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要牢牢遵循高质量发展理念

      2023, 32(4):1-1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01 CSTR:

      摘要 (295) HTML (60) PDF 661.01 K (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育对外开放作为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促进学习借鉴国内高校和国际同行之间交流合作和协同创新的重要抓手,在促进相互了解、增进政治互信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新时代的教育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保障和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正确认识教育对外开放在教育强国及战略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教育交流合作与对外开放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间的内在联系,在牢牢守住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育对外开放,从增强质量意识、强化质量观念、注重质量保障、完善质量监测和实施质量监管等环节建构高质量的教育对外开放体系,进而赋能教育强国战略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

    •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的质量保障与优化策略——以土木类研究生培养为例

      2023, 32(4):11-1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02 CSTR:

      摘要 (351) HTML (44) PDF 949.71 K (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既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撑。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时代背景下,土木类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所承载任务艰巨且意义重大。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起步较晚,联合培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体制机制、稳步提升土木类研究生培养水平,针对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质量问题,从培养方案、课题连贯性、课题规划原则、培养效果评价四个方面,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先进经验,总结了改进我国土木类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方案的具体措施;分析了土木类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课题缺乏连贯性的原因,探索并形成了中外联合培养的创新管理机制;探究了土木类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障碍,指出了课题规划的一般性原则;提出了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机制及效果评估方法,对保障土木类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质量和优化国际联合培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0+1
      • 1+1
      • 2+1
      • 3+1
    • “双一流”背景下建环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评价标准

      2023, 32(4):18-2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03 CSTR:

      摘要 (278) HTML (51) PDF 608.89 K (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一流学科、一流大学,以及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现实需求。为充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对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效果开展科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现阶段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要求中,特别是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效果要求,至今尚未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准。围绕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题与课程,重点分析课程指导团队、教学计划及考核评价特点,举例说明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中应满足的学习效果要求,阐明创新创业课程类型、学习目标和评估类型之间的关系,构建创新创业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以大连理工大学建环专业为例,依托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与实践(上/下)专创融合课程,应用示范所构建的创新创业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在国内首次将该标准融入建环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弥补了现有培养方案中缺少量化标准的不足,相关教学经验和成果有望向同类高校相近专业辐射。

      • 0+1
    • 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院校模块化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

      2023, 32(4):25-3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04 CSTR:

      摘要 (364) HTML (75) PDF 845.98 K (8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新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关键。通过解读OBE理念,分析国内地方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体系现存问题,提出OBE理念下“以学为本、分类治理”的多科性地方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体系建设方案,实现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分析4个类别、5个子系统的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特色建设模式。

      • 0+1
    •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基于韩国经验的分析

      2023, 32(4):32-4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05 CSTR:

      摘要 (313) HTML (45) PDF 867.18 K (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但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与其经济地位并不相符,该情况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尤甚。留学生教育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韩国在推动教育服务出口和提升大学的国际化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其经验教训值得借鉴。针对粤港澳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历史回顾、文献分析和线上线下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韩国与粤港澳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所采用的战略和政策进行比较,以期为大湾区内计划输出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和政府部门提出适当策略和政策建议,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广州留学学习。广东作为职教大省、强省,其职业教育优势明显,粤港澳在推进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互补性较强,加强粤港澳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关键需从五个方面着力:一是深化改革开放,破除制度藩篱;二是制定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三是出台专门政策,加强标准建设;四是加强师资建设,加快中文普及;五是鼓励校企合作,完善支撑体系。

      • 0+1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路径探究

      2023, 32(4):41-4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06 CSTR:

      摘要 (364) HTML (48) PDF 715.05 K (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提升形象、提高质量的重要阶段,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水平成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指标。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下,学生素养教育多元化需求和职业素养教育内涵建设不足的矛盾突出、行业岗位职业素养需求和校方教学模式对接不到位、校企联动育人不充分,职业素养教育效果评价和鉴定没有及时跟进等问题影响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此,以文化、管理及评价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提出“三融双导”式职业素养教育构架,通过打造产教融合文化育人环境、构建完整的有效育人体系、反映个体成长的职业素养评价探究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路径,以更好地适应开放入学、分类招生、有教无类的职业教育特点。

