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2(3):153-16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3.019
摘要:中国风景园林史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赓续本相、以启未来的重要价值,而在专业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的学科背景下,其教学体系有待不断优化。通过调研,分析归纳当前课程教学中大纲框架揣小失大、案例解析情理两分、授课方式重讲轻践等现实问题。基于协同论视角提出三系交织优化知识结构、情理相融深化认知模式、关联实践形成历史思维的教学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突破传统视角,关注整体环境,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通过递进式实践体系的建构与实施,培养学生的风景园林历史思维。
2023, 32(2):167-174.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2.021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已成为全国高校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国园林史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担负着传递正确史学观与哲学观的重要使命,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沿阵地。文章以广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中国园林史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通过课堂上下双向联动,推进学生学习、思考、实践、感悟的认识过程,从而实现明历史发展之理,增园林艺术之信,崇爱国爱民之德,力专业报国之行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其中,课堂主要举措包括:宏观架构,纵横兼顾;以点带面,详略突出;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课后主要举措包括:任务驱动,学生主导;必做选做,注重差异;过程评价,激励竞争。该教学改革探索促进了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全面实现,为中国园林史和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参考。
2022, 31(6):153-16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6.020
摘要:随着新工科建设发展,培养工程人才综合思维得到了风景园林学科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探索专业学习与批判性思考深度融合的教学方法成为关键。以西方园林史教学为媒介,突破原有教学中依赖教材的被动式授课教学模式,采用视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为导向的阶段性课程任务,进行思维训练与批判性思考。文章对思维训练的内涵及其影响下的西方园林史教学改革目标进行探讨,梳理了西方园林史学习的多元视角,阐述了以“视觉”为切入的引导方式在阶段性任务框架中的作用,以意大利台地园兰特庄园作为教学示范案例,说明视觉导向的教学任务在发现问题阶段、背景研究阶段、详细论证阶段、综合结论阶段的具体应用及其呈现方式,综合评析了“视觉”与“问题”引导下的西方园林史学习的方法与特点。
2020, 29(5):83-88.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5.012
摘要: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和框架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新一轮课程体系调整背景下探讨中国园林史课程教学改革,以例释为特色构建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级目标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国传统园林的时空认知,形成对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性的完整认识,探索园林历史学习对于当代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意义,理解和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实现知与行的结合,识与智的共进。
2016, 25(1):133-13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1.031
摘要:知行合一,转识为智毋庸置疑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用于当今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是社会实践发展和专业教育不同阶段发展的需求。同济大学的中外园林史课程,以知行合一,转识为智为教学理念,把学习历史理论和设计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园林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了园林历史的教学内容,提升了园林史的教学意义。
2015, 24(5):87-90.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5.05.021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外园林史课程特点及案例教学的概念,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分析了传统中外园林史“填鸭式”教学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中外园林史教学案例选择的原则,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中外园林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2010, 19(2):59-62.
摘要:园林史课程是城市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就史论史的讲解方法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而应以激发学生热情、分析优秀园林案例造景要素为主,使园林史课程真正起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作用。
2009, 18(1):87-90.
摘要:根据当前园林建设的需要,分析应用型园林本科中园林史论课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该类课程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意义,并提出根据专业定位、实践需要、生源特点、可持续发展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的课程改革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