, 31(5):56-6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08 CSTR:

      摘要 (477) HTML (542) PDF 1.81 M (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加快,行业特征呈现出工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新特点,从业人才特点和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也发生着巨大转变。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施工研究所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提出"三维六度"的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理念。同时,创新施工教学体系,通过"接触认知—夯实基础—拓展延伸—综合精通—提升创新—前沿引领"模块化教学链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各阶段,并通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基于CDIOF-BIM的土木工程联合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2, 31(5):63-7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09 CSTR:

      摘要 (333) HTML (416) PDF 4.50 M (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各专业单独实施、缺乏多专业配合的普遍现状,提出基于CDIOF-BIM的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该模式以CDIOF为指导思想,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以BIM技术为平台纽带,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流程和方法。通过对CDIOF-BIM教学实践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从实施的效果来看,该模式得到了师生普遍认可,学生工程设计、信息获取、协同创新等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 融通与集成——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2022, 31(5):71-8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10 CSTR:

      摘要 (280) HTML (796) PDF 23.04 M (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适应国际建筑教育发展趋势和应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创新驱动国家战略,针对彼时建筑学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知识割裂、知行脱节和平台建设的局限等问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结合建筑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学做融创、通合一体”为理念,通过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育人平台三个方面的改革,系统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横向融通、纵向进阶的专业课程矩阵是教学体系改革的基础核心;由多维协同育人平台支撑的内外联通、知行合一的实践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拓展;以设计课程为核心的集成化教学模式是达成教学理念的实施保障。十余年来学院教学改革实践已取得富有影响力的成效,坚定了学院继续探索建筑学高端人才培养路径的决心,以期为国际建筑教育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典例。

    •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的铸魂育人路径探究——以钢结构原理课程为例

      2022, 31(5):82-8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11 CSTR:

      摘要 (264) HTML (494) PDF 1.35 M (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依托,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钢结构原理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协同教育的实践路径。育人要找方向,抓重点,文中以授课目标为主线,以专业知识点为背景,找准五个切入点。通过切入点将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有机结合,深入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完整的价值评价体系。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教学三方法、授课三步骤、评价一体系形成一套完整新型育人路径。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四个自信”,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真正达到教书与育人同行,专业与思政共建的课程教学效果,以期为同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 建筑美学课程的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2022, 31(5):89-9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12 CSTR:

      摘要 (249) HTML (422) PDF 1.31 M (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新工科时代教学背景下,专业知识的教授不应是孤立的,而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建筑美学课程应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提升课程教学水平与质量、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立德树人为教学目标,为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类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初探

      2022, 31(5):96-10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13 CSTR:

      摘要 (214) HTML (432) PDF 5.52 M (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基于CDIO工程教育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一体化教学计划理念,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类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和课程的选修学期等特点对学生知识体系架构的形成和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以此探索通过建筑类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执业能力的方法。研究将作者所属高校2017届至2020届毕业生作为对象。结果表明,建筑类课程循序渐进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建筑知识的全面掌握。同时,虽教学团队从“授”的角度对建筑类课程间的连贯性具有明确的认知,但学生从“受”的角度,对课程间的连贯性认知尚不明确,停留于对每门课程内容的掌握,未能达到CDIO所要求的“一体化学习经验”。

    • 弹性力学探究式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2022, 31(5):108-11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14 CSTR:

      摘要 (268) HTML (978) PDF 1.90 M (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国家“金课”建设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既要强调“教”与“学”的统一,又要重视“教”与“研”的融合,现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注热点。在力学课程中融入探究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更加关注力学知识的工程应用。弹性力学是工科本科生中难度较高的课程之一,其本质是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求解基本方程,即偏微分方程组的边值问题,而弹性力学求解的难点在于难以满足边界条件。为此,在弹性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圣维南原理及其应用这一基本教学内容为例,开展了探究式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通过对基本教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的深入阐述和延拓,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探讨了在不同的局部边界上如何有效理解和灵活应用圣维南原理。教学实践的效果表明,在力学课程中开展探究性案例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力学原理的实质及其应用的灵活性,进而感受力学之美。

    • 基于MOOC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2, 31(5):118-12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15 CSTR:

      摘要 (308) HTML (1079) PDF 2.63 M (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及内涵式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依托武汉大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混凝结构设计(简称混凝土结构),进行MOOC课程建设,通过内容重构、教学设计和在线适用性改造优化课程结构,形成课程特色。在此基础上,坚持OBE理念,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相应的评价方法。实践表明,基于MOOC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 建筑学专业情境化教学模式探析

      2022, 31(5):126-13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16 CSTR:

      摘要 (206) HTML (592) PDF 3.28 M (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时代环境、社会需求、建筑学专业本身的综合性特征、实践性特点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要求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寻求激活惰性知识的多维途径,探索师生共导式教学模式,营造分享和参与式学习氛围,以此为目标,借助环境创设和项目牵引来践行情境化教学模式,以唤醒学生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发挥教师的“牵引”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协作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专业综合能力。

    • >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
    • 综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实验课程建设与实践

      2022, 31(5):133-14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17 CSTR:

      摘要 (252) HTML (1206) PDF 8.22 M (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国家“双一流”“双万计划”“卓越计划”“新工科建设”等政策战略和改革项目为契机,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卓越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型工科人才为建设目标,通过知识体系完善、研学资源融合、跨学科交叉、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多样化教学方法拓展等手段,持续进行课程建设和完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自2003年率先建设并实践独立实验课程——专业综合实验,获得学生和学校相关部门的高度好评。课程实验项目在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创新性思维等方面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科学的循序性和系统性,教育信息化技术成熟,衔接本科理论教学、工程应用实践、硕博学术研究,使实验实践教学真正成为了学生知识转化、能力锻炼的实操“战场”。