      • 0+1
      • 1+1
      • 2+1
    • >新工科建设
    • 新工科背景下建环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

      2023, 32(4):49-5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07 CSTR:

      摘要 (339) HTML (50) PDF 1001.19 K (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我国智慧建筑飞速发展,建筑智能控制人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精通智能控制的建环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阻碍智慧建筑发展的重要原因。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课程培养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探究了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工科背景下建环专业智能控制教学体系,提出“校企共建实验室”“校企联合授课”“校外技能培训”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学内容、实践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深化型“深桶式”课程体系,共同培养适应智慧引领科技导向下的建环新工科复合型创新人才。

      • 0+1
      • 1+1
      • 2+1
      • 3+1
      • 4+1
    • 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热工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以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和重庆大学为例

      2023, 32(4):56-6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08 CSTR:

      摘要 (419) HTML (39) PDF 1.51 M (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我国努力实现“双碳”目标和推进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建筑热工学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以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和重庆大学的建筑热工实验室为例,对比了两个实验室在硬件设施、人员配置和日常运行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实验室建设在本硕博、博士后和青年教师等各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重庆大学建筑热工实验室已具备较好基础条件,但与世界一流实验室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此外,研究发现建筑热工实验室对博士生和青年学者的研究工作有明显支撑作用,但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显著。研究结果建议,未来我国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应适当增加建筑物理实验教学课时,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开放性、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内容。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基于核心素养的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3, 32(4):64-6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09 CSTR:

      摘要 (366) HTML (45) PDF 1.64 M (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分析新工科人才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面向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建构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指标框架。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制定智能建造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从学习结果界定智能建造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树立素养本位的专业教学理念、探索行动与反思的工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工科人才学业评价实施建议,体现了工程教学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0+1
    • >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
    • 基于职业导向的建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探讨

      2023, 32(4):70-7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10 CSTR:

      摘要 (275) HTML (35) PDF 673.65 K (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和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以及良好职业能力的提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学位制度,强调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以建筑类专业学位为例,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模式与职业衔接仍需进一步深化。基于“职业导向”的实践教学理念,对专业学位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由学科逻辑转换到工作逻辑进行了分析,建构了专业知识、职业知识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解决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职业认知不清晰、实践考核不规范三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专业+职业”镶嵌式教学模式,以及检验学生实践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有利于院校生转向职业人、提升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为建筑类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0+1
    • 产教融合背景下“沉浸式”声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 32(4):77-8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11 CSTR:

      摘要 (302) HTML (49) PDF 1.65 M (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的产教融合实践研究常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导致产教融合培养的深度不够。高等院校常规建筑类设计课程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缺少实际应用场景、成果反馈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与挑战,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以研究生城市声景联合设计课程实践为例,介绍了此次课程背景、课程安排、课程要求、课程阶段性目标,以及校企导师的各阶段职责,将“沉浸式”应用于课程设计方法、设计表达形式与设计优化过程中,提出“沉浸式”声景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体系与实践方法。以“X音盒”“水琴余韵”2个小组的设计教学成果作为案例,从课程目标达成度、课后反馈情况来论述此次“沉浸式”城市声景联合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多渠道、多模式、多机制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全面提高了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提供了平台。为深化产教融合的合作内容,高校应积极开创产教融合新模式,企业深入挖掘生产实际需求,最终实现产教融合双方的共赢,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多元混合理念下建筑设计在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校园建筑设计课程为例

      2023, 32(4):86-9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12 CSTR:

      摘要 (306) HTML (60) PDF 1.54 M (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的在线教学正向新常态转变。面对当下教育改革的新常态,如何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策略,把握真实学情,在探索与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逐渐成为教学实践活动新的关注点。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高的特点。文章以校园建筑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相关理论,结合建筑设计教学特点与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依托优质网络教学平台从课程目标、教学任务、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开展在线多元混合建筑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实践成效分析表明,多元混合理念下在线课程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系统性建筑学学科知识建构和创新设计思维能力提升,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筑设计或其他设计类学科的在线教学设计提供实践经验,对建筑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 0+1
      • 1+1
      • 2+1
    •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设计类实验课程创新性改革——以建筑模型实验教改为例

