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32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特约专稿
    • 全面提高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新时代研究型大学的角色、应变与引领

      2023, 32(5):1-1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01

      摘要 (276) HTML (48) PDF 685.88 K (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机构,全面提高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逻辑。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造就了一个培养规模超大的时代,正在向着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军,同时也经历着一个“双一流”建设时期。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两个大局,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承担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重任的“头部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最为紧密和优质的结合点,未来的高等教育将迈向一个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引领的时代。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增强全面提高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把握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特征,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增强主动应对变革的意识,将改革重点集中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改革,全面提高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 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政策因应研究

      2023, 32(5):12-2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02

      摘要 (304) HTML (38) PDF 715.28 K (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全球数字化背景下,各国将教育数字化变革作为重要途径,在擘画数字中国的蓝图下,积极推进数字化发展,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走向深入的主力军,全国各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提高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整体水平,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政策制度。相比而言,当前西部地区与教育数字化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本研究聚焦“十三五”收官之际、“十四五”以来,四川、重庆、陕西等12个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情况,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在深度融合态势中存在单一政策供给与多元应用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政策落实的指导性与实践应用的配套性之间存在差距。据此,有必要生成全域结构系统性政策、价值尺度伴随性政策、实践操作衔接性政策并行的指导格局。

    • 可持续发展大学建设:国际研究热点和趋势——基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国际期刊》的可视化分析

      2023, 32(5):23-3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03

      摘要 (207) HTML (32) PDF 921.05 K (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CiteSpace软件对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将近8年的文献进行共被引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国际“可持续发展大学”建设研究包括以下4个热点主题:大学可持续发展转型——案例研究、高校学生环境素养培育、工程教育中可持续发展实施以及评估方式、可持续性能力概念化及教学策略。国际“可持续发展大学”建设研究演进分为3个阶段:在2010年以前,研究热点为学生环境素养及环境教育;2010—2013年的研究关注大学自身作为可持续发展变革者的潜力;2013年至今较为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习得,外部实践学习和社区协作教学策略得到广泛的关注。在研究热点主题中,渐强型研究前沿包括高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和可持续素养的课程设置研究。

      • 0+1
      • 1+1
    • >工程教育研究与评价
    • 后《华盛顿协议》时代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治理探究:内涵诠释、环境剖析与战略构想

      2023, 32(5):31-3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04

      摘要 (247) HTML (35) PDF 628.98 K (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基本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复杂性决定了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治理必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后《华盛顿协议》时代,我国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治理具有体系、法律和制度的优势,存在先天治理能力不足、国际化水平不高、科学化程度较低的劣势,迎来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和新愿景,面临整合国际规则规范、周期资格审查的挑战。我国亟需系统构建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路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治理模式,为深度参与全球高等工程教育治理奠定基础。

      • 0+1
    •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地方建环专业改革与实践——以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为例

      2023, 32(5):39-4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05

      摘要 (253) HTML (48) PDF 745.91 K (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新时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需要,在领悟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大纲顶层设计。以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为例,从课程信息和目标介绍、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课程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以及课程推荐资料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课程大纲的设计方法和撰写思路。通过2021年兰州交通大学建环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应用验证表明,该课程大纲设计方法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合理,有利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可为工程教育认证其他专业课程大纲的修订提供参考。

      • 0+1
    • >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
    • 大学生创新创业感知价值、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

      2023, 32(5):49-5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06

      摘要 (270) HTML (34) PDF 552.33 K (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数据,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模型。结果表明:学生满意度与文化体系、教育体系、实践体系呈正相关关系;学生行为意向与文化体系、教育体系具有正相关关系;学生满意度对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显著。

    • 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下高校虚拟教研室构建

      2023, 32(5):58-6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07

      摘要 (321) HTML (35) PDF 1.24 M (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角度,基于虚拟教研室的生成机理,分析了虚拟教研室下的学习共同体和教师动态成长模型,从而为界定本研究的虚拟教研室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当前工程教育与专业认证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下的虚拟教研室,并对其组织架构、功能、人才培养和教师发展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 0+1
      • 1+1
      • 2+1
    • >教学学术研究与实践
    • 项目驱动的建环专业生产实习课程沉浸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3, 32(5):66-7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08

