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重庆大学
主  编:赵修渝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邮政编码:400044
电  话:023-65102306;023-65111861
电子邮件:shekexeb@cqu.edu.c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5831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023/C
邮发代号:78-129
单  价:10
定  价:120
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方向选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投稿时间:2024-07-31  修订日期:2024-07-31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  结构优化  评价指标体系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算法视角下数字帝国主义掠夺方式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22CKS017);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价值链视角下数字化转型赋能江苏制造业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机制与对策研究”(23SYB-085)。
作者单位邮编
徐政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中国人民大学 100872
江小鹏* 中国人民大学 100872
葛力铭 上海交通大学 
摘要点击次数: 44
全文下载次数: 0
摘要:
      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成为核心。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其培育和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服务高质量发展全局。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和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的逻辑思路,从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选择提供科学指导和政策建议。首先,本文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进行了系统性梳理,明确了其创新性、科技性、质量性等核心特征,并指出因地制宜地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孵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次,文章分析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强调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等方面的重要性。在理论框架构建方面,本文提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内容,围绕创新机制、要素配置、产业升级三个方面展开,指标体系的构建内容涵盖了教育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人才储备水平、智能化水平、绿色化水平等多个维度。具体而言,本文从教育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人才储备水平介绍了创新机制的评价方案,同时从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层面讨论了要素配置的优化水平,并从新产业成熟度、结构优化水平、数实融合水平对新质生产力在产业升级层面的发展予以补充,以准确的评价来敦促新发展理念在经济领域的改革深化。最后,文章基于前文的内容探讨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包括耐心资本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赋能的核心驱动、人才培养的关键支撑等方面。强调了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和协同配合的重要性。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