      2023, 32(4):95-10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13 CSTR:

      摘要 (322) HTML (55) PDF 1.26 M (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才培养的OBE理念是从教学过程、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入手,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创新理念。结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的历史使命,每所高校都面临教育改革的全新挑战。实验实践教学是当代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结合设计类专业的实践培养特征,基于OBE理念指导,通过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案,调整传统教学模式,优化实验项目内容,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使高校创新实践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2023, 32(4):103-11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14 CSTR:

      摘要 (324) HTML (47) PDF 619.88 K (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也应及时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开展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课程建设工作。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方法。首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课程的定位和任务;之后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构建了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最后采用面向产出的模式,对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论文所做的探索和实践工作,为工科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0+1
    • “虚实结合”在土力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3, 32(4):112-11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15 CSTR:

      摘要 (260) HTML (97) PDF 1.29 M (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传统课堂理论教学存在知识点繁多、内容体系复杂、与实际脱节等问题,而实验教学也有课时、场地、设备等时间、空间和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和约束,导致整体教学效果欠佳。中山大学土力学教学团队秉持“虚实结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开展土力学教学改革探索。一方面,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引入实体教学模型,强化学生对理论模型、抽象概念以及工程实际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建设仿真实验平台,克服传统实验教学的时空局限性和资源约束。基于“虚实结合”的教学手段,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土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BIM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3, 32(4):120-12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16 CSTR:

      摘要 (207) HTML (53) PDF 636.55 K (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如何以新工科理念和BIM为中心再建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将分散在不同课程、不同章节中的被碎片化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进行整合,培养企业与市场急需的数智化工程管理人才,成为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发展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财经类高校缺乏工程技术专业背景支撑、实践教学环节不扎实,迫切需要将BIM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关于BIM课程开设情况、财经类高校专业教学优缺点等研究表明,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BIM课程体系应以有效提高工程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与工程经济管理核心课程充分融合、用课赛实训夯实实践教学环节为主要目标。据此,以OBE、CDIO理念为导向,提出了将理论教学、课程设计、BIM大赛实训和毕业设计融为一体的“1+3”BIM课程体系,精准构建了BIM基础理论与软件操作课程群、工程技术理论辅助课程群、工程经济管理融合课程群、综合实践应用提高课程群四大课程群,以期补齐财经类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技术类课程短板,发挥经济管理学科优势,有效改善课程目标不明确、工程技术理论支撑不足、实践能力亟待加强、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为财经类乃至师范、农林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BIM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思路和方法。

      • 0+1
    • 美国研究型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借鉴

      2023, 32(4):128-13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17 CSTR:

      摘要 (273) HTML (48) PDF 549.23 K (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两山理论”到“双碳”目标,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及其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课题之一。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为例,从研究生培养学制、目标、课程设置与要求等方面,对环境工程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对比探讨中美研究生培养的异同。研究认为,科学的培养目标、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密切的产学结合是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环境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有效经验。研究结果对提升我国环境工程类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全过程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探析

      2023, 32(4):135-14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18 CSTR:

      摘要 (255) HTML (41) PDF 794.18 K (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培养符合社会和国家需求的人才是高校育人的首要目标。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工科”建设项目的实施和“三全育人”理念的倡导,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设人才全过程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土木工程类专业具有很强实践性,实践性教学是保证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将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实习基地资源相融合,构架一体化全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对所在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及校外实习基地等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的调研与分析,从全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实践平台体系的顶层设计、交叉融合综合实践平台构建、持续稳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复合型实践教学团队组建及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设立等方面,探讨与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全过程培养实践平台体系的构建途径和方法,以为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0+1
      • 1+1
      • 2+1
    • 探寻工程伦理教育与学生的交集——兼谈若干认知误区

