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2(3):21-3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3.003
摘要: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流砥柱的高校80、90后教师具备较强的科学创新素养和能力,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新生代群体。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不稳定性、社会保障程度不高等因素,导致教师流动性大、流失率高,以及师资队伍不稳定、不足等现状,提高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组织的认同感,成为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通过对云南3所代表性民办高校教师进行调查,构建了工作价值观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双路径假设模型。为避免同源方差,研究分成两个时间点展开了两次调查,成功匹配253份新生代教师有效样本,运用Amos、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假设检验等。结果表明:工作价值观对工作绩效、职业认同、组织认同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在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绩效之间起双重中介作用。研究从管理层面提出了民办高校应该尊重新生代教师的工作价值观、选拔具有积极工作价值观取向的教师、打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等建议,以增强新生代教师的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进而提高新生代教师的工作绩效,稳定优化教师队伍。
2022, 31(4):122-128.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4.016
摘要:竞争环境需要有竞争性文化,而竞争性文化的培养关键在教育。从当前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OBE和CDIO的标准要求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OBE与CDIO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仅作为一种价值观培养,也作为能力来培养,具有技才的特点。剖析了古代的德才观与用人观,提出应把握立德树人的完整之意。以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探讨了内倾外倾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特点,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讨论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指出应内倾外倾文化并重,特别是在竞争环境下,不仅要重道德,也应重技艺,培养德才兼备之优秀人才。
2020, 29(4):174-17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4.025
摘要:有机共同体主义在有机哲学的基础上系统地回答了有机马克思主义关于有机共同体的生成、实现及现实意义的基本问题。有机共同体主义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认为现代性思维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次根源,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与生态问题的关注与反思是其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有机共同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有机共同体主义主张培育和践行共同体主义价值观,坚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有机共同体主义的现实意义表明,有机共同体理念有利于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整个人类的合作共赢,并逐步迈向生态文明。
2019, 28(1):99-10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1.017
摘要:在人居环境科学的大背景下,探讨建筑规划学院教学中,风景园林教师的无界课堂教学尝试。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教学目标,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将东方智慧与价值导向作为教学激活点,结合西方科学技术与实证逻辑方法,以形成整体系统、无界融合的教学方法,从而突破建筑、规划、风景园林学科壁垒,打破学科之界、师生之界、知行之界、东西之界、新旧之界、人文与技术之界、城市与乡村之界、课堂内外之界,最大程度发挥风景园林教师的多元综合优势,达到育人的目的。
2016, 25(6):1-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01
摘要:规划师的职业实践和社会角色决定了规划伦理意识培养是城乡规划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国内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伦理意识教育体系,文章借鉴国外规划伦理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研究中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伦理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加强规划教育伦理课程体系建设、重视规划伦理案例库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创新规划伦理教学模式、加强规划专业教师的培训。
2013, 22(3):112-114.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3.030
摘要:从现实情况看,很多高校的基础写作课受重视程度在逐渐减弱。产生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学效果不突出,学生兴趣不大。文章力图从强化学生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重塑学生的价值观等方面探讨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以达到写作这门课程的设置目的。
2013, 22(1):173-17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1.040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文科、理科、艺术3种不同类型专业的大一和大三的学生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不同类型专业学习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消费价值观,而专业知识学习对其消费价值观并不存在显著影响。
2012, 21(2):140-145.
摘要:通过对全国6个地区700名新生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揭示了新生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7个特征因素,并对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学科类别新生代大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优化新生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对策建议。
2010, 19(4):27-30.
摘要: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去,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高校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探讨了学生成长的社会要求和内在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作用的方法和路径,即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时代特征、注重差异性和层次性、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等.
2010, 19(2):81-85.
摘要:分析了建筑材料学的课程定位、课程特点,总结了中国建筑材料学教学研究的现状,介绍了基于价值观体系的建筑材料学课程新教学模式及教与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情况。