    • 批判的“视知觉训练”:一次建筑美术教改

      2022, 31(5):142-15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18 CSTR:

      摘要 (180) HTML (437) PDF 6.32 M (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国内的建筑美术教育,可以归纳为“传统技法训练”“结构素描训练”以及更符合当下趋势的“视知觉训练”三大体系。通过分析它们的发源和特点,对比不同学者的教学总结,可以归纳出现今国内建筑美术教育概况及其革新方向。同时,在深入分析“视知觉训练”体系之具体教学构架、特性及不足的基础上,针对地方院校建筑美术教育现状,从“在地性”“课程联动”“个人情感”等方面入手能够提出某种批判视角下的“视知觉训练”新构想,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教改实验。

    • 钢结构实验教学改革

      2022, 31(5):151-15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19 CSTR:

      摘要 (192) HTML (432) PDF 2.33 M (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按材料主要分为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两部分。针对当前钢结构部分实验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验内容少、无法加强理论教学效果、学生动手实践环节少等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自主性,利用社交信息平台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在教学内容上,提出将钢梁受弯试验从演示性实验改为学生自主设计的破坏性试验,以增强理论教学效果,如对梁的整体失稳、局部板件屈曲等概念的理解。此外,提出在整体结构试验中增加将构件装配成整体结构的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钢结构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进而提高钢结构理论和课程设计实践的教学效果,为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 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创新实践教学活动的研究

      2022, 31(5):158-16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20 CSTR:

      摘要 (192) HTML (559) PDF 1.30 M (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助信息素养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能和创新意识,从而实现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信息能力同步提升的目的。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嵌入信息素养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对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目标等进行深入探讨。实践表明,信息素养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在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信息能力的同时,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
    • 土建类毕业设计在线指导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2022, 31(5):163-16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21 CSTR:

      摘要 (220) HTML (550) PDF 2.46 M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建类毕业设计是将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专项综合训练,任务多且繁重。本文结合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特点,就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有效开展在线指导教学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保证毕业设计教学进度和质量。通过对土建类毕业设计在线指导教学存在专业设计手册和规范查找困难、制图指导及理论推导直观性差、个体学习氛围不浓、教师云监管困难等分析,从构建电子文献资料库、利用多维网络教学平台、增强交互活动、精细化任务目标、加强过程管控、保证设计质量和进度等方面提出对策。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在线指导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和效果,可为同类专业设计课程在线指导教学提供借鉴。

    • 疫情防控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在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2, 31(5):169-17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22 CSTR:

      摘要 (234) HTML (432) PDF 2.61 M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在线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保障在线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疫情期间的教学难点。本文以同济大学港航专业为例,对在线教学的平台选取、组织安排、考核方式及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平台选择重效果、教学组织重培训、学生考核重过程、实践环节重引导"的线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总结了在线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今后港航专业的在线教学提供参考。

    • >高校管理与校园文化
    • 教师党支部建设促进高校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2, 31(5):177-18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23 CSTR:

      摘要 (259) HTML (535) PDF 1.31 M (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师党支部建设促进高校基层治理,既是落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集中体现,又是实现"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基本路径,也是发挥"领导基层治理"战斗堡垒作用的必然要求。以"三级联通"为目标完善高校基层治理工作机制,以"三重培训"为基础提升高校基层治理工作能力,以"三项工作"为重点提升高校基层治理工作水平,解决当前党在高校基层的治理结构"空心化"、教师党支部党务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

    • 红岩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22, 31(5):184-18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24 CSTR:

      摘要 (303) HTML (500) PDF 1.31 M (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兴国、强国的主力军,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就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红岩精神作为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要立足新时代背景,弘扬红岩精神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要与时俱进解读红岩精神内涵、挖掘其时代价值,实现红岩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生动性和长效性。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政课程教学研究
    • 群文阅读:红色经典与思政课程的融合路径探究

      2022, 31(5):190-19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25 CSTR:

      摘要 (257) HTML (413) PDF 1.34 M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群文阅读可改善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唯分数的功利化学习情况。它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且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快速膨胀的时代。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引入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是满足课堂教学的内外要求和现实需要。在具体策略上,群文阅读教学理念通过红色经典文本切入,以议题设计、问题导向、文本与实际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和再现经典等方式,营造宽松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引入群文阅读并非摒弃传统教学理念,而是要两者更好地融合,各取其长。

    • 新时代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质量评价论析

      2022, 31(5):198-20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26 CSTR:

      摘要 (200) HTML (353) PDF 1.33 M (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时代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已经从注重外延式增长进入强调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鉴于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质量评价是当务之急。重视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质量评价体现在4个方面,在评价主体上应实现从单主体评价向双主体交互评价转变;在评价视阈上应实现从"微观评价"为主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转变;在评价方式上应实现从"显性评价"为主向"显性与隐性相统一"转变;在评价维度上应实现从"静态评价"向"静态与动态相融通"转变。

    • 基于Nvivo12 Plus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评定标准分析

      2022, 31(5):206-21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27 CSTR:

      摘要 (213) HTML (364) PDF 2.39 M (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评定标准对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有着重要的引领指导作用。本文采用Nvivo12 Plus对7个省市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评定标准进行编码和归类分析,发现已设立的评定标准体系具有强调安全运行是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重心、设施完备是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中心、育人功能是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核心等一些共同特征,但也存在如忽视对教学反馈的评价、内容过于笼统不够全面、忽视基地师资力量评价、各省指标趋同缺乏指向性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评定标准体系的引领作用,应将教育基地的教学反馈纳入评定标准体系,明确将师资力量构成列为评估指标,增加体验新兴劳动形态的教育内容,在评定标准中彰显地方特性,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评定标准体系更好服务于劳动教育发展的需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