      摘要 (225) HTML (38) PDF 963.15 K (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对校外实习资源依赖度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构建项目驱动的生产实习课程沉浸式教学模式,以建环专业现实工程情境为载体,充实施工管理、智能运维等知识,系统化串联暖通空调系统全要素知识点,学生进行生产环节各工种角色扮演,深度沉浸教学过程,成为主动实践和探索知识的主体。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教学内容,以及过程性、多元化成绩形成机制,可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习的兴趣,理论与实践结合,锻炼动手技能,强化理论知识,同时有利于劳动精神培养。

      • 0+1
      • 1+1
    • 基于“讲授、研讨、上机、制作”四位一体的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3, 32(5):74-8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09

      摘要 (232) HTML (35) PDF 2.15 M (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模型制作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途径,有效促进了学生将“平面设计”思维转化为“三维立体”设计思维。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模式,秉承“四位一体”的教学原则,将课堂教学、团队研讨、上机操作和模型制作四方面有机结合。通过分析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应对策略,旨在为土木类专业实践教学和复合型土木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尝试。

      • 0+1
      • 1+1
      • 2+1
      • 3+1
    • “强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专业GIS课程教学思考

      2023, 32(5):81-8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10

      摘要 (230) HTML (29) PDF 1.12 M (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作为全过程全面融合GIS理论和技术的基础平台,为技术标准、基础研究、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等多个环节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我国构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面对城乡规划GIS课程教学的“旧疾”与“新题”,“强基”是发挥GIS课程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支撑作用的有效途径。城乡规划专业GIS课程必须进一步强化其在规划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强化GIS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上需主动革新、与时俱进,寻求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衔接的教学应变途径,不断强化学生的技术实操能力和基础创新意识,以期培养符合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需求的实用创新型人才。

      • 0+1
    • 野外实践教学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支撑作用——以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为例

      2023, 32(5):89-9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11

      摘要 (232) HTML (33) PDF 1.06 M (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和支撑。从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野外实习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开展出发,以历年参与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的学生为对象,搭建了以课程考核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实践表明,野外实践教学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使用现代工具、团队合作及沟通表达等能力有强支撑作用,可以更好地支撑工程类课程教学目标达成,以及帮助学生对专业产生更多的认同感。

      • 0+1
      • 1+1
      • 2+1
      • 3+1
    • 好奇与探究:基于场地体验的感性思维培养——以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线上设计课程“LARP 780”为例

      2023, 32(5):97-10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12

      摘要 (246) HTML (47) PDF 2.85 M (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LARP 780: Topics Theory &Design Curious Landscapes”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硕士项目疫情期间新开设的线上创意型设计课程,本文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介绍,分析了课程教学特色,并结合我国基础教育中以逻辑思维训练为主的现状,对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中感性思维开发缺失问题指出了值得国内风景园林教学借鉴的多项意义,即在设计基础课程中加强感性思维培养;围绕感性思维训练设置教学主题和内容;重视基于场地的体验性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将体验结果转化为创意设计的源泉,可为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场地体验式教学提供参考。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高校管理与思政教育
    • 海绵城市导论课程建设与思政融合初探

      2023, 32(5):106-11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13

      摘要 (209) HTML (35) PDF 3.76 M (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木工程招生与培养向大类模式发展已成必然趋势,为适应大类培养的需要,亟须建设一批具有学科交叉性与综合性的专业课程。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浸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涉及水系统、建筑住宅区系统、道路广场系统、地下空间系统等,其设计与建造又需要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气候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共同支撑;因此,海绵城市相关课程满足大类模式“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多样化”的培养目标。然而,现有海绵城市相关课程面临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各环节思政导入不够等问题。清华大学自2017年面向土木大类本科生开设海绵城市导论课程,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充分考虑课程内容深度与广度的平衡,构建了具有大类培养特色的海绵城市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形成了由专业教师、校外专家、修缮校园管理中心教师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团队,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思政内容的导入,基本建成了适合大类模式的海绵城市导论课程。