      2023, 32(4):142-14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19 CSTR:

      摘要 (389) HTML (115) PDF 671.76 K (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工程前景,伦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仍被低估。伦理教育在立德树人和工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纽带作用。然而,学生对工程伦理认知程度较低,各界对工程伦理了解也存在普遍误区,成为当前工程伦理教育需要直面并解决的问题。为此,工程伦理教育亟待聚焦其与学生生活、学习和入世之间的交集,增强学生参与,以确保单科目或多科目伦理教学效果。首先,通过加强学生对身边社会现象和工程实习、实训经历中蕴含伦理的情境认识,充实工程伦理教学案例库,助力学习者知悉工程伦理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学习兴趣与伦理敏感度。其次,透过工程伦理的道义考量和价值判断两个基本维度,启发和引导学习者慎思明辨,塑造学生工程的大局观,开阔胸襟与视野,因势利导为个人学业和专业发展提供镜鉴和启迪。最后,从传统文化经典中探寻伦理传统、风险意识和系统工程思想,促进传统与现代伦理的对话和交流,丰富工程伦理的认知图谱,增强学习者投身工程实践创新的使命感与自觉性。

      • 0+1
    • >高校管理与思政教育
    • 高校智慧党建架构模型与实践应用探析

      2023, 32(4):148-15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20 CSTR:

      摘要 (259) HTML (63) PDF 866.37 K (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梳理我国高校党建信息化发展历程,探索高校智慧党建平台的建设路径和发展策略,为高校智慧党建平台的搭建提供理论基础。结合对高校智慧党建定位与目标的分析研究,构建高校智慧党建架构模型,开发以智慧管理、智慧育人、智慧监督、智慧宣传、智慧服务为核心的党建平台,为提高党建工作效率、提升党建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 0+1
      • 1+1
    • 新时代大学生“知情意行”四维挫折教育模式的建构研究

      2023, 32(4):156-16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21 CSTR:

      摘要 (212) HTML (98) PDF 548.06 K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做好大学生挫折教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在充分解读大学生“知情意行”四维挫折教育模式的理论意蕴基础上,深入剖析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挫折教育方面的现实困境,以进一步构建大学生“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四维挫折教育模式,将大学生挫折心理过程中的“知情意”准确应用到抗挫折行动层面,使挫折教育既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符合大学生教育规律,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从而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 高校专业基础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提升方法探索——以工程力学为例

      2023, 32(4):162-16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22 CSTR:

      摘要 (245) HTML (58) PDF 566.78 K (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几年,课程思政已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高校专业基础课是普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纽带,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目前,思政教学实践普遍存在“表面化”“硬融入”的问题,专业基础课程也不例外。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覆盖面大、受众广的特点;因此,提高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提升授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要让全体授课教师在理念上认同,在能力上胜任。其次,要符合专业育人特点,充分体现授课对象的差异性,深度挖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建立具有课程特色、专业特色、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库。根据学科、专业、教材的不同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因材施教,实现价值塑造。最后,从课程质量标准、教材、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全方位做好课程思政设计,通过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大育人目标,确保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

    •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元素隐性浸润式与显性强化式教育模式探讨——以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思政实践为例

      2023, 32(4):167-17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23 CSTR:

      摘要 (306) HTML (72) PDF 971.33 K (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怀揣中国文化和蕴含工匠精神的工科类人才,发挥课程思政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中的积极作用,在分析现有课程思政教育方法和手段基础上,结合道路勘测设计系列课程特点,制定了课程思政“一种情怀、二种文化、三种精神”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思政目标,分别制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思政目标达成的具体实践方案。对于理论教学,在各章节采用隐性浸润式教育模式,并结合指定题目的课堂翻转和与影视观摩,实现“一种情怀、二种文化”的思政目的;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显性强化式教育模式,达成“一种情怀、三种精神”的思政目标。实践证明,因课制宜的隐性浸润和显性强化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不但有效达成了课程的思政目标,提高了课程成绩,而且培养了学生公平公正的处事原则。同时,课程思政的双向性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思政水平。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