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3(1):128-133.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1.016
摘要: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从工程伦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以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为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专业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从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提出工程伦理教育融入策略。实践表明,工程伦理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协同促进,可有效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育人目标,育人质量显著提升。
2022, 31(5):15-2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03
摘要: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工程师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要求。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基于三元协同核心理念,构建了以分模块必备知识体系、分层级多维度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和全方位综合素质培养机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结合工程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过程中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时跟踪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递进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构建了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模式,对当前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及推进新工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22, 31(1):84-9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1.011
摘要:为推动土木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型硕士、导师以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土木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现状,从课程设置、导师制、专业实践、毕业生职业发展等方面总结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现状,并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
2022, 31(1):113-12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1.014
摘要:本文基于工程教育理念,针对结构力学课程特点,分析了结构力学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作用,按照金课标准对结构力学教学思路进行设计。以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课程内容为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从工程实例引入超静定结构,讨论力法求解的具体思路和步骤,并应用于解决郑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钢结构工程等问题,实现从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跨越。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为其他工科工程基础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2022, 31(4):161-16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4.021
摘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工程教育认证和高等工程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通过对当前高等教育和高等工程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阐述,分析了复杂测绘工程问题的特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设置了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基于实践教学能力的毕业要求;通过绘制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路线图,构建了支撑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中对学生层次化、模块化能力培养,保证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培养目标达成,可为测绘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提供借鉴。
2020, 29(3):108-114.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3.014
摘要:在变幻莫测的全球化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近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国家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越来越重视。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概况,在总结发展成果的同时,分析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2020, 29(4):131-13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4.019
摘要: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陈旧、课程内容联系实际不强的问题,提出案例教学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分析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案例设计和PBL项目设计、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成果交流与活动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案例类课程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实践表明,PBL教学法能很好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类课程教学的要求,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
2019, 28(3):63-6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3.009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实践中发现的目标定位不清的问题,提出了坚持工程师培养的目标导向。对比了国际工程联盟关于工程问题复杂性的分类和工程教育轨道的分类,讨论了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与工程师任职资格能力的相互关系。分析说明,本科阶段的工程师教育必须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核心,才能实现国际认证的实质等效;明确工程师能力培养的阶段性,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建议从成果导向的要求出发,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
2018, 27(2):94-9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23
摘要:土木工程类学生的生产实习是教与学重要的实践环节,以往理论界对此环节的讨论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实习的技术效果,即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技术知识。但是,由于实习过程也是认识社会的过程,学生在面对技术问题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思想问题。这些思想问题不但影响着学生的实习,而且进一步会影响到在校的学习生活。在分析生产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基础上,提出从实习前的单位选择、实习动员、实习中的巡视,以及实习后的讨论四个方面系统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困惑。
2015, 24(6):58-6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6.015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包括了建筑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道路桥梁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文章分析了不同土木工程专业的材料共性问题和个性要求,提出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际应用需求,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