      • 0+1
      • 1+1
      • 2+1
      • 3+1
    • 情境学习视角下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2023, 32(5):116-12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14

      摘要 (211) HTML (39) PDF 1.21 M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在工科专业实践课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提出基于情境学习的思政元素融入方法。以综合实践环节的训练素质要求为对象,依托情境认知的基本理论框架,阐释了工科毕业生素质要求和情境学习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将实践唯物主义教育观与情境教学特征相结合的融入路径。基于情境教学模式中观念转变学习和认知弹性两个建构理论,展示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改革案例,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成效。

      • 0+1
      • 1+1
      • 2+1
      • 3+1
      • 4+1
    • 基于课程思政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设计与实践

      2023, 32(5):128-13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15

      摘要 (243) HTML (34) PDF 726.93 K (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方向。以土建类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材料为例,针对课程知识点多且琐碎、工程背景强、试验环节多等特点,通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出了以大国工程引入激发学生专业热情、以实际工程事故教导学生工程伦理、以工程案例为教学单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作风、以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课程思政设计方法,并以东南大学为例介绍了土木工程材料系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方法的实践路径与评价方式。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专业热情,培育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工程伦理和工匠精神,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可为相似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 0+1
    • 工科专业中课程思政的构建

      2023, 32(5):135-14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16

      摘要 (253) HTML (41) PDF 503.49 K (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专业课程的授课中,教师如何有效解决课程思政教育“碎片化”“生硬感”等问题,是实现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作用的根本。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整合并教授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文章通过分析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布卢姆(Bloom)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课程思政内容层级构建的引导作用,从教育理论角度和课堂实施环节寻求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路径。结合城市设计课程的思政内容探索,提出了系统化构建课程思政的措施与方法,指出专业教师应从定位、认知和实践三个层面强化课程思政教学。

    • 道路与轨道工程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3, 32(5):142-14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17

      摘要 (237) HTML (26) PDF 2.39 M (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路基路面工程作为道路与轨道工程专业方向的核心学科基础课程,承担着“课程育人”探索实践的重要任务。近三年来,以课程思政元素(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职业理想和道德)的深入挖掘为切入点,系统梳理、总结与凝练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管养中具有“思政”特色的素材,并通过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全过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研讨交流(教师端),形成了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知识点讲授方法与教学设计方案,同时注重随堂收集反映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效果的问卷反馈(学生端),不断优化提升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思政元素布局与教学质量,逐步推动实现“每周有思政元素、每章有思政案例”的课程思政建设总体目标。

      • 0+1
      • 1+1
      • 2+1
      • 3+1
    • 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思政设计与教学实践

      2023, 32(5):149-15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18

      摘要 (224) HTML (31) PDF 606.69 K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工程地质课是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类本科专业基础课,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分析了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依托课程知识点挖掘并设计相关思政元素,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推进了工程地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研究结果可为土木、水利与海洋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和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

    • 以文化自觉为导向的城市建设与规划史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3, 32(5):156-16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19

      摘要 (204) HTML (39) PDF 2.03 M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建设与规划史课程教学以文化自觉为导向,通过构建认知-理解-反思-自立的课程思政教学框架,结合古今中外城市建设史、城乡规划思想史两大教学板块,从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方面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搭建了主干-支系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径。运用多元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国优秀城市规划传统,理解世界城市发展规律,践行行业职业精神,实现知识传授与育人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为城乡规划专业相关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 0+1
      • 1+1
    • 资产评估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现路径

      2023, 32(5):167-17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20

      摘要 (277) HTML (27) PDF 571.79 K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已是当下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资产评估学是一门讲述资产估值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是资产评估、会计学、金融学等商科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和任务要求下,根据资产评估学课程特点和内容,探讨其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通过全面厘清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深入挖掘与资产评估课程知识点相关联的思政元素,并通过谈生活、议热点、读文献、说案例、做实训等教学设计和线上线下多样化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有机嵌入课程知识点。同时,采取强化专业教师思政责任意识和能力、构建课程思政建设共同体等组织保障措施落实资产评估学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激发并培养学生职业规范意识、团队精神、家国情怀等